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優惠價
:87 折 183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所做的是一項晉唐海路佛教僧人傳教活動的專題研究,通過解讀、分析相關傳世文獻資料和少量其他資料,對晉唐時期往來于南海道的中、西佛教僧人及其宗教傳播活動進行群體研究。書稿主體由六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從宏觀的角度對晉唐五百年間往來于南海道的中、西僧人進行群體結構分析和前后變化情況研究。比較中、西兩個僧人群體傳教活動之不同
特點;分析來華西僧之國屬構成及其特點;研究中國赴印求法僧留歸存亡情況;分析中國求法僧之籍貫情況以及中土以外的求法僧人情況。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南海道僧人與商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解讀,認為南海商人中存在一個佛教信眾群體,其中既有一般的商販,亦有海舶船主,這一白衣群體是僧人傳教活動的主要資助者。同時,僧人也用自己特殊的知識技能為商人解決航海途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南海僧、商之間存
在一種相互依存的互動關係。
第三部分,考察中國赴印求法僧梵語文學習活動背後的文化心理,即晉唐中國佛門的“邊地意識”,作者認為:晉唐中國佛僧以印度為中心,以中國為邊地的思想,是與中國古代士大夫完全相反的一種文化心理,是推動他 們西行求法并掀起梵語文學習熱潮的內在動力之一。
第四部分,探討由中國求法僧發起的梵語學習活動對中國文化及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
第五部分,具體分析求法僧赴印途中攜帶漢本佛典的原因、作用及其文化
意義。
第六部分,從經典傳譯的角度對整個海路佛僧的傳教活動做一總體評述。作者認為:海路僧人之經典翻譯情況看似雜亂無序,其實它曲折地反映了印度 ,佛教三藏的大致發展、演化軌跡;海路中、西兩個僧人群體雖共同致力于佛典翻譯,但相比較而言,中國求法僧之翻譯活動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從整體來看,海路僧人在佛典律藏和密教典籍的引進和翻譯方面有其特殊的貢獻和作用。
佛教人華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主體,海路僧人的活動則是佛教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關南海道佛僧群體的活動,前人已做了較多研究,本篇書稿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前賢言之未及,或言之末詳之處做了若干探索。
第一部分,從宏觀的角度對晉唐五百年間往來于南海道的中、西僧人進行群體結構分析和前后變化情況研究。比較中、西兩個僧人群體傳教活動之不同
特點;分析來華西僧之國屬構成及其特點;研究中國赴印求法僧留歸存亡情況;分析中國求法僧之籍貫情況以及中土以外的求法僧人情況。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南海道僧人與商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解讀,認為南海商人中存在一個佛教信眾群體,其中既有一般的商販,亦有海舶船主,這一白衣群體是僧人傳教活動的主要資助者。同時,僧人也用自己特殊的知識技能為商人解決航海途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南海僧、商之間存
在一種相互依存的互動關係。
第三部分,考察中國赴印求法僧梵語文學習活動背後的文化心理,即晉唐中國佛門的“邊地意識”,作者認為:晉唐中國佛僧以印度為中心,以中國為邊地的思想,是與中國古代士大夫完全相反的一種文化心理,是推動他 們西行求法并掀起梵語文學習熱潮的內在動力之一。
第四部分,探討由中國求法僧發起的梵語學習活動對中國文化及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
第五部分,具體分析求法僧赴印途中攜帶漢本佛典的原因、作用及其文化
意義。
第六部分,從經典傳譯的角度對整個海路佛僧的傳教活動做一總體評述。作者認為:海路僧人之經典翻譯情況看似雜亂無序,其實它曲折地反映了印度 ,佛教三藏的大致發展、演化軌跡;海路中、西兩個僧人群體雖共同致力于佛典翻譯,但相比較而言,中國求法僧之翻譯活動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從整體來看,海路僧人在佛典律藏和密教典籍的引進和翻譯方面有其特殊的貢獻和作用。
佛教人華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主體,海路僧人的活動則是佛教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關南海道佛僧群體的活動,前人已做了較多研究,本篇書稿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前賢言之未及,或言之末詳之處做了若干探索。
作者簡介
何方耀,男,湖北荊州人,1961年出生,史學博士,教授,中國宗教學會理事。1982年一1987年任教于西藏拉薩中學,1990年一2006年任教于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2006年9月調入華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工作。主要從事民族、宗教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山大學學報》、《九州學林》、《學術研究》、《西域研究》、《廣東社會科學》、《華學》、《普門學報》(臺灣)、《嶺南文史》、《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民族宗教、歷史文化方面的論文40多篇,編撰或合作撰寫出版了《中華佛學通典》、《廣東宗教志》、《廣東宗教簡史》等有關歷史文化、民族宗教方面的著作近十部,本人所承擔部分約80余萬字。
目次
序 蔡鴻生
緒論
第一章 晉唐南海道佛僧的群體考察
一、晉唐南海道佛僧及其整體變化情況
二、東來西僧與求法華僧之群體比較
三、海路來華西僧國屬構成之特點
四、西行求法估之留歸存亡情況
五、西行求法者之籍貫
六、西行求法之域外僧人
七、小結
第二章 晉唐南海道佛僧與商人關係
一、佛僧與商人關係之淵源
二、南海商人為佛僧之旅途伴侶和主要資助者
三、南海商人中的佛門弟子
四、南海道僧人給予商人的幫助
五、小結
第三章 晉唐中國佛門的“邊地意識”與梵語文學習熱潮
一、“四裔五方”之傳統中華意識
二、晉唐中國佛門之“邊地意識”
三、“邊地意識”驅動下的梵語文學習熱潮
四、梵語文學習活動之主體:西行求法僧俗
五、小結
第四章 晉唐求法僧梵語文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影響
一、求法僧梵文學習活動之特點
二、求法僧梵文學習活動之影響
三、小結
第五章 唐代求法所攜帶的漢本佛典
一、有關西行求法僧攜帶漢本佛典之文獻記載
二、求法僧攜帶漢本佛典為普遍現象
三、求法僧隨身攜帶漢本佛典之基本原因
四、攜帶漢本佛典與求法僧之梵文研習
五、求法僧所攜漢本佛典之種類
六、小結
第六章 晉唐海路佛們的經典傳譯活動
一、晉唐海路佛僧經典傳譯情況概述
二、海路佛僧所譯經典基本情況分析
三、傳譯歷程混雜紛歧之原因淺析
四、海路僧徒所傳譯之小乘三藏及其影響
五、海路傳人之律典及其對漢譯律藏建立之影響
六、海路佛僧所傳譯密教典籍及其與廣州光孝寺之關係
七、華、梵兩大傳譯群體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
八、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基本文獻
二、研究論著
三、辭書
圖版
後記
緒論
第一章 晉唐南海道佛僧的群體考察
一、晉唐南海道佛僧及其整體變化情況
二、東來西僧與求法華僧之群體比較
三、海路來華西僧國屬構成之特點
四、西行求法估之留歸存亡情況
五、西行求法者之籍貫
六、西行求法之域外僧人
七、小結
第二章 晉唐南海道佛僧與商人關係
一、佛僧與商人關係之淵源
二、南海商人為佛僧之旅途伴侶和主要資助者
三、南海商人中的佛門弟子
四、南海道僧人給予商人的幫助
五、小結
第三章 晉唐中國佛門的“邊地意識”與梵語文學習熱潮
一、“四裔五方”之傳統中華意識
二、晉唐中國佛門之“邊地意識”
三、“邊地意識”驅動下的梵語文學習熱潮
四、梵語文學習活動之主體:西行求法僧俗
五、小結
第四章 晉唐求法僧梵語文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影響
一、求法僧梵文學習活動之特點
二、求法僧梵文學習活動之影響
三、小結
第五章 唐代求法所攜帶的漢本佛典
一、有關西行求法僧攜帶漢本佛典之文獻記載
二、求法僧攜帶漢本佛典為普遍現象
三、求法僧隨身攜帶漢本佛典之基本原因
四、攜帶漢本佛典與求法僧之梵文研習
五、求法僧所攜漢本佛典之種類
六、小結
第六章 晉唐海路佛們的經典傳譯活動
一、晉唐海路佛僧經典傳譯情況概述
二、海路佛僧所譯經典基本情況分析
三、傳譯歷程混雜紛歧之原因淺析
四、海路僧徒所傳譯之小乘三藏及其影響
五、海路傳人之律典及其對漢譯律藏建立之影響
六、海路佛僧所傳譯密教典籍及其與廣州光孝寺之關係
七、華、梵兩大傳譯群體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
八、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一、基本文獻
二、研究論著
三、辭書
圖版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