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木蘭秋獮
關於承德的故事,要從清朝最英明的皇帝—康熙皇帝說起。
清朝初年,天下雖然大致底定,但各方勢力的威脅仍然不斷。不料入關之初驍勇善戰的八旗官兵卻逐漸習於養尊處優的生活,漸漸喪失戰鬥力與戰鬥意志;在戰爭中,特別是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中,清軍將領「觀望逗留,不思振旅湍進」,使康熙皇帝深深地意識到,「國家武備,不可一日廢弛」。
正好康熙二十年(西元1681年)。皇帝巡幸塞外,喀喇沁、翁牛特部敬獻土地作為皇帝的牧場,為了「詰武綏藩」,康熙皇帝利用這一大片牧地建立了木蘭圍場,並且建立了綿延百年的「秋獮」。「秋獮」指的就是秋天的狩獵活動;木蘭是滿州話「哨鹿」的意思,也就是以鹿哨吸引鹿群的一種誘獵方式;圍場則是打獵用的獵場,木蘭圍場也就是「哨鹿、獵鹿的獵場」。不過木蘭圍場的建立並不是為了皇帝的休閒娛樂;相反的,康熙在這裡設立木蘭圍場,具有很重要的政治與軍事意義。
從木蘭圍場的位置來說,它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1690年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的戰場—烏蘭木通也是圍場的一部份)。每逢秋獮,皇帝率大批八旗官兵、召集蒙古各部王公在木蘭圍場集合,分班隨獵,以這種特殊的形式,使清軍將士「習勞苦之役」,以加強武備、提高士氣;同時清朝皇帝採用圍班、隨獵、賞賜、尊佛……等多種方式,聯繫與蒙古王公之間的感情,使蒙古王公貴族知威如恩,誠惶誠恐。
此外,聲勢浩大的狩獵不亞於大規模軍事演習,對北方俄國沙皇勢力也具有震懾的作用。從康熙皇帝到嘉慶皇帝之間的一百四十多年裏,木蘭圍場一共舉行了一百零五次「秋獮」。木蘭圍場實際上是清政府經營北疆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
木蘭圍場建立之初就按照地形、野獸分佈的狀況分為72圍,總共佔地大約一萬平方公里(大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台北市的149倍)。木蘭圍場建立後,從康熙到嘉慶的歷代皇帝,包括從未舉行過秋獮的雍正皇帝都曾經嚴令「不得擅入」、「禁樵牧」、「禁伐殖」,並派八旗官兵駐守。
每次秋獮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從72圍之中選定的十多圍,形成一個包圍圈;頭戴鹿角的清兵則隱藏在包圍圈內的密林深處,吹響木製的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叫聲,雌鹿聞聲前來尋偶,雄鹿為了奪偶也隨之聚集,其他猛獸則為了食鹿而聚攏,接著包圍圈逐步縮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也相當密集的時候,大臣奏請皇帝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則是隨獵的八旗官兵大規模的圍射。
不過,每次秋獮只是從七十二圍之中挑選十多圍進行狩獵,其餘各圍則休養生息,讓野生動物得以繁衍恢復;而且每次秋獮時都嚴令隨行軍騎「遇母鹿、幼獸一律放生」,設圍時還要留一缺口,讓年輕力壯的野獸得以逃生。每次圍獵結束前還要由管圍大臣「為未獲獸物請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
「秋獮」每次都要進行二十幾天,結束之後在張三營行宮舉行盛大的慶功宴,同時宴請蒙古各部王公貴族,對於圍獵的官兵則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從北京到木蘭圍場大約600里(300公里),以皇帝的龐大儀仗車隊來走,大約需要20天左右,因為每年都要舉行秋獮,所以康熙皇帝在這600里路程之中修建了32座行宮,作為沿途休息之用。其中位於北京到木蘭圍場中間點的行宮就是「熱河行宮」,也就是今天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
清宮秘史
「承德」過去稱為「熱河」,西靠張家口、東接遼寧、北倚蒙古、南鄰北京、天津,地理位置適中,騎快馬兩天就能到達北京。加上當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於是康熙皇帝決定在這裡營建行宮。這座行宮從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3年)開始興建,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就初具規模,但是工程直到乾隆五十七年(西元1792年),歷經89年才全部完工。
因為清朝康熙、乾隆時期,皇帝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在承德度過,清前期重要的政治、軍事、外交……等國家大事,都在這裏處理。因此,避暑山莊就成為北京之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乾隆皇帝曾經在這裏接見並宴賞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台吉三車淩、土爾扈特台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喇嘛……等重要人物,此外還在這裡接見過以英國特使馬戈爾尼為首的第一個英國訪華使團。
清朝的嘉慶皇帝、咸豐皇帝都病逝於此。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逃到避暑山莊避難,也就在這裏批准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等幾個不平等條約。不久咸豐病逝,影響中國命運的「辛酉政變」就發生在避暑山莊。
西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60年9月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皇帝急忙帶著皇后鈕祜祿氏(後來的慈安太后)和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後來的慈禧太后)以及王公大臣逃到熱河,留下恭親王奕昕與侵略者議和。奕昕費盡周折,最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但是當時朝廷的實權掌握在跟隨咸豐逃往熱河的載垣、端華、肅順等人手裏,這些人將奕昕視為政敵,千方百計阻撓他隨駕到熱河。
西元1861年8月,《北京條約》簽訂之後不久咸豐就病死在避暑山莊,他唯一的兒子6歲的載淳即位,年號「祺祥」。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駙馬景壽,還有五位軍機大臣之中的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一共八位「贊襄政務大臣」輔佐載淳。咸豐臨終前,又將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分別賜給皇后和懿貴妃,並頒詔:新皇帝所頒的一切詔書,都要蓋上這兩枚御印才能生效。
載淳繼位後,尊鈕祜祿氏為慈安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懿貴妃為慈禧太后。載淳的母親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剛剛坐上皇太后的寶座就迫不及待的攬權。他先安排大臣建議,因為皇帝年幼,所以要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這個想法當然遭到輔政八大臣的抵制。
雖然兩宮太后掌握著咸豐所賜的兩枚印章,與八大臣勢均力敵,但是當時熱河行宮是輔政八大臣的勢力範圍,慈禧只好暫時妥協,但是她始終沒放棄垂簾聽政的想法。正好慈安太后對肅順等人的所做所為極不贊成,於是她串通慈安,並且用計將自己的心腹遣回北京,與恭親王奕昕聯絡。
奕昕是咸豐的親弟弟,很有才幹,比較之下咸豐卻顯得平庸。因此,咸豐刻意疏遠奕昕,奕昕雖然貴為親王。咸豐逃亡熱河,命令奕昕留在北京議和,同時留下的還有軍機大臣文祥。文祥因為與奕昕的關係比較好,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擠。後來的八個輔政大臣中,有四位軍機大臣,只有文祥除外。所以,奕昕和文祥懷恨在心。由於這些宿怨,奕昕和文祥決定幫助兩宮太后除掉輔政八大臣。
10月,奕昕經多次申請,才能以「奔喪」的名義趕到熱河。在皇帝靈前弔祭之後,他和兩宮太后密謀最後決議在北京發動政變。
從承德回北京時,慈禧以皇帝年幼,不能全程護送先帝棺木為由,隨著靈柩走了一天,就和載垣、端華等7位輔政大臣由小路提前回到北京。讓肅順護送咸豐的棺木走大路;剛到北京,慈禧就迫不及待的接見恭親王奕昕,軍機大臣文祥等人。11月2日奕昕手捧蓋有玉璽和先帝兩枚印章的聖旨,宣佈解除肅順等人的職務,當場逮捕載垣、端華;並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撤職查辦。並派醇郡王奕譞在密雲逮捕肅順。
不久,慈禧發佈上諭,否認咸豐遺詔,下令將肅順斬首;命載垣、端華自盡;另外五位輔政大臣則被革職或充軍。接著宣佈廢除八大臣原擬的祺祥年號,改為「同治」,東、西二太后垂簾聽政。加封恭親王奕昕為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領班。奕譞、文祥、勝保等人都加官晉爵。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所以稱為「辛酉政變」。那一年慈安皇太后二十五歲,慈禧皇太后二十七歲,恭親王奕昕三十歲。
外八廟
清朝的皇帝舉行秋獮,除了整軍經武之外,還有懷柔遠人的目的。安撫邊疆民族也就成為承德的另一個重點,利用邊疆民族的宗教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步棋。
在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一共有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須彌福壽之廟……等11座寺院。因為分別歸屬8座寺廟管轄,所以通稱「外八廟」。
首先營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這兩座寺院建於康熙五十二年,是蒙古諸部王公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大壽而興建。「普寧寺」建於乾隆二十年,是為紀念平定準噶爾部族首領噶爾丹煽動的武裝叛亂而建造的;普寧寺大乘閣內供奉高20多公尺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雕佛像。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寧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為新疆達什達瓦部遷居熱河的二千多人提供參拜之所而興建了「安遠廟」。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廟」,作為慶祝乾隆皇帝六十壽辰時蒙古和土爾扈特王公進貢朝賀之所,俗稱「小布達拉宮」。乾隆三十七年建「廣安寺」。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最後於乾隆四十五年建「須彌福壽之廟」,作為西藏班禪喇嘛到熱河祝賀乾隆七十大壽時的住所。
這些建築陸續建於康熙和乾隆年間,幾乎每一座寺廟的興建都有政治上的含意,最終使得承德成為清代喇嘛教的信仰中心之一。
蜿蜒金山嶺
西起龍峪口、東到望京樓,全長10.5公里的「金山嶺長城」是明長城中最漂亮的一段。沿線設有5處關隘、67座敵樓、2座烽火臺,敵樓與敵樓之間的距離,最長的200多公尺,最短的只有60公尺,是長城中敵樓最密集的一段。更特別的是67座敵樓,型態各異、各有特色。
金山嶺長城最早建於北齊,當時是土石結構的低矮長城。十五世紀中葉,明朝國力由盛而衰,北方蒙古族韃靼、朵顏……等各部乘機南侵,北京飽到威脅,於是朝廷決定重修這一段在軍事上相當重要的長城,並且加強北方防務。
明穆宗隆慶元年(西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由閩浙沿海調到北方長城沿線,擔任明朝九邊軍鎮之一的薊鎮總兵,九邊軍鎮是明朝北方重要的防禦體系,從東到西分為遼東鎮、薊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瑜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這九鎮分別由各鎮總兵官指揮,直接由兵部調度,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防禦北疆遊牧民族的入侵。
薊鎮所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是明代九鎮中最重要的一鎮,也是建築最堅固、最雄偉的一鎮。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山海關長城,都屬於薊鎮轄區。
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之後,率領部隊與當地民夫,對這一段總長大約1000公里的長城進行改建和重建。牆體加寬、加高,要衝地段修築雙層城牆。同時在全線修築1000多座高大堅固的敵樓。在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的十四年之間,基本完成了這一個龐大的工程。往後數十年裏,明朝更不斷地調兵選將,加以修繕,最終形成一道城牆高峙,堡壘林立,能守能攻的堅固防線。
金山嶺長城,就是其中最特別,最優美的一段,這段長城以及附屬建築都是磚石結構、敵樓密集、構造複雜、固若金湯,充分展現了戚繼光「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防禦思想。長城上結構精巧,形式多樣的敵樓,與罕見的多種防禦工事,在環繞起伏的堎線上蜿蜒盤旋,前後呼應,更是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等地長城難以媲美。
魅力承德
承德之美包括了明朝名將戚繼光設計修築的「金山嶺長城」,清朝康熙皇帝設立的「木蘭圍場」,完成於乾隆皇帝之手的「避暑山莊」,代表有清一朝懷柔邊疆民族的「外八廟」,以及濃厚的清朝皇家與貴族文化。它沒有紫禁城的莊嚴雄偉,同時也沒有紫禁城的生硬呆板。
紫禁城代表的是清朝政府、朝廷故意塑造的刻板形象與官場文化,樸素的承德呈現出來的才是清朝皇室與貴族真正的生活型態與文化,絕對是了解清朝皇室文化不可錯過的旅遊目的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