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120題
滿額折

藏傳佛教疑問解答120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90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4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解答佛教與人生中的疑難和困惑。

這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基礎知識的通俗問答集,多識仁波切針對藏傳佛教研究者及信徒最常遇到的疑難困惑,集多年來求教者所提出的一百多個問題,一一做了深入淺出,簡潔明瞭的簡答。

​本書通俗易懂,涉及到圍繞藏族文化及藏傳佛教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堪稱了解認識藏傳佛教的入門寶典。

作者簡介

多識.洛桑圖丹瓊排

簡稱多識,筆名多識•東舟寧洛,藏族,生於1936年,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曾在天堂寺和拉卜楞寺學習藏文和藏傳佛教十明學科,後從事藏語文教學工作,期間自學了漢語言文學。

1983年調至西北民族學院少語系任教,1985年起任藏文專業研究生指導小組組長,1992年到1996年任職少語系系主任。現為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課程有《藏語語法》、《藏文修詞學》、《藏文化歷代文選》、《因明學》、《藏傳佛教》等。

多識仁波切並兼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幹事,以及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甘肅省藏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民族語文翻譯專業委員會主任,甘肅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等多種職務,是當代深孚眾望的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已發表出版的藏文著作有:《藏語語法論集》、《云使淺釋》、《詩學概論》、《藏密典籍選編》、《多識論文集》、《多識詩文集》、《佛教總論樂道燈塔》等。漢文專著、譯著有:《破魔金剛箭雨論》、《愛心中爆發的智慧》、《菩提道次第心傳錄》、《大威德之光》、《佛理精華緣起理贊》、《藏傳佛教疑問解答300題》、《佛教理論框架》、《宗咯巴大師佛學名著譯解》、《藏傳佛教認識論》等。

代書總序

一、藏傳佛教的特點
世界佛教三大體系中,藏傳佛教具有與眾不同的兩大特點:
1. 比較完整地接受了佛陀的教義。雖然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但它並不輕視和排擠小乘佛教。正如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說:“一切教乘並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屬教誨。”三乘佛法都是應機教化的方便法門,沒有一樣無價值,沒有一樣不重要,所以藏傳佛教堅持大小乘並重,顯密雙修,即外修聲聞戒(小乘戒),內修菩薩行(大乘行),密修二次第(無上密二次第)。藏傳佛教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堅持佛教教義的完整性,還表現在以下幾個並重原則上,即:聞思修並重;戒行與正見並重;顯法與密法並重;修福與修慧並重;度眾和自度並重等等。
2. 藏傳佛教吸收了佛陀教義的精華。“天上有日月,地上有兩寶。”“地上兩寶”指的就是佛法中的兩大精華――密法和性空正見。
有些人攻擊密法是“左道旁門”、“邪法”,這是一種極端無知的表現。密法是佛教的精華、寶中之寶,是解脫成佛的最高法門。站在顯教菩薩乘理論的最高點上,才會認識到:要破除最細分所知障,徹底證悟無上菩提,必須依靠金剛乘這個佛陀在顯法中從未透露的玄機妙理,故宗喀巴大師說:“金剛乘比佛更稀有珍貴。”日本人空海大師也曾說:“整個佛教的終極妙理在於密教。”英國佛教學者約翰·布洛菲爾德說:“我把金剛乘視為人類思想發展最絢麗的花朵之一。”藏傳佛教具有無比珍貴的無上密法,是它最大的驕傲。
智慧正見是佛教的靈魂,但由於正見不屬於世俗感知經驗的範圍,使用符號語言和抽象概念性思維在理解上有相當大的難度,因而,佛教內部在真諦性空的理解上就產生了分別派、經論派、唯識派、中觀派等四個哲學層次。其中,中觀處於正見的最高層次,月稱所代表的駁論派中觀見是中觀的最高層次。有鑒於此,阿底峽尊者說:“除了月稱門,別無成佛法。”藏傳佛教屬清一色的中觀派。前弘期以自證派中觀見為主,後弘期駁論派中觀見占了主導地位。在甚深駁論中觀見理論的闡發成就方面,宗喀巴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連第八世嘎瑪巴大師和甯瑪派中流砥柱居米旁巴也讚揚宗喀巴是“說空百代宗師”。現在有些對哲學和佛法一竅不通的外行誣衊宗喀巴是“詭辯論者”,這並不奇怪,藏族有一句諺語說:“在牛的眼中,再美的鮮花也只是一把草。”
根據以上特點,說藏傳佛教包容了佛教的一切精華,並非誇大其詞。

二、藏傳佛教代表佛法理論的高峰
佛教產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兩千多年中,一代又一代成千上萬的佛教學者,對顯密經典教義,進行了接力賽跑般前仆後繼的研究總結工作,到今天已達到了非常高深精細的程度。藏傳佛教全面繼承了印度顯密佛法的學統,並將印度佛學研究的高峰作為自己的起點,不斷努力攀登,繼續向前發展。在11世紀中葉,阿底峽尊者就讚揚說:“佛教在蕃地的發展,已超過了佛教的故鄉――印度。”從11世紀俄大譯師在桑普寺建立辯經學院,設立學位制以來,噶當、薩迦、格魯等諸大教派在各地建立了上千座辯經學院,把寺院辦成了培養各類人材的十明學院,培養了多如繁星的佛教學者,把佛教顯密理論的研究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峰,寫出了浩如煙海的顯密學術著作,以五彩繽紛的思想研究成果的花朵,增添了佛教思想文化樂園莊嚴瑰麗的景色,從理論上發現了顯密相互依賴,“無顯不入道,無密不成佛”的深刻的內在關係。以金剛乘殊勝方便法門,結合“一刹那經過無量劫”的相對論,可以把三個無量劫的福慧雙修進程縮短到一世或數世的理論,充分顯示了佛教理論高峰的無限風光。現代海內外的許多人,因學統傳承斷代,重新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在原始經典上進行盲人摸象式的摸索研究時,有緣能夠遇到藏傳佛教這樣高的起點,以把握佛法精髓,免走幾千年彎路,實在是一種非凡的福分。

三、把握主線,總攬全局
從交叉縱橫的千萬條線中,能找出幾條總攬全局的主線,是學習和研究的最佳方法。但佛法的理論知識體系大得無邊無際,除了對佛法的瞭解如同佛陀一般的聖人,無人能完全精通。整個佛教史上對佛法能夠總攬全局,在理論上進行高度概括的也只有龍樹、彌勒、無著、阿底峽、宗喀巴等數人而已。龍樹將甚深般若義進行了理論概括,分為“二諦”;彌勒、無著將三乘境、行、果歸結為“八品”;阿底峽將三藏、八萬四千法概括為“三士菩提道”;宗喀巴又把“三士道”的千萬法門歸結為“佛法三根本”和“悲智二法”。這每一步的概括都標誌著思想認識上的深化。
大乘佛法有總攬全局的兩條主線,一條是以大悲心為根本的方便法門,一條是以性空見為主題的智慧法門。這兩個互為前提、相依不離的主要法寶合稱“悲智雙運”。佛門中的慈悲和智慧的關係是“水分”和植物“種子”的關係,沒有慈悲的“水分”,超世間智慧就像乾枯的“種子”一樣不會發芽;同樣,若沒有智慧的翅膀,慈悲的天鵝也只能匍匐在地上,不能飛向萬里晴空。沒有智慧不能解脫,沒有慈悲愛心也不能成佛。因此,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最大特點是慈悲和智慧的高度統一。本書系的名稱為《愛心中爆發的智慧》,也就是取其義之故。

四、形勢、問題和對策
因種種原因,近年來海內外掀起了一股藏傳佛教熱,而且有的地方熱得有點反常。藏傳佛教界志士仁人,對這種形勢所產生的憂慮大於欣慰。因為佛教是一種高層次信仰,佛教的傳播發展需要適當的文化和社會道德等良好的環境。佛門中真正具備傳法資格的人,不會出山出寺,進行賣法活動;不會走街串巷,扮演賣膏藥、耍猴戲的角色。當前那些熱衷於傳法灌頂、走街串巷的人,大多數並不具備傳法灌頂資格,其中有很多是打著佛家旗號,進行詐騙活動的江湖騙子。蓮花生大師曾預言:“壞戒敗類當法師,街頭聚眾傳密法,預示佛法將滅亡。”這種打著佛教旗號,傳播邪法、偽法等破壞佛教的行為,使佛教遭受的損失,遠遠超過那些公開的滅法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為愛護眾生,維護正法,佛門從防變的角度出發,宣傳介紹真正的佛法和佛教經典教義,揭露打著佛教旗號的形形色色的騙術假法。
本書系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廣大藏傳佛教愛好者介紹一些正規的真正的佛教理論和佛學知識。一位藏傳佛教大師曾經說過:“在低素質的人群中,撒謊比說真話更有人聽,耍猴戲比講真理更吃香。”很多人聽慣了假法,看慣了邪說,容易以假當真,以邪當正。本書系中既沒有滿足人們好奇心的神奇奧妙的鼓吹渲染,也沒有石破天驚的吹噓誇張,只有平平常常的人,說平平常常的道理,因此,未必能滿足那些以神秘眼光看待藏傳佛教的人的要求,但對那些不是出於一時的好奇心,而想實實在在學習和研究一些藏傳佛教的人,也許可以起到一些啟迪心靈的作用。

願智慧之光永照人間!

多識·洛桑圖丹瓊排
2002年3月18日於蘭州

目次

目錄
1、什麼叫藏傳佛教?
2、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不同?
3、“藏傳佛教”和“藏密”有什麼不同?
4、有人說:“紅教重修持,黃教重教理研究。”這話對嗎?
5、藏傳佛教各教派之間的不同點在哪些方面?
6、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7、佛教大乘和小乘有什麼不同?
8、怎樣皈依佛教?
9、舉行皈依儀式、取得皈依證件就算皈依嗎?
10、修佛道的男女信徒必須要出家嗎?
11、在家的人可以向別人灌頂嗎?
12、講經傳法的上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13、開壇灌頂的上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14、進入佛門的第一大法是什麼?
15、有人說:“佛教只關心來世,不關心今世。”這話對嗎?
16、有人說:“佛教是偶像崇拜”。這種說法對嗎?
17、有人說:“佛教密法來源於印度教,非佛說,不是正宗佛教。”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18、佛教中的“手印”一詞是指手勢動作嗎?
19、“大手印”是噶舉派特有的心傳密法嗎?
20、修密法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先決條件?
21、什麼叫灌頂?
22、灌頂有哪幾種類型?
23、“閉關”是什麼意思?
24、“燒供”是什麼意思?
25、“安神開光”是什麼意思?
26、修密法需要受持哪些戒?
27、密法“悉地”是什麼意思?
28、密法的“光身”成就和“幻身”成就是否一回事?
29、“密法”和“密宗氣功”是不是一回事?
30、所謂的“開天目”和佛教的“開悟”是不是一回事?
31、有人說:“‘修行開悟’的特徵是看到‘奇異的光’,聽到‘特殊的聲音’。”這種說法對嗎?
32、只修拋瓦法,就能往生佛國嗎?
33、大乘顯宗有單獨的修行法嗎?
34、漢傳佛教禪宗是密宗還是顯宗?
35、有人說:“禪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這種說法對嗎?
36、“見性成佛”這句話對嗎?
37、佛教善惡的標準是什麼?
38、學習佛法能解決什麼問題?
39、為什麼說佛教不是迷信?
40、學法獲得成就的根本條件是什麼?
41、有人說:“藏傳佛教格西學位是化錢買來的,不是靠學習成績取得的。”
(見《西藏佛教·密宗》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9月)這種說法對嗎?
42、學佛的人多拜佛,廣求學問,是不是違犯戒律?
43、有人說:“藏傳佛教活佛的地位是靠花錢買來的。”(見《西藏佛教·密宗》)這種說法對嗎?
44、有人說:“藏傳佛教寺院是靠錢求學的,沒有錢的人學不了法,只能當苦工。”
(見《西藏佛教·密宗》)情況是這樣嗎?
45、在家學佛的人,如何對待家庭問題?
46、學佛的人如何對待社會職業?
47、佛教徒可以經商嗎?
48、信仰佛教的人必須要念經拜佛嗎?
49、念佛必須要吃素嗎?
50、俗家弟子和還俗的僧人能穿袈裟嗎?
51、在家弟子如何修持佛法?
52、凡上師的話都要無條件地服從嗎?
53、不放棄五欲能不能學佛?
54、什麼叫傳承?傳承共有哪幾種?
55、學習藏傳佛教應從何處入手?
56、對別的教派應持何種態度?
57、有人說:“格魯派教理研究方面功底深,修證成就差;寧瑪派教理研究功底差,
修證成就高。”這話對嗎?
59、有人說:“我對宗喀巴的佛學思想,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贊成的是他對戒律的重視和示範作用,不贊成的是宗喀巴確立的過於龐大近乎戲論的佛學體系,這種佛學體系從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佛學本有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對於宗喀巴大師的很多佛學觀點,我也非常不贊同。”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59、有學者考證,《現觀莊嚴論》非彌勒菩薩所著。請問藏傳佛教界對此有何看法?
60、何謂業印,何謂智印?
61、有人認為《俱舍論》中說的器世界狀態與現代科學證實的器世界不一樣,應以科學證實的現量為準;又有人說《俱舍論》中的器世界並非凡人的現量所見的器世界,而是斷惑證真的佛的境界。對此問題如何看待?
62、有人說:“漢傳佛教以性相二宗為主流,藏傳佛教以深觀、廣行為車軌,實則相同一味,差別唯在次第。”這種說法對嗎?
63、漢傳系大多認為般若空行行為三乘之母,當擺在學修之首,待徹悟空性證得解脫,再依空起用,廣行利他事業,藏傳系列大多認為必須以廣大的福德資糧作為佛之基石,在此基礎上再深入究極,徹悟深觀。究竟哪一種看法正確?
64、漢傳佛教大德主張,學佛次第必須先從“有”,後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比如捉賊,對賊人的形相特徵都不瞭解,肯定會抓不到,甚至會抓錯。這種說法和藏傳佛教的觀點是否一致?
65、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什麼?和其他宗教有什麼區別?
66、有人說:“有些密法,不經過傳授灌頂,只要有信心,照樣可以自修並修出成就。”
這種說法對嗎?
67、不受戒,但依戒修習,能否成佛?
68、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69、有人說:“學佛應從讀經入手,不應從讀論入手。”此話有道理嗎?


70、有人認為:“因明等形式邏輯其作用只能判別世俗諦範圍的事物,不能論證中觀深義,如 欏伽等經對五支論法有所批評,唯識家也有‘真如無同喻’的說法,也就是說若不能依於即空緣起論理法,不能算作是論究竟真理,也起不到破邪顯正作用。”這種觀點是否正確?
71、有人說:“因明邏輯起不到破邪顯正的作用,如用某種方法破斥他人,他人也可以用同一理由來反駁你,命題始終無法成立。比如,佛弟子用‘無常’破斥外道的‘常’,外道也可以用‘常’來破斥你的‘無常’,各有各的理由,誰也說服不了誰。”這種說法對嗎?
72、有人說“佛經是文字般若,對開悟沒有作用。”這種說法對嗎?
73、在學法途中,聞、思、修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74、因明學在“十明”中單獨列為一門學科,與內學(佛學)相對,這說明因明並非內學,從因明本身看也是一門佛教和外道以及世俗學界都可以通用的學科,為何藏傳佛教將因明列為內學五部之一?
75、續部的“續”是什麼意思?什麼叫“母續”?什麼叫“父續”?
76、禪宗的“見性成佛”和密宗的“即身成佛”有什麼不同?
77、所謂“自創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78、有人自稱他的“法”是比釋迦牟尼的法更高的“佛法”,這種說法可信嗎?
79、有人說:“學佛不需要學佛經”,“佛經過時了。”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 
80、有人自稱是正宗密法傳人,但其法脈只有兩三代人的傳承,此傳承可信嗎?
81、有人搞“遙控灌頂”、“遠距離傳戒”,這種做法合法有效嗎?
82、密法可以函授嗎?
83、有人自稱“親自得到過佛菩薩的傳法灌頂”,這話可信嗎?
84、佛教修證成就高低的標誌是什麼?
85、神通是不是修煉成就的標誌?
86、學問和證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87、無信仰的人能不能學通佛法?
88、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極的厭惡思想有什麼不同?
89、認識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和“見性開悟”有什麼不同?
90、靠書本能不能學到佛法,修出成就?
91、佛教利樂眾生,除了行善教化而外,有沒有別的辦法?
92、在高科技社會佛教為什麼能夠獲得廣泛的信仰?
93、佛教思想如何與家庭和社會生活相結合?
94、佛教和自然科學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95、有人說:“宗教都是唯心主義,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東西。”這話的道理嗎?
96、有人說:“佛教是講諸法性空的虛無主義。”這話有道理嗎?
97、有人說佛教是“無神論”,但佛教中有眾多神佛,對此問題如何解釋?
98、有人說:“佛教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這話有道理嗎?
99、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100、生命轉世之說,如何證明?
101、有人說:“天堂和地獄都是虛構的。”對這種說法如何看待?
102、真實存在都能看到,看不到的東西,怎能證明是存在的呢?
103、“命由心造”這句話符合佛教的觀點嗎?
104、有人說:“一真法界,不與萬物俱,萬物生滅無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動。”這話對嗎?
105、“僧人”與三寶中的“僧寶”是一回事嗎?
106、“萬法唯心”這種觀點能說得通嗎?
107、佛教中有占卜預測之術嗎?
108、有人說:“細菌是下等植物”。這話對嗎?
109、植物有生命,也有靈感嗎?
110、有的法師說:“殺蚊蟲不算殺生。”這話符合佛法嗎?
111、有人說:“閱經不應深究經義。”此說有道理嗎?
112、有人說:“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這話對嗎?
113、既然諸佛依法成佛,那麼最先佛依什麼法成佛?
114、有人說:“煩惱是菩提”,“煩惱是佛法”。此話有道理嗎?
115、有人說:“大乘佛教屬後人偽造”。此話有道理嗎?
116、有人說:“佛只有法身說法,報身、應化身就不了法。”這話有道理嗎?
117、有人說:“法由心造,心即是法,佛由心作,心也是佛。”這話有道理嗎?
118、藏傳佛教有“中陰成佛”之說,但有人說“那是胡說”,你對此有何看法?
119、有人說:“佛教是嚮往來世,不重視現實的消極宗教。”這話是否有道理?
120、“學佛以心為本”的說法和“萬法唯心”的說法,意思是否相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