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上海大學中文系學術演講系列的第二輯。自2005年被確立為上海市中文教育高地以來,上海大學中文系依托中文教育高地的建設與發展,邀請了國內外上百位資深學者、知名作家,與上大師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做了一百多場演講,內容涵蓋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這極大地開拓了廣大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了問題意識,加強了上海大學師生與國內外學者的交流和對話。為使這些學術思想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特編輯此演講錄以饗讀者。
由于篇幅所限,本演講錄只收錄了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和語言學領域的30篇講稿,內容涉及中外人文經典的現代詮釋、中國當代文化現象以及文學創作的總體把握與個案分析、在總體文學的視野下對于文學的變體與形式及敘事倫理批評的剖析、在跨文化視野中對于中外文學關係和文學傳播媒介的研究以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漢語研究等等方面。
由于篇幅所限,本演講錄只收錄了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和語言學領域的30篇講稿,內容涉及中外人文經典的現代詮釋、中國當代文化現象以及文學創作的總體把握與個案分析、在總體文學的視野下對于文學的變體與形式及敘事倫理批評的剖析、在跨文化視野中對于中外文學關係和文學傳播媒介的研究以及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漢語研究等等方面。
目次
前言
第一講 陳伯海:文學史的哲學思考
第二講 王水照:況周頤與王國維:不同的宋詞審美范式
第三講 王蒙:《紅樓夢》與現代文論
第四講 孫遜:《紅樓夢》圖像傳播研究
第五講 陸永品:個性、理想、與時俱化——莊子講座
第六講 譚帆: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漫談
第七講 趙敏俐:20世紀漢代詩歌研究
第八講 傅剛:《文選集注》的發現與整理
第九講 楊明:關於《文心雕龍》的指導思想——談劉勰文學思想與先秦漢代儒家文論的重大區別
第十講 曹旭:我的《詩品》研究之路
第十一講 陳引馳:中古佛教文學研究:回顧與前瞻
第十二講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今態勢
第十三講 吳中杰:魯迅精神的當代意義
第十四講 陸建德:再說“荊生”,兼及運動之術
第十五講 王堯:“重返八十年代”與當代文學史論述
第十六講 唐小兵:成長小說與內心經驗——余華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解讀
第十七講 劉士林:現代作家眼中的江南城市氣韻
第十八講 劉小楓:普羅米修斯之罪——《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前臺戲 (1—125行)講 疏
第十九講 鄭克魯:現代法國小說的演變
第二十講 謝天振:譯介學:展現比較文學研究新領域
第二十一講 陳建華:中俄文學關係30年
第二十二講 徐學清:加拿大華裔女性文學對母親與子女關係的探索
第二十三講 趙憲章:文學變體與形式——以詞典體小說和戲仿文體為例
第二十四講 王鴻生:關於敘事倫理批評的若干問題
第二十五講 陸揚:德里達前后期思想比較
第二十六講 雷啟立:傳媒自由的幻象——當代中國的傳媒空間與文化矛盾解讀
第二十七講 游汝杰:漢語同義詞的地域競爭和整合
第二十八講 潘文國: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推廣”——關於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再思考
第二十九講 李如龍:論漢語和漢字的關係及其相關的研究
第三十講 范德博:語言的活力、認同和擴散:以上海話為例
第一講 陳伯海:文學史的哲學思考
第二講 王水照:況周頤與王國維:不同的宋詞審美范式
第三講 王蒙:《紅樓夢》與現代文論
第四講 孫遜:《紅樓夢》圖像傳播研究
第五講 陸永品:個性、理想、與時俱化——莊子講座
第六講 譚帆:20世紀中國俗文學研究漫談
第七講 趙敏俐:20世紀漢代詩歌研究
第八講 傅剛:《文選集注》的發現與整理
第九講 楊明:關於《文心雕龍》的指導思想——談劉勰文學思想與先秦漢代儒家文論的重大區別
第十講 曹旭:我的《詩品》研究之路
第十一講 陳引馳:中古佛教文學研究:回顧與前瞻
第十二講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當今態勢
第十三講 吳中杰:魯迅精神的當代意義
第十四講 陸建德:再說“荊生”,兼及運動之術
第十五講 王堯:“重返八十年代”與當代文學史論述
第十六講 唐小兵:成長小說與內心經驗——余華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解讀
第十七講 劉士林:現代作家眼中的江南城市氣韻
第十八講 劉小楓:普羅米修斯之罪——《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前臺戲 (1—125行)講 疏
第十九講 鄭克魯:現代法國小說的演變
第二十講 謝天振:譯介學:展現比較文學研究新領域
第二十一講 陳建華:中俄文學關係30年
第二十二講 徐學清:加拿大華裔女性文學對母親與子女關係的探索
第二十三講 趙憲章:文學變體與形式——以詞典體小說和戲仿文體為例
第二十四講 王鴻生:關於敘事倫理批評的若干問題
第二十五講 陸揚:德里達前后期思想比較
第二十六講 雷啟立:傳媒自由的幻象——當代中國的傳媒空間與文化矛盾解讀
第二十七講 游汝杰:漢語同義詞的地域競爭和整合
第二十八講 潘文國:從“對外漢語教學”到“漢語國際推廣”——關於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再思考
第二十九講 李如龍:論漢語和漢字的關係及其相關的研究
第三十講 范德博:語言的活力、認同和擴散:以上海話為例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