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價
:NT$ 299 元優惠價
:87 折 260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筆筆穩貼,字字生姿,琴曲書畫大家張充和題字墨寶,誠書苑之奇葩,字林之精品。今近百幅張充和書法佳作、封面題字,由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精選編注,并輯入張充和自選的手書詩詞、工尺譜和條幅等作品,獨具創意,別開生面,匯為《古色今香》:第一集收錄張充和給自己的題字,如工尺譜《思凡•蘆林》、詩詞《小園》、《桃花魚》等;第二集收錄給沈從文的題字,如書名、挽聯等;第三集收錄其他方面的題字,上輯題給白慎謙、金安平、孫康宜、傅漢思、黃裳、焦承允、顧彬、錢存訓、沈尹默、施蟄存、史景遷、周有光、余英時、董橋等,下輯題給新近的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系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成立慶典、北京語言大學及中國文化研究社、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每一個字都像一副面孔,或眉清目秀,或啟唇欲語,在紙面上呈現出各自的神容,適合展玩、收藏。綜觀《古色今香》與《曲人鴻爪》,一為張充和題字選集,一為曲友題贈張充和選集,比足并轡,擊節可賞。
作者簡介
張充和(Ch’ung-ho Chang Frankel),祖籍合肥,1913年生於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歲時師從朱謨欽學古文及書法。十六歲從沈傳芷、張傳芳、李榮忻等學昆曲。1934 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戰爆發,轉往重慶,研究古樂及曲譜,并從沈尹默習書法。勝利后,于北大講授昆曲及書法。1948年結縭傅漢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國,在耶魯大學教授書法二十多載,并于家中傳薪昆曲,得繼清芬。
目次
【題圖】張充和女史舊影
【代序】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孫康宜)
【楔子】張充和耶魯書展(董橋)
【第一集】張充和給自己的題字
1、《思凡•蘆林》
2、《拾畫•叫畫•硬拷》(《牡丹亭》)
3、《學堂•遊園•驚夢》(《牡丹亭》)
4、《〈金瓶梅〉中所唱曲》
5、《臨江仙•桃花魚》
6、《小園》之八
7、《小園即事之九》
8、《曲人鴻爪》書畫冊
9、Two Chinese Treatises on Calligraphy(孫過庭的《書譜》和薑夔的《續書譜》)
10、《張充和小楷》
11、錄陳與義詞的兩個條幅
【第二集】張充和給沈從文先生的題字
12、充和給從文先生的誄詞
13、《長河不盡流:懷念沈從文先生》
14、《沈從文生平年表》
15、《湘行集》—《鳳凰集》—《丈夫集》—《雪晴集》—《長河集》—《柏子集》—《龍朱集》—《泥塗集》—《邊城集》—《貴生集》—《蕭蕭集》—《自傳集》—《友情集》—《新與舊》—《顧問官》—《七色魘》—《記丁玲》—《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抽象的抒情》
16、《沈從文全集》
【第三集】張充和其他方面的題字
[第三集上輯]
17、《美洲中國醫學雜誌》
18、“方寸世界”中國篆刻藝術展覽
19、給白謙慎•《草字編》題詞
20、“超星數字圖書館”
21、孫康宜《六朝詩研究》
22、孫康宜、蘇源熙《女》
23、金安平《合肥四姊妹》
24、傅漢思《中國詩選譯隨談》
25、傅漢思追思會請帖題字
26、Fragrance of the Past: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Ch’ung-ho Chang Frankel and Friends
27、羅約等《血、鼓、靈》
28、洪惟助《昆曲辭典》
29、李懷宇《許倬雲談話錄》
30、胡忌《宋金雜劇考》
31、給黃裳•陶淵明《歸去來辭》
32、焦承允《壬子曲譜》
33、“紀念靳以先生誕辰百周年”、《靳以影像》
34、給靳以•《聞鈴》工尺譜
35、給靳以•杜甫《贈衛八處士》
36、《李方桂全集》
37、給李懷字•“悠然居”
38、馬逢華《忽值山河改》
39、《康達維自選集:漢代宮廷文學與文化之探微》—《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顧彬自選集:詩意的哲學漫步》—《王德威自選集:世變與詩心》—《如之何集:蘇源熙談比較文學與中國文學》—《羅多弼自選集:消除文化隔閡》—《普鳴自選集:古代史新探》
40、錢存訓先生八十榮慶紀念《中國圖書文史論集》
41、邵逸青《論歷代讀者對陶詩的接受史》
42、《沈尹默先生佚詩》
43、《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
44、賀史景遷教授榮休之喜扇面
45、“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
46、“志學堂”
47、蕭乾《負笈劍橋》
48、許宏泉《聽雪集》
49、“玉骨冰魂”耶魯大學梅花畫展
50、“古色今香”耶魯大學華裔畫家畫展
51、耶魯大學圖書館“東亞圖書館”
52、殷溎深原稿張餘蓀校正《六也曲譜》
53、書余英時“賀雪屏丈八秩大慶律詩二首”
54、李懷宇《余英時談話錄》
55、周有光《百歲新稿》
56、李懷宇《周有光百歲口述》
57、董橋《從前》
[第三集下輯]
58、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系慶紀念集
59、北京語言大學•“西學東漸中學西傳”
60、給辜健先生的題字
61、給孫康宜•《菩薩蠻二•玉樓春一》
62、康正果《浪吟草》
63、宇文所安《初唐詩》
64、“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65、饒宗頤《睎周集》
66、“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三槐堂”
67、《肥西張公蔭谷後裔譜資料彙編》
68、章小東《撕碎的記憶》(增訂版)
69、給李慧淑•“上善若水”(增訂版)
70、給簡菱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增訂版)
71、給美籍友人范秘書長•“和敬清寂”(增訂版)
72、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朝鮮珍籍(增訂版)
73、孫康宜“名片”(增訂版)
【後記】古色今香: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書法藝術
【續記】百歲快樂:張充和題字與歷史見證(增訂版)
【代序】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孫康宜)
【楔子】張充和耶魯書展(董橋)
【第一集】張充和給自己的題字
1、《思凡•蘆林》
2、《拾畫•叫畫•硬拷》(《牡丹亭》)
3、《學堂•遊園•驚夢》(《牡丹亭》)
4、《〈金瓶梅〉中所唱曲》
5、《臨江仙•桃花魚》
6、《小園》之八
7、《小園即事之九》
8、《曲人鴻爪》書畫冊
9、Two Chinese Treatises on Calligraphy(孫過庭的《書譜》和薑夔的《續書譜》)
10、《張充和小楷》
11、錄陳與義詞的兩個條幅
【第二集】張充和給沈從文先生的題字
12、充和給從文先生的誄詞
13、《長河不盡流:懷念沈從文先生》
14、《沈從文生平年表》
15、《湘行集》—《鳳凰集》—《丈夫集》—《雪晴集》—《長河集》—《柏子集》—《龍朱集》—《泥塗集》—《邊城集》—《貴生集》—《蕭蕭集》—《自傳集》—《友情集》—《新與舊》—《顧問官》—《七色魘》—《記丁玲》—《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抽象的抒情》
16、《沈從文全集》
【第三集】張充和其他方面的題字
[第三集上輯]
17、《美洲中國醫學雜誌》
18、“方寸世界”中國篆刻藝術展覽
19、給白謙慎•《草字編》題詞
20、“超星數字圖書館”
21、孫康宜《六朝詩研究》
22、孫康宜、蘇源熙《女》
23、金安平《合肥四姊妹》
24、傅漢思《中國詩選譯隨談》
25、傅漢思追思會請帖題字
26、Fragrance of the Past: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Ch’ung-ho Chang Frankel and Friends
27、羅約等《血、鼓、靈》
28、洪惟助《昆曲辭典》
29、李懷宇《許倬雲談話錄》
30、胡忌《宋金雜劇考》
31、給黃裳•陶淵明《歸去來辭》
32、焦承允《壬子曲譜》
33、“紀念靳以先生誕辰百周年”、《靳以影像》
34、給靳以•《聞鈴》工尺譜
35、給靳以•杜甫《贈衛八處士》
36、《李方桂全集》
37、給李懷字•“悠然居”
38、馬逢華《忽值山河改》
39、《康達維自選集:漢代宮廷文學與文化之探微》—《孫康宜自選集:古典文學的現代觀》—《顧彬自選集:詩意的哲學漫步》—《王德威自選集:世變與詩心》—《如之何集:蘇源熙談比較文學與中國文學》—《羅多弼自選集:消除文化隔閡》—《普鳴自選集:古代史新探》
40、錢存訓先生八十榮慶紀念《中國圖書文史論集》
41、邵逸青《論歷代讀者對陶詩的接受史》
42、《沈尹默先生佚詩》
43、《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
44、賀史景遷教授榮休之喜扇面
45、“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
46、“志學堂”
47、蕭乾《負笈劍橋》
48、許宏泉《聽雪集》
49、“玉骨冰魂”耶魯大學梅花畫展
50、“古色今香”耶魯大學華裔畫家畫展
51、耶魯大學圖書館“東亞圖書館”
52、殷溎深原稿張餘蓀校正《六也曲譜》
53、書余英時“賀雪屏丈八秩大慶律詩二首”
54、李懷宇《余英時談話錄》
55、周有光《百歲新稿》
56、李懷宇《周有光百歲口述》
57、董橋《從前》
[第三集下輯]
58、北京大學中文系百年系慶紀念集
59、北京語言大學•“西學東漸中學西傳”
60、給辜健先生的題字
61、給孫康宜•《菩薩蠻二•玉樓春一》
62、康正果《浪吟草》
63、宇文所安《初唐詩》
64、“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65、饒宗頤《睎周集》
66、“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三槐堂”
67、《肥西張公蔭谷後裔譜資料彙編》
68、章小東《撕碎的記憶》(增訂版)
69、給李慧淑•“上善若水”(增訂版)
70、給簡菱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增訂版)
71、給美籍友人范秘書長•“和敬清寂”(增訂版)
72、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朝鮮珍籍(增訂版)
73、孫康宜“名片”(增訂版)
【後記】古色今香: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書法藝術
【續記】百歲快樂:張充和題字與歷史見證(增訂版)
書摘/試閱
【《古色今香》續記】——孫康宜《百歲快樂:張充和題字與歷史見證》(2013年6月寫于耶魯大學)
2013年6月,編輯曹淩志先生來信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很快就要為《古色今香》(和它的姐妹篇《曲人鴻爪》)推出“增訂版”,以玉成“百歲張充和作品系列”。這個消息令我大為興奮。我立刻回函,讚美他們功德無量。
其實,自《古色今香》於2010年春初版以來,我仍然繼續不斷在收集充和女士的各種題字——包括一些年代久遠、已被遺忘了的題字。所以,這個“增訂版”正好可以收錄這方面的一些題字,也算是為歷史作見證。
此次所增添的充和題字包括:
一、2010年8月為了紀念好友靳以先生誕辰101年,充和特別為靳以的女兒章小東《撕碎的記憶》一書所題的書名。
二、充和為耶魯校友李慧淑(今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教授)所出版的新書《宋朝的皇后、藝術及其主體性》(Empresses,Art,&Agencyin Song Dynasty Chin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Press,2010)所寫的題辭:“上善若水”。
三、1995年充和為簡菱儀女士(也是耶魯校友)所書的《心經》小楷,其功力之深,筆力之娟秀,尤為難得。
四、1996年充和為一美籍神學家(即菱儀女士的友人范秘書長)所寫的生日賀辭“和敬清寂”,其中所表現的就是日本茶道“四規”精神。
五、1950年代充和為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朝鮮籍善本文庫所寫的上千個書名。就如伯克萊東亞圖書館周欣平館長所說,充和當年所寫的“函套數量上千……她的題字至今仍優雅清新,光彩奪目,是張充和一生賜墨數量最大的一批題字,實為珍貴”。可惜由於本書版面的限制,無法把所有上千的書名題字全部印出,在此只能展出幾張具代表性的相片,也請讀者原諒。
必須聲明的是,我要特別感謝周欣平館長為我供給許多有關伯克萊東亞圖書館朝鮮珍籍的充和題字相片,以及涉及該館的一些歷史背景。同時,我也要向好友謝正光教授獻上感謝,如果不是他首先把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朝鮮籍圖書文庫介紹給我,我也不會想到要把這批龐大的充和題字集介紹給讀者。
希望能以這個“增訂版”再次表達我對充和女士的敬意,衷心祝她100歲快樂!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後記】——孫康宜《古色今香: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書法藝術》(2010年3月寫于耶魯大學)
張充和題字選集的簡體字“擴大版”即將出版,編輯曹淩志先生給該書起了“古色今香”的新名。確實,張充和女士的書法藝術體現了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文人傳統,用“古色今香”四個字來突出她在今日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和特徵,可謂恰如其分。我在此首先要感謝曹淩志先生這個畫龍點睛的命名以及他在此書出版過程中所做的一切。
必須說明的是,此次簡體版所增添的充和題字比原來的牛津繁體版多了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篇幅。多加的篇幅包括充和女士最近為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的紀念集題寫的六個書名,為清華大學國學院所寫的題字,為北京語言大學所題寫的“西學東漸中學西傳”八個字,為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及其“三槐堂”所題寫的書法,以及為一些個別朋友所作的題簽。此外,此書還加入幾幅新找出的舊題字——包括1971年充和為饒宗頤先生的《睎周集》所抄寫的工楷小字,1977年為宇文所安的《初唐詩》英文原著所題寫的封面等。同時還收入2005年充和女士為合肥老家的家譜所寫的封面題字“肥西張公蔭谷後裔譜資料彙編”,希望能為張氏家史的研究增添一些寶貴資料。
在增補以上題字和撰寫說明文字的過程中,若無一些親友的及時幫助,我是很難在如此之短的期間內順利交稿的。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先生張欽次,他始終任勞任怨,不遺餘力地為我尋找新資料,並為我隨時擔起掃描圖像等繁瑣的工作。陳淑平女士經常從普林斯頓打來電話,不斷給我許多寶貴的靈感和資訊,在此一併致謝。其他還有幾位朋友在百忙中幫我趕寫了幾個新加的題字說明——關於這點,我要向章小東、劉東、辜健、段江麗、康正果等人獻上衷心的謝意。也要感謝北大的夏曉虹教授,她在關鍵的時刻為我校對了一部分稿件。
還有,充和女士以她九十七歲(按中國的算法,該是九十八歲)高齡,仍熱情地幫我找出一些她自己早已遺忘了的題字作品,其鍥而不捨的精神令我既佩服又感激。重要的是,我從她身上體驗到了詩書畫融合為一的寶貴精神,以及一種超然物外的心靈境界,這一切均非一個“謝”字所能表達。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代序】——孫康宜《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2010年1月)
有關這本書的緣起,首先要從去年耶魯大學舉辦的“張充和題字選集”書展說起。為慶祝著名書法家張充和女士的九十六歲生日,校方特別舉行了這個盛大的書展,同時也請來紐約海外昆曲社的諸位同仁(包括陳安娜、尹繼芳、鄧玉瓊、史潔華、蔡青霖、王泰祺、王振聲、聞複林等人),在開幕式完畢之後,他們和充和女士共同演唱了昆曲。後來我的耶魯同事康正果先生即興賦七絕一首:“筆走龍蛇映暮霞,曲喉歌韻自清嘉。書人起坐呈書態,古樹春來又綻花。”
書展中所展出的“題字”大多是充和女士為各種書本封面所題的書法(即書名)。在中國,書籍出版一向很講究書法的裝飾作用,封面題字便直接構成了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部分。眼前的書法展也可視為書的展覽,是那些娟秀的書法讓不同的書籍亮麗出各自的風貌。題者,面目之謂也,作為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充和那各具形態的題字可謂給不同的書籍賦予了各自的神容。
記得當初我和充和提起耶魯大學要為她舉行一個“題字選集”書展的構想時,她半開玩笑地說道:“嘿,我的那些題字啊,簡直是小題大做了……”
其實,充和那句“小題大做”正好說中了她本人的書法特色。我以為,充和的書法之所以如此卓越而又獨具風采,乃因為她一直本著“小題大做”的精神在努力創作。每次有人向她請求題字(哪怕只是幾個字),她都一絲不苟,長時間費心地去打好腹稿,進而又像打草稿那樣在紙上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了氣勢,調整好佈局,自己感到滿意之時,這才濃墨淡出,一揮而就,交出她最佳的一幅。多年來,她總是堅持自己磨墨,要磨到墨水的濃淡程度夠了,才能開始盡興地下筆。因此,即使是一個短短的題字(小題)也必須經過持續的努力(大做)才能完成。所以,我以為“小題大做”一直是充和的基本創作方式,不管寫什麼字,不管給誰寫字,只要是從她筆下寫出的字,每一個字都灌注了她平生習字的全部精力。這樣的題字,不是大作,還能是什麼。
不久前,有位大陸的朋友李懷宇先生向充和求“悠然居”三個大字。對於這幅題字的佈局,充和在心裡早已構思了許多天,但她一直感到頗難下筆。直到有一天半夜裡三點鐘左右,突然醞釀成熟,她於是立即起床,花了一個鐘頭的時間磨好墨,經過幾次試筆,最後在清晨才完成了一幅滿意的題字!那天早上充和打來電話,我十分興奮地趕往她家去看那幅字,果然是神來之筆。後來,李君收到書法,十分欽佩,來信寫道:“以前見充和女史的小字,覺得天下無雙,今見大字,大氣淋漓,更是一絕。”
其實,充和所有的書法作品都是經過這樣持續的醞釀和努力才寫出來的。據說,充和為沈從文先生過世後所寫的誄詞(包括她的詩和書法),也是在三更半夜時突發靈感,獨自爬起來磨墨、寫字,才終於完成的作品。那副誄詞被認為是從文一生的最佳寫照:“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巧妙的是,這個深夜趕出來的刻骨銘心的誄詞卻難得地把沈先生的名字也含在裡頭了——這四字句的結尾居然是“從文讓人”四個字,畫龍點睛地突出了他那謙和忍讓的人格。
這些年來充和陸續為《沈從文全集》、《沈從文別集》所寫的很多封面題字,也都可視為是那副誄詞的延續。每次面對從文先生的書籍封面,看到充和的題字,我總是會感到震撼。在那些秀逸的筆劃間,誰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揮毫的心力。
還有,充和為他的書法老師沈尹默先生的“詩詞集”和“佚詩”所題的封面,也特別令我愛不釋手。
不久前充和又為《許倬雲談話錄》和即將出版的《余英時談話錄》等書寫了封面,讓人感覺到充和的書法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化境,每一個字都像一副面孔,或眉清目秀,或啟唇欲語,在紙面上呈現出各自的神容。
在為充和準備耶魯書展的過程中,我每每面對那些各呈神容的題字而愛不釋手,莫可名狀的感受唯有訴諸輕輕的歎息。心想:開完書展之後,若把那些美妙的題字彙為一編,印成書出版,讓天下的書法愛好者共享我那難言的美感,那該有多好。
於是,有一次我問充和:“您的這些題字,可以集成一本書嗎?”
聽到這問題,她的眼睛亮了。後來她才笑吟吟地說道:“我一生給人題字,究竟一共題了多少,我自己也從來沒算過。一般說來, 我很少留下副本,所以很多題字都要到圖書館去找。但至少我可以說,單單我所題的書的封面,是可以集成一本書了!”
我終於能幫充和找出了她的許多題字,且編成了這樣“一本書”,也算是了卻了我的心願,為人間留下了這冊美典。除了上述的題目真跡以外,我在充和處還發現了她不少自作詩詞手書、工尺譜和條幅等,所以忍不住也選了一些,收在這個選集中,與讀者們分享。
必須說明的是,在收集充和題字的過程中,我的丈夫張欽次(C. C.Chang)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不但為我到處找書,而且還幫助拍照、掃描。從很多方面看來,他是與我合編這書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謝他。
在編注此書的過程中,我曾得到以下朋友們的大力幫助,在此一併致謝。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余英時、陳淑平、康正果、蘇煒、李唐、李懷宇、寧一中、段江麗、El l e n Hammond、Haun Saussy(蘇源熙)、VictoriaWu(吳禮蘭)、馬泰來、陳志華、章小東、孔海立、邵東方、白謙慎、王璦玲、夏曉虹、陳平原。
此外,我和充和女士要特別感謝董橋先生和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林道群先生,是他們的熱情幫助直接促成了當初繁體字版在香港的初步發行。同時,我們也要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曹淩志先生獻上感謝,沒有他的熱心和創意也不會有這本簡體字“擴大版”的出版了。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楔子】——董橋《張充和耶魯書展》(2009年)
今年4月13日,美國耶魯大學慶祝書法家張充和九十六歲生日舉辦“張充和題字選集”書法展。照說,張充和生於1913年陰曆四月十二日,陽曆生日應該是5月17日,書展為了趕在學期結束之前舉行,選訂陽曆最靠近陰曆生日的4月13日開幕。那天,耶魯圖書館東亞分部圖書室裡來了一百二十多位賓客,館方還邀請紐約海外昆曲社好幾位社員光臨,安排他們在開幕儀式禮成之後跟張充和一起演唱昆曲,九旬壽星奶奶不僅嗓子清潤,字正腔圓,連臺上風韻都不減當年。
余英時先生來信說,耶魯孫康宜教授和旅美幾位張充和先生的友朋,都想出版一冊張充和墨寶,收集她多年來為人題寫的書名、匾額等墨蹟,收齊了印成這位書法名家的書譜,孫康宜早已經為《選集》的展覽寫了一篇《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孫教授文章裡說,當初她跟張充和提起耶魯大學要為她舉行“題字選集”書展的時候,充和先生半開玩笑說:“我的那些題字啊,簡直是小題大做了!”孫教授一聽大喜,說張充和書法風采卓越,靠的正是老太“小題大做”的創作精神。每次人家求字,就算只求幾個字,她都費盡心思慢慢打好腹稿,醞釀多時才展紙搦筆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氣勢,排好佈局,這才終於完成上佳之作。我觀賞充和先生法書好多年了,筆筆穩貼,字字生姿,沒想到竟是如此老謀深算。寫字實難。
好久沒有張充和的消息了,歲數那麼大,她不發話找我我不敢貿然打擾她。波士頓大學白謙慎向來悉心照顧充和先生,去年還聽白先生說老太太記起我喜歡她寫的一副對聯,說是改天找出來郵寄給我,我沒接腔。充和先生送過我一幅墨寶我已然很滿足了,我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家中還存了幾幅都是我在大陸拍賣會上拍到的,這樣玩賞起來安心得多。她記得我喜歡的那副對聯是七言對子:“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孫康宜按:張充和女士這副對聯的原本,已於2009年12月正式歸董橋先生存藏)隸書寫得極老練,句子也高妙。去年上海陸灝送我幾張小對聯紙,我一時貪玩,戲仿何紹基體行楷給他寫了一對,小思、許禮平看了說好玩,我又給他們各寫一對。書法這門藝術其實很折磨人,不碰,一輩子都想像不出個中甘苦;碰了,一輩子都陷進追求腕底技藝的苦惱之中,好字看得越多越恨自己無暇專心,天天非花一些時間練習根本休想成器。
充和先生幾十年苦功下得深誰都曉得。聽說她的德國夫婿傅漢思也是十分用功的學者。老太太在耶魯教授書法和昆曲,傅漢思這位漢學家是耶魯東方語言所所長。張偉華寫過一篇《曲終韻自存》說,傅漢思精通多種語言,教古希臘羅馬文,一口漢語極流利,在家裡跟張充和全說國語。傅先生從小學鋼琴,家裡有一架德國運去的貝斯坦,張偉華問他平日彈些什麼樂曲,他說他彈貝多芬,彈110號奏鳴曲,那是貝多芬晚期五首奏鳴曲之一,感情很深,技巧最難。上一代人都肯下苦功,他們的三姐夫沈從文也了不得,寫書做研究夠苦不說,練字他也絕不放鬆,幹校沒有紙張他總是在雜誌的空白處用毛筆寫下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沈先生1980年秋天到美國住在張充和家裡還寫了不少幅字,充和先生二十多年後竟送了我一幅斗方,帥得要命。1988年沈從文辭世,張充和寫的誄詞刻在墓碑上:“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四句聯語第一句第三句最後一個字,加上第二句第四句最後一個字,湊起來正好是“從文讓人”四字頌辭!孫康宜教授說,張充和後來還給《沈從文全集》和《沈從文別集》題了封面:“在那些秀逸的筆劃間,誰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揮毫的心力。”
從前,亦師亦友的申石初先生讀書讀到前輩文人雅士的軼事總是一一集存,有的影印,有的剪貼,有的手抄,中國的,外國的,全要,說是將來再老些他想整理一本中外文人軼事漫錄,像明清古人那樣印個袖珍版線裝書,隨手翻查,隨興選讀,文字要修飾得越考究越好。照他說,大清年間的不算,光是清末民初到1949年的老民國,材料已然多得不得了;西洋軼事也集中從20世紀上半葉那幾十年間的書報選材。南宮搏先生有一回酒後興致高,他告訴申先生說他抄錄了同一時期老民國詩人的佳作,大半是紀事詩,也有百多首之譜,改天一併交給申先生處理。當時他們越談越投契,乾杯結盟,過後彼此都忙,也都不再提了,沒幾年申石初仙逝,又過了幾年南宮搏也謝世,文人軼事資料從此散失。
前幾天我收到南京友人張昌華寄來一部新印的《水:張家十姐弟的故事》,裡頭一篇卞之琳的《合璧記趣》說,1953年秋天他到江浙參加農業生產合作化試點工作,有一晚在蘇州城裡滯留,人家安排他借宿老朋友張充和舊居的一間樓室。他夜半無聊翻翻書桌空抽屜,赫然瞥見沈尹默給張充和圈改的幾首詩稿,非常珍稀,當即取走保存。1980年卞先生到美國小遊,整份詩稿當面還給張充和。張充和喜出望外,說她手頭留著沈先生改了詩寫給她的信,遺失的正是這幾份詩稿:“一信一稿經三十多年的流散,重又璧合,在座賓友,得知經過,同聲齊稱妙遇!”卞之琳這段軼事像小說那麼離奇,申先生看到了一定收進他的卷宗裡。
這部《水:張家十姐弟的故事》是張昌華、汪修榮合編的選集。《水》原先是張家在蘇州九如巷出版的家庭刊物,1929年創刊,中間停過刊,1996年復刊,兄弟姐妹一起組稿、刻版、油印、裝訂。他們十姐弟我只熟悉張充和,收到新書先讀高翔寫的《張充和的印章收藏》。充和先生寫字都鈐上幾枚古雅的閒章,原來這些閒章來頭都顯赫,石頭佳,印鈕佳,篆刻佳,耶魯展覽會真應該展出這些老石章。也巧,收筆前收到大詩人周夢蝶先生托葉國威給我寄來的詩集《十三朵白菊花》,他聽說我偏愛“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竟在扉頁上工楷錄了張充和另一首作品:“遊倦仍歸天一方,坐枝松鼠點頭忙。松球滿地任君取,但借清陰一霎涼!”
2013年6月,編輯曹淩志先生來信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很快就要為《古色今香》(和它的姐妹篇《曲人鴻爪》)推出“增訂版”,以玉成“百歲張充和作品系列”。這個消息令我大為興奮。我立刻回函,讚美他們功德無量。
其實,自《古色今香》於2010年春初版以來,我仍然繼續不斷在收集充和女士的各種題字——包括一些年代久遠、已被遺忘了的題字。所以,這個“增訂版”正好可以收錄這方面的一些題字,也算是為歷史作見證。
此次所增添的充和題字包括:
一、2010年8月為了紀念好友靳以先生誕辰101年,充和特別為靳以的女兒章小東《撕碎的記憶》一書所題的書名。
二、充和為耶魯校友李慧淑(今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教授)所出版的新書《宋朝的皇后、藝術及其主體性》(Empresses,Art,&Agencyin Song Dynasty Chin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Press,2010)所寫的題辭:“上善若水”。
三、1995年充和為簡菱儀女士(也是耶魯校友)所書的《心經》小楷,其功力之深,筆力之娟秀,尤為難得。
四、1996年充和為一美籍神學家(即菱儀女士的友人范秘書長)所寫的生日賀辭“和敬清寂”,其中所表現的就是日本茶道“四規”精神。
五、1950年代充和為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朝鮮籍善本文庫所寫的上千個書名。就如伯克萊東亞圖書館周欣平館長所說,充和當年所寫的“函套數量上千……她的題字至今仍優雅清新,光彩奪目,是張充和一生賜墨數量最大的一批題字,實為珍貴”。可惜由於本書版面的限制,無法把所有上千的書名題字全部印出,在此只能展出幾張具代表性的相片,也請讀者原諒。
必須聲明的是,我要特別感謝周欣平館長為我供給許多有關伯克萊東亞圖書館朝鮮珍籍的充和題字相片,以及涉及該館的一些歷史背景。同時,我也要向好友謝正光教授獻上感謝,如果不是他首先把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朝鮮籍圖書文庫介紹給我,我也不會想到要把這批龐大的充和題字集介紹給讀者。
希望能以這個“增訂版”再次表達我對充和女士的敬意,衷心祝她100歲快樂!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後記】——孫康宜《古色今香: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書法藝術》(2010年3月寫于耶魯大學)
張充和題字選集的簡體字“擴大版”即將出版,編輯曹淩志先生給該書起了“古色今香”的新名。確實,張充和女士的書法藝術體現了從古典向現代創造性轉化的文人傳統,用“古色今香”四個字來突出她在今日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和特徵,可謂恰如其分。我在此首先要感謝曹淩志先生這個畫龍點睛的命名以及他在此書出版過程中所做的一切。
必須說明的是,此次簡體版所增添的充和題字比原來的牛津繁體版多了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篇幅。多加的篇幅包括充和女士最近為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的紀念集題寫的六個書名,為清華大學國學院所寫的題字,為北京語言大學所題寫的“西學東漸中學西傳”八個字,為蘇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及其“三槐堂”所題寫的書法,以及為一些個別朋友所作的題簽。此外,此書還加入幾幅新找出的舊題字——包括1971年充和為饒宗頤先生的《睎周集》所抄寫的工楷小字,1977年為宇文所安的《初唐詩》英文原著所題寫的封面等。同時還收入2005年充和女士為合肥老家的家譜所寫的封面題字“肥西張公蔭谷後裔譜資料彙編”,希望能為張氏家史的研究增添一些寶貴資料。
在增補以上題字和撰寫說明文字的過程中,若無一些親友的及時幫助,我是很難在如此之短的期間內順利交稿的。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先生張欽次,他始終任勞任怨,不遺餘力地為我尋找新資料,並為我隨時擔起掃描圖像等繁瑣的工作。陳淑平女士經常從普林斯頓打來電話,不斷給我許多寶貴的靈感和資訊,在此一併致謝。其他還有幾位朋友在百忙中幫我趕寫了幾個新加的題字說明——關於這點,我要向章小東、劉東、辜健、段江麗、康正果等人獻上衷心的謝意。也要感謝北大的夏曉虹教授,她在關鍵的時刻為我校對了一部分稿件。
還有,充和女士以她九十七歲(按中國的算法,該是九十八歲)高齡,仍熱情地幫我找出一些她自己早已遺忘了的題字作品,其鍥而不捨的精神令我既佩服又感激。重要的是,我從她身上體驗到了詩書畫融合為一的寶貴精神,以及一種超然物外的心靈境界,這一切均非一個“謝”字所能表達。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代序】——孫康宜《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2010年1月)
有關這本書的緣起,首先要從去年耶魯大學舉辦的“張充和題字選集”書展說起。為慶祝著名書法家張充和女士的九十六歲生日,校方特別舉行了這個盛大的書展,同時也請來紐約海外昆曲社的諸位同仁(包括陳安娜、尹繼芳、鄧玉瓊、史潔華、蔡青霖、王泰祺、王振聲、聞複林等人),在開幕式完畢之後,他們和充和女士共同演唱了昆曲。後來我的耶魯同事康正果先生即興賦七絕一首:“筆走龍蛇映暮霞,曲喉歌韻自清嘉。書人起坐呈書態,古樹春來又綻花。”
書展中所展出的“題字”大多是充和女士為各種書本封面所題的書法(即書名)。在中國,書籍出版一向很講究書法的裝飾作用,封面題字便直接構成了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部分。眼前的書法展也可視為書的展覽,是那些娟秀的書法讓不同的書籍亮麗出各自的風貌。題者,面目之謂也,作為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充和那各具形態的題字可謂給不同的書籍賦予了各自的神容。
記得當初我和充和提起耶魯大學要為她舉行一個“題字選集”書展的構想時,她半開玩笑地說道:“嘿,我的那些題字啊,簡直是小題大做了……”
其實,充和那句“小題大做”正好說中了她本人的書法特色。我以為,充和的書法之所以如此卓越而又獨具風采,乃因為她一直本著“小題大做”的精神在努力創作。每次有人向她請求題字(哪怕只是幾個字),她都一絲不苟,長時間費心地去打好腹稿,進而又像打草稿那樣在紙上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了氣勢,調整好佈局,自己感到滿意之時,這才濃墨淡出,一揮而就,交出她最佳的一幅。多年來,她總是堅持自己磨墨,要磨到墨水的濃淡程度夠了,才能開始盡興地下筆。因此,即使是一個短短的題字(小題)也必須經過持續的努力(大做)才能完成。所以,我以為“小題大做”一直是充和的基本創作方式,不管寫什麼字,不管給誰寫字,只要是從她筆下寫出的字,每一個字都灌注了她平生習字的全部精力。這樣的題字,不是大作,還能是什麼。
不久前,有位大陸的朋友李懷宇先生向充和求“悠然居”三個大字。對於這幅題字的佈局,充和在心裡早已構思了許多天,但她一直感到頗難下筆。直到有一天半夜裡三點鐘左右,突然醞釀成熟,她於是立即起床,花了一個鐘頭的時間磨好墨,經過幾次試筆,最後在清晨才完成了一幅滿意的題字!那天早上充和打來電話,我十分興奮地趕往她家去看那幅字,果然是神來之筆。後來,李君收到書法,十分欽佩,來信寫道:“以前見充和女史的小字,覺得天下無雙,今見大字,大氣淋漓,更是一絕。”
其實,充和所有的書法作品都是經過這樣持續的醞釀和努力才寫出來的。據說,充和為沈從文先生過世後所寫的誄詞(包括她的詩和書法),也是在三更半夜時突發靈感,獨自爬起來磨墨、寫字,才終於完成的作品。那副誄詞被認為是從文一生的最佳寫照:“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巧妙的是,這個深夜趕出來的刻骨銘心的誄詞卻難得地把沈先生的名字也含在裡頭了——這四字句的結尾居然是“從文讓人”四個字,畫龍點睛地突出了他那謙和忍讓的人格。
這些年來充和陸續為《沈從文全集》、《沈從文別集》所寫的很多封面題字,也都可視為是那副誄詞的延續。每次面對從文先生的書籍封面,看到充和的題字,我總是會感到震撼。在那些秀逸的筆劃間,誰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揮毫的心力。
還有,充和為他的書法老師沈尹默先生的“詩詞集”和“佚詩”所題的封面,也特別令我愛不釋手。
不久前充和又為《許倬雲談話錄》和即將出版的《余英時談話錄》等書寫了封面,讓人感覺到充和的書法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化境,每一個字都像一副面孔,或眉清目秀,或啟唇欲語,在紙面上呈現出各自的神容。
在為充和準備耶魯書展的過程中,我每每面對那些各呈神容的題字而愛不釋手,莫可名狀的感受唯有訴諸輕輕的歎息。心想:開完書展之後,若把那些美妙的題字彙為一編,印成書出版,讓天下的書法愛好者共享我那難言的美感,那該有多好。
於是,有一次我問充和:“您的這些題字,可以集成一本書嗎?”
聽到這問題,她的眼睛亮了。後來她才笑吟吟地說道:“我一生給人題字,究竟一共題了多少,我自己也從來沒算過。一般說來, 我很少留下副本,所以很多題字都要到圖書館去找。但至少我可以說,單單我所題的書的封面,是可以集成一本書了!”
我終於能幫充和找出了她的許多題字,且編成了這樣“一本書”,也算是了卻了我的心願,為人間留下了這冊美典。除了上述的題目真跡以外,我在充和處還發現了她不少自作詩詞手書、工尺譜和條幅等,所以忍不住也選了一些,收在這個選集中,與讀者們分享。
必須說明的是,在收集充和題字的過程中,我的丈夫張欽次(C. C.Chang)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不但為我到處找書,而且還幫助拍照、掃描。從很多方面看來,他是與我合編這書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謝他。
在編注此書的過程中,我曾得到以下朋友們的大力幫助,在此一併致謝。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余英時、陳淑平、康正果、蘇煒、李唐、李懷宇、寧一中、段江麗、El l e n Hammond、Haun Saussy(蘇源熙)、VictoriaWu(吳禮蘭)、馬泰來、陳志華、章小東、孔海立、邵東方、白謙慎、王璦玲、夏曉虹、陳平原。
此外,我和充和女士要特別感謝董橋先生和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林道群先生,是他們的熱情幫助直接促成了當初繁體字版在香港的初步發行。同時,我們也要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曹淩志先生獻上感謝,沒有他的熱心和創意也不會有這本簡體字“擴大版”的出版了。
(本文到此結束)
【《古色今香》楔子】——董橋《張充和耶魯書展》(2009年)
今年4月13日,美國耶魯大學慶祝書法家張充和九十六歲生日舉辦“張充和題字選集”書法展。照說,張充和生於1913年陰曆四月十二日,陽曆生日應該是5月17日,書展為了趕在學期結束之前舉行,選訂陽曆最靠近陰曆生日的4月13日開幕。那天,耶魯圖書館東亞分部圖書室裡來了一百二十多位賓客,館方還邀請紐約海外昆曲社好幾位社員光臨,安排他們在開幕儀式禮成之後跟張充和一起演唱昆曲,九旬壽星奶奶不僅嗓子清潤,字正腔圓,連臺上風韻都不減當年。
余英時先生來信說,耶魯孫康宜教授和旅美幾位張充和先生的友朋,都想出版一冊張充和墨寶,收集她多年來為人題寫的書名、匾額等墨蹟,收齊了印成這位書法名家的書譜,孫康宜早已經為《選集》的展覽寫了一篇《小題亦可大做:談〈張充和題字選集〉》。孫教授文章裡說,當初她跟張充和提起耶魯大學要為她舉行“題字選集”書展的時候,充和先生半開玩笑說:“我的那些題字啊,簡直是小題大做了!”孫教授一聽大喜,說張充和書法風采卓越,靠的正是老太“小題大做”的創作精神。每次人家求字,就算只求幾個字,她都費盡心思慢慢打好腹稿,醞釀多時才展紙搦筆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氣勢,排好佈局,這才終於完成上佳之作。我觀賞充和先生法書好多年了,筆筆穩貼,字字生姿,沒想到竟是如此老謀深算。寫字實難。
好久沒有張充和的消息了,歲數那麼大,她不發話找我我不敢貿然打擾她。波士頓大學白謙慎向來悉心照顧充和先生,去年還聽白先生說老太太記起我喜歡她寫的一副對聯,說是改天找出來郵寄給我,我沒接腔。充和先生送過我一幅墨寶我已然很滿足了,我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家中還存了幾幅都是我在大陸拍賣會上拍到的,這樣玩賞起來安心得多。她記得我喜歡的那副對聯是七言對子:“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孫康宜按:張充和女士這副對聯的原本,已於2009年12月正式歸董橋先生存藏)隸書寫得極老練,句子也高妙。去年上海陸灝送我幾張小對聯紙,我一時貪玩,戲仿何紹基體行楷給他寫了一對,小思、許禮平看了說好玩,我又給他們各寫一對。書法這門藝術其實很折磨人,不碰,一輩子都想像不出個中甘苦;碰了,一輩子都陷進追求腕底技藝的苦惱之中,好字看得越多越恨自己無暇專心,天天非花一些時間練習根本休想成器。
充和先生幾十年苦功下得深誰都曉得。聽說她的德國夫婿傅漢思也是十分用功的學者。老太太在耶魯教授書法和昆曲,傅漢思這位漢學家是耶魯東方語言所所長。張偉華寫過一篇《曲終韻自存》說,傅漢思精通多種語言,教古希臘羅馬文,一口漢語極流利,在家裡跟張充和全說國語。傅先生從小學鋼琴,家裡有一架德國運去的貝斯坦,張偉華問他平日彈些什麼樂曲,他說他彈貝多芬,彈110號奏鳴曲,那是貝多芬晚期五首奏鳴曲之一,感情很深,技巧最難。上一代人都肯下苦功,他們的三姐夫沈從文也了不得,寫書做研究夠苦不說,練字他也絕不放鬆,幹校沒有紙張他總是在雜誌的空白處用毛筆寫下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沈先生1980年秋天到美國住在張充和家裡還寫了不少幅字,充和先生二十多年後竟送了我一幅斗方,帥得要命。1988年沈從文辭世,張充和寫的誄詞刻在墓碑上:“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四句聯語第一句第三句最後一個字,加上第二句第四句最後一個字,湊起來正好是“從文讓人”四字頌辭!孫康宜教授說,張充和後來還給《沈從文全集》和《沈從文別集》題了封面:“在那些秀逸的筆劃間,誰知道凝聚了充和多少中夜的苦思和揮毫的心力。”
從前,亦師亦友的申石初先生讀書讀到前輩文人雅士的軼事總是一一集存,有的影印,有的剪貼,有的手抄,中國的,外國的,全要,說是將來再老些他想整理一本中外文人軼事漫錄,像明清古人那樣印個袖珍版線裝書,隨手翻查,隨興選讀,文字要修飾得越考究越好。照他說,大清年間的不算,光是清末民初到1949年的老民國,材料已然多得不得了;西洋軼事也集中從20世紀上半葉那幾十年間的書報選材。南宮搏先生有一回酒後興致高,他告訴申先生說他抄錄了同一時期老民國詩人的佳作,大半是紀事詩,也有百多首之譜,改天一併交給申先生處理。當時他們越談越投契,乾杯結盟,過後彼此都忙,也都不再提了,沒幾年申石初仙逝,又過了幾年南宮搏也謝世,文人軼事資料從此散失。
前幾天我收到南京友人張昌華寄來一部新印的《水:張家十姐弟的故事》,裡頭一篇卞之琳的《合璧記趣》說,1953年秋天他到江浙參加農業生產合作化試點工作,有一晚在蘇州城裡滯留,人家安排他借宿老朋友張充和舊居的一間樓室。他夜半無聊翻翻書桌空抽屜,赫然瞥見沈尹默給張充和圈改的幾首詩稿,非常珍稀,當即取走保存。1980年卞先生到美國小遊,整份詩稿當面還給張充和。張充和喜出望外,說她手頭留著沈先生改了詩寫給她的信,遺失的正是這幾份詩稿:“一信一稿經三十多年的流散,重又璧合,在座賓友,得知經過,同聲齊稱妙遇!”卞之琳這段軼事像小說那麼離奇,申先生看到了一定收進他的卷宗裡。
這部《水:張家十姐弟的故事》是張昌華、汪修榮合編的選集。《水》原先是張家在蘇州九如巷出版的家庭刊物,1929年創刊,中間停過刊,1996年復刊,兄弟姐妹一起組稿、刻版、油印、裝訂。他們十姐弟我只熟悉張充和,收到新書先讀高翔寫的《張充和的印章收藏》。充和先生寫字都鈐上幾枚古雅的閒章,原來這些閒章來頭都顯赫,石頭佳,印鈕佳,篆刻佳,耶魯展覽會真應該展出這些老石章。也巧,收筆前收到大詩人周夢蝶先生托葉國威給我寄來的詩集《十三朵白菊花》,他聽說我偏愛“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竟在扉頁上工楷錄了張充和另一首作品:“遊倦仍歸天一方,坐枝松鼠點頭忙。松球滿地任君取,但借清陰一霎涼!”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