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學界第一部系統梳理中國佛教茭學思想史的專著。作者以美是普遍快感及其對象、美學是感覺學為獨特視角,聚焦漢譯佛典關於愉快情感及其對象的形態、特徵、本質、規律及其價值評判的思想理論及其演變歷史。
佛教從“色即是空”的基本世界觀出發,對純粹的官能快感及其對應的現實世界的形式美、形象美持否定態度,竭力追求出世的清凈無染的道德美、真實無妄的本體美,同時又從“色復異空”的中觀世界觀出發,對官菔快感對應的現實美加以變相的肯定。本書由此展開了中國佛教美學思想的歷史巡禮。東漢佛教美學蓮花初開。奠定了大小乘美學思想的基石;六朝佛教美學繁花似錦,佛典的翻譯和著述催生了佛教美學的繁榮;隋唐中國化佛教宗派的創構將美學世界裝點得琳瑯滿目;宋元禪宗美學一枝獨秀;明清佛教美學余音繚繞;近代太虛法師宣告了佛教茭學走向自覺。
佛教從“色即是空”的基本世界觀出發,對純粹的官能快感及其對應的現實世界的形式美、形象美持否定態度,竭力追求出世的清凈無染的道德美、真實無妄的本體美,同時又從“色復異空”的中觀世界觀出發,對官菔快感對應的現實美加以變相的肯定。本書由此展開了中國佛教美學思想的歷史巡禮。東漢佛教美學蓮花初開。奠定了大小乘美學思想的基石;六朝佛教美學繁花似錦,佛典的翻譯和著述催生了佛教美學的繁榮;隋唐中國化佛教宗派的創構將美學世界裝點得琳瑯滿目;宋元禪宗美學一枝獨秀;明清佛教美學余音繚繞;近代太虛法師宣告了佛教茭學走向自覺。
作者簡介
祁志祥(1958—)文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國人學及文藝美學研究,出版專著十余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完成“十一五”國家級規劃高教教材一項。曾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晉版圖書一等獎。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的獨特建構
一、鏡花水月:佛教對現實美的否定態度
1.“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2.“美色淫聲,皆是苦本”
3.女色如“革囊盛糞”,“唯苦無樂”
4.視美為丑之“不凈觀”
二、涅粲極樂:佛教對本體美的獨特肯定
1.“涅粲”之美
2.“法喜”、“禪悅”
3.空靜之美
4.“佛性”之美
5.“佛土”之美
6.死亡之美
三、色復異空:佛教對世俗美的變相肯定
1.“色復異空”
2.以“味”為美
3.以“圓”為美
3.以“十”為美
4.光明為美
5.七寶為美
6.以香為美
7.法音為美
8.像教之美
9.言教之美
10.蓮花為美
11.形神、境界
第二章 蓮花初開:東漢佛教美學基石的奠定
概述
一、安世高譯經體現的小乘佛教美學思想
1.由“緣起”而“非身”,取消審美主體
2.由“十二人”破“色我”,取消客體美
3.“不凈觀”:視美為丑之審美訓練
4.人生皆苦,寂滅為樂
二、支讖譯經體現的大乘般若學美學思想
1.大乘空宗美學之核心——般若空智特徵解析
2.“本無”、“畢竟空”之世界觀
3.破世俗之美
4.“樂無所樂”
三、牟子《理惑論》涉及的美學問題
1.佛陀其人的神化
2.佛經“言以億數,多多益具”
3.佛經“廣取譬喻”的修辭美
4.“人死當復更生”
第三章 繁花似錦:六朝佛教美學譯作的繁榮
概述
一、大乘空宗譯籍之美學傾向
1.大品般若經譯籍:空寂為美
2.維摩詰經譯籍:俗中求真
3.中觀經譯籍:“涅柴樂”即“無涅槊樂”
二、大乘有宗譯籍之美學傾向
1.凈土經譯籍:西方極樂世界
2.涅粱經譯籍:“涅架者名為甘露第一最樂”
3.《佛性論》:諸法佛性之美
4.《大乘起信論》:“樂念真如法”
5.唯識經譯籍:識、境、圓
三、楞伽經譯籍:如來藏識之美
1.美在“如來藏阿黎耶識”
2.假言離言
四、法華經譯籍:蓮花、菩薩、觀世音
1.“諸華之中,蓮華最勝”
2.慈悲為懷,崇尚大乘
3.人格理想:菩薩
五、華嚴經譯籍:空有相即,一多圓融
1.大日如來崇拜
2.形象之美
3.佛性本有,一切皆空
4.一多相即
六、小乘阿含經譯籍:“于色不樂”與“涅槊安樂”
1.“不歡喜、不深樂,漸近涅粲”
2.“從此四聖諦,安隱趣涅檠”
七、中國僧侶著述之美學思想
1.道安:“淡乎無味,乃直道味”
2.支遁:“即色游玄”
3.僧肇:“道俗一觀”、“美丑齊旨”
4.慧遠:“始自二道,開甘露門”
5.道生:“無滅之滅,則是常樂”
第四章 琳瑯滿目:隋唐佛教宗派美學的創構
第五章 一枝獨秀:宋元禪宗美學的延續
第六章 晨鐘暮鼓:明清佛教美學的余響
余論 走向自覺:太虛法師論“佛法與美”
後記
第一章 似花非花:佛教美學觀的獨特建構
一、鏡花水月:佛教對現實美的否定態度
1.“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2.“美色淫聲,皆是苦本”
3.女色如“革囊盛糞”,“唯苦無樂”
4.視美為丑之“不凈觀”
二、涅粲極樂:佛教對本體美的獨特肯定
1.“涅粲”之美
2.“法喜”、“禪悅”
3.空靜之美
4.“佛性”之美
5.“佛土”之美
6.死亡之美
三、色復異空:佛教對世俗美的變相肯定
1.“色復異空”
2.以“味”為美
3.以“圓”為美
3.以“十”為美
4.光明為美
5.七寶為美
6.以香為美
7.法音為美
8.像教之美
9.言教之美
10.蓮花為美
11.形神、境界
第二章 蓮花初開:東漢佛教美學基石的奠定
概述
一、安世高譯經體現的小乘佛教美學思想
1.由“緣起”而“非身”,取消審美主體
2.由“十二人”破“色我”,取消客體美
3.“不凈觀”:視美為丑之審美訓練
4.人生皆苦,寂滅為樂
二、支讖譯經體現的大乘般若學美學思想
1.大乘空宗美學之核心——般若空智特徵解析
2.“本無”、“畢竟空”之世界觀
3.破世俗之美
4.“樂無所樂”
三、牟子《理惑論》涉及的美學問題
1.佛陀其人的神化
2.佛經“言以億數,多多益具”
3.佛經“廣取譬喻”的修辭美
4.“人死當復更生”
第三章 繁花似錦:六朝佛教美學譯作的繁榮
概述
一、大乘空宗譯籍之美學傾向
1.大品般若經譯籍:空寂為美
2.維摩詰經譯籍:俗中求真
3.中觀經譯籍:“涅柴樂”即“無涅槊樂”
二、大乘有宗譯籍之美學傾向
1.凈土經譯籍:西方極樂世界
2.涅粱經譯籍:“涅架者名為甘露第一最樂”
3.《佛性論》:諸法佛性之美
4.《大乘起信論》:“樂念真如法”
5.唯識經譯籍:識、境、圓
三、楞伽經譯籍:如來藏識之美
1.美在“如來藏阿黎耶識”
2.假言離言
四、法華經譯籍:蓮花、菩薩、觀世音
1.“諸華之中,蓮華最勝”
2.慈悲為懷,崇尚大乘
3.人格理想:菩薩
五、華嚴經譯籍:空有相即,一多圓融
1.大日如來崇拜
2.形象之美
3.佛性本有,一切皆空
4.一多相即
六、小乘阿含經譯籍:“于色不樂”與“涅槊安樂”
1.“不歡喜、不深樂,漸近涅粲”
2.“從此四聖諦,安隱趣涅檠”
七、中國僧侶著述之美學思想
1.道安:“淡乎無味,乃直道味”
2.支遁:“即色游玄”
3.僧肇:“道俗一觀”、“美丑齊旨”
4.慧遠:“始自二道,開甘露門”
5.道生:“無滅之滅,則是常樂”
第四章 琳瑯滿目:隋唐佛教宗派美學的創構
第五章 一枝獨秀:宋元禪宗美學的延續
第六章 晨鐘暮鼓:明清佛教美學的余響
余論 走向自覺:太虛法師論“佛法與美”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