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網技術與應用(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高等學校電子與通信類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
ISBN13:9787560622170
出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柯賡
出版日:2009/08/01
裝訂/頁數:平裝/27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接入網技術與應用》以ITU-T規範的接入網的基本概念、基本架構為主線,以網絡和系統技術為中心,以主要的接入技術為重點,力求反映國際上各種接入技術的最新進展。《接入網技術與應用》概念清晰,內容新穎,通俗易懂。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接入網概論、光纖接入網、DSL接入技術、無線接入網、HFC接入網、以太網接入技術、電力線接入技術、V5接口協議以及接入網的管理。
《接入網技術與應用》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工程等專業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通信與網絡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接入網技術與應用》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工程等專業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通信與網絡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目次
第1章 接入網概論
1.1 接入網的概念
1.1.1 接入網在電信網中的位置
1.1.2 接入網的定義與界定
1.1.3 接入網的發展歷史
1.1.4 接入網的特點
1.1.5 接入網的業務需求
1.1.6 寬帶接入網的技術特點
1.1.7 IP接入網
1.2 接入網的分類
1.3 接入網的功能結構
1.4 接入網的分層模型
1.5 接入網支持的接入類型
1.6 接入網支持的業務
1.6.1 語音類業務
1.6.2 數據類業務
1.6.3 圖像通信類業務
1.6.4 多媒體業務
1.7 接入網的接口
1.7.1 UNI
1.7.2 SNI
1.7.3 Q3
1.8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光纖接入網
2.1 光纖接入網概述
2.1.1 光纖接入網的概念與功能參考配置
2.1.2 光纖接入網的應用類型
2.1.3 光纖接入網的發展概況與動力
2.2 有源光網絡技術
2.2.1 用戶環路系統
2.2.2 SDH技術在接入網中的應用
2.3 無源光網絡技術
2.3.1 PON的結構
2.3.2 雙向傳輸技術
2.3.3 雙向復用(雙工)技術
2.3.4 APON技術
2.3.5 以太網無源光網絡(EPON)技術
2.3.6 GPON技術
2.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DSL接入技術
3.1 DSL技術概況
3.1.1 DSL的發展歷程
3.1.2 DSL家族
3.1.3 各種DSL技術的對比
3.1.4 DSL的標準化過程
3.1.5 ITU-T有關xDSL的建議
3.2 DSL系統的線路環境
3.2.1 接入網傳輸環境
3.2.2 用戶環路的傳輸特性
3.2.3 ANSI和ETSI的環路模型
3.2.4 DSL用戶環路中的損傷
3.3 DSL的線路編碼調制技術
3.3.1 2B1Q編碼技術
3.3.2 單載波調制技術
3.3.3 多載波調制技術——DMT技術
3.4 DSL實際應用中的若干技術問題
3.4.1 有源NT與無源NT的選擇
3.4.2 雙工模式的選擇
3.4.3 頻譜兼容性問題
3.4.4 功率譜密度問題
3.4.5 電源供給問題
3.4.6 比特率的靈活性
3.4.7 對稱與不對稱
3.4.8 傳輸時延
3.4.9 基本電話業務的保障
3.5 DSL技術的應用
3.5.1 應用的動力
3.5.2 用戶對接入速度的追求
3.5.3 推動對銅纜進行再利用的若干因素
3.5.4 DSL在接入網中的應用結構
3.5.5 DSL的應用類型
3.5.6 DSL承載的業務
3.6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無線接入網
4.1 無線接入網概述
4.1.1 無線本地環路的基本結構
4.1.2 實現方案
4.2 無線接入基本技術
4.2.1 多址技術
4.2.2 語音編碼技術
4.2.3 信道編碼技術
4.2.4 數字調制技術
4.2.5 擴頻技術
4.2.6 網絡安全技術
4.2.7 無線空中接口
4.3 無線接入系統
4.3.1 DECT無線接入系統
4.3.2 PHS無線接入系統
4.3.3 LMDS系統
4.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HFC接入網
5.1 HFC接入網概述
5.2 HFC接入網的演進
5.2.1 傳統的同軸電纜CATV網
5.2.2 單向光纖同軸電纜CATV網
5.2.3 雙向光纖同軸電纜CATV網
5.2.4 全業務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
5.3 HFC系統的頻譜安排
5.4 HFC的調制方式
5.4.1 頻分復用(FDM)調制方式
5.4.2 副載波調制方式
5.4.3 HFC對業務信號的調制方式
5.5 HFC系統結構及各功能組
5.6 HFC系統的噪聲及其抑制
5.6.1 HFC系統的噪聲
5.6.2 上行方向的噪聲特性
5.6.3 下行方向的噪聲特性
5.6.4 抑制噪聲的方法
5.7 Cable Modem相關技術標準
5.7.1 DOCSIS簡介及其發展歷程
5.7.2 DOCSIS的主要優點
5.7.3 EuroDOCSIS簡介及其與DOCSIS的比較
5.7.4 EuroDOCSIS與DVB-RC的區別
5.8 有線電視接口數據規範(DOCSIS)協議
5.8.1 DOCSIS通信協議
5.8.2 下行物理層
5.8.3 上行物理層
5.8.4 下行傳輸匯聚子層
5.8.5 媒質接入控制(MAC)層
5.8.6 隨機接入和競爭分辨法
5.8.7 MAC層協議的工作方式
5.8.8 服務質量(DoS)和分割技術
5.8.9 CM和CMTS的互相配合
5.9 Cable Modem系統的配置和使用
5.9.1 Cable Modem的特點及其系統連接
5.9.2 Cable Modem系統的配置. 使用和管理
5.9.3 多臺CMTS設備組成的網絡結構
5.10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以太網接入技術
6.1 以太網接入技術概述
6.1.1 以太網接入技術與IP接入網
6.1.2 以太網接入的優點
6.2 以太網技術的演進
6.2.1 以太網從十兆到千兆
6.2.2 以太網從共享到交換
6.3 用以太網技術構建IP接入網
6.3.1 以太接入網需要解決的問題
6.3.2 基於VLAN的以太網接入技術方案
6.3.3 電信級以太接入網
6.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電力線接入技術
7.1 概述
7.2 PLC的傳輸環境
7.2.1 信號衰減特性
7.2.2 阻抗特性
7.2.3 噪聲特性
7.3 PLC的傳輸技術
7.3.1 傳統電力線載波傳輸技術
7.3.2 擴頻通信(SSC)技術
7.3.3 正交頻分復用(OFDM)
7.4 PLC的應用方式
7.5 PLC的發展現狀. 標準化與展望
7.5.1 國外發展現狀
7.5.2 國內PLC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7.5.3 PLC的標準化
7.6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 V5接口協議
8.1 V5協議概述
8.1.1 V5接口的結構
8.1.2 V5接口中的C通路處理
8.2 V5接口的第二層協議(LAPV5-DL)
8.2.1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及相關的原語
8.2.2 LAPV5-DL的幀結構
8.2.3 LAPV5-DL子層的FSM(有限狀態機)
8.2.4 LAPV5-DL子層間的通信過程
8.2.5 LAPV5封裝功能子層
8.3 V5接口的第三層協議
8.3.1 第三層協議概述
8.3.2 PSTN信令協議及其第三層復用
8.3.3 BCC協議
8.3.4 控制協議
8.3.5 鏈路控制協議
8.3.6 保護協議
8.3.7 VB5協議簡介
8.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 接入網的管理
9.1 網絡管理概述
9.1.1 網絡管理的目標和方法
9.1.2 網絡管理的三要素
9.1.3 網絡管理的5個功能域
9.2 TMN簡介
9.2.1 TMN的概念
9.2.2 TMN的應用范圍
9.2.3 TMN的管理業務
9.2.4 TMN的管理功能
9.2.5 TMN的技術基礎
9.2.6 TMN的標準化協議
9.2.7 TMN的功能結構
9.2.8 TMN的信息結構
9.2.9 TMN的接口
9.3 接入網網絡管理的功能結構
9.3.1 接入網網絡管理系統功能結構
9.3.2 接入網的網元功能組
9.3.3 接入網的管理功能
9.4 接入網網絡管理的實現
9.4.1 Q3接口
9.4.2 CORBA接口
9.4.3 基於Web的網絡管理
9.5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1.1 接入網的概念
1.1.1 接入網在電信網中的位置
1.1.2 接入網的定義與界定
1.1.3 接入網的發展歷史
1.1.4 接入網的特點
1.1.5 接入網的業務需求
1.1.6 寬帶接入網的技術特點
1.1.7 IP接入網
1.2 接入網的分類
1.3 接入網的功能結構
1.4 接入網的分層模型
1.5 接入網支持的接入類型
1.6 接入網支持的業務
1.6.1 語音類業務
1.6.2 數據類業務
1.6.3 圖像通信類業務
1.6.4 多媒體業務
1.7 接入網的接口
1.7.1 UNI
1.7.2 SNI
1.7.3 Q3
1.8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光纖接入網
2.1 光纖接入網概述
2.1.1 光纖接入網的概念與功能參考配置
2.1.2 光纖接入網的應用類型
2.1.3 光纖接入網的發展概況與動力
2.2 有源光網絡技術
2.2.1 用戶環路系統
2.2.2 SDH技術在接入網中的應用
2.3 無源光網絡技術
2.3.1 PON的結構
2.3.2 雙向傳輸技術
2.3.3 雙向復用(雙工)技術
2.3.4 APON技術
2.3.5 以太網無源光網絡(EPON)技術
2.3.6 GPON技術
2.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DSL接入技術
3.1 DSL技術概況
3.1.1 DSL的發展歷程
3.1.2 DSL家族
3.1.3 各種DSL技術的對比
3.1.4 DSL的標準化過程
3.1.5 ITU-T有關xDSL的建議
3.2 DSL系統的線路環境
3.2.1 接入網傳輸環境
3.2.2 用戶環路的傳輸特性
3.2.3 ANSI和ETSI的環路模型
3.2.4 DSL用戶環路中的損傷
3.3 DSL的線路編碼調制技術
3.3.1 2B1Q編碼技術
3.3.2 單載波調制技術
3.3.3 多載波調制技術——DMT技術
3.4 DSL實際應用中的若干技術問題
3.4.1 有源NT與無源NT的選擇
3.4.2 雙工模式的選擇
3.4.3 頻譜兼容性問題
3.4.4 功率譜密度問題
3.4.5 電源供給問題
3.4.6 比特率的靈活性
3.4.7 對稱與不對稱
3.4.8 傳輸時延
3.4.9 基本電話業務的保障
3.5 DSL技術的應用
3.5.1 應用的動力
3.5.2 用戶對接入速度的追求
3.5.3 推動對銅纜進行再利用的若干因素
3.5.4 DSL在接入網中的應用結構
3.5.5 DSL的應用類型
3.5.6 DSL承載的業務
3.6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無線接入網
4.1 無線接入網概述
4.1.1 無線本地環路的基本結構
4.1.2 實現方案
4.2 無線接入基本技術
4.2.1 多址技術
4.2.2 語音編碼技術
4.2.3 信道編碼技術
4.2.4 數字調制技術
4.2.5 擴頻技術
4.2.6 網絡安全技術
4.2.7 無線空中接口
4.3 無線接入系統
4.3.1 DECT無線接入系統
4.3.2 PHS無線接入系統
4.3.3 LMDS系統
4.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HFC接入網
5.1 HFC接入網概述
5.2 HFC接入網的演進
5.2.1 傳統的同軸電纜CATV網
5.2.2 單向光纖同軸電纜CATV網
5.2.3 雙向光纖同軸電纜CATV網
5.2.4 全業務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
5.3 HFC系統的頻譜安排
5.4 HFC的調制方式
5.4.1 頻分復用(FDM)調制方式
5.4.2 副載波調制方式
5.4.3 HFC對業務信號的調制方式
5.5 HFC系統結構及各功能組
5.6 HFC系統的噪聲及其抑制
5.6.1 HFC系統的噪聲
5.6.2 上行方向的噪聲特性
5.6.3 下行方向的噪聲特性
5.6.4 抑制噪聲的方法
5.7 Cable Modem相關技術標準
5.7.1 DOCSIS簡介及其發展歷程
5.7.2 DOCSIS的主要優點
5.7.3 EuroDOCSIS簡介及其與DOCSIS的比較
5.7.4 EuroDOCSIS與DVB-RC的區別
5.8 有線電視接口數據規範(DOCSIS)協議
5.8.1 DOCSIS通信協議
5.8.2 下行物理層
5.8.3 上行物理層
5.8.4 下行傳輸匯聚子層
5.8.5 媒質接入控制(MAC)層
5.8.6 隨機接入和競爭分辨法
5.8.7 MAC層協議的工作方式
5.8.8 服務質量(DoS)和分割技術
5.8.9 CM和CMTS的互相配合
5.9 Cable Modem系統的配置和使用
5.9.1 Cable Modem的特點及其系統連接
5.9.2 Cable Modem系統的配置. 使用和管理
5.9.3 多臺CMTS設備組成的網絡結構
5.10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以太網接入技術
6.1 以太網接入技術概述
6.1.1 以太網接入技術與IP接入網
6.1.2 以太網接入的優點
6.2 以太網技術的演進
6.2.1 以太網從十兆到千兆
6.2.2 以太網從共享到交換
6.3 用以太網技術構建IP接入網
6.3.1 以太接入網需要解決的問題
6.3.2 基於VLAN的以太網接入技術方案
6.3.3 電信級以太接入網
6.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 電力線接入技術
7.1 概述
7.2 PLC的傳輸環境
7.2.1 信號衰減特性
7.2.2 阻抗特性
7.2.3 噪聲特性
7.3 PLC的傳輸技術
7.3.1 傳統電力線載波傳輸技術
7.3.2 擴頻通信(SSC)技術
7.3.3 正交頻分復用(OFDM)
7.4 PLC的應用方式
7.5 PLC的發展現狀. 標準化與展望
7.5.1 國外發展現狀
7.5.2 國內PLC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7.5.3 PLC的標準化
7.6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8章 V5接口協議
8.1 V5協議概述
8.1.1 V5接口的結構
8.1.2 V5接口中的C通路處理
8.2 V5接口的第二層協議(LAPV5-DL)
8.2.1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及相關的原語
8.2.2 LAPV5-DL的幀結構
8.2.3 LAPV5-DL子層的FSM(有限狀態機)
8.2.4 LAPV5-DL子層間的通信過程
8.2.5 LAPV5封裝功能子層
8.3 V5接口的第三層協議
8.3.1 第三層協議概述
8.3.2 PSTN信令協議及其第三層復用
8.3.3 BCC協議
8.3.4 控制協議
8.3.5 鏈路控制協議
8.3.6 保護協議
8.3.7 VB5協議簡介
8.4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9章 接入網的管理
9.1 網絡管理概述
9.1.1 網絡管理的目標和方法
9.1.2 網絡管理的三要素
9.1.3 網絡管理的5個功能域
9.2 TMN簡介
9.2.1 TMN的概念
9.2.2 TMN的應用范圍
9.2.3 TMN的管理業務
9.2.4 TMN的管理功能
9.2.5 TMN的技術基礎
9.2.6 TMN的標準化協議
9.2.7 TMN的功能結構
9.2.8 TMN的信息結構
9.2.9 TMN的接口
9.3 接入網網絡管理的功能結構
9.3.1 接入網網絡管理系統功能結構
9.3.2 接入網的網元功能組
9.3.3 接入網的管理功能
9.4 接入網網絡管理的實現
9.4.1 Q3接口
9.4.2 CORBA接口
9.4.3 基於Web的網絡管理
9.5 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