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葉俊榮
【現職】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
台大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政府改造委員會委員
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航空器安全委員會委員
政黨審議委員會委員
行政院衛生署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經歷】
教學經歷
臺灣大學特聘教授(2006-2009)
美國哈佛大學法律學院訪問教授(Winter, 2004)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傑出訪問教授(200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SIPA)客座教授(1999)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1997)
行政經歷
臺灣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務分處主任
行政院政務委員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環境政策與法律(1993)
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1993)
建立各機關公報發行制度之研究(1995)
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1996)
環境理性與制度抉擇(1999)
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研究方法(1999)
全球環境議題:臺灣觀點(1999)
珍惜憲法時刻(2000)
面對行政程序法:轉型臺灣的程序建制(2002)
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2003)
【講授科目】
憲法、憲法變遷、行政法、美國行政法、環境法
【相關文獻】
瀏覽作者在月旦法學知識庫更多的期刊、教學資源‧‧‧等
目次
再版序
自 序
第一篇 憲法位階的環境權──從擁有環境到參與環境決策
Ⅰ. 前 言 3
Ⅱ. 傳統環境權理論的內涵 4
Ⅲ. 傳統環境權理論的崛起背景及沒落 11
Ⅳ. 傳統環境權理論的檢討 16
Ⅴ. 傳統環境權理論的轉型 29
Ⅵ. 建立以參與爲本位的環境權──代結論 31
第二篇 「出賣環境權」──從五輕設廠的十五億「回饋基金」談起
Ⅰ. 前 言 37
Ⅱ. 環境權及其禁止出賣的理論依據 41
Ⅲ. 從環境糾紛的經濟分析論資源使用上的優勢 44
Ⅳ. 資源使用衝突關係中法律的雙重判斷 50
Ⅴ. 環境糾紛中「捐助」、「補助」、「回饋」或「補償」等之檢討 66
Ⅵ. 結 論 69
第三篇 大量環境立法──我國環境立法的模式、難題及因應方向
Ⅰ. 前 言 75
Ⅱ. 環境立法的理論基礎與立法原則 76
Ⅲ. 我國環境立法的模式 98
Ⅳ. 我國環境立法的難題與因應方向 121
Ⅴ. 結 論 132
第四篇 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刑罰與其他因應措施的比較與選擇
Ⅰ. 前 言 137
Ⅱ. 環境問題的形成與特色 140
Ⅲ. 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多元階段的來臨及相應決策結構 144
Ⅳ. 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因應措施的設計與選擇 150
Ⅴ. 在環境問題的因應群中尋找刑罰的定位 157
Ⅵ. 結論:刑罰在因應環境問題上的展望 163
第五篇 環境法上的「期限」──行政法院林園判決的微觀與巨視
Ⅰ. 前 言 175
Ⅱ. 林園判決 176
Ⅲ. 林園判決的微觀與巨視 179
Ⅳ. 林園判決所曝露的制度問題 191
Ⅴ. 結 論 195
第六篇 環境影響評估的公共參與──法規範的要求與現實的考慮
Ⅰ. 前 言 201
Ⅱ. 公共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理論基礎與定位 203
Ⅲ. 環境影響評估的公共參與:基於法規範的要求 208
Ⅳ. 環境影響評估的公共參與:基於現實的考慮 219
Ⅴ. 結 論 229
第七篇 民眾參與環保法令之執行──論我國引進美國環境法上「公民訴訟」之可行性
Ⅰ. 研究的目的 235
Ⅱ. 美國環境法上的「公民訴訟」條款 238
Ⅲ. 引進我國的可行性 255
Ⅳ. 制度的設計 262
Ⅴ. 公民訴訟條款草案試擬──代結論 267
第八篇 我國公害糾紛事件的性質與結構分析──1988年至1990年
Ⅰ. 分析方法與架構 275
Ⅱ. 公害糾紛事件外在環境與內在性質的分析 281
Ⅲ. 公害糾紛事件的分析:內部結構 292
Ⅳ. 糾紛處理與其他周邊制度的互動 305
Ⅴ. 公害糾紛的後續影響 307
Ⅵ. 結 論 308
第九篇 環保自力救濟的制度因應──「解決糾紛」或「強化參與」?
Ⅰ. 前 言 317
Ⅱ. 民眾以自力救濟手段參與環境管制:鹿港事件與林園事件 318
Ⅲ. 制度的回應及其檢討 327
Ⅳ. 以「強化參與」為本位的改革方向 331
Ⅴ. 結 論 341
第十篇 告知後同意──農藥輸出政策的分析與檢討
Ⅰ. 前 言 345
Ⅱ. 農藥濫用的危機 349
Ⅲ. 以「告知後同意」為本的農藥輸出政策 352
Ⅳ. 超越「告知同意書」的努力 364
Ⅴ. 我國農藥輸入、出管制及其檢討 370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