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思潮興衰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806189399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者:尹繼佐; 周山
出版日:2001/12/01
裝訂:平裝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學術思潮史》是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中長期課題,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等五個單位的九位同志參加了這一課題研究。這本《中國學術思潮興衰論》,是該課題的第一個階段性成果。
本書中的十五篇文字,是作者探索思潮興衰原因的初步嘗試,內容遍及八個主流學術思潮。每人各主一個思潮,研究對象各有特點,研究方法未盡一致,研究程度也深淺不一。
這是一本探討中國學術思潮興衰原因的專論,作者試圖用別樣眼光看待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歷史。
本書中的十五篇文字,是作者探索思潮興衰原因的初步嘗試,內容遍及八個主流學術思潮。每人各主一個思潮,研究對象各有特點,研究方法未盡一致,研究程度也深淺不一。
這是一本探討中國學術思潮興衰原因的專論,作者試圖用別樣眼光看待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歷史。
目次
別樣眼光看歷史——關於中國學術思潮興衰研究的思考(代序)
上編 學術思潮成因論
第一章 先秦子學思潮的成因
一、外因之一:領主經濟大崩潰
二、外因之二:動蕩的諸侯政治
三、內因之一:士階層的形成與轉向
四、內因之二:學術發展的邏輯必然
第二章 西漢經學思潮成因分析
一、西漢建立前的百家之學概觀
二、西漢創建時的政治經濟形勢
三、西漢初期時對諸家學說的隨機混用
四、“獨尊儒術”的艱難選擇
第三章 漢末名教危機與玄學的興起
一、漢代名教之治的社會背景與理論論證
二、“孝治天下”及其弊端
三、東漢末年的名教危機
四、由潛流成為明流的道家
五、東漢末年社會批判思潮與魏晉玄學的產生
六、正始玄學的崛起
第四章 隋唐佛學興盛緣由探析
一、六朝佛學的持續勃興與人才的聚集是隋唐佛學繁榮的基礎
二、外緣的增上是隋唐佛學繁榮的重要原因
三、結語
第五章 儒學更新的必然性及其途徑
第六章 明代心學思潮生成的歷史境遇
第七章 清代樸學思潮的成因
第八章 現代多元學術思潮的興起
下編 學術思潮衰亡論
第九章 先秦子學思潮衰亡的原因
第十章 兩漢經學思潮的衰落
第十一章 玄學思潮的消退
第十二章 晚唐佛教義學宗派的衰落
第十三章 理學的衰變
第十四章 明代心學思潮由盛而衰的歷史境遇
第十五章 清代樸學思潮衰落的原因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上編 學術思潮成因論
第一章 先秦子學思潮的成因
一、外因之一:領主經濟大崩潰
二、外因之二:動蕩的諸侯政治
三、內因之一:士階層的形成與轉向
四、內因之二:學術發展的邏輯必然
第二章 西漢經學思潮成因分析
一、西漢建立前的百家之學概觀
二、西漢創建時的政治經濟形勢
三、西漢初期時對諸家學說的隨機混用
四、“獨尊儒術”的艱難選擇
第三章 漢末名教危機與玄學的興起
一、漢代名教之治的社會背景與理論論證
二、“孝治天下”及其弊端
三、東漢末年的名教危機
四、由潛流成為明流的道家
五、東漢末年社會批判思潮與魏晉玄學的產生
六、正始玄學的崛起
第四章 隋唐佛學興盛緣由探析
一、六朝佛學的持續勃興與人才的聚集是隋唐佛學繁榮的基礎
二、外緣的增上是隋唐佛學繁榮的重要原因
三、結語
第五章 儒學更新的必然性及其途徑
第六章 明代心學思潮生成的歷史境遇
第七章 清代樸學思潮的成因
第八章 現代多元學術思潮的興起
下編 學術思潮衰亡論
第九章 先秦子學思潮衰亡的原因
第十章 兩漢經學思潮的衰落
第十一章 玄學思潮的消退
第十二章 晚唐佛教義學宗派的衰落
第十三章 理學的衰變
第十四章 明代心學思潮由盛而衰的歷史境遇
第十五章 清代樸學思潮衰落的原因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