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佛教思想與文化》是對佛教思想與文化的研究文集。作者就佛教的義理、佛教在中國、佛教與其他思想派別、佛教與社會等方面的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書中對佛教的研究立足于印度與中國文化的歷史背景,對有關問題的考察-般都追根溯源,使用資料翔實可靠,評述概括客觀平實。書中在重點研究佛教思想的同時,還對印度的其他宗教哲學,如婆羅門教或印度教中的哲學思想等作了不少論述,并對佛教與基督教等宗教的思想及其他有關問題進行了比較分析。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學術性和知識性較強。
作者簡介
姚衛群,1954年生於江蘇徐州。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外國哲學研究所東方哲學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佛教和東方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赴荷蘭、日本、奧地利、英國、法國、德國、印度、美國、蒙古等國學習或訪問研究。主要著作有《佛學概論》、《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古印度六派哲學經典》(編譯)等書八部;發表論文百余篇。
目次
前言
(一)佛教的基本義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義中的“空”觀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與“世間”關係觀念
佛教的“有為法”與“無為法”觀念
佛教中的“性空”與“識有”觀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凈”與“如來藏”思想
佛教中觀派的“不生”觀念
(二)佛教在中國
《壇經》與般若思想
三論宗創立者吉藏與般若中觀思想
漢文佛教大藏經中的兩部“外道”文獻
關於玄奘所譯的《勝宗十句義論》的年代
古代漢文佛典中的“同詞異義”與“異詞同義
古代漢文佛典對婆羅門教思想的記述
漢譯佛典中“心”的主要含義及其在中國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與其他思想派別
佛教哲學的否定型認識及其與婆羅門教哲學的淵源關係
佛教阿含類經中記述的“六師”思想
從“常”與“無常”觀念看婆羅門教與佛教的基本教理差異
從《百論》中佛教對“外道”的批駁看中觀派的理論特色
《成唯識論》中的唯識空觀及其對“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奧義書思想
佛教的“如來藏”思想與婆羅門教的“我”的觀念
奧義書與大乘佛教中相關思想比較
(四)佛教與社會
佛教思想與當今世界的若干問題
佛教思想與當代社會
佛教等宗教派別的倫理思想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
禪宗的“佛法在世間”思想與構建現代和諧社會
佛教的人生現象觀念
佛教的學術研究和大學教育
(五)綜合
印中倫理思想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神”觀念比較
印度古代哲學與宗教的密切關聯
古印度哲學中的“智慧”與“解脫
(一)佛教的基本義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義中的“空”觀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與“世間”關係觀念
佛教的“有為法”與“無為法”觀念
佛教中的“性空”與“識有”觀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凈”與“如來藏”思想
佛教中觀派的“不生”觀念
(二)佛教在中國
《壇經》與般若思想
三論宗創立者吉藏與般若中觀思想
漢文佛教大藏經中的兩部“外道”文獻
關於玄奘所譯的《勝宗十句義論》的年代
古代漢文佛典中的“同詞異義”與“異詞同義
古代漢文佛典對婆羅門教思想的記述
漢譯佛典中“心”的主要含義及其在中國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與其他思想派別
佛教哲學的否定型認識及其與婆羅門教哲學的淵源關係
佛教阿含類經中記述的“六師”思想
從“常”與“無常”觀念看婆羅門教與佛教的基本教理差異
從《百論》中佛教對“外道”的批駁看中觀派的理論特色
《成唯識論》中的唯識空觀及其對“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奧義書思想
佛教的“如來藏”思想與婆羅門教的“我”的觀念
奧義書與大乘佛教中相關思想比較
(四)佛教與社會
佛教思想與當今世界的若干問題
佛教思想與當代社會
佛教等宗教派別的倫理思想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
禪宗的“佛法在世間”思想與構建現代和諧社會
佛教的人生現象觀念
佛教的學術研究和大學教育
(五)綜合
印中倫理思想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神”觀念比較
印度古代哲學與宗教的密切關聯
古印度哲學中的“智慧”與“解脫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