醫護心理學(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811161205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出版日:2009/01/13
裝訂:平裝
規格:25.6cm*18.2cm*1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市場經濟、科學技術將更快地發展。同時,希望、困惑、機遇、挑戰都在撞擊著人們的心靈。隨著社會的飛速變革,特別是醫學模式改變帶來的影響,醫護心理學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會需求。 全書共分15章,并附有心理學的實驗及說明。前7章為醫護心理學的基礎,后8章緊密結合臨床工作。 希望通過《醫護心理學》的學習,能為大家帶來一些應對壓力與困惑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使廣大的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學會一些新的思路,找到新的方法。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醫護心理學的概念與觀點
一、基本概念
二、醫學模式的轉化
第二節 醫護心理學的研究任務與基本觀點
一、醫護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二、醫護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第三節 醫護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根據研究涉及的時間分類
二、根據研究的手段分類
第四節 醫護心理學發展簡史
一、古代心理學的思想
二、現代心理學誕生的演變
三、中國心理學的發展
四、醫護心理學的發展
自測題
第二章 心理現象與心理實質
第一節 心理學與心理現象
一、心理現象
二、心理活動的整體性
第二節 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一、心理是物質演化的結果
二、動物心理的發展
三、意識的起源與特徵
四、個體心理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實質
一、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功能
二、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主觀的、能動的反映
第四節 腦科學的研究
一、毀損與生化研究
二、割裂腦的研究
自測題
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第一節 感覺
一、什麼是感覺
二、感覺對人的意義
三、感覺的種類
四、感受性及其測量
五、感受性變化的規律?
第二節 知覺
一、什麼是知覺
二、知覺的基本特徵.
三、知覺的種類
四、錯覺
五、觀察
自測題
第四章 記憶、思維與想像
第一節 記憶
一、什麼是記憶
二、記憶的種類
三、記憶過程
第二節 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和特徵
二、思維的形式
三、思維的種類
四、思維的過程
五、解決問題的思維
第三節 想像與創造
一、想像
二、想像的種類
三、創造
自測題
第五章 情緒與情感
第一節情緒、情感概述
一、情緒與情感的概念
二、情緒與情感的分類
第二節 情緒的外部表現及情緒理論
一、情緒的外部表現
二、情緒理論
第三節 情緒、情感的作用
一、情緒、情感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二、情緒、情感對心身健康的影響
三、情緒、情感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四、心理學對情緒調節的啟示
自測題
第六章 意志與注意
第一節 意志概述
一、意志過程與認知過程的關係
二、意志過程與情緒過程的關係
第二節 意志行動的基本特徵
一、意志行動的前提是有目的的行動
二、意志行動的核心是克服困難的行動
三、意志行動的基礎是隨意運動
第三節 意志的品質
一、自覺性
二、果斷性
三、堅韌性
四、自制力
第四節 注意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
二、注意的種類
三、注意的基本品質
自測題
第七章 人格
第一節 人格的概念與特性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性
第二節 人格諸方面
一、能力
二、氣質
三、性格
第三節 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
二、動機
第四節 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一、人格形成的概念和特點
二、人格形成的決定因素
三、人格形成的標志
自測題
第八章 心理衛生
第一節 心理衛生概述
一、心理衛生的概念
二、心理衛生運動的簡史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二節 優生與胎教
一、人口質量與優生
二、胎教
第三節 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
一、兒童心理衛生
二、青少年心理衛生,
三、中年心理衛生
四、老年心理衛生
自測題
第九章 心理應激與調節
第一節 心理應激的概念與模式
一、心理應激的概念
二、心理應激過程的模式
第二節 心理應激與健康
一、心理應激對健康的積極影響
二、心理應激對健康的消極影響
第三節 心理應激與調節
一、調整對刺激事件的認識態度
二、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三、改善心理環境
四、防御機制
五、學會放松技術
六、危機干預
自測題
第十章 心身疾病
第一節 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與特徵
二、心身疾病的范圍“
第二節 心身疾病研究的歷史和途徑
一、心身疾病研究的歷史
二、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徑
第三節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會影響原因
一、情緒因素與心身疾病
二、人格特徵與心身疾病
三、社會環境因素與心身疾病
四、身體器官的脆弱性
第四節 心身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原則
一、心身疾病的診斷
二、心身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第五節 幾種常見的心身疾病
一、原發性高血壓病
二、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三、支氣管哮喘
四、消化性潰瘍
五、神經性厭食
六、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七、非器質性失眠癥
八、惡性腫瘤
自測題
第十一章 心理評估
第一節 心理評估概述
一、心理評估的概念
二、心理評估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
三、對心理評估者的要求
第二節 心理測量概述與發展簡史
一、概述
二、簡史
第三節 心理測驗的分類
一、按測驗的目的分類
二、按測驗材料的性質分類
三、按測驗方法分類
四、按測驗的組織方式分類
第四節 應用心理測驗的一般原則
一、標準化原則
二、保密原則
三、客觀性原則
第五節 信度、效度和常模
一、信度
二、效度
三、常模
第六節 影響測驗準確性的因素
一、施測條件
二、主試
三、被試
第七節 智力測驗
一、智力的一般概念和智力單位
二、常用智力測驗
第八節 人格測驗
一、客觀性測驗
二、投射測驗
第九節 神經心理學測驗
一、概述
二、內容
第十節 臨床評定量表
一、評定量表的概述
二、常用的自評量表
三、其他常用的量表
自測題
第十二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心理治療概述
一、心理治療的概念與發展狀況
二、心理治療的性質及原理、區分與適應證
三、心理治療的分類
第二節 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一、精神分析學派
二、行為主義學派
三、人本主義學派
第三節 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
一、精神分析療法
二、行為主義的治療
三、以人為中心療法
四、其他療法
第四節 心理治療的原則與要求
一、治療關係的建立
二、心理治療的原則
三、心理治療對治療師的要求
第五節 臨床心理諮詢
一、臨床心理諮詢概述
二、心理諮詢的手段與內容
自測題
第十三章 病人心理問題
第一節 病人角色和求醫行為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二、病人角色的轉化
三、求醫行為
第二節 病人的一般心理問題
一、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
二、情緒和情感活動
三、個性表現
第三節 不同年齡階段病人的心理活動特徵
一、兒童病人的心理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
三、老年病人的心理
第四節 特殊病人的心理問題
一、危重病人的心理問題
二、不治之癥病人的心理問題
自測題
第十四章 護患關係
第一節 護患關係概念
一、護患關係的概念
二、護患關係的重要性
第二節 護患交往的兩種形式和兩個水平
一、護患交往的兩種形式
二、護患交往的兩個水平
第三節 護患交往中存在的問題與護士素質的要求
一、護患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二、護患交往中護士基本素質的要求
第四節 護患關係模式
一、主動一被動型
二、指導一合作型
三、共同參與型
自測題
第十五章 心理護理
第一節 心理護理概述
一、心理護理的概念
二、心理護理的實施形式
三、心理護理的基本要素
四、心理護理的原則
五、心理護理的目標
六、心理護理的程序
七、護士心理護理的職責范疇
八、臨床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
第二節 不同疾病階段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疾病初期的心理護理
二、疾病發展期(穩定期)的心理護理
三、疾病恢復期的心理護理
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三節 臨床常見病癥的心理護理
一、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四節 各類治療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藥物治療
二、手術治療
三、透析治療
第五節 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
一、原發性高血壓
二、冠心病
三、支氣管哮喘
第六節 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護理
一、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七節 醫護人員的心理素養
一、醫護人員心理素養的要求
二、良好心理素養的培養
三、心理健康促進的原則
自測題
附錄學生實驗課程
參考書目
第一節 醫護心理學的概念與觀點
一、基本概念
二、醫學模式的轉化
第二節 醫護心理學的研究任務與基本觀點
一、醫護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二、醫護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第三節 醫護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根據研究涉及的時間分類
二、根據研究的手段分類
第四節 醫護心理學發展簡史
一、古代心理學的思想
二、現代心理學誕生的演變
三、中國心理學的發展
四、醫護心理學的發展
自測題
第二章 心理現象與心理實質
第一節 心理學與心理現象
一、心理現象
二、心理活動的整體性
第二節 心理的發生和發展
一、心理是物質演化的結果
二、動物心理的發展
三、意識的起源與特徵
四、個體心理的發展
第三節 心理實質
一、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功能
二、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對客觀現實主觀的、能動的反映
第四節 腦科學的研究
一、毀損與生化研究
二、割裂腦的研究
自測題
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第一節 感覺
一、什麼是感覺
二、感覺對人的意義
三、感覺的種類
四、感受性及其測量
五、感受性變化的規律?
第二節 知覺
一、什麼是知覺
二、知覺的基本特徵.
三、知覺的種類
四、錯覺
五、觀察
自測題
第四章 記憶、思維與想像
第一節 記憶
一、什麼是記憶
二、記憶的種類
三、記憶過程
第二節 思維
一、思維的概念和特徵
二、思維的形式
三、思維的種類
四、思維的過程
五、解決問題的思維
第三節 想像與創造
一、想像
二、想像的種類
三、創造
自測題
第五章 情緒與情感
第一節情緒、情感概述
一、情緒與情感的概念
二、情緒與情感的分類
第二節 情緒的外部表現及情緒理論
一、情緒的外部表現
二、情緒理論
第三節 情緒、情感的作用
一、情緒、情感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二、情緒、情感對心身健康的影響
三、情緒、情感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四、心理學對情緒調節的啟示
自測題
第六章 意志與注意
第一節 意志概述
一、意志過程與認知過程的關係
二、意志過程與情緒過程的關係
第二節 意志行動的基本特徵
一、意志行動的前提是有目的的行動
二、意志行動的核心是克服困難的行動
三、意志行動的基礎是隨意運動
第三節 意志的品質
一、自覺性
二、果斷性
三、堅韌性
四、自制力
第四節 注意
一、注意的一般概念
二、注意的種類
三、注意的基本品質
自測題
第七章 人格
第一節 人格的概念與特性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性
第二節 人格諸方面
一、能力
二、氣質
三、性格
第三節 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
二、動機
第四節 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一、人格形成的概念和特點
二、人格形成的決定因素
三、人格形成的標志
自測題
第八章 心理衛生
第一節 心理衛生概述
一、心理衛生的概念
二、心理衛生運動的簡史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二節 優生與胎教
一、人口質量與優生
二、胎教
第三節 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衛生
一、兒童心理衛生
二、青少年心理衛生,
三、中年心理衛生
四、老年心理衛生
自測題
第九章 心理應激與調節
第一節 心理應激的概念與模式
一、心理應激的概念
二、心理應激過程的模式
第二節 心理應激與健康
一、心理應激對健康的積極影響
二、心理應激對健康的消極影響
第三節 心理應激與調節
一、調整對刺激事件的認識態度
二、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三、改善心理環境
四、防御機制
五、學會放松技術
六、危機干預
自測題
第十章 心身疾病
第一節 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與特徵
二、心身疾病的范圍“
第二節 心身疾病研究的歷史和途徑
一、心身疾病研究的歷史
二、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徑
第三節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會影響原因
一、情緒因素與心身疾病
二、人格特徵與心身疾病
三、社會環境因素與心身疾病
四、身體器官的脆弱性
第四節 心身疾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原則
一、心身疾病的診斷
二、心身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第五節 幾種常見的心身疾病
一、原發性高血壓病
二、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三、支氣管哮喘
四、消化性潰瘍
五、神經性厭食
六、軀體形式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七、非器質性失眠癥
八、惡性腫瘤
自測題
第十一章 心理評估
第一節 心理評估概述
一、心理評估的概念
二、心理評估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
三、對心理評估者的要求
第二節 心理測量概述與發展簡史
一、概述
二、簡史
第三節 心理測驗的分類
一、按測驗的目的分類
二、按測驗材料的性質分類
三、按測驗方法分類
四、按測驗的組織方式分類
第四節 應用心理測驗的一般原則
一、標準化原則
二、保密原則
三、客觀性原則
第五節 信度、效度和常模
一、信度
二、效度
三、常模
第六節 影響測驗準確性的因素
一、施測條件
二、主試
三、被試
第七節 智力測驗
一、智力的一般概念和智力單位
二、常用智力測驗
第八節 人格測驗
一、客觀性測驗
二、投射測驗
第九節 神經心理學測驗
一、概述
二、內容
第十節 臨床評定量表
一、評定量表的概述
二、常用的自評量表
三、其他常用的量表
自測題
第十二章 心理治療
第一節 心理治療概述
一、心理治療的概念與發展狀況
二、心理治療的性質及原理、區分與適應證
三、心理治療的分類
第二節 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一、精神分析學派
二、行為主義學派
三、人本主義學派
第三節 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
一、精神分析療法
二、行為主義的治療
三、以人為中心療法
四、其他療法
第四節 心理治療的原則與要求
一、治療關係的建立
二、心理治療的原則
三、心理治療對治療師的要求
第五節 臨床心理諮詢
一、臨床心理諮詢概述
二、心理諮詢的手段與內容
自測題
第十三章 病人心理問題
第一節 病人角色和求醫行為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二、病人角色的轉化
三、求醫行為
第二節 病人的一般心理問題
一、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
二、情緒和情感活動
三、個性表現
第三節 不同年齡階段病人的心理活動特徵
一、兒童病人的心理
二、青年病人的心理
三、老年病人的心理
第四節 特殊病人的心理問題
一、危重病人的心理問題
二、不治之癥病人的心理問題
自測題
第十四章 護患關係
第一節 護患關係概念
一、護患關係的概念
二、護患關係的重要性
第二節 護患交往的兩種形式和兩個水平
一、護患交往的兩種形式
二、護患交往的兩個水平
第三節 護患交往中存在的問題與護士素質的要求
一、護患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二、護患交往中護士基本素質的要求
第四節 護患關係模式
一、主動一被動型
二、指導一合作型
三、共同參與型
自測題
第十五章 心理護理
第一節 心理護理概述
一、心理護理的概念
二、心理護理的實施形式
三、心理護理的基本要素
四、心理護理的原則
五、心理護理的目標
六、心理護理的程序
七、護士心理護理的職責范疇
八、臨床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
第二節 不同疾病階段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疾病初期的心理護理
二、疾病發展期(穩定期)的心理護理
三、疾病恢復期的心理護理
四、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三節 臨床常見病癥的心理護理
一、疼痛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四節 各類治療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藥物治療
二、手術治療
三、透析治療
第五節 臨床常見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
一、原發性高血壓
二、冠心病
三、支氣管哮喘
第六節 生物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心理護理
一、結核病人的心理護理
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心理護理
第七節 醫護人員的心理素養
一、醫護人員心理素養的要求
二、良好心理素養的培養
三、心理健康促進的原則
自測題
附錄學生實驗課程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