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4年03月第48卷第03期567
商品資訊
ISBN13:9788015160308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5/03/01
裝訂/頁數:平裝/152頁
規格:28cm*21cm*0.8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減碳不僅攸關環保,亦將影響企業是否持續參與供應鏈的運作及競爭。鑒於各國政府紛紛導入循環經濟、人工智慧及節能技術,以致力實現淨零永續,我國政府亦不落人後,積極推動碳權交易機制,並制定碳費徵收政策,例如:首年針對碳排放量2.5萬公噸以上的企業進行收費,並提供相關獎勵與輔助措施,以鼓勵企業投入綠色轉型。然而,許多中小企業在這波減碳浪潮中仍顯得被動,根據台經院的研究顯示,國內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尚未採取ESG行動,這不僅影響企業永續發展,也可能削弱其供應鏈競爭力。
許多業者或許認為自身碳排放量相對較低,不會直接受到碳費徵收影響,因此減碳行動並非當務之急。然而,全球供應鏈對碳排放的要求日益嚴格,大型企業已開始將碳排管理納入採購標準。換言之,若中小企業未能符合低碳標準,未來可能被供應鏈淘汰,影響業務合作機會。此外,隨著消費市場對環保與永續議題的重視程度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也與ESG表現息息相關,採取減碳行動不僅能提高市場信任度,還能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開拓更多商機。因此,即便中小企業目前尚未納入碳費徵收範圍,也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在低碳轉型的趨勢中喪失競爭優勢。
減碳並非遙不可及,中小企業可參考幾種方式著手進行。首先,可運用台經院ESG自評工具:TEST,檢視自身在環境、社會、治理三方面的現況,發掘未來能夠改善或精進的地方;其次,導入內部碳定價機制,計算碳排放成本,以財務角度評估節能投資效益,例如:改用節能設備、優化運輸方式等;最後,企業可留意自願性碳市場發展動態,透過購買碳信用來抵銷排放量,提升品牌形象並創造市場機會。結合以上策略將有助於企業減少環境影響,在碳有價時代站穩腳步,同時為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