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超大特長盾構法:隧道工程設計》內容簡介:我國大型盾構法隧道工程建設起步稍晚,但隨著經濟建設發展、大深度地下空間開發和大斷面道路隧道需求的增長,盾構法隧道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超大、特長盾構法隧道工程設計已成為新的熱點和難點。
全書共分六章,依托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徑、特長距離、深埋的上海長江隧道的工程設計,緊扣超大、特長隧道的特點,著重介紹大直徑襯砌結構受力性能、撓曲剛度分析;特長隧道導致的通風、排煙、降溫難題的解決;多功能隧道防災體系綜合考慮;高水壓下襯砌防水設計優化以及長大隧道結構動態響應全三維數值仿真分析等。還詳細介紹了1:l襯砌結構試驗;隧道內噴霧降溫試驗與研究;隧道全比例火災試驗;混凝土結構防火抗爆裂試驗以及試驗研究成果的及時轉化。
書中突出總體設計方案的沿革,優化過程;各子系統的比選、設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運用。同時還介紹了一些新的見解與工程實踐,并通過運營后的工程檢測,反映工程建設質量良好。
希望《超大特長盾構法:隧道工程設計》的出版能對工程設計人員、科研人員提供很好的借鑒并有所參考助益。
全書共分六章,依托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徑、特長距離、深埋的上海長江隧道的工程設計,緊扣超大、特長隧道的特點,著重介紹大直徑襯砌結構受力性能、撓曲剛度分析;特長隧道導致的通風、排煙、降溫難題的解決;多功能隧道防災體系綜合考慮;高水壓下襯砌防水設計優化以及長大隧道結構動態響應全三維數值仿真分析等。還詳細介紹了1:l襯砌結構試驗;隧道內噴霧降溫試驗與研究;隧道全比例火災試驗;混凝土結構防火抗爆裂試驗以及試驗研究成果的及時轉化。
書中突出總體設計方案的沿革,優化過程;各子系統的比選、設計,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運用。同時還介紹了一些新的見解與工程實踐,并通過運營后的工程檢測,反映工程建設質量良好。
希望《超大特長盾構法:隧道工程設計》的出版能對工程設計人員、科研人員提供很好的借鑒并有所參考助益。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綜述
1 隧道建設規模與總體布置
1.1 隧道建設規模
1.2 工程總體布置
2 工程設計技術標準、要求
2.1 總體設計技術標準、要求
2.2 結構設計標準
2.3 防水、耐久性設計標準
24建築防火設計標準
2.5 通風系統技術標準
2.6 給排水、消防技術標準
2.7 照明設計標準
2.8 民防設防標準
3 重大試驗研究與設計決策
3.1 1:1襯砌結構試驗與襯砌結構設計
3.2 多層次防水試驗與彈性密封墊設計優化
3.3 通風、排煙、降溫試驗與系統設計
3.4 高效利用隧道建築空間拓展隧道功能
3.5 施工、運營風險綜合平衡與連接通道設置
3.6 混凝土結構防火抗爆裂試驗與結構防火保護
3.7 防災關鍵技術研究與防災體系設計
3.8 全比例火災試驗與防災系統的聯動控制
3.9 根據風險分析進行針對性預設計
3.10 技術攻關與隧道內LED光源的運用
4 技術特色和創新點
4.1 集成創新——實現設計核心技術的整體突破
4.2 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第二章 工程建設條件及相關要求
1 周邊地區環境條件及工程選線
1.1 浦東側地區環境條件
1.2 長興島側地區環境條件
1.3 江中水域條件
2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
2.1 工程勘察過程
2.2 工程沿線地基土的構成與特徵
2.3 不良地質及地下障礙物
2.4 2水文地質
2.5 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
2.6 工程場區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評價
3 長江水文條件、河勢演變分析
3.1 7水文條件
3.2 河勢演變分析
4 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4.1 地震環境
4.2 近場區斷裂
4.3 基巖面地震動地震危險性分析
4.4 場地地震動參數
4.5 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5 交通流量預測及工程通行能力分析
5.1 交通流量預測
5.2 工程通行能力分析
6 盾構法施工工藝要求
6.1 盾構的構造
6.2 配合盾構機井下安裝的設計要求
6.3 配合盾構掘進工藝的設計要求
第三章 設計管理與設計質量控制
1 工程設計管理
1.1 設計管理體系
1.2 工程設計過程及重大設計調整
1.3 設計工作流程
1.4 全過程設計管理
1.5 對重大設計調整和變更的管理
2 工程設計控制
2.1 工程設計質量控制
2.2 工程設計進度控制
2.3 設計投資控制
第四章工程設計計算
1 總體設計
1.1 長距離越江方案的確定
1.2 公路交通層建築限界的取用
1.3 雙線隧道間連接通道的設置
2 線路、道路設計
2.1 越江隧道線位方案比選
2.2 隧道線路平面設計
2.3 隧道線路縱斷面設計
2.4 隧道路面鋪裝
2.5 接線道路線路設計
2.6 預留軌道交通線路
3 建築設計
3.1 建築總平面設計
3.2 隧道橫斷面設計
3.3 工作井與相鄰暗埋段建築設計
3.4 泵房設計
3.5 隧道設備管線綜合設計
4 結構設計與計算
4.1 圓隧道襯砌結構
4.2 工作井結構設計
4.3 岸邊段結構
4.4 連接通道設計
5 防水設計
5.1 圓隧道防水設計
5.2 岸邊段防水設計
6 通風、防排煙和降溫系統設計
6.1 隧道封閉段設計標準和參數
6.2 安全通道、電纜通道和輔助用房設計標準
6.3 隧道封閉段需風量、產熱量和排煙量計算
6.4 隧道封閉段通風系統設計
6.5 隧道封閉段火災工況的防、排煙
6.6 隧道封閉段降溫系統設計
6.7 輔助用房的通風設計
6.8 隧道封閉段環境監控系統
6.9 隧道主要通風設備和裝機容量
7 給排水、消防設計
7.1 設計采用的標準和參數
7.2 生產給水系統
7.3 排水系統
7.4 消防系統
7.5 消防控制方式及要求
8 照明系統設計
8.1 設計范圍和標準
8.2 光源選用
8.3 照明供電
8.4 照明布置
8.5 應急照明系統
8.6 照明控制
9 綜合監控系統設計
9.1 系統總體框架
9.2 中央計算機系統
9.3 綜合監控傳輸網絡
9.4 綜合監控系統功能
10 供配電系統
10.1 主要設計原則
10.2 供電系統設計
10.3 隧道變電站
10.4 隧道主要機電設備的配電控制
10.5 電纜選擇與敷設
11 多功能隧道防災系統設計
11.1 防災設計總則
11.2 防火災系統設計
11.3 救災控制程序
11.4 人員疏散分析
12 隧道景觀設計
12.1 工程景觀設計總體構思
12.2 隧道洞口景觀設計
12.3 地面設備用房造型設計
12.4 夜景設計
12.5 綠化設計
12.6 隧道內景設計
第五章 試驗研究
1.1 襯砌結構試驗
1 水平整環試驗
1.2 管片接頭試驗
1.3 試驗研究結論及試驗成果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4 試驗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2 隧道內噴霧降溫試驗與研究
2.1 研究主題與研究內容
2.2 研究的技術路線
2.3 隧道內噴霧降溫理論研究和數值分析
2.4 全比例隧道噴霧降溫試驗
2.5 隧道噴霧降溫設計和運營控制方案的優選
2.6 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章 綜述
1 隧道建設規模與總體布置
1.1 隧道建設規模
1.2 工程總體布置
2 工程設計技術標準、要求
2.1 總體設計技術標準、要求
2.2 結構設計標準
2.3 防水、耐久性設計標準
24建築防火設計標準
2.5 通風系統技術標準
2.6 給排水、消防技術標準
2.7 照明設計標準
2.8 民防設防標準
3 重大試驗研究與設計決策
3.1 1:1襯砌結構試驗與襯砌結構設計
3.2 多層次防水試驗與彈性密封墊設計優化
3.3 通風、排煙、降溫試驗與系統設計
3.4 高效利用隧道建築空間拓展隧道功能
3.5 施工、運營風險綜合平衡與連接通道設置
3.6 混凝土結構防火抗爆裂試驗與結構防火保護
3.7 防災關鍵技術研究與防災體系設計
3.8 全比例火災試驗與防災系統的聯動控制
3.9 根據風險分析進行針對性預設計
3.10 技術攻關與隧道內LED光源的運用
4 技術特色和創新點
4.1 集成創新——實現設計核心技術的整體突破
4.2 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第二章 工程建設條件及相關要求
1 周邊地區環境條件及工程選線
1.1 浦東側地區環境條件
1.2 長興島側地區環境條件
1.3 江中水域條件
2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
2.1 工程勘察過程
2.2 工程沿線地基土的構成與特徵
2.3 不良地質及地下障礙物
2.4 2水文地質
2.5 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
2.6 工程場區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評價
3 長江水文條件、河勢演變分析
3.1 7水文條件
3.2 河勢演變分析
4 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
4.1 地震環境
4.2 近場區斷裂
4.3 基巖面地震動地震危險性分析
4.4 場地地震動參數
4.5 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5 交通流量預測及工程通行能力分析
5.1 交通流量預測
5.2 工程通行能力分析
6 盾構法施工工藝要求
6.1 盾構的構造
6.2 配合盾構機井下安裝的設計要求
6.3 配合盾構掘進工藝的設計要求
第三章 設計管理與設計質量控制
1 工程設計管理
1.1 設計管理體系
1.2 工程設計過程及重大設計調整
1.3 設計工作流程
1.4 全過程設計管理
1.5 對重大設計調整和變更的管理
2 工程設計控制
2.1 工程設計質量控制
2.2 工程設計進度控制
2.3 設計投資控制
第四章工程設計計算
1 總體設計
1.1 長距離越江方案的確定
1.2 公路交通層建築限界的取用
1.3 雙線隧道間連接通道的設置
2 線路、道路設計
2.1 越江隧道線位方案比選
2.2 隧道線路平面設計
2.3 隧道線路縱斷面設計
2.4 隧道路面鋪裝
2.5 接線道路線路設計
2.6 預留軌道交通線路
3 建築設計
3.1 建築總平面設計
3.2 隧道橫斷面設計
3.3 工作井與相鄰暗埋段建築設計
3.4 泵房設計
3.5 隧道設備管線綜合設計
4 結構設計與計算
4.1 圓隧道襯砌結構
4.2 工作井結構設計
4.3 岸邊段結構
4.4 連接通道設計
5 防水設計
5.1 圓隧道防水設計
5.2 岸邊段防水設計
6 通風、防排煙和降溫系統設計
6.1 隧道封閉段設計標準和參數
6.2 安全通道、電纜通道和輔助用房設計標準
6.3 隧道封閉段需風量、產熱量和排煙量計算
6.4 隧道封閉段通風系統設計
6.5 隧道封閉段火災工況的防、排煙
6.6 隧道封閉段降溫系統設計
6.7 輔助用房的通風設計
6.8 隧道封閉段環境監控系統
6.9 隧道主要通風設備和裝機容量
7 給排水、消防設計
7.1 設計采用的標準和參數
7.2 生產給水系統
7.3 排水系統
7.4 消防系統
7.5 消防控制方式及要求
8 照明系統設計
8.1 設計范圍和標準
8.2 光源選用
8.3 照明供電
8.4 照明布置
8.5 應急照明系統
8.6 照明控制
9 綜合監控系統設計
9.1 系統總體框架
9.2 中央計算機系統
9.3 綜合監控傳輸網絡
9.4 綜合監控系統功能
10 供配電系統
10.1 主要設計原則
10.2 供電系統設計
10.3 隧道變電站
10.4 隧道主要機電設備的配電控制
10.5 電纜選擇與敷設
11 多功能隧道防災系統設計
11.1 防災設計總則
11.2 防火災系統設計
11.3 救災控制程序
11.4 人員疏散分析
12 隧道景觀設計
12.1 工程景觀設計總體構思
12.2 隧道洞口景觀設計
12.3 地面設備用房造型設計
12.4 夜景設計
12.5 綠化設計
12.6 隧道內景設計
第五章 試驗研究
1.1 襯砌結構試驗
1 水平整環試驗
1.2 管片接頭試驗
1.3 試驗研究結論及試驗成果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4 試驗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2 隧道內噴霧降溫試驗與研究
2.1 研究主題與研究內容
2.2 研究的技術路線
2.3 隧道內噴霧降溫理論研究和數值分析
2.4 全比例隧道噴霧降溫試驗
2.5 隧道噴霧降溫設計和運營控制方案的優選
2.6 主要研究成果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