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東北亞特殊的地緣環境和戰略地位,匯集了當今國際社會的諸多矛盾,成為大國角逐的熱點地區之一。冷戰結束后,與世界總體形勢趨于緩和相反,東北亞地區的冷戰思維仍然根深蒂固,區域安全結構未能得到徹底改變,區域安全環境動蕩不安,特別是朝鮮半島矛盾復雜多變,使得該地區成為備受世界關注的主要焦點之一,因此,東北亞地區亟需構建區域安全機制以確保地區的安全穩定。 東北亞區域既是一個地理概念,又是一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安全的綜合性地緣政治概念。當今,東北亞地區已進入一個安全結構轉換的過渡時期。其表現是:冷戰時期遺留的安全問題與冷戰後產生的一系列新的安全問題並存,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伴,地區內仍然存在著許多導致各國對抗和沖突的不確定因素,新的區域安全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目前,東北亞區域安全結構表現出國家之間的差異性、安全威脅的現實性、各國關聯的復雜性、交流溝通的多,重性、矛盾沖突的危險性等特徵。造成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嚴重缺失的原因是:以傳統均勢結構為主導的多重安全機制並存、超級大國主導著區域安全事務、區域內各國共有的安全理念缺失、各種紛爭制約著區域安全的合作。 區域安全機制對于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典型的安全機制主要有軍事同盟、集體安全、大國協調和合作安全4種模式。由于東北亞各國存在著諸多矛盾和較大差異,軍事同盟、大國協調、集體安全3種機制在東北亞地區均不具備普遍性,合作安全機制雖然基本上能夠適應東北亞地緣安全環境,但由于該安全機制自身存在著某些局限性,難以形成穩定而有效的安全機制。“和諧共存”理論較之軍事同盟、大國協調、集體安全和合作安全更適合于東北亞區域特殊的安全環境,包含兩個層面的和諧共存:一是國家之間和諧共存,另一個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該理論框架包括:以對話與合作促進國際社會民主化、以平等協作推進各國的共同發展、以共同發展求得各國的互利共贏、以“新安全觀”運籌和維護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和諧共存”對構建東北亞的區域安全機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甩。 根據當今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現狀,應該構建一個“多元多層復合型安全機制”,即包括由多個國家參加的、包括政府間、半官方、非政府間等多個層面的行為主體、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各個領域進行廣泛的安全合作,用以維持東北亞地區的長久和平與穩定。這種內向型安全機制包括:應對傳統安全威脅的協商對話機制、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協作與配合機制、構建朝鮮半島無核新秩序的“六方會談”機制、應對海洋權益糾紛的海洋利益協調與協商機制、應對突發事件和沖突的危機控制與管理機制,以及維持區域安全機制有效運行的規章制度。東北亞的區域安全機制是以“新安全觀”為思想基礎、以“和諧共存”為理論基礎構建的一種內向型區域安全機制,具有松散而非緊密的組織和制度、開放包容而非封閉排他的成員和議題、漸進性的機制建設與問題解決、協商一致性的決議與行動等特點。 構建東北亞區域多邊安全合作機制,是確保中國周邊安全的理性選擇,是實現建設和諧世界的有效途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積極推進東北亞區域的安全機制的構建:立足東北亞安全結構的現實構建區域安全新機制、以漸進方式推進區域安全機制的建設、多層面綜合構建區域安全機制;同時爭取掌握區域安全機制構建的主動權,將維護國家安全與推進機制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使東北亞的區域安全機制成為維護中國東部方向安全、穩定的重要戰略屏障。
作者簡介
李大光,博士,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協科普協會會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主要著有《20世紀武器發展與戰爭演變》、《太空戰》、《中國安全抉擇》、《論制天權》、《信息化戰爭裝備動員》、《21世紀軍事發展大趨勢》等專著十余部,三百余萬字。發表學術文章和評論四百余篇,約500余萬字。
目次
前言
導論
一、選題的提出:基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和世界穩定的需要
二、選題的目的:探索維護中國周邊安全穩定的區域安全理論
三、選題的背景:東北亞區域安全現狀及其理論研究
四、方法與結構:研究方法與結構安排
第一章 國際安全機制的理論闡釋
第一節 國際機制與國際安全機制理論
一、國際機制理論
二、國際安全機制理論
第二節 區域安全機制理論
一、區域與區域安全
二、區域安全基本理論
三、區域安全機制主要類型
第三節 區域安全機制比較及其適用性分析
一、區域安全機制比較分析
二、區域安全機制的適用性分析
第二章 國際安全機制的歷史實踐
第一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近代實踐
一、“歐盟協調”安全機制
二、“國際聯盟”安全機制
第二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現代實踐
一、聯合國安全機制
二、地區性安全機制
第三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當代實踐
一、北約冷戰後的東擴
二、歐盟一體化發展
三、亞太地區主要區域性組織
第三章 中國特色的“和諧共存”區域安全理論
第一節 “和諧共存”理論概念及其溯源
一、“和諧共存”概念釋義
二、“和諧共存”理論溯源
第二節 “和諧共存”的基本理論內涵
一、“和諧共存”的學理分析
二、“和諧共存”理論的社會特徵
第三節 “和諧共存”的國際實踐及其指導作用
一、“和諧共存”的國際實踐
二、“和諧共存”的指導作用
第四章 東北亞區域及其安全結構分析
第一節 東北亞區域簡述
一、東北亞區域概念
二、東北亞區域范圍
三、東北亞地區戰略地位
四、東北亞區域安全的核心問題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現狀分析
一、區域安全結構轉換的過渡時期
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區域安全機制
第三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結構的特徵
一、國家之間的差異性
二、各國關聯的復雜性
三、交流渠道的多重性
四、各種沖突的危險性
五、安全機制的未定性
第四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缺失原因
一、多種安全機制並存
二、美國主導區域安全事務
三、缺少擁有共同認知的安全理念
四、多種紛爭制約著區域安全合作
第五章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構想
第一節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分析
一、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必要性分析
二、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可行性分析
三、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戰略價值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構建
一、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概念
二、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主要構成
第三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學理分析
一、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理論內涵
二、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性質特徵
第六章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問題分析
第一節 東北亞區域意識分析
一、東北亞區域意識的歷史溯源
二、東北亞區域意識的現代分析
第二節 與歐盟安全機制比較分析
一、區域安全環境不同
二、區域安全機制不同
第三節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差異較大的東北亞安全政策
二、差異較大的區域安全機制構想
三、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焦點之爭
四、充分互信的政治基礎尚未形成
第七章 大國因素的影響與主要國家關係
第一節 大國因素對東北亞地區安全形勢的影響
一、美國因素的影響
二、俄羅斯因素的影響
三、日本因素的影響
第二節 應妥善處理好的重要雙邊關係
一、中、美關係
二、中、日關係
三、中、俄關係
第三節 國家三邊關係三角結構分析
一、中、美、日三角關係
二、中、日、韓三角關係
三、中、美、俄三角關係
四、中、朝、韓三角關係
五、中、日、俄三角關係
第八章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戰略思考
第一節 全方位推進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建設
一、充分認識東北亞地區對中國的戰略價值
二、立足東北亞現實構建區域安全機制
三、以漸進式推進區域安全機制的建設
四、多層面綜合構建區域安全機制
第二節 全力爭取區域安全機制構建的主動權
一、全球化時代機制化生存的戰略選擇
二、構建安全機制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三、掌控構建東北亞的區域安全機制的主動權
第三節 全面維護國家安全與推進機制建設相結合
一、探索中國特色的區域安全機制理論
二、構建安全機制應注重維護“臺海”兩岸的穩定
三、巧用多種因素平衡國家關係
四、構筑維護我東北方向安全穩定的戰略屏障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導論
一、選題的提出:基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和世界穩定的需要
二、選題的目的:探索維護中國周邊安全穩定的區域安全理論
三、選題的背景:東北亞區域安全現狀及其理論研究
四、方法與結構:研究方法與結構安排
第一章 國際安全機制的理論闡釋
第一節 國際機制與國際安全機制理論
一、國際機制理論
二、國際安全機制理論
第二節 區域安全機制理論
一、區域與區域安全
二、區域安全基本理論
三、區域安全機制主要類型
第三節 區域安全機制比較及其適用性分析
一、區域安全機制比較分析
二、區域安全機制的適用性分析
第二章 國際安全機制的歷史實踐
第一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近代實踐
一、“歐盟協調”安全機制
二、“國際聯盟”安全機制
第二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現代實踐
一、聯合國安全機制
二、地區性安全機制
第三節 國際安全機制的當代實踐
一、北約冷戰後的東擴
二、歐盟一體化發展
三、亞太地區主要區域性組織
第三章 中國特色的“和諧共存”區域安全理論
第一節 “和諧共存”理論概念及其溯源
一、“和諧共存”概念釋義
二、“和諧共存”理論溯源
第二節 “和諧共存”的基本理論內涵
一、“和諧共存”的學理分析
二、“和諧共存”理論的社會特徵
第三節 “和諧共存”的國際實踐及其指導作用
一、“和諧共存”的國際實踐
二、“和諧共存”的指導作用
第四章 東北亞區域及其安全結構分析
第一節 東北亞區域簡述
一、東北亞區域概念
二、東北亞區域范圍
三、東北亞地區戰略地位
四、東北亞區域安全的核心問題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現狀分析
一、區域安全結構轉換的過渡時期
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區域安全機制
第三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結構的特徵
一、國家之間的差異性
二、各國關聯的復雜性
三、交流渠道的多重性
四、各種沖突的危險性
五、安全機制的未定性
第四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缺失原因
一、多種安全機制並存
二、美國主導區域安全事務
三、缺少擁有共同認知的安全理念
四、多種紛爭制約著區域安全合作
第五章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構想
第一節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分析
一、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必要性分析
二、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可行性分析
三、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戰略價值
第二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構建
一、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概念
二、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主要構成
第三節 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學理分析
一、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理論內涵
二、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性質特徵
第六章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基本問題分析
第一節 東北亞區域意識分析
一、東北亞區域意識的歷史溯源
二、東北亞區域意識的現代分析
第二節 與歐盟安全機制比較分析
一、區域安全環境不同
二、區域安全機制不同
第三節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差異較大的東北亞安全政策
二、差異較大的區域安全機制構想
三、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焦點之爭
四、充分互信的政治基礎尚未形成
第七章 大國因素的影響與主要國家關係
第一節 大國因素對東北亞地區安全形勢的影響
一、美國因素的影響
二、俄羅斯因素的影響
三、日本因素的影響
第二節 應妥善處理好的重要雙邊關係
一、中、美關係
二、中、日關係
三、中、俄關係
第三節 國家三邊關係三角結構分析
一、中、美、日三角關係
二、中、日、韓三角關係
三、中、美、俄三角關係
四、中、朝、韓三角關係
五、中、日、俄三角關係
第八章 構建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戰略思考
第一節 全方位推進東北亞區域安全機制的建設
一、充分認識東北亞地區對中國的戰略價值
二、立足東北亞現實構建區域安全機制
三、以漸進式推進區域安全機制的建設
四、多層面綜合構建區域安全機制
第二節 全力爭取區域安全機制構建的主動權
一、全球化時代機制化生存的戰略選擇
二、構建安全機制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三、掌控構建東北亞的區域安全機制的主動權
第三節 全面維護國家安全與推進機制建設相結合
一、探索中國特色的區域安全機制理論
二、構建安全機制應注重維護“臺海”兩岸的穩定
三、巧用多種因素平衡國家關係
四、構筑維護我東北方向安全穩定的戰略屏障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