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我國超級稻育種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全書分三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從水稻的產量潛力及其限制因素闡明了超級稻育種的必要性,分析了國外超高產水稻育種的狀況,綜合論述了水稻產量形成的物質生產和光合生產基礎,以及超高產水稻育種的遺傳基礎(包括經典的和現代分子生物學)和育種技術,闡述了我國超級稻育種技術的獨創性;第二部分(第八章至第十五章)分各生態區(華南、長江上游、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稻區)具體而詳細地闡述超級稻育種的歷史與技術基礎、株型模式、育種策略、技術要點和育種效果,體現了技術的因地制宜;最后,第三部分(第十六章)對中同超級稻育種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本書對農業科技工作者和有關院校的師生,從事水稻生產和管理的相關人員,以及水稻相關產業的有關人士將有所裨益。
目次
序
前言
第一章 水稻產量潛力及其限制因素
第一節 水稻的產量潛力
第二節 世界水稻生產概況
第三節 中國的水稻生產
第四節 水稻產量的限制因素
第五節 提高水稻現實產量的途徑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國外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一節 印度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二節 日本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三節 韓國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四節 國際水稻研究所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水稻超高產育種
第一節 半矮稈(含叢生)早長型水稻育種
第二節 秈粳稻雜交理想株型育種
第三節 重穗型雜交稻育種
第四節 兩系法亞種間雜交稻育種
第五節 中國超級稻育種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水稻產量形成的物質生產基礎
第一節 水稻產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第二節 高產水稻的耐熱性特徵
第三節 高產水稻品種的結實特性及庫源流學說
第四節 超級稻產量形成的生理模型
第五節 雲南超高產水稻的生物學產量特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稻產量形成的光合生產基礎
第一節 光合作用與產量的關係
第二節 水稻種質資源的光合功能分類及鑑定
第三節 光合同化與籽粒灌漿的關係
第四節 超高產水稻的光氧化特性
第五節 超高產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水稻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
第一節 水稻產量QTL定位及互作效應
第二節 水稻產量雜種優勢遺傳機理
第三節 雜交水稻基因組信息
第四節 超級稻分子設計育種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水稻秈粳交雜種的遺傳
第一節 水稻秈粳分化與鑑定
第二節 秈粳交雜種不育障礙及遺傳
第三節 水稻廣親和基因的發掘與遺傳
第四節 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華南稻區超級常規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華南稻區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長江上游稻區三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兩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及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三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超級常規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東北稻區超級常規粳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東北稻區超級雜交粳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中國超級稻育種展望
第一節 糧食安全與超級稻育種
第二節 新基因的發掘與育種材料創新
第三節 株型概念的拓展與根系育種
第四節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 超級稻栽培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
2005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6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7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9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圖版
前言
第一章 水稻產量潛力及其限制因素
第一節 水稻的產量潛力
第二節 世界水稻生產概況
第三節 中國的水稻生產
第四節 水稻產量的限制因素
第五節 提高水稻現實產量的途徑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國外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一節 印度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二節 日本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三節 韓國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第四節 國際水稻研究所的超高產水稻育種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水稻超高產育種
第一節 半矮稈(含叢生)早長型水稻育種
第二節 秈粳稻雜交理想株型育種
第三節 重穗型雜交稻育種
第四節 兩系法亞種間雜交稻育種
第五節 中國超級稻育種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水稻產量形成的物質生產基礎
第一節 水稻產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第二節 高產水稻的耐熱性特徵
第三節 高產水稻品種的結實特性及庫源流學說
第四節 超級稻產量形成的生理模型
第五節 雲南超高產水稻的生物學產量特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稻產量形成的光合生產基礎
第一節 光合作用與產量的關係
第二節 水稻種質資源的光合功能分類及鑑定
第三節 光合同化與籽粒灌漿的關係
第四節 超高產水稻的光氧化特性
第五節 超高產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水稻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
第一節 水稻產量QTL定位及互作效應
第二節 水稻產量雜種優勢遺傳機理
第三節 雜交水稻基因組信息
第四節 超級稻分子設計育種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水稻秈粳交雜種的遺傳
第一節 水稻秈粳分化與鑑定
第二節 秈粳交雜種不育障礙及遺傳
第三節 水稻廣親和基因的發掘與遺傳
第四節 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華南稻區超級常規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華南稻區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長江上游稻區三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兩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及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三系超級雜交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長江中下游稻區超級常規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東北稻區超級常規粳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東北稻區超級雜交粳稻育種
第一節 高產育種歷史與技術基礎
第二節 株型模式及塑造
第三節 育種策略及技術要點
第四節 育種成效與應用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中國超級稻育種展望
第一節 糧食安全與超級稻育種
第二節 新基因的發掘與育種材料創新
第三節 株型概念的拓展與根系育種
第四節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 超級稻栽培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
2005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6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7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2009年農業部確認的超級稻品種及其配套技術
圖版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