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地質微生物學(第5版)》是一部極好的教學與科研參考書,不僅翔實、準確地反映了微生物的歷史沿革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引入了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及其相關成果。
《地質微生物學(第5版)》主要介紹了地質微生物的棲息環境、起源和演化、生化過程,以及多種重要元素在地質循環過程中的作用,還專門描述了地質微生物在化石燃料(甲烷、煤炭、石油等)形成和降解中的作用,這些必然對目前石油石化相關科研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
《地質微生物學(第5版)》主要介紹了地質微生物的棲息環境、起源和演化、生化過程,以及多種重要元素在地質循環過程中的作用,還專門描述了地質微生物在化石燃料(甲烷、煤炭、石油等)形成和降解中的作用,這些必然對目前石油石化相關科研產生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將進一步提升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埃利希 (Henry Lutz Ehrlich) (美國)Dianne K.Newman 譯者:王增林 王世虎 李希明
名人/編輯推薦
《地質微生物學(第5版)》是由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1 引言
參考文獻
2 地球作為微生物的棲息地
2.1 地質構造的重要特征
2.2 生物圈
2.3 小結
參考文獻
3 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歷史
3.1 起始
3.1.1 地球生命的起源一一泛生論
3.1.2 地球生命的起源一一重新出現
3.1.3 生命來源于水溶液中無生命的有機分子(有機湯理論)
3.1.4 表面代謝理論
3.1.5 生命起源于深海含硫的熱熔液和含鐵海水的交界處的單層硫泡沫中
3.2 前寒武紀生命的進化:生物和生物化學上的基準點
3.2.1 根據有機湯理論的進化理論
3.2.2 根據表面代謝理論的早期進化
3.3 證據
3.4 小結
參考文獻
4 微生物的棲息地——巖石圈
4.1 巖石和礦石
4.2 礦物土壤
4.2.1 礦物土壤的起源
4.2.2 礦物土壤的結構特征
4.2.3 動物和植物對土壤進化的影響
4.2.4 微生物對土壤進化的影響
4.2.5 水對土壤的侵蝕作用
4.2.6 水在土壤進化中的影響
4.2.7 礦物土壤里的營養物
4.2.8 主要的土壤類型
4.2.9 微生物的類型及在礦物土壤中的分布
4.3 有機土壤
4.4 土壤表面下的情況
4.5 小結
參考文獻
5 水圈作為微生物的棲息地
5.1 海洋
5.1.1 物理特性
5.1.2 海洋運動
5.1.3 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
5.1.4 海水和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分布
5.1.5 溫度、液靜壓和鹽度對微生物分布的影響
5.1.6 主要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5.1.7 浮游地質微生物
5.1.8 菌群
5.2 淡水湖
5.2.1 湖泊的某些物理和化學特性
5.2.2 湖底
5.2.3 肥沃的湖泊
5.2.4 湖泊演變
5.2.5 湖泊中的微生物量
5.3 河流
5.4 地下水
5.5 小結
參考文獻
6 地質微生物作用過程:生理和生化概述
6.1 地質微生物作用體的類型
6.2 原核生物在地質微生物學上的生理學分類
6.3 在巖石圈、水圈無機物轉化中微生物的角色
6.4 影響地質微生物學過程的微生物活動類型
6.5 微生物地質活動過程中作為催化劑的微生物
6.5.1 分解代謝反應——有氧呼吸
6.5.2 分解代謝反應——無氧呼吸
6.5.3 分解代謝反應——將不溶無機底物作為電子供體或受體的呼吸
6.5.4 分解代謝反應——發酵
6.5.5 發酵罐內進行的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分解代謝中能量是如何產生的
6.5.6 化能自養細菌(化能合成自養)產生還原力同化二氧化碳及合成有機碳
6.5.7 光能合成菌如何產生能量及還原力
6.5.8 合成代謝:高能鍵的能量捕獲是怎樣驅動能量消耗反應的
6.5.9 兼性厭氧、光合自養和異養微生物中碳的同化
6.6 有機質的微生物礦化作用
6.7 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能夠引起地質微生物轉化
6.8 影響地質微生物活性的物理參數
6.9 小結
參考文獻
……
7 地球微生物學非分子學方法
8 地質微生物學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9 碳酸鹽的微物合成的降解
10 硅元素影響下的地質微生物相互作用
11 鋁的地質微生物學:微生物與鋁土礦
12 地質微生物與磷的相互作用
13 地質微生物與氮元素重要的相互作用
14 砷和銻的地質微生物學相互作用
15 汞的地質微筆學
16 鐵的地質微生物學
17 錳的地質微生物學
18 鉻、鉬、釩、鈾及釙的地質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9 硫的地質微生物學
20 地殼表面金屬硫化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降解
21 硒和碲的地質微生物學特性
22 化石燃料的地質微生物學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 地球作為微生物的棲息地
2.1 地質構造的重要特征
2.2 生物圈
2.3 小結
參考文獻
3 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歷史
3.1 起始
3.1.1 地球生命的起源一一泛生論
3.1.2 地球生命的起源一一重新出現
3.1.3 生命來源于水溶液中無生命的有機分子(有機湯理論)
3.1.4 表面代謝理論
3.1.5 生命起源于深海含硫的熱熔液和含鐵海水的交界處的單層硫泡沫中
3.2 前寒武紀生命的進化:生物和生物化學上的基準點
3.2.1 根據有機湯理論的進化理論
3.2.2 根據表面代謝理論的早期進化
3.3 證據
3.4 小結
參考文獻
4 微生物的棲息地——巖石圈
4.1 巖石和礦石
4.2 礦物土壤
4.2.1 礦物土壤的起源
4.2.2 礦物土壤的結構特征
4.2.3 動物和植物對土壤進化的影響
4.2.4 微生物對土壤進化的影響
4.2.5 水對土壤的侵蝕作用
4.2.6 水在土壤進化中的影響
4.2.7 礦物土壤里的營養物
4.2.8 主要的土壤類型
4.2.9 微生物的類型及在礦物土壤中的分布
4.3 有機土壤
4.4 土壤表面下的情況
4.5 小結
參考文獻
5 水圈作為微生物的棲息地
5.1 海洋
5.1.1 物理特性
5.1.2 海洋運動
5.1.3 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
5.1.4 海水和沉積物中的微生物分布
5.1.5 溫度、液靜壓和鹽度對微生物分布的影響
5.1.6 主要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5.1.7 浮游地質微生物
5.1.8 菌群
5.2 淡水湖
5.2.1 湖泊的某些物理和化學特性
5.2.2 湖底
5.2.3 肥沃的湖泊
5.2.4 湖泊演變
5.2.5 湖泊中的微生物量
5.3 河流
5.4 地下水
5.5 小結
參考文獻
6 地質微生物作用過程:生理和生化概述
6.1 地質微生物作用體的類型
6.2 原核生物在地質微生物學上的生理學分類
6.3 在巖石圈、水圈無機物轉化中微生物的角色
6.4 影響地質微生物學過程的微生物活動類型
6.5 微生物地質活動過程中作為催化劑的微生物
6.5.1 分解代謝反應——有氧呼吸
6.5.2 分解代謝反應——無氧呼吸
6.5.3 分解代謝反應——將不溶無機底物作為電子供體或受體的呼吸
6.5.4 分解代謝反應——發酵
6.5.5 發酵罐內進行的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分解代謝中能量是如何產生的
6.5.6 化能自養細菌(化能合成自養)產生還原力同化二氧化碳及合成有機碳
6.5.7 光能合成菌如何產生能量及還原力
6.5.8 合成代謝:高能鍵的能量捕獲是怎樣驅動能量消耗反應的
6.5.9 兼性厭氧、光合自養和異養微生物中碳的同化
6.6 有機質的微生物礦化作用
6.7 微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能夠引起地質微生物轉化
6.8 影響地質微生物活性的物理參數
6.9 小結
參考文獻
……
7 地球微生物學非分子學方法
8 地質微生物學的分子生物學方法
9 碳酸鹽的微物合成的降解
10 硅元素影響下的地質微生物相互作用
11 鋁的地質微生物學:微生物與鋁土礦
12 地質微生物與磷的相互作用
13 地質微生物與氮元素重要的相互作用
14 砷和銻的地質微生物學相互作用
15 汞的地質微筆學
16 鐵的地質微生物學
17 錳的地質微生物學
18 鉻、鉬、釩、鈾及釙的地質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9 硫的地質微生物學
20 地殼表面金屬硫化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降解
21 硒和碲的地質微生物學特性
22 化石燃料的地質微生物學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腐殖質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腐殖酸,褐菌素,胡敏素,氨基酸,木質素,氨基糖和其他有生物淵源的化合物組成(Paul和Clark,1996;Stevendon.1994)。腐殖酸和褐菌素可以分散到NaOH和焦磷酸鉀的溶液中,而胡敏素則不能。胡敏酸在酸性pH值下會沉降,而褐菌素則不會。腐殖質的這三種組分代表了土壤有機組成會慢慢分解。它們大部分是由于植物的有機物質被微生物分解進入枯枝落葉層(0區)和A區而形成的。腐殖質使土壤有了合適的紋理,而且在調節礦物元素的更好的發揮活性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礦物元素在植物營養和解除對植物有害的物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腐殖質對土壤的保水性也有很大的作用。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在厭氧氧化有機物質和氫氣反應中把腐殖酸類的物質等作為電子最終受體,在Fe(Ⅲ)氧化中把其作為電子穿梭載體。
4.2.5 水對土壤的侵蝕作用
源自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會攜帶一些可溶性的土壤組分并會導致一些其他的凝結作用。這樣當水滲透進土壤以後會導致新區域的形成,特別是一些在土壤水中形成的無機物質,當數量特別多時,會導致土壤結塊。水分也可以影響土壤里氣體的分布,特別是一些不溶性氣體,如氮氣和氧氣,也會吸收很多可溶性的氣體,如C02、NH3和H2S。
4.2.5 水對土壤的侵蝕作用
源自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會攜帶一些可溶性的土壤組分并會導致一些其他的凝結作用。這樣當水滲透進土壤以後會導致新區域的形成,特別是一些在土壤水中形成的無機物質,當數量特別多時,會導致土壤結塊。水分也可以影響土壤里氣體的分布,特別是一些不溶性氣體,如氮氣和氧氣,也會吸收很多可溶性的氣體,如C02、NH3和H2S。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