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企業是幸福的製造者。
真正的領導者,是能做出正確決定的人。
卓越與成功,都來自於不斷修練的內心。
克服人類共有的問題,唯有個人與組織的成員都能負責任的行動!
金融風暴襲捲全球,驚人的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加以貧富懸殊、環境惡化等各種世界性的社經問題……
在這充滿不確定的關鍵時刻,企業領導者應具備何種人格、視野與能力,
才能穩健地引領個人、組織甚至全世界,走向另一個未來?
在本書中,世界級心靈領袖達賴喇嘛,與知名國際管理顧問穆增伯格聯手執筆,
首度針對未來的商業發展之路,以宏觀前瞻的角度、啟發人心的實例,
提供具體且關鍵的解答——
【領導自己】以開放精進的心
培養正觀與正行,秉持正確的動機、選擇做正確的事。
【領導組織】以堅強溫暖的品格
綜觀事情的真相,發揮正直、誠信與道德,締造利人利己的工作成果。
【領導世界】以普世的責任感
建立負責任的自由市場經濟,追求人類整體的自由、富足與幸福。
達賴喇嘛強調,所謂的領導之道,要從向內修心做起,培養正觀的思想,
參透個人、企業、國家及經濟制度緊密相連的事實本質;
進而有勇氣與遠見引領改變,做出正確的決定、採取有效的行動。
在追求獲利與發展之外,更必須體認到普世的責任感,致力為全人類謀求長遠的福祉。
擁有達賴的睿智觀點,每個領導人都將成為組織穩固精進的基石、世界永續發展的推手。
◆掌握領導之鑰!
◎ 培養耐心:唯有培養耐心,才能讓自己準備好面對敵意、批評或失望。面對怒氣,最重要的不是能夠壓制怒氣的能力,而是保持冷靜的能力。
◎ 抱持熱情:擁有無窮精力的人,也可以激起他人的熱情。能夠鼓勵他人擁有同樣的熱情,是領導者的關鍵特質。
◎ 熱中學習:領導者瞭解自己的能力和德行,也能夠修正、改進自己。他們能體認自己對公司運作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公司的一切行為都會影響到許多利害關係人,因此必須熱中學習。
◎ 洞察時機:領導者很清楚什麼時候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做什麼事,這包括善於規劃與利用自己的時間,看出輕重緩急,專心做最重要的事。
◎ 因應改變:每一個目標,都像是一個移動的標靶,若不隨時因應情勢改變,目標就不可能永遠維持在理想的狀態。企業應該不斷尋找積極正面的方法,來應付各種變化。
◎ 多元角度:領悟到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狀態,會讓人發自內心覺得謙卑,在做決定之前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接受無常的概念,也會加強領導者監督決策執行狀況的決心。
◎ 言行一致:領導者必須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受到尊敬。若領導者言行不一,人們會遵循的將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所說的話。
◎ 對最多數有利:決策的結果必須有利於組織及所有受影響的人,而且一定要避免傷害。任何決策都可能對某些人有利,卻不利於其他人,這時就要選擇對最多數人有利的決定。
◎ 正確意圖:不論領導者多能幹、他的心受過多少訓練,沒有任何人能預期行動所帶來的全部後果。但秉持正確的意圖,徹底考慮過各種後果的領導者,所犯的錯誤會比較少。
◎ 以身作則:向內修心的領導者不會只告訴組織成員「該怎麼做」,他會「起而行」,跟屬下一起努力。身為領導者,要把握機會,展現修練的心和平衡的生活型態,讓員工看到你很滿意自己的生活。
作者簡介
達賴喇嘛(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西藏流亡政府之首,領導人民超過五十年,為表彰他對和平的貢獻以及對全球環境問題的關切,於一九八九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又於二○○七年,因推動人權不遺餘力,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章,這是美國國會授與平民的最高榮譽。
勞倫斯‧穆增伯格(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
知名國際管理顧問,居住及工作地點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瑞士、丹麥、美國、智利、巴林、印度及日本;通曉七種語言,關注的焦點包括如何改善企業管理及增進高階主管的表現。
譯者簡介
鄭淑芬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肄業(修畢學分),主修國貿、英文、翻譯。目前專職翻譯,具備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英譯中證書。最新譯作:《鍛鍊人生反彈力》(時報)、《真愛旅程》(時報)。
名人/編輯推薦
以獨特的方式檢驗資本主義與佛教的本質,有心想要當個「負責任的企業家」的商業人士,都會對書中的觀點深表同感。本書並特別強調,要在商場上展現負責任的領導,最根本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何在。
——柯爾.赫克史卓特(SHELL石油公司前任執行長,現任ING集團主席)
本書探討佛教與全球化的關係,內容精彩豐富。它將佛教的觀念應用於商業上,教人用正觀、互相依存與無常的概念來做決定。簡言之,就是以道德為重,以不傷害人為首要之務的行為準則:企業應該正直行事,領導者應該向內修心,以追求最大的美善為目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觀念,相信會對許多讀者有所助益。
——《Director》雜誌
序
一般而言,佛教僧侶往往離群索居,與世隔絕,為眾生及世界祈福。縱然我也是這樣的僧侶,但我身上還背負著西藏流亡政府的責任,而這也給了我機會,與世界各地的人互動,並因此擁有更宏觀的視野。我在多次旅行期間,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貧有富,各自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些人放心地對我說起自己的人生、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我也因此更加瞭解,人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發現到頭來,幾乎每個人追求的,都是快樂。
我為何要在此刻寫這本書?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真正關心全球經濟運作的方式,瞭解商業如何讓我們彼此互相連結,同時承擔起個人的責任。時代在改變,我相信宗教領袖也應該參與討論全球的經濟與商業活動,因為他們有能力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世界面臨了十分嚴重的問題,譬如如何解決貧瘠國家的貧窮問題;即使在富裕國家,從一九五○年起,人民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也早已停滯不前;不斷增加的人口、不斷提升的生活水準,以及人類的輕忽怠慢,都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還有,世界上很多地區,一直見不到和平曙光。以上幾點,都是我特別關心的問題。
由於佛教對於這些問題採取理性態度,因此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有時更容易瞭解佛教的立場。人類的價值遭遇質疑,我們更迫切需要以宏觀的角度,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對佛教而言,能在這方面有所討論,是相當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能從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以及基本的人類價值的角度來看待佛學,那麼或許佛教也可以對商業世界有所貢獻。佛教對於健康、工作、消費以及快樂的概念,多少與西方宗教不太一樣。快樂並不只是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以及其他的渴望,瞭解這種區別,十分重要。快樂的根源,不在於我們渴望什麼,或得到什麼,而在於全然不一樣的地方:快樂來自於一種滿足感,那是一種不會因為我們擁有的東西或成就而有所改變的滿足感。
佛陀認識到自動自發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但是他也同時領悟到,個人的慾望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那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除非擁有友誼、跟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否則人永遠不會真正快樂。更進一步來說,良好的關係是互惠的;如果跟別人交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滿足自己的慾望,那就不可能跟別人建立正面的關係。我認為在這方面,政府和組織的功能,就是讓人能夠與其他人接觸。政府和組織創造了工作和財富,在人類追求生活水準與幸福——以及這兩者在何處產生交集——的問題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我不會假裝,我們需要的解決方案是簡單與直接的。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慢慢瞭解,商人要做出正確的決策,有多麼困難。公司領導者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公司的所有員工,以及消費者或供應商,這個環節對大型的跨國企業來說,更是複雜,也因此決策的品質相形之下就更為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決策者不只要有能力,還必須秉持正確的動機與正確的心態。商業上的能力,重視的是專業技術和知識,因此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不過,培養正確的心態,以及觀察並修正自己的動機,都是修練佛法的重要層面,因此會在本書中詳細討論。
佛教哲學的基本概念,認為苦難確實存在,因此佛陀要大家一起努力,知苦滅苦。我的目的也是相同的:減輕痛苦、增加人生整體的滿足感。這本書的重點,就是要讓讀者以及各界領導者更加清楚瞭解:自己的心還有其他人的心,是什麼樣子?尤其在領導這方面。我希望各位看了這本書,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讓你自己、你所屬的組織,以及那些所有被決策影響的人,都能因此擁有品質更好的人生。
我自己在商業以及經濟上的興趣與觀念,是過去這五十年來慢慢形成的。我早期接受的訓練,純粹是宗教及心靈性格上的訓練。從年輕到現在,我的研究領域一直是佛學以及心理學,但由於與藏人以及中國共產黨的互動,我也逐漸對各種不同的經濟制度,多多少少有點瞭解。我發現,自己基本上比較贊成社會主義,但眼看著自由市場經濟越來越活絡、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卻萎糜不振,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很想知道社會主義經濟到底是哪裡出了錯;而自由市場的優點,又在哪裡?不過自由市場有增加貧富差距的傾向,這一點仍然讓我十分擔憂。
一九九○年,我收到國際管理顧問勞倫斯‧穆增伯格(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先生來信。他知道我一直努力想將共產主義與佛教思想的共同主題結合起來,而他建議,不如從人類共同所關心的角度切入,思考如何能改善資本主義,這樣可能會更有效率。我認為他的看法很吸引我,於是邀他來訪,並於後來那幾年內見了好幾次面。到了一九九九年,勞倫斯提議,有鑒於全球化的企業越來越關注「管理」議題,而佛教傳統也有很多理論和實務上的教誨,對商業人士──尤其是商業領袖——很有幫助;我應該可以在這個主題上,寫出極有貢獻的文字。我們一開始就達成共識,希望這本書是實用的,協助商業人士提昇決策品質。我們決定,由勞倫斯負責提出一般的商業議題,而我則說明如何把佛教思想應用在該議題上。
我建議勞倫斯採取宏觀的策略,我所謂的「宏觀」,是希望他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而不只是以一個西方管理顧問的身份來看問題。我認為現代世界最主要的問題是,一方面資訊快速且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落入見樹不見林的盲點;已經不再能從改進社會互動的觀點來瞭解所有的問題。
為了撰寫這本書,我選了幾個我認為重要的問題,而勞倫斯也根據他自己的經驗加以研究、與專業人士討論,並在許多著作中尋找相關資料。他也找了幾個身為虔誠佛教徒的商業領袖進行訪談,瞭解佛教對於經營企業的方式有何影響。本書從頭到尾,都盡量以商業人士能輕鬆瞭解的方式,來呈現佛教思想。
我無意引渡更多佛教徒,我的用意在於以實用的角度呈現佛教的觀點,讓各種宗教的信徒,以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受並覺得受用。
我在十六歲失去了自由,二十四歲遭流放,我這一生遇到很多困難,但仍然保持平靜的心靈。我甚至可以說,由於佛教的訓練,我比許多把擁有自由、擁有自己的國家視為理所當然的人更為快樂。這種維持心靈平靜的能力,完全要歸功於我所接受的教誨,還有我不斷利用這些教誨來訓練自己的心。我們在書裡討論並教導這些訓練;也誠摯地希望我們的領導者——商界以及全球機構的領導者都能接受這種訓練,進而創造一個更和平、永續的世界。
僧侶與商管顧問的交集 勞倫斯‧穆增伯格
這個寫作計畫,讓兩個世界相遇:我所熟悉的「管理顧問」世界——更確切地說,是全球性市場的管理顧問世界,以及達賴喇嘛所熟悉的藏傳佛教世界。
最初,是因為我看了達賴喇嘛尊者寫的一本書。尊者在書裡寫到,有個印度哲學家想要結合共產主義和佛學,以創立新的學說。我於是寫信給達賴喇嘛,跟他說我認為要結合佛學與資本主義,應該會比較容易。出乎意料的是,我收到了尊者的回信,邀我到印度拜訪他。從一九九一年至二○○○年,我每年都與達賴喇嘛見面,以義工的方式為他進行小型的諮商計畫,其中也包括主持研討會,討論流亡政府的策略。
剛開始,我對於佛教的認識很有限;達賴喇嘛對於經濟以及商業世界的經驗也很有限。雖然尊者研究過社會主義制度以及馬克斯的學說,但他對於自由市場的接觸非常有限。我們達成共識,由我來向達賴喇嘛簡單介紹某個經濟領域的議題,再由尊者從他的觀點提出看法。
我們的討論涵蓋了許多商業的基本層面,很少涉及到佛學。不過,很快我就發現,達賴喇嘛想要瞭解的是全貌——商業如何融入社會,以及「企業責任」真正的意義。正如尊者所說:「我要從宏觀的角度來探討商業。」經過大約七年的時間與多次會面,我們終於能將佛教的觀念與西方傑出思想家的觀念結合在一起,得出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應付日益嚴重的商業困境,這本書也於焉誕生。
佛教與資本主義都有其複雜性,而《領導之道》為了要探究兩者實用的原理,不可避免地必須將複雜的概念予以簡化。這本書的結構是循序漸進的:先從個人談起,進而談公司或組織,最後再擴大到整個社會;在這其中,我們把重點特別放在領導上。引領改變,並不是高階主管或領導者專屬的權利,我們也鼓勵一般員工,全面發現自己內心的領袖特質,實踐這本書的精神。
第一部分「領導自己」,討論了佛教的基本概念,並且建議不熟悉佛教觀念的人,要如何將佛陀的教誨應用在人生各個層面上,我們特別強調良好決策的重要性,也強調要向內修心,讓心智有更好的表現。
第二部分「領導組織」,我們將第一部分討論的概念和價值觀拿到商業世界,讓大家知道如何在商場上應用這些概念。我們鼓勵組織領導者在制訂各種政策、規範以及做決定時,能夠展現溫暖、慈悲與倫理的特質;反過來,我們也鼓勵公司網羅正直誠信的領導者。
第三部分「領導世界」,將企圖從全球的角度來應用佛教的觀念,探討貧窮、永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以及環境責任等等重要的議題。希望我們因應這些議題的方式,能帶來一些改變;即使是最微小的改變,也能帶來希望與可能性。
今日的世界面臨許多難關,尤其是始於二○○八年的經濟與金融危機。達賴喇嘛在書裡談到,沒有道德觀念的經濟制度,非常危險;而自由市場經濟,也必須負起應有的責任。人類的整體財富不斷攀升,我們也享受著科技奇蹟的好處,但在此同時,有好幾十億人飽受赤貧之苦,人類居住的環境面臨迫切的災難;連最繁榮富裕的國家,也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面對這些問題,需要不同的領導能力,也就是要能看透事物的本質,以宏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這正是這本書的重點。
真正的領導者有能力看到問題的全貌,並基於這種全方位的觀點做出正確的決定。他們擁有冷靜、鎮定、專注的心,不受負面想法和情緒滋擾,訓練有素、專心一意。真正的領導要承認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要具有一種普世的責任感,並且瞭解經濟制度一定要結合道德,這就是「領導之道」。
在此表達達賴喇嘛以及我本人最深切的願望:希望改善領導者決策的品質,最終能為我們所有人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目次
【自 序】維持心靈平靜的能力 達賴喇嘛
【自 序】僧侶與管理顧問的交集 勞倫斯‧穆增伯格
【第一部 領導自己】
Chapter1修持正觀
Chapter2做對的事
Chapter3修心
【第二部 領導組織】
Chapter4 領導者的使命
Chapter5 創造利潤、工作,還是幸福?
Chapter6 正當做生意
【第三部 領導世界】
Chapter7全球化的挑戰
Chapter8創業與貧窮
Chapter9負責任的自由市場經濟
【結 語】奉守正觀與正行
【達賴語錄】
書摘/試閱
一般而言,佛教僧侶往往離群索居,與世隔絕,為眾生及世界祈福。縱然我也是這樣的僧侶,但我身上還背負著西藏流亡政府的責任,而這也給了我機會,與世界各地的人互動,並因此擁有更宏觀的視野。我在多次旅行期間,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貧有富,各自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些人放心地對我說起自己的人生、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我也因此更加瞭解,人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發現,到頭來幾乎每個人追求的,都是快樂。
我為何要在此刻寫這本書?因為我覺得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