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完整、連貫、協調一致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這是我國會計改革的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與企業會計領域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相對照的是我國府會計領域的改革卻遲滯不前,因此,下一步我國會計領域的改革重心必將是政府會計。在以往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中,由于沒有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出現了一些概念不統一、邏輯不一致的情況,因此,按照理論先行的原則,我們必須充分對政府會計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只有從理論上研究清楚了,才能對政府會計改革實踐進行正確指導。在漸進地實施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汲取企業會計準則制定的教訓,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一個以政府財務會計目標為邏輯起點的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用于指導具體政府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執行。本書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對我國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構建,以期為我國政府會計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持。
本書主要運用邏輯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歸納法、演繹法、比較分析法等規範研究的方法,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財政理論、公共受托責任理論等為理論基礎,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對我國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構建。
本書首先對國外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情況進行了回顧,通過分析,筆者發現我國當前對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存在概念認識上的誤區,并進而指出這一認識誤區根源于我國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的不科學和不完善。我國當前政府會計體系是圍繞預算資金的執行和組織類別來構建的,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以及若干預算會計的分支,這一體系導致了現行的政府會計體系混亂不清、預算會計名不符實、缺乏系統完整的成本費用信息、政府會計體系缺少對內的管理會計等問題,因此本書提出應依據會計本身的性質和職能來構建其組成體系,建立政府財務會計、引入政府成本會計、構建政府管理會計以及完善政府財務管理體系、政府審計體系等相關體系,預算會計本質上是政府財務會計的一個特殊側面的內容,其目的是加強預算管理和控制,而不是為了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由于政府職能的特殊性決定了預算會計的特殊性,基於其在政府會計體系中的重要性,我國政府會計體系內應將預算會計從政府財務會計中相對獨立出來,因而在研究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應針對預算會計的特殊性進行研究,而不能將其混雜在一般政府財務會計中進行,這樣才能既闡明一般,又考慮特殊。
基於上述觀點,本書提出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包括預算會計目標和一般政府財務會計目標這一觀點,并主張分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和分階段構建適應我國具體國情的動態的政府財務會計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我國政府會計主體也必須要從有利于實現財務受托責任、有效控制預算和加強政府財務資源的管理、提高政府效率的雙重角度出發,對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分別加以界定,一方面,為保證預算資金的專款專用及對預算的限制,采用基金會計的模式,以各項基金為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對各項預算按支出周期進行全過程核算和監督;另一方面,以各級政府為財務報告主體,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情況等財務信息。會計信息質量是保證會計目標實現的先決條件,本書借鑒了企業財務會計的理論成果并結合政府的特殊性來構建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政府會計對象和政府財務報表要素也應服從于政府會計目標,本書對我國政府預算會計對象定位為預算資金的運動,包括撥款、承諾、核實和付款四個相互繼起的階段,預算就是在這個流程下完成不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的,對應的預算會計要素應設立撥款、支出義務、應計支出和現金支出四類;而用于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運營情況的一般政府財務會計的對象則應定位為反映政府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對應的財務報表要素在收付實現制下應設立現金收款、現金付款和現金余額,而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完全的權責發生制下則應設立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要素。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實現政府財務會計目標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我國政府財務會計應充分借鑒美國政府財務會計所采用的雙重視角報告模型,對于政府預算會計應建立基於收付實現制的政府基金會計模式并提供獨立的政府基金會計報表體系,而對于一般政府財務會計則應提供基於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完全的權責發生制的政府層面的一般政府財務會計報表體系,同時提供報表附注及行政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等非財務信息,從而有效地實現政府財務會計目標。
本書主要運用邏輯分析法、歷史分析法、歸納法、演繹法、比較分析法等規範研究的方法,以新公共管理理論、公共財政理論、公共受托責任理論等為理論基礎,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對我國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進行了構建。
本書首先對國外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情況進行了回顧,通過分析,筆者發現我國當前對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存在概念認識上的誤區,并進而指出這一認識誤區根源于我國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的不科學和不完善。我國當前政府會計體系是圍繞預算資金的執行和組織類別來構建的,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以及若干預算會計的分支,這一體系導致了現行的政府會計體系混亂不清、預算會計名不符實、缺乏系統完整的成本費用信息、政府會計體系缺少對內的管理會計等問題,因此本書提出應依據會計本身的性質和職能來構建其組成體系,建立政府財務會計、引入政府成本會計、構建政府管理會計以及完善政府財務管理體系、政府審計體系等相關體系,預算會計本質上是政府財務會計的一個特殊側面的內容,其目的是加強預算管理和控制,而不是為了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由于政府職能的特殊性決定了預算會計的特殊性,基於其在政府會計體系中的重要性,我國政府會計體系內應將預算會計從政府財務會計中相對獨立出來,因而在研究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時應針對預算會計的特殊性進行研究,而不能將其混雜在一般政府財務會計中進行,這樣才能既闡明一般,又考慮特殊。
基於上述觀點,本書提出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包括預算會計目標和一般政府財務會計目標這一觀點,并主張分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和分階段構建適應我國具體國情的動態的政府財務會計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我國政府會計主體也必須要從有利于實現財務受托責任、有效控制預算和加強政府財務資源的管理、提高政府效率的雙重角度出發,對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分別加以界定,一方面,為保證預算資金的專款專用及對預算的限制,采用基金會計的模式,以各項基金為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對各項預算按支出周期進行全過程核算和監督;另一方面,以各級政府為財務報告主體,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情況等財務信息。會計信息質量是保證會計目標實現的先決條件,本書借鑒了企業財務會計的理論成果并結合政府的特殊性來構建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體系。政府會計對象和政府財務報表要素也應服從于政府會計目標,本書對我國政府預算會計對象定位為預算資金的運動,包括撥款、承諾、核實和付款四個相互繼起的階段,預算就是在這個流程下完成不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的,對應的預算會計要素應設立撥款、支出義務、應計支出和現金支出四類;而用于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運營情況的一般政府財務會計的對象則應定位為反映政府活動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對應的財務報表要素在收付實現制下應設立現金收款、現金付款和現金余額,而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完全的權責發生制下則應設立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要素。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實現政府財務會計目標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我國政府財務會計應充分借鑒美國政府財務會計所采用的雙重視角報告模型,對于政府預算會計應建立基於收付實現制的政府基金會計模式并提供獨立的政府基金會計報表體系,而對于一般政府財務會計則應提供基於修正的權責發生制或完全的權責發生制的政府層面的一般政府財務會計報表體系,同時提供報表附注及行政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等非財務信息,從而有效地實現政府財務會計目標。
作者簡介
陳勁松,男,1974年111月生,漢族,四川省南江縣人。管理學(會計學)碩士,浙江林學院會計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政府會計和財務會計研究。分別于重慶工商大學、西南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先后在“財會通訊》、《財會月刊》、《財務與金融》、《中國管理信息化》、《中國鄉鎮企業會計》等會計核心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20篇,主持浙江省教育廳等廳局級課題3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課題4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教材2部。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四節 本書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方法與內容結檔
第二章 政府會計
第一節 國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
第二節 國內政府與非營利組織
第三節 政府會計
第三章 構建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新公共管理理論
第二節 公共財政理論
第三節 公共受托責任理論
第四章 我國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研究
第一節 我國傳統政府會計組成體系
第二節 我國傳統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的問題分析
第三節 構建我國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的建議
第四節 其他相關體系的建立
第五章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概述
第一節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含義及作用
第二節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內容
第六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
第一節 政府財務會計目標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國外政府財務會計目標述評
第三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
第七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第一節 國外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研究概述
第二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第八章 我國政府會計主體
第一節 政府會計主體的概念
第二節 政府會計主體界定的方式
第三節 政府會計主體界定的國際經驗
第四節 我國政府會計主體的界定
第九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
第一節 關於財務會計確認基礎
第二節 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的分類
第三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的選擇
第十章 我國政府會計對象與財務報表要素
第一節 會計對象與財務報表要素
第二節 國外政府會計對象及財務報表要素
第三節 我國政府會計對象和財務報表要素
第十一章 我國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第一節政府財務報告的概念
第二節 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第三節 政府財務報告的國外經驗
第四節 構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第十二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本書的創新點及有待進一步做出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背景
第三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四節 本書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方法與內容結檔
第二章 政府會計
第一節 國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
第二節 國內政府與非營利組織
第三節 政府會計
第三章 構建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新公共管理理論
第二節 公共財政理論
第三節 公共受托責任理論
第四章 我國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研究
第一節 我國傳統政府會計組成體系
第二節 我國傳統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的問題分析
第三節 構建我國政府會計組成體系的建議
第四節 其他相關體系的建立
第五章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概述
第一節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含義及作用
第二節 政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研究內容
第六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
第一節 政府財務會計目標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節 國外政府財務會計目標述評
第三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
第七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第一節 國外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研究概述
第二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
第八章 我國政府會計主體
第一節 政府會計主體的概念
第二節 政府會計主體界定的方式
第三節 政府會計主體界定的國際經驗
第四節 我國政府會計主體的界定
第九章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
第一節 關於財務會計確認基礎
第二節 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的分類
第三節 我國政府財務會計確認基礎的選擇
第十章 我國政府會計對象與財務報表要素
第一節 會計對象與財務報表要素
第二節 國外政府會計對象及財務報表要素
第三節 我國政府會計對象和財務報表要素
第十一章 我國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第一節政府財務報告的概念
第二節 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第三節 政府財務報告的國外經驗
第四節 構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第十二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本書的創新點及有待進一步做出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