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女性文學文化批評作為一股重要的學術文化思潮,在中國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成果迭出,頗為豐富。本書即收錄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有關女性文學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某種代表性的文章,主要是當代中國學者所作的有關中國女性文學文化的專題研究成果。其中有些文章似是作家作品的研究,其實卻是以此人手而提出了相關的理論問題。
作者簡介
陳惠芬,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文化》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性別文化。著有《神話的窺破——當代中國女性寫作研究》、《百年中國女性形象》(合)、《想象上海的N種方法——20世紀90年代“文學上海”與城市文化身份建構》等。主編有《城市女性散文·上海卷》、《當代女性生活熱點20問》等。曾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上海文論》主編中國內地第一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專輯”。
目次
編者前言
喬以鋼
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賀桂梅
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三種資源
林樹明
現代學者的三本古代女性文學史考察
屈雅君
女性文學批評的本土化
孟悅
兩千年:女性作為歷史的盲點
林丹婭
中國女性文化:從傳統到現代
陳順馨
女英雄形象與男性修辭
朱虹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病婦形象
戴錦華
涉渡之筏:由父子場景到性別場景
董之林
女性寫作與歷史場景——從20世紀90年代文學思潮中的“軀體寫作”談起
劉思謙
走進歷史隧洞的女性寫作
盛英
女性批判:當代中國男作家的男權話語
陳駿濤
關於女性寫作悖論的話題
吳思敬
中國女性詩歌:調整與轉型
艾曉明
戲劇性諷刺——論蕭紅小說文體的獨特素質
李小江
閱讀的維度與女性主義解讀——析張抗抗的《作女》
劉慧英
被遮蔽的婦女浮出歷史敘述——簡述初期的《婦女雜志》
范銘如(中國臺灣)
來來來·去去去——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海外女性小說
林秀玲(中國臺灣)
從哪里來VS身在何處: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的離散認同
張小虹(中國臺灣)
兩種衣架子:上海時尚與張愛玲
陳麗芬(中國香港)
天真本色——從西西的《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
潘少梅(中國香港)
后殖民時期、香港和女性寫作
徐虹
我的感覺、我的身體、我的方式——解讀20世紀90年代的女性藝術
文潔華(中國香港)
云想衣裳花想容——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香港、女人、衣裳
李子云 陳惠芬
誰決定了時代美女?
推薦閱讀書目
喬以鋼
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賀桂梅
當代女性文學批評的三種資源
林樹明
現代學者的三本古代女性文學史考察
屈雅君
女性文學批評的本土化
孟悅
兩千年:女性作為歷史的盲點
林丹婭
中國女性文化:從傳統到現代
陳順馨
女英雄形象與男性修辭
朱虹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病婦形象
戴錦華
涉渡之筏:由父子場景到性別場景
董之林
女性寫作與歷史場景——從20世紀90年代文學思潮中的“軀體寫作”談起
劉思謙
走進歷史隧洞的女性寫作
盛英
女性批判:當代中國男作家的男權話語
陳駿濤
關於女性寫作悖論的話題
吳思敬
中國女性詩歌:調整與轉型
艾曉明
戲劇性諷刺——論蕭紅小說文體的獨特素質
李小江
閱讀的維度與女性主義解讀——析張抗抗的《作女》
劉慧英
被遮蔽的婦女浮出歷史敘述——簡述初期的《婦女雜志》
范銘如(中國臺灣)
來來來·去去去——20世紀六七十年代海外女性小說
林秀玲(中國臺灣)
從哪里來VS身在何處: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的離散認同
張小虹(中國臺灣)
兩種衣架子:上海時尚與張愛玲
陳麗芬(中國香港)
天真本色——從西西的《哀悼乳房》看一種女性文體
潘少梅(中國香港)
后殖民時期、香港和女性寫作
徐虹
我的感覺、我的身體、我的方式——解讀20世紀90年代的女性藝術
文潔華(中國香港)
云想衣裳花想容——20世紀60年代后期的香港、女人、衣裳
李子云 陳惠芬
誰決定了時代美女?
推薦閱讀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