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三要(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ISBN13:9787101074864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釋印順
出版日:2024/11/06
裝訂/頁數:平裝/161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學佛三要》主要內容包括:學佛之根本意趣,人生所為何事,我在宇宙之間,學佛是人生向上事,學佛的切要行解,生生不已之流,有情為本,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前生與后世等等。
佛法博大精深,一般初學者往往摸不清門徑,不知道從哪裡學起。印順法師即在此書中指出了佛法一以貫之的、秩然不亂的宗要。“學佛三要”,即學佛的三大心要,或統攝一切學佛法門的三大綱要——信願、慈悲、智慧。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臺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由于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傑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余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云集》(24冊)、《華雨集》(5冊)等,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因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由于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傑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
名人/編輯推薦
“佛學三要”,即學佛的三大心要,或統攝一切學佛法門的三大綱要。
——印順
——印順
目次
一 學佛之根本意趣
一 人生所為何事
二 我在宇宙之間
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四 學佛的切要行解
二 生生不已之流
一 有情為本
二 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
三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四 前生與后世
五 流轉者誰
六 生命的光光之網
七 生命的愛悅與悲哀
三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一 一切法與心簡說
二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
三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四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
五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
六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七 結說
四 學佛三要
一 信愿·慈悲·智慧
二 儒·耶·佛
三 入門·登堂·人室
四 發心·修行·證得
五 念佛·吃素·誦經
五 信心及其修學
一 信心的必要
二 正信與迷信
三 順信與凈信^
四 信忍信求與證信
五 正常道與方便道
六 瞢提心的修習次第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種
二 菩提心的類別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四 菩提心修習的前提
五 修習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念報恩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樂
七 菩提心的成就
八 菩提心的次第進修
七 慈悲為佛法宗本
一 佛法以慈悲為本
二 慈悲的根源
三 慈悲與仁愛的比較
四 慈悲心與慈悲行
五 慈悲的長養
六 慈悲的體驗
八 自利與利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利”是什麼
三 重于利他的大乘
四 長在生死利眾生
五 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
……
九 慧學概說
十 解脫者之境界
十一 佛教之涅槃觀
一 人生所為何事
二 我在宇宙之間
三 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四 學佛的切要行解
二 生生不已之流
一 有情為本
二 有情為繼往開來的瀑流
三 有情為即心色而非心色的存在
四 前生與后世
五 流轉者誰
六 生命的光光之網
七 生命的愛悅與悲哀
三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一 一切法與心簡說
二 心為一切法的要因
三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四 心為行為善惡之決定者
五 從禪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
六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七 結說
四 學佛三要
一 信愿·慈悲·智慧
二 儒·耶·佛
三 入門·登堂·人室
四 發心·修行·證得
五 念佛·吃素·誦經
五 信心及其修學
一 信心的必要
二 正信與迷信
三 順信與凈信^
四 信忍信求與證信
五 正常道與方便道
六 瞢提心的修習次第
一 菩提心是大乘法種
二 菩提心的類別
三 菩提心之本在悲
四 菩提心修習的前提
五 修習菩提心的所依——知母·念恩·念報恩
六 菩提心的正修——慈·悲·增上意樂
七 菩提心的成就
八 菩提心的次第進修
七 慈悲為佛法宗本
一 佛法以慈悲為本
二 慈悲的根源
三 慈悲與仁愛的比較
四 慈悲心與慈悲行
五 慈悲的長養
六 慈悲的體驗
八 自利與利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利”是什麼
三 重于利他的大乘
四 長在生死利眾生
五 慈悲為本的人菩薩行
……
九 慧學概說
十 解脫者之境界
十一 佛教之涅槃觀
書摘/試閱
三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要了解學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認識人生生存的價值,在宇宙中是居於主動的地位,而後才能決定我們應走的正確路向。因為世間的動亂和安寧,人們苦痛與幸福,都是人類自力所造成,並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來主宰我們。人類有此主動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前進達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學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無不喜愛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為事業等失敗,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但這種人究竟是少數,而且都有機會改善的。平常以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滿,兒女多,身體健康,有錢有勢,當然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說:這是好的果,並不是好的原因。要想獲得良好的結果,不能就此滿足,因為這是要過去的。必須積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趨向更好的。這如見一朵美麗的花,就想摘下來屬於已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雖然獲得了,到底是罪惡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地獲得了錢財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這些錢勢,做出種種害人利己的勾當,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沒有確定向上目標的錯誤所致。
有人說:我不想學佛、成佛,只要做一個好人就夠了,這是不大正確的。古語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則得其下。”學佛,先學做一好人,這是正確的;若只想做一個好人,心就滿足,結果每是僅得其下。所以,學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還要具有。種崇高的目標,縱使一生不能成辦,將來總要完成這理想的目標才對。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勸人去修學。如耶教叫人體貼神的意思,效法耶穌。雖然他們認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穌那樣的權威,但是要學習耶穌博愛和犧牲的精神。他們說:人的身體是土所造的,靈魂是由神給予的。因為人作了罪惡就墮落了,將那聖潔的靈魂弄得污臟不堪,所以教人先將污濁的心淨化起來,才能進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標——生天國。
中國儒家也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是讀書明理之人,尚且要“見賢思齊”;進而賢人還要效法聖人。但是“聖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統儒家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賢聖大路上邁進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標,所謂“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據宇宙萬有的自然法則,不用矯揉造作,任性無為,便是他們做人向上的目標。人世間的一切,立身處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則的發展,就會顛倒錯亂,治絲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難就接踵而來。從上面看來,儒家是效法賢聖的高尚人格,進而通於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間自然的真理法則。總之,他們都有引導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麼向上向善的目標,像這樣得過且過的心理,不能自我強化,努力向上,如國家或民族的趨勢如此,有墮落的危機。
……
要了解學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認識人生生存的價值,在宇宙中是居於主動的地位,而後才能決定我們應走的正確路向。因為世間的動亂和安寧,人們苦痛與幸福,都是人類自力所造成,並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來主宰我們。人類有此主動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地前進達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學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無不喜愛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分子,因為事業等失敗,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個社會上的敗類。但這種人究竟是少數,而且都有機會改善的。平常以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滿,兒女多,身體健康,有錢有勢,當然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說:這是好的果,並不是好的原因。要想獲得良好的結果,不能就此滿足,因為這是要過去的。必須積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趨向更好的。這如見一朵美麗的花,就想摘下來屬於已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雖然獲得了,到底是罪惡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地獲得了錢財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這些錢勢,做出種種害人利己的勾當,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沒有確定向上目標的錯誤所致。
有人說:我不想學佛、成佛,只要做一個好人就夠了,這是不大正確的。古語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則得其下。”學佛,先學做一好人,這是正確的;若只想做一個好人,心就滿足,結果每是僅得其下。所以,學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還要具有。種崇高的目標,縱使一生不能成辦,將來總要完成這理想的目標才對。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勸人去修學。如耶教叫人體貼神的意思,效法耶穌。雖然他們認為人不能做到神和耶穌那樣的權威,但是要學習耶穌博愛和犧牲的精神。他們說:人的身體是土所造的,靈魂是由神給予的。因為人作了罪惡就墮落了,將那聖潔的靈魂弄得污臟不堪,所以教人先將污濁的心淨化起來,才能進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標——生天國。
中國儒家也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是讀書明理之人,尚且要“見賢思齊”;進而賢人還要效法聖人。但是“聖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統儒家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賢聖大路上邁進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標,所謂“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據宇宙萬有的自然法則,不用矯揉造作,任性無為,便是他們做人向上的目標。人世間的一切,立身處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則的發展,就會顛倒錯亂,治絲益紊,一切的痛苦困難就接踵而來。從上面看來,儒家是效法賢聖的高尚人格,進而通於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間自然的真理法則。總之,他們都有引導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為能好好做人就好了,不需要什麼向上向善的目標,像這樣得過且過的心理,不能自我強化,努力向上,如國家或民族的趨勢如此,有墮落的危機。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