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律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音樂博士學位論文系列
ISBN13:9787806923139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王洪軍
出版日:2007/08/01
裝訂/頁數:平裝/182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鐘律課題是曾侯乙編鐘出土后的二十多年來音樂型態研究特別是律學研究中最引人關注的課題之一。自鐘律一詞于黃翔鵬先生1979年《先秦音樂文化的光輝創造——曾侯乙墓的古樂器》
一文中復出后,這一課題的研究逐步展開,研究成果相繼問世。筆者在關注這一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以往學者的研究多取音樂考古測音研究的角度,而對文獻中所涉鐘律或避而不談,或談之甚少。或干脆斷言其“與三分損益法毫無二致”,或多引用《漢書·律志》“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譽,徵天下通知鐘律者百余人,使義和劉歆等典領條奏,言之最詳……”這段文獻作為先秦鐘律的文獻根據。凡此種種暴露出迄今學者們對古代文獻記載之鐘律的研究尚有欠缺。為此本文以“鐘律四書”、歷代樂律志為依據,在對其進行全面歷時考察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出了自漢至清古代文獻記載之鐘律的兩種內涵,即:十二律呂和有關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其框架或仃所損益)之制度。又以個體研究者為基本線索,對出_十青銅編鐘引發的鐘律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歸納,將(以黃翔鵬先生為代表的)今人的鐘律理論簡要概括為:先秦鐘律是一種以管子生律法為基礎,以三度關係為樞紐的復合律制;鐘律就是琴律;鐘律可以鐘律音系網的形式表現}H來。這種理論雖不見經傳,但卻“流淌”在民族音樂的實踐中。最終揭示出:古代統治
者賦予鐘律以“十二律”或“律度量衡的制度”的內涵與其維護集權統治的內在動機是分不開的,今人賦予鐘律以編鐘所采用的律制的內涵則是為了建立與西方基本樂理並行的、中國自己的傳統樂律理論,這一古今鐘律內涵差異的內在成因。由此將鐘律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向全面、深入。
本文還通過對同一套編鐘的數套測音數據的定量分析,得出了用測音數據來進行編鐘律制研究之可信度很弱的結論。進而認為根據現代人擊奏古編鐘獲得的測音結果去“推論”編鐘的律制
是律學研究中“極危險的”一個誤區。這一認識在促使我們對已取得的鐘律研究成果進行深刻反思的同時,對今后鐘律研究的方法論當亦有所啟迪。
本文還在如下的‘些問題上有著獨到的見解。于鐘律發生,得出了鐘律當發生在春秋時期;于鐘律文獻選讀,筆者同意“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之“大林”為“編鐘”說;而對“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筆者則做出了“以三個律為單位記錄鐘律,以六個律為單位平分鐘律,鐘律個數為十二”的“新釋”。于當今編鐘製作中的律制,筆者以為采用十二平均律調律當成為一種趨勢。
一文中復出后,這一課題的研究逐步展開,研究成果相繼問世。筆者在關注這一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以往學者的研究多取音樂考古測音研究的角度,而對文獻中所涉鐘律或避而不談,或談之甚少。或干脆斷言其“與三分損益法毫無二致”,或多引用《漢書·律志》“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譽,徵天下通知鐘律者百余人,使義和劉歆等典領條奏,言之最詳……”這段文獻作為先秦鐘律的文獻根據。凡此種種暴露出迄今學者們對古代文獻記載之鐘律的研究尚有欠缺。為此本文以“鐘律四書”、歷代樂律志為依據,在對其進行全面歷時考察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出了自漢至清古代文獻記載之鐘律的兩種內涵,即:十二律呂和有關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其框架或仃所損益)之制度。又以個體研究者為基本線索,對出_十青銅編鐘引發的鐘律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歸納,將(以黃翔鵬先生為代表的)今人的鐘律理論簡要概括為:先秦鐘律是一種以管子生律法為基礎,以三度關係為樞紐的復合律制;鐘律就是琴律;鐘律可以鐘律音系網的形式表現}H來。這種理論雖不見經傳,但卻“流淌”在民族音樂的實踐中。最終揭示出:古代統治
者賦予鐘律以“十二律”或“律度量衡的制度”的內涵與其維護集權統治的內在動機是分不開的,今人賦予鐘律以編鐘所采用的律制的內涵則是為了建立與西方基本樂理並行的、中國自己的傳統樂律理論,這一古今鐘律內涵差異的內在成因。由此將鐘律這一課題的研究推向全面、深入。
本文還通過對同一套編鐘的數套測音數據的定量分析,得出了用測音數據來進行編鐘律制研究之可信度很弱的結論。進而認為根據現代人擊奏古編鐘獲得的測音結果去“推論”編鐘的律制
是律學研究中“極危險的”一個誤區。這一認識在促使我們對已取得的鐘律研究成果進行深刻反思的同時,對今后鐘律研究的方法論當亦有所啟迪。
本文還在如下的‘些問題上有著獨到的見解。于鐘律發生,得出了鐘律當發生在春秋時期;于鐘律文獻選讀,筆者同意“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之“大林”為“編鐘”說;而對“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筆者則做出了“以三個律為單位記錄鐘律,以六個律為單位平分鐘律,鐘律個數為十二”的“新釋”。于當今編鐘製作中的律制,筆者以為采用十二平均律調律當成為一種趨勢。
作者簡介
王洪軍,1965年出生於山東省文登市,文學博士,現任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主任、中國音樂史論考研室主任、副教授。1994年考取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中國古代音樂史方向碩士生,1997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山東師範大學任教;1999年考取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古代音樂方向博士生,于2002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令任教于武漢音樂這院音樂學系,主要教授《樂學》與《中國音樂史》兩門課程,2003年和2005年先后承擔湖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重點基金研究項目,在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還分別師從武漢音樂學院楊金嵐教授學習聲樂。
近些年來,先后在《黃鐘》、《中國音樂》、《我民音樂》、《音樂藝術》、《音樂研究》、《中國樂學》等刊物發表《出土東周中原體系青銅編鐘編制區域特徵探討》、《對音樂考古若干問題的思考》、《對促進音樂考古學科發展的再思考》、《測音數據在編鐘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隋書·音樂志>之“并戾”問題謎底辨歧》、《<國語·周語下>的鐘律文獻再解讀》等論文20余篇。
近些年來,先后在《黃鐘》、《中國音樂》、《我民音樂》、《音樂藝術》、《音樂研究》、《中國樂學》等刊物發表《出土東周中原體系青銅編鐘編制區域特徵探討》、《對音樂考古若干問題的思考》、《對促進音樂考古學科發展的再思考》、《測音數據在編鐘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隋書·音樂志>之“并戾”問題謎底辨歧》、《<國語·周語下>的鐘律文獻再解讀》等論文20余篇。
目次
目 錄
論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一、緣起
二、關於古之鐘律考證
三、關於今之鐘律理論
四、關於行文
上篇 古鐘律考證
第一章 鐘律四書之鐘律
第一節 《鐘律書》一卷
第二節 《鐘律緯》一卷
第三節 《中律通考》六卷
第四節 《鐘律陳數》一卷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歷代樂律志之鐘
第一節 意十二律呂
第二節 意有關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其框架或有所損益)之制度
第三節 鐘律之其它意
第四節 小結
中篇 今鐘律理論
第三章 出土青銅編鐘引發的鐘律
第一節 黃翔鵬先生的鐘律研究
第二節 對黃翔鵬先生鐘律理論所作出的響應
……
下篇 鐘律專題研究
第四章 測間數據在編鐘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第五章 鐘律發生考
第六章 鐘律文獻選讀
第七章 當今編鐘製作中的律制探究
結語
附錄一 待考鐘律一詞的引文
附錄二 本文參考書目舉要
附錄三 律學學術論文舉要(1990-2001)
論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一、緣起
二、關於古之鐘律考證
三、關於今之鐘律理論
四、關於行文
上篇 古鐘律考證
第一章 鐘律四書之鐘律
第一節 《鐘律書》一卷
第二節 《鐘律緯》一卷
第三節 《中律通考》六卷
第四節 《鐘律陳數》一卷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歷代樂律志之鐘
第一節 意十二律呂
第二節 意有關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其框架或有所損益)之制度
第三節 鐘律之其它意
第四節 小結
中篇 今鐘律理論
第三章 出土青銅編鐘引發的鐘律
第一節 黃翔鵬先生的鐘律研究
第二節 對黃翔鵬先生鐘律理論所作出的響應
……
下篇 鐘律專題研究
第四章 測間數據在編鐘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第五章 鐘律發生考
第六章 鐘律文獻選讀
第七章 當今編鐘製作中的律制探究
結語
附錄一 待考鐘律一詞的引文
附錄二 本文參考書目舉要
附錄三 律學學術論文舉要(1990-2001)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