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中國孔學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孔學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 元
定價
:NT$ 594 元
優惠價
87517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干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者甚眾。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齋、戰、疾。予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也。

目次

導論
第一編 孔子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章 孔子生活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社會經濟態勢
一、“封建”開始總崩潰
二、土地私有制的出現和發展
三、社會階層大流動
四、諸侯間人才流動加速
五、谷祿制俸祿出現
六、商業經濟發展
第二節 禮樂文化狀況
一、“禮崩”
二、棄禮用刑
三、“樂壞”
四、文化的民間化和世俗化
第三節 思想觀念的變遷
一、人本主義思想漸興
二、重民思想進一步發展
三、從“儀”到“禮”
 第二章 孔子的事跡
第一節 孔子先祖及孔子降生
一、孔子先祖
二、孔子降生
第二節 仕魯之前
一、孔子幼年
二、孔子初仕
三、授徒設教
四、適周觀禮
五、問禮于老子
六、魯亂適齊
七、退而修詩書禮樂以授弟子
第三節 仕魯期間
一、為中都宰
二、由司空為大司寇
三、齊魯夾谷之會
四、誅少正卯
五、明君臣之義
六、墮三都
七、棄官離魯
第四節 周游列國
一、居衛
二、至宋
三、往見葉公
四、厄于陳蔡之間
五、用楚受阻
六、子路仕蒲
七、自衛返魯
第五節 晚年
一、答哀公及季康子問政
二、傷季氏之亂禮
三、序《詩》、《書》
四、惜顏回之死
五、孔子歿
第三章 孔子思想史料
第一節 《論語》一書的形成與流傳
一、《論語》的著者
二、《論語》的結集
三、《論語》的流傳
第二節 《禮記》孔子言論考辨
第三節 《孔子家語》考辨
第四章 孔子的思想學說
第一節 禮學
一、禮的基本含義
二、孔子思想的出發點是恢復周代所確立的禮儀法度
第二節 仁學
一、仁者,愛人
二、仁里禮外
三、仁是社會倫理觀念的全部內容
四、仁與孝
五、仁與忠恕
第三節 君子論
一、君子小人對舉,以明君子之質
二、君子之精神追求
三、君子之德
四、君子之樂
五、君子之修養
第四節 天命論
一、敬畏天命
二、知天命而盡人事
第五節 政治論
一、為政以德
二、政者,正也
第六節 教育思想
一、有教無類
二、因材施教
三、學思結合
第五章 孔子弟子
第一節 七十二賢
一、孔門弟子數目辨析
二、主要弟子
三、孔子弟子特點與思想分野
第二節 曾子與《大學》
一、曾子是否作《大學》
二、《大學》概略
第三節 子思與《中庸》
一、子思生平
二、子思作《中庸》之辨
三、《中庸》概略
第六章 孟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仁政論
一、以仁為源
二、推行王道
三、民貴君輕
四、權宜行禮
五、尊賢使能
六、制民恆產
第二節 性善論
一、先天善性
二、固有之心
第三節 修養論
一、君子人格
二、本心說
三、養氣說
第七章 荀子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隆禮論
一、禮起于欲
二、隆禮法后
三、禮中有法
第二節 修養論
一、性惡、隆禮與修身
二、漸修以學
三、近盡節求
四、虛壹而靜
第三節 天人論
一、天之含義
二、自然之天
三、明于天人之分
第八章 先秦時代孔子思想面臨的挑戰
第一節 墨家的挑戰
一、墨子生平
二、“兼愛”的治國理念
三、崇天敬鬼的宗教情節
四、“節用”、“節喪”的消費觀念
五、“非樂”的文藝精神
第二節 道家的挑戰
一、道家與老莊
二、自然無為的政治論
三、存虛守靜的人生觀
四、“絕學無憂”的治學態度
五、“無知素樸”的倒退社會觀
第三節 法家的挑戰
一、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二、“皆挾自為心”的社會觀
三、“惟治為法”的治國理念
四、“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理想社會
第二編 孔子思想的經學化
第九章 孔子與漢代經學
第一節 儒家學說的經學化
一、今、古文經學及其發展
二、儒家典籍經學化過程
第二節 從《春秋繁露》到《白虎通》——孔學的經學化及其走向
一、對二者天道觀的對比分析
二、對二者陰陽五行思維框架的對比分析
三、對二者綱常倫理思想內容的對比分析
四、《春秋繁露》對讖緯的影響與《白虎通》對讖緯的吸納
第三節 《論語》在漢代的流傳
一、三論並存與融合
二、輔翼六經,“傳莫大于《論語》”
第十章 董仲舒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天人論
一、“唯天為大”的天論
二、“物固以類相召”的天人感應論
三、“以人隨君,以君隨天”的天人政治論
第二節 人性論
一、“天質之樸”的人性本質論
二、“待教而善”的人性教化論
三、“性三品”的人性等級論
第三節 社會政治論
一、“大一統”的國家論
二、“取法于天”的王道論
三、“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論
第十一章 孔子與魏晉玄學
第一節 儒學的玄學化
一、儒學的衰落狀況及其原因
二、儒學玄學化的過渡環節
三、儒學的玄學化
第二節 魏晉玄學對孔子思想的張揚
一、竹林名士對孔子思想的消極態度
二、元康名士的另類張揚
三、儒學玄學化的終結
第三節 何晏《論語集解》
一、版本與作者
二、注經新特點
三、用《易傳》解經
第四節 皇侃《論語義疏》
一、皇疏之成書及流傳
二、皇侃的《論語》觀
三、皇疏之特點
第十二章 孔子思想在隋唐時代的發展
第一節 唐代的《論語》注疏
一、《論語》研究相對衰落
二、陸德明的《論語音義》
三、韓愈、李翱的《論語筆解》
第二節 王通對孔子思想的發展
一、三教可一
二、中道
三、王道政治
第三節 韓愈的道統論
一、韓愈之道論
二、建立道統
第四節 李翱的性情論
一、對孔子“性與天道”問題的回應
二、性
三、性情關係
第五節 柳宗元的天人論
一、興孔子之道
二、天人相分
第六節 劉禹錫的天人論
一、天人交相勝
二、天人還相用
第三編 孔子思想的創造性詮釋
第十三章 宋元時代的《論語》學
第一節 邢昺《論語注疏》
一、《論語注疏》的注釋特點
二、漢學、宋學“茲其轉關”
第二節 朱熹《論語集注》
一、《論語集注》的成書
二、博采眾說,通經明理
三、《論語集注》在《論語》學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蔡節《論語集說》
第四節 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
一、疏證疑難
二、訂正朱注
三、發朱注之未發
第五節 陳天祥《論語辨疑》
一、駁正朱注
二、移易經文,改經就注
三、存疑待考,不做強解
四、平心剖析,獨發己見
第十四章 周敦頤,邵雍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周敦頤其人及其著作與學術思想
一、周敦頤其人及其著作
二、“學顏子之所學”:周敦頤的學術大要
第二節 周敦頤對孔子思想的開掘與傳承
一、《太極圖說》的哲學思想
二、《通書》對《太極圖說》的展開
第三節 邵雍其人及其學術思想概要
第四節 邵雍對孔子思想的開掘與傳承
一、邵雍的先天學
二、邵雍的觀物思想
第十五章 張載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氣論
一、張載之前的氣論思想以及孔子關於“氣”的觀點
二、“太虛”之氣
三、“一物兩體”之氣
四、相感而生之氣
第二節 心性論
一、“心性”之概說
二、合性之心
三、誠心與“成性”
第三節 民胞物與
一、橫渠四句
二、民胞物與
第十六章 二程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孔顏樂處”與二程歸宗孔學
一、二程對“孔顏樂處”的追求
二、二程兄弟異同
第二節 天理論與孔學發展的思辨化
一、“天理”范疇的提出
二、天理的具體內涵
三、理與氣
四、格物窮理
第三節 仁論
一、識仁
二、仁學的基本內容
三、二程仁學思想對孔學的發展
第四節 性命論
第五節 義利論
第六節 二程在孔學史上的地位
第十七章 朱熹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朱熹的學術淵源及其道統思想
一、朱熹的學術淵源
二、朱熹的道統思想
第二節 理氣論
一、理、道與太極
二、天理的特性
三、理與氣
四、理一分殊
第三節 心性論
第四節 工夫論
第五節 朱熹在孔學史上的地位
第十八章 陸九淵、王守仁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孔學發展的心學路向
第二節 陸九淵的心學思想
一、心本論
二、易簡工夫
第三節 王守仁的心學思想
一、心即理
二、知行合一
三、致良知
四、王門“四句教”
第十九章 明代的《論語》學
第一節 胡廣《論語集注大全》
第二節 陳士元《論語類考》
一、分門別目,考證名物
二、博引舊說,詳為折衷
三、駁正朱注
四、摒去杜撰、浮談之說
第三節 李贄《論語評》
第四節 郝敬《論語詳解》
一、郝敬的《論語》觀
二、《論語詳解》的注釋特色
三、對《論語詳解》的評價
第五節 劉宗周《論語學案》
一、《論語學案》的成書
二、《論語學案》的學術特色
三、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第六節 智旭《論語點睛》
第二十章 清代的《論語》學
第一節 惠棟《論語古義》
一、尊漢嗜古的治經傾向
二、求真求實的治經宗旨
三、博稽眾說、注重小學的治經方法
第二節 狄子奇《論語質疑》
一、融通漢宋、求真考實的治經立場
二、商榷《集注》,質、疑、同、補朱子的治經主線
三、旁征博引、賅洽精核的治經風格
第三節 宋翔鳳《論語說義》
一、融通《春秋》與《論語》
二、以《公羊春秋》的微言大義闡發《論語》中的思想
三、以樸學方法疏解《論語》中的名物制度
第四節 劉寶楠《論語正義》
一、《論語正義》的成書
二、《論語正義》的注疏特色
三、《論語》舊注中水平最高的集大成之作
第五節 康有為《論語注》
一、“六經注我”的解經方式
二、宗主今文經學的治經原則
三、引借西方思想觀念的解經傾向
第二十一章 王夫之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王夫之生平及思想軌跡
一、王夫之其人
二、王夫之思想成長軌跡
第二節 黜釋老,僻王攀王夫之的學術精神
第三節 王夫之對孔門易學思想的開掘與發揮
一、四聖同揆、占學一理
二、乾坤并健,易之綱宗
第四節 繼橫渠正學
一、本體論
二、知行論
三、理欲論
第二十二章 顏元、戴震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顏元的氣質論
一、氣質本善,習與性成
二.氣質之性亦為天命之性
三、宋儒錯解之因
第二節 顏元的修養論
第三節 顏元的唯實論
一、“下學上達”是孔門定法
二、“經濟”之學
第四節 戴震的道氣論
一、通經明道
二、氣化即道
第五節 戴震的理欲論
第二十三章 康有為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 托孔子以改制
第二節 奉孔子為教主
一、立教之原因
二、神化孔子
三、孔教之組織、儀式
四、孔教之教義、目的
五、孔教之影響
第三節 大同社會
一、《大同書》的成書年代
二、大同理想
第二十四章 譚嗣同對孔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第一節 仁說
一、仁——通——平等
二、黜名斥禮
三、心力
第二節 道器說
第三節 三世說
一、三世說之源與流
二、譚嗣同的兩三世說
第二十五章 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一節 孔子思想歷史地位的形成
一、孔子在諸子百家中的地位
二、孔子在漢唐經學中的地位
三、孔子在宋明理學中的地位
四、孔子在清代實學中的地位
五、孔子在近代變革中的地位
六、孔子在現代化思潮中的地位
第二節 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一、孔子在哲學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孔子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三、孔子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 孔子思想歷史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原因
二、教育原因
三、思想原因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