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merica:看中美競合關係如何改變世界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全球趨勢 GT007
ISBN13:9789861577418
替代書名:CHINAMERICA
出版社:麥格羅希爾
作者:韓德爾‧瓊斯
譯者:陳儀
出版日:2010/12/23
裝訂/頁數:平裝/352頁
規格:21cm*14.8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改變世界秩序的新合夥關係!
深入解析未來中國競逐全球財富能力的關鍵及中美兩國將如何影響世界,為你奠定絕佳的知識基礎,幫你掌握今日中美兩國的詳實事態、瞭解這些事態將對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希望藉由本書能讓大家瞭解中國,同時瞭解需要針對哪些領域採取必要行動,好讓美國成為中國的長期夥伴。衷心建議需要發展「Chinamerica」,也就是一個公平分享財富、而非競逐利益的合作關係。
這是所有想要瞭解中國以及所有因這場變化而產生利害關係的人必讀的一本好書
本書優勢
作者長期實地走訪中國,與政府相關人士或企業高層頻繁接觸,因此對於中國的崛起,能取得最真實的資料、作最近距離的觀察。
徹底檢視美國日益衰弱的原因,深度分析中國茁壯的要素,最後提出務實可行的箴言;對台灣讀者而言,可引以為鑑。
內容精華
中美財富爭奪戰始末
二○○九年,中國經濟成長率達8.7%,但世界上其他經濟體的經濟卻都衰退。中國和美國如何成為國家財富爭奪戰裡彼此捉對廝殺的對手。除此之外,有哪些國家如何利用軍事策略和戰術,成功攻佔新的疆域。遺憾的是,其他忽視這些策略或未能善加運用這些策略的國家,則變成容易被經濟侵略的對象。
確切來說,企業執行長已經取代了將軍,成為入侵軍隊的首領。不管世人將這樣的現象看成好事或壞事,都不重要,畢竟這已是二十一世紀的殘酷現實──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才是贏得國際財富爭奪戰的關鍵。
美國,日益衰弱的巨人
把美國想像為一棵巨大且成熟的橡樹。高大、枝葉非常茂密,這正代表著美國政治、人口與經濟的多元性。
這棵橡樹根深蒂固,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它順利度過了各式各樣的風暴、蟲蟲危機、乾旱和其他天然災難。暴風雨曾將它的枝葉折彎與傾斜,不過,它們最後還是回復原來的狀態。每當有極端強烈的暴風或冰風暴折斷它的樹枝,它很快就又會長出新的枝幹。
但從一九九○年代開始,這棵樹的環境開始轉變。下雨的頻率降低了,土地施肥的情況也不如過往,這導致這棵樹無法像以前一樣得到充沛的養分。當它的養分支援逐漸消失,害蟲也大量入侵吸取它的養分。另外,毛毛蟲也吃掉很多葉子。而由於養分不足的緣故,這棵樹的部分枝幹開始變得脆弱易斷。
隨著這棵樹日益衰弱,新枝幹的生長速度當然也不像以往那麼快速,斷落枝幹上的裸露傷口讓害蟲與疾病更容易侵害它。儘管這棵橡樹非常強壯,但卻不可能完全不受這些威脅影響,如果不妥善加以照料,最後它一定會凋亡。
過去六十年來,美國曾經遭遇過很多風暴的挑戰,包括蘇聯崛起為軍事強權,並入侵柏林與古巴;日本電子、製造業與汽車業出口所引發的風暴;接著是墨西哥與台灣大量商品的入侵。但最大的風暴才剛要來襲,這一場風暴將會非常強勁,那就是中國風暴。
中國風暴將對美國和其他國家造多麼嚴重的傷害?取決於很多要素。而美國要如何順利度過這場風暴,則是取決於它要如何培養自身的體質。如果美國不強化甚至繼續濫用它的體質,它終會走向悲慘的命運。
美國目前最大的內部威脅是它持續上升的個人與政府負債。
儘管很多美國人倡議降低財政赤字,但目前卻沒有明確的赤字削減計畫。歐巴馬總統和部分經濟學家曾樂觀表示,經濟已從二○○八年到二○○九年的衰退逐漸復原,因此有助於美國清償這些負債。然而,多數經濟學家卻預測經濟只會溫和復甦,這樣的復甦力量根本不足以消除這一波負債海嘯。
即使美國政府與人民已瞭解引發經濟危機的諸多因素,卻還是會繼續生活在一個「可以繼續大量消費」的錯覺裡,完全不管這些被消費掉的產品來自何方,更遑論思考一些更根本的議題,例如是否有必要為這個國家創造價值,是否有必要維持國家力量等。很少人注意到這棵美國橡樹的營養需求。
另一個不受重視的問題更令人擔憂。在美國,「必須工作」與「創造價值」的認知正快速下降。工會為政府員工協商到的工作合約代表一個人只要工作二十年就可以得到六十年的薪水。一個從二十二歲開始為政府工作的人,工作滿二十年後將是四十二歲,接下來他就每年可以得到接近過去兩年平均年薪的退休金。如果這個員工活到八十二歲,他就可以領取足足四十年的退休金和津貼。另外,每年還可以多領3%的年度生活水準調整增額收入。
然而,展望未來,現有的整體局面依舊不會有太大改變,美國人重視自身應得權利的歷史模式將延續下去。以下是幾個重要趨勢的概要描述,這些趨勢顯現美國人確實重視自己甚於國家。
‧ 政治人物利用稅賦重分配法(approach of reallocating taxes)贏取選票。
意思是,若政治人物能從聯邦預算中撥出更多資金到他們的地方專案,獲選連任的機率愈高,這就是所謂的「分贓政治」。當然,不是只有美國的政治人物使用這個伎倆,只不過他們已經過於極端了。
‧ 貧窮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
有大約10%到15%的人口屬於貧窮階級。很多兒時接受兒童福利協助的人,長大後還是會去申請這項福利,因為他們沒有好好受教育,所以未能擁有成熟的一技之長。
‧ 政府員工的薪酬過高,而且退休金配套計畫過於優渥。
以很多情況來說,人員薪酬水準和他們在職務上的貢獻不成正比。
‧ 政府主管機關未善盡監督之責
政府並未善加監督造成二○○八年到二○○九年景氣衰退的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其中很多金融機構的領導者過於貪婪或過於愚蠢(或兩者兼具),導致問題更形嚴重。事實上。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就是貪婪與愚蠢所造成。
‧ 現有法規未獲得強制執行。
儘管有關當局已增列新的金融服務產業監理法規,但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成因之一,其實是現有法規未獲得強制執行(而未來法規是否能落實,仍有疑問)。二○○八年的選舉結果實質上代表全體選民決定解雇所有未能強制執行法規的政府官員。但儘管歐巴馬政府承諾要加強法規的執行,但長久以來金融服務產業法規監督不足的模式是否能就此一百八十度改變,目前仍有待觀察。因為實質上來說,根本沒有人監督這些監管單位。
‧ 很多產業的工會採用的薪酬辦法過於短視。
工會並沒有考量到全球相對成本的競爭力。在追求公平薪酬的同時,也應權衡成本競爭力問題。儘管工會的主要責任是保護會員的工作機會與福利,但也必須確保員工成本與貢獻的全球競爭力。
‧ 很多企業的執行長和最高管理階層只重視自己的短期薪酬是否夠高。
事實上,這些人應該抱持更長遠的看法,利用今日的利潤來建立明日的世界級企業。
貪婪的行為導因於美國文化的敗壞,而文化敗壞的導因則是政府形象江河日下與政府領導人物的誠信受質疑。尼克森政府的水門案醜聞以及後續許多任總統的不當行為,導致人們不再尊敬美國總統與其他國家領袖。此外,政府未能把應該為二○○八年次貸醜聞負責的相關人等關進牢裡,也令很多人相信說謊與作弊不需承受嚴厲的罰款或刑罰。
在一九九五年以後各個熱潮期裡,驅動著美國人的主要動力就是「貪婪」。但隨著政府為彌補赤字與新健保計畫而徵收高稅賦,長期以來不斷提供資本與促進成長的創業家與有錢投資人將可能因此「失去動力」,轉趨消極。
這些重大的文化與道德價值變化是美國競爭力下降的核心導因。
中國,日益茁壯的巨人
經由北京或上海機場到中國,會先進入一個寬敞且極端現代化的航站。建築物新穎,看起來都非常有效率且現代化,和蘇黎世、東京或紐約市的機場沒有兩樣。「門面」在中國文化裡向來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保護內部的一種方法,而壯觀的門面更能讓訪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通向現代中國的大門令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讓人感覺它們確實是規劃完善的二十一世紀運輸樞紐。
但驅車進入大城市以後,交通非常擁擠,街上很多排著黑煙的老爺車,空氣瀰漫著濃濃的污染氣味,身邊有一輛擠滿一籠籠關著聒噪雞隻的小貨車,還有令一輛塞滿一籠籠仔豬的貨車。這一幕幕景象頓時令人胃口全失。
抵達旅館後,井然有序的感覺又回來了。旅館大廳非常潔淨,還有著挑高的天花板。服務非常有效率,接待處的人員帶著親切自然的微笑,以英文和旅客交談。這一切看起來又再度印證了中國的現代化。
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經歷了井然有序到混亂,再由混亂回歸有序。
中國是複雜的,而它的氣氛也可能快速轉變。有時它是晴空萬里且積極的,但有時卻是晦暗又難以理解。然而,中國政府依舊強勢控制著人民,即使最近已有很多限制開始放寬,但政府政策依舊深深影響著生活的幾乎每一個層面。
而驅動變革的不僅是政府,還有許多其他動力在發揮影響力。年輕人正逐漸適應這些變化,但很多中年和老年人卻仍抗拒或漠視這些變化。(中國人逃避變革的傾向非常顯著)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所以,中國人已經發展出許多「拒人千里之外」的技巧。另外,除非有互動的必要,他們也不願和外國人接觸。
中國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四肢用不同的速度移動。中國的鄉村地區就像軀幹、城市則像四肢、大腦是中央政府、而人民含蓄的熱情就代表著中國的心臟。
中國正經歷著一個舉世皆知而且可能是史上前所未見的工業化進程。儘管它的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經濟的30%(美國二○○八年的GDP是14.44兆美元),但中國正大規模建造許多工廠來生產供出口與國內消費需求的商品。二○○八年時,中國的GDP是4.404兆美元;同年,中國的出口高達1.43兆美元,大約是GDP的三分之一。二○○八年那一年,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中國出口──超過三千億美元──是流向美國。儘管中國被形容為一個對天然資源與原物料商品需索無度的消費國,但它幾乎有三分之一的GDP是出口,換言之,中國購買的商品最後是供其他國家使用。
中國向來依據一系列的五年計畫運作,這些計畫裡設定了政府的很多經濟目標。政府看起來非常強勢,但隨著創業家的數量和財務實力日益上升,政府這種由上而下的控管體制,也承受著愈來愈大的壓力。中國有愈來愈多的企業經理人不想繼續受中央政府控制,而這些企業擁有非常多工廠。這些經理人當然也不想繳納高額的稅金給中央政府。中國的創業家、小型企業老闆和農民都希望能在不受箝制的狀態下自由營運。他們想要創立理想中的企業,種植他們知道如何培養的作物,而且還想自己扛下議價的任務。但偏偏政府還是不肯鬆手,緊密控制著它的產業政策。目前政策優先考量的是能出售大量出口產品的產業,即使這個訴求會導致可供本土消費的商品數量受限,從而導致人民生活水準無法提升,政府亦在所不惜。理所當然的,政府總是認為只有它才看得清楚大局。政府自以為是的認定只有它才最瞭解整個國家。
中國就像一個萬花筒,稍一扭動,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畫面。有些地區非常美麗,像是位於西南地區的雲南省和東南地區的廣西省西山水。寺廟和歷史建築物如位於北京的紫禁城和西安附近的兵馬俑則是威風凜凜,令人望而生畏。不過,其他地方卻處處可漸被污染物堵塞的河流,而且較古老的城市更是處處年久失修的建築物,在那裡,老鼠的數量和人口數簡直是等量齊觀。
不過,中國是一個驕傲的國家,而它愈來愈輝煌的成就更讓它更加自鳴得意。只要中國人覺得國家的財富持續增加,他們就會願意服從政府的控制。當中國看起來有成就,人民也會感到與有榮焉。於是,持續上升的榮耀感與國家財富持續累積所帶來的安心感受,無形中也緩和了人民的叛逆之心。
中國與美國的未來發展
中國經濟成長的下一步將來自它一直以來對台灣謹慎「求愛」(courtship)的成果。中國接收香港和澳門的過程,並未遭遇任何重大的經濟與文化分裂問題。儘管香港的房地產價值曾在一九九○年代末期──也就是它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下跌,但目前它的房地產價值已比被合併時更高。
但「中國統一台灣」是一個更加微妙的求愛過程。到目前為止,雙方已完成很多小進展,例如允許雙方航班直飛。這些航班雙雙提振了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觀光活動。台灣和中國仍繼續努力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台灣企業願意接受兩岸統一的主要誘因之一,在於雙方商業結合的利益和它們因此得以有機會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需要持續向兩統一的目標推進,但同時也要確保台灣繼續保持它在電子與其他領域的成就。如果能提供適當的財務誘因,台灣企業有可能成為中國企業極堅強的伙伴。
中國政府已分配了一百九十億美元鼓勵台灣企業在中國興建製造設施與成立事業。很多台灣企業如宏碁(筆記型電腦業)和台積電都已在中國發展了成功的營運。除此之外,台灣的合約製造商如鴻海,更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製造設施,光是鴻海一家公司就聘請了超過五十萬名員工。這些合約製造商都具備在全球市場競爭的能力。這項原創計畫能幫助中國取得台灣的技術和管理專業知識,同時強化兩國之間的經濟關係。而隨著中國的電子市場持續成長,台灣企業也將站在有利的位置,善加利用這些成長機會來獲取利益。
然而,這個過程也存在一些風險。如果中國不繼續向兩岸統一的目標推進,那麼,人們將認定中國的領導階級太過軟弱,這會讓他們沒面子。但若在接收台灣的種種舉措方面過於躁進,卻可能導致中國工業化的動能盡失,尤其是電子產業。
台灣有廣大的群眾強烈抗拒兩岸統一,而且這股阻力不可能完全被撫平;但如果兩岸統一的目標無限期遭到延宕,中國將會很沒面子。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中國想要進一步提升和台灣之間的平順關係,它也不可能太過激進。巧妙且靈敏的財務誘因才能讓兩岸統一的過程趨向平滑且沒有縫隙。誠如我將在第十一章解釋的,兩岸的統一將是考驗中國最高領導階層外交技巧的一大難題。
不過,相較於美國政治與商業領袖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中國統一台灣的工作相對顯得簡單。儘管多年來,美國也討論過其中很多建議,但因缺乏政治決心與領導者,故一直以來並未採行具體的行動。誠如我們所見,中國經濟和製造引擎快速崛起,但美國競爭力卻幾乎在同一時間下降,經過兩相對照之後,應該能促使美國人更重視重整的相關議題,並將之納入優先研議的事項。
作者簡介
韓德爾‧瓊斯(Handel Jones)
韓德爾‧瓊斯是國際商業策略(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BS)的創辦人暨執行長。該公司從事市場與策略諮詢及分析,主要客戶包括IBM、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索尼(Sony)、東芝(Toshiba)、台積電和華潤創業。他參與中國政府、國有企業與民間企業的資歷超過三十年,目前是指導中國境內國際商業投資與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及擴展事務的主要專家。
譯者簡介
陳儀
曾任專業投資公司高階投資主管。曾擔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專業投顧之投資研究部主管,擁有十餘年的實際金融投資經驗。曾譯有《大衝撞》、《在平的世界找牛市》、《資本主義的代價》、《笑傲股市2》、《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等書,譯著甚豐。
名人/編輯推薦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大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必榮 東吳政治系教授
陳一新 淡大美洲研究所教授
陳慧君 台灣區電電公會副秘書長
嚴震生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目次
作者序
台灣版序
第一篇 超越美國
第一章 中美財富爭奪戰的最前線
第二章 企業執行長如何取代將軍
第二篇 美國:日益衰弱的巨人
第三章 美國汽車與鋼鐵產業的沒落
第四章 美國電腦業-目前為止仍是贏家
第五章 美國政府對產業的影響
第三篇 中國:日益茁壯的巨人
第六章 今日中國
第七章 中國文化
第八章 中國政府的政策
第九章 中國的經濟哲學
第十章 中國未來前景亮麗
第四篇 中國與美國的未來發展
第十一章 台灣及兩岸綜效
第十二章 美國的重整計畫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