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職業教育的追問與視界》共由“職業教育的追問”、“職業教育的視界”、“職業教育教學的感悟”、“職業教育學習的變革”、“職業教師的境界”和“職業教育心性的修煉”六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由數量不等、但題旨相近的一組文章類聚而成,每一部分之首皆配寫了作者題寫的按語,以突神顯魂、點睛顯旨。
作者簡介
張健,男,1955年生,山東郯城人。滁州職業技術學院職教研究所所長、學報主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及課程論。從教30年來,一直堅持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曾主要研究過修辭學、語文教學,后轉為高職教育研究。共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高職教育105篇。有30篇文章發表在《中國高教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學術界》《教育與職業》《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華東經濟管理》《黑龍江高教》《中國教育報》等核心期刊和報紙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2項,省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項(均為三類),結題3項;教育廳人文社科、省級教學研究一般項目(四類)7項。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安徽省“建設職教大省”征文一等獎1項。
目次
序/姜大源
職業教育的追問
職業教育的跨界品格/3
職業教育的思辨/5
高職教育如何踐行“以人為本”/6
技術是科學的應用,還是科學是理論的技術/8
“會了沒有”與“懂了沒有”/70
應該提“做學教合一”/72
關於“必須、夠用”的思考/74
為“零距離”辯——兼與莊西真先生商榷/79
對“寬基礎”說不/27
對深基礎課程觀的解構/23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嗎?/25
關於“教育產品”的思辨/27
防范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異化/29
關於“教書匠”的思考/37
克服高職教育的“短板/33
解讀:高職教育“立交橋”/35
高職實踐教學模式發展的走向/36
影響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三個要素/39
高職課程創新的“三重”意涵/47
職業人格的培養/43
職業教育研究的三個維度/45
高職教育課程基礎觀的選擇/48
高職教育發展的科學轉向/50
高職課改的整合與超越/53
縱深推進校企合作思考與建議/55
高職課程建設的“三度”/57
企業當為職教“買單”/59
高職課改應做好“加法”與“減法”/67
競爭:行之久遠的博弈/62
研究:蓄勢前行的探索/64
落實:實干發展的關鍵/66
品味創新/67
職業教育的視界
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觀/77
高職教育“四合”質量觀/73
“四個零距離”的教學觀/75
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人本追問/78
整合:職業教育創新的視界/82
高職“質量工程”建設的關節點/84
高職教育的本性/86
高職課程改革的四項原則/88
修能致用篤學致遠——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校訓解讀/91
高職教育的四維發展戰略/92
校企合作的機制/94
高職課程內容建構的原則/98
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應有的視界/700
技能培養的“四項原則”/102
高技能性:高職教育發展的本質所在/104
環境友好:高職教育發展的“生態工程”/105
生態承載:高職教育發展的環境優化/107
又好又快:高職教育發展的理想樣態/109
高職教育“根基礎”課程觀的基本特徵/101
與時俱進與教育創新/114
“根基礎”課程觀的性質/116
職業教育研究的視角/118
職業教育教學的感悟
敬畏課堂/123
教育,是風雨還是彩虹/124
標舉創新/125
弘揚實踐/127
熔鑄理念/129
經營學校/130
質量立根/132
錯位發展/133
彰顯特色/136
略論教學感悟/138
教學與農耕/143
沏茶與備課/145
鑰匙與開鎖/146
“磨刀”與“砍柴”——談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149
成語教學藝術品悟/152
理解·尊重·寬容——對教育管理的感悟/156
錯誤,也是一種滋養/158
管理:學學水的柔性/160
感悟心靈/161
一桶水、倒水與舀水/163
打破“花盆效應”/164
把成功寫在未來/166
說后悔/167
注重隱性課程的德育教化功能/168
職業教育學習的變革
學習:取用不竭的動能/175
合作式哮習/177
呼喚研究性學習/179
教學:生命的對話/181
學習隨想/185
教學生會學/187
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189
……
職業教育的追問
職業教育的跨界品格/3
職業教育的思辨/5
高職教育如何踐行“以人為本”/6
技術是科學的應用,還是科學是理論的技術/8
“會了沒有”與“懂了沒有”/70
應該提“做學教合一”/72
關於“必須、夠用”的思考/74
為“零距離”辯——兼與莊西真先生商榷/79
對“寬基礎”說不/27
對深基礎課程觀的解構/23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嗎?/25
關於“教育產品”的思辨/27
防范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異化/29
關於“教書匠”的思考/37
克服高職教育的“短板/33
解讀:高職教育“立交橋”/35
高職實踐教學模式發展的走向/36
影響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三個要素/39
高職課程創新的“三重”意涵/47
職業人格的培養/43
職業教育研究的三個維度/45
高職教育課程基礎觀的選擇/48
高職教育發展的科學轉向/50
高職課改的整合與超越/53
縱深推進校企合作思考與建議/55
高職課程建設的“三度”/57
企業當為職教“買單”/59
高職課改應做好“加法”與“減法”/67
競爭:行之久遠的博弈/62
研究:蓄勢前行的探索/64
落實:實干發展的關鍵/66
品味創新/67
職業教育的視界
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觀/77
高職教育“四合”質量觀/73
“四個零距離”的教學觀/75
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人本追問/78
整合:職業教育創新的視界/82
高職“質量工程”建設的關節點/84
高職教育的本性/86
高職課程改革的四項原則/88
修能致用篤學致遠——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校訓解讀/91
高職教育的四維發展戰略/92
校企合作的機制/94
高職課程內容建構的原則/98
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應有的視界/700
技能培養的“四項原則”/102
高技能性:高職教育發展的本質所在/104
環境友好:高職教育發展的“生態工程”/105
生態承載:高職教育發展的環境優化/107
又好又快:高職教育發展的理想樣態/109
高職教育“根基礎”課程觀的基本特徵/101
與時俱進與教育創新/114
“根基礎”課程觀的性質/116
職業教育研究的視角/118
職業教育教學的感悟
敬畏課堂/123
教育,是風雨還是彩虹/124
標舉創新/125
弘揚實踐/127
熔鑄理念/129
經營學校/130
質量立根/132
錯位發展/133
彰顯特色/136
略論教學感悟/138
教學與農耕/143
沏茶與備課/145
鑰匙與開鎖/146
“磨刀”與“砍柴”——談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149
成語教學藝術品悟/152
理解·尊重·寬容——對教育管理的感悟/156
錯誤,也是一種滋養/158
管理:學學水的柔性/160
感悟心靈/161
一桶水、倒水與舀水/163
打破“花盆效應”/164
把成功寫在未來/166
說后悔/167
注重隱性課程的德育教化功能/168
職業教育學習的變革
學習:取用不竭的動能/175
合作式哮習/177
呼喚研究性學習/179
教學:生命的對話/181
學習隨想/185
教學生會學/187
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189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