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
滿額折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一個生物學家眼中的奇妙世界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9024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熱銷破70萬,日本話題科普書!
.中央公論新社新書大賞、三得利學藝賞,雙重獲獎作品!
.吉本芭娜娜、茂木健一郎、竹內薰……等名家跨領域推薦!
.李遠哲、余家利、周成功、李家同、蔡炳坤、詹宏志、小野、李偉文、張東君、李欣頻、藍色雷斯里、阿特拉斯好評推薦!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週刊文春》、TBS「國王的午餐」……媒體一致讚譽!

一部最美的科普書,一開始閱讀便欲罷不能!
超越文、理科,引發全日本思索:「生命究竟是什麼?」

生命,是精細得不可思議的設計,
每一個動態都是精彩曼妙的旅行,譜成整部壯麗感人的史詩!

「科學與詩般感性的幸福結合,照射出生命的奇蹟。」
~腦科學家 茂木健一郎

「恐怖與絕望、夢想與希望兩種相對心情,讓人充滿緊張的作品。大力推薦!」
~吉本芭娜娜

夏天。走在海邊的沙灘上,腳下遍布著無數的生物和無生物。我拾起側面有多條美麗花紋的小石子,拿在手上觀賞了一會兒後,又將它丟回沙灘上。突然發現它的旁邊有一顆顏色幾乎相同的小貝殼。雖然已經失去了生命,但我知道它確實曾有生命在運作。
那麼,小貝殼和小石子的決定性差異是什麼?

這是一部最美的科普書。在第一線從事研究的福岡教授,帶你從超細微次元──分子,一步步解開生命之謎。
本書由作者初上大學,先後在洛克斐勒大學及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的時間、地點為軸線,串起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重新認識生命最精巧的裝置與作用。
讀後不禁驚嘆:啊!生命竟如此美妙。

作者簡介

福岡伸一
1959年生於東京,京都大學農學博士。曾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京都大學助理教授。現為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專攻分子生物學。本書中提到的GP2蛋白質和動態平衡的研究,獲刊在《自然》雜誌2009年11月12日號。
他在分子生物學的最前線從事研究活動,同時也持續向一般大眾傳達生命科學的魅力。著作有《琉璃天牛的藍》《無法切割的世界》《動態平衡》《有瑕疵的男人》等。

得獎紀錄
2006年 《能安心吃牛肉了嗎?》獲第1屆科學報導賞
2006年 《普里昂理論是真的嗎?》獲講談社出版文化賞科學出版賞
2007年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獲第29屆三得利學藝賞
2008年 《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獲第1屆新書大賞
2009年 《有瑕疵的男人》獲第2屆新書大賞第2名
2010年 《無法切割的世界》獲第3屆新書大賞第8名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作等身:《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癌症醫療聖經》《不生病的生活》《東大生不藏私》(以上如何出版)等。

名人/編輯推薦

.「恐怖與絕望、夢想與希望兩種相對心情,讓人充滿緊張的作品。大力推薦!」──吉本芭娜娜

.像福岡伸一這樣既熟知生物的知識,文筆又優異的人非常少見。科學與詩般感性的幸福結合,照射出生命的奇蹟。──茂木健一郎(腦科學家、作家)

.所謂生存到底是什麼?這是現代人必讀的書籍。──竹內薰(科普作家)

.由優秀科學家創作的作品,自古以來就比文學家的作品溫馨,而且充滿人類的睿智。也就是說,讓我重新確認了什麼是文學。──高橋源一郎(小說家)

.如此有趣的書籍,有誰捨得中途停止?──幸田真音(經濟小說家)

.分子生物學的第一線將對福岡伸一提出的異議如何反駁,令人感到好奇。──最相葉月(紀實文學作家)

.超細微次元中的生命動態,既可怕又美麗,與我們每天生活的動態行為非常相似。──內田樹(文藝評論家)

.也是一本分子生物學的推理小說,除了解開謎題的趣味性外,也能讓讀者了解生存的不合常理和悲慽。──森達也(導演、作家)

.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李遠哲(中研院院士)

.福岡教授比我年輕十一歲,但是他的文采及說故事的能耐,在科普界掀起了陣陣海嘯,有多家重要媒體和多位當代文學家、科學評論員所撰寫的頌詞,由讚賞而趨向尊敬,因為他充分掌握了「文學」與「科學」之間美的精髓。……就年齡而言,可以成為福岡教授「師」字輩的我,真是服了他!
──余家利(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
 
.很棒的一本書!──蔡炳坤(建中前校長、台中市副市長)

.這是一本帶著強烈個人風味的科普書籍。作者透過他個人在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的經歷,引領讀者一窺西方科學社群追逐「聖杯」真實、人性的一面。作者描述他從事研究工作的兩個機構:紐約的洛克斐勒大學和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醫學院,毫無疑問都是生物醫學研究的聖殿!在聖殿中徘徊與省思引出作者想要闡述生命運作的基本原理:從DNA的結構、遺傳密碼的解讀,到細胞中蛋白質動態的互動!

作者從歷史發展的過程,說了一個清晰而動人的「故事」。這種敍事的方式,不僅讓一般人可以了解科學家解密的過程,對專業者也可以得到心有戚戚焉的共鳴。當然就題材的選擇,作者並無意提出一個完整的架構。通篇的文字流暢,每位讀者都應該能夠得到一些閱讀的喜悅。──周成功(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生命,是說不完也看不膩的故事;推理,是循序漸進抽絲剝繭的過程。他們之間的共通點,在於真實與真理。想解析生命結構,要從身體構造的最小單位講起;而要解開謎團,則得把握蛛絲馬跡再加上邏輯思考。但是,真相,只有一個!

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大家都是以前人的失敗為肥料來灌溉自己、以前輩的肩膀當成自己的瞭望台往前看。在這本書中,福岡博士不但讓我們了解「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界定,更告訴我們研究者的真實面貌、當為與不為。──張東君(科普作家)

.閱讀《生命是最精彩的推理小說》,讓我回想起過去學習生物學的愉快回憶。非常幸運的,我所有遇過的生物老師都對這門學科有極大的熱誠,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我一再的體會到生命的奧妙美感。

作者福岡伸一正如同那些好老師們,讓本書不僅只是本生物學之科普書,還融合了人文元素與感性的散文筆觸。除了娓娓道來生命科學上劃時代的發現與重要事件外,還與讀者分享科學研究上的酸甜苦辣,以及信手拈來的生活感觸。
全書以「生命是什麼」貫串,筆法深入淺出,適合所有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一窺生物與非生物間的奧祕。──藍色雷斯里(閱讀部落客)

.即使我們樣子不變,實際上半年到一年後,我們身體的細胞分子已經完全替換,整個新陳代謝了,所有分子都在生命體內流動、經過,而我們還擁有自己的秩序。

這個例子正說明著作者的核心想法:生命是動態的平衡,這個當代最重要的機制,讓生命同時具有驚異的適應力、復原力與寬容性。仔細去讀它,便會發現這種單純卻又具有轉換性之生命觀的真正意義。我喜歡這本科普書,字裡行間文藝而知性的筆觸,挖掘讀者內心深處對於生命那達觀的心態。──阿特拉斯(閱讀部落客)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
我目前住在東京近郊的多摩川附近,經常在河邊散步。微風拂過河面吹來,令人心曠神怡。我避開陽光的反射,凝視水中。我知道水裡棲息著各種生命,突出水面的三角形小石塊上可以看到烏龜的鼻子;順著水流游動,是像細線般的幼苗魚群;或是黏在水草上,看起來像沙粒的蜻蜓幼蟲……
我突然想起剛進大學時,生物學老師問大家的問題:人可以在瞬間分辦出生物與非生物,但你是如何認定生物的?大家能為生命下定義嗎?
我一直期待著答案,但直到整個課程結束,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出現。課堂上僅列出由細胞組成、有DNA、藉呼吸製造能量等幾個生命的特徵後,隨著暑假到來,課程也告一段落。
在為某一事物下定義時,列舉出屬性來敘述是比較容易的做法,但是,要清楚認識定義的對象,絕不是件簡單的事。進入大學後我首先發現到的就是這一點。從那時候起,我就一直在思考何謂生命這個問題,但直到今天,還沒有得到一個明確、能令我滿意的答案。現在的我,對於過去二十多年來的問題,或許能做以下的考證。
生命到底是什麼?「生命就是進行自我複製的系統」,這是二十世紀生命科學所得到的一個解答。一九五三年,科學專門雜誌《自然》上刊登了一篇僅千字左右(一頁多)的論文,論文中提出由兩條方向相反的螺旋組成的DNA模型。生命的神祕就在這個雙重螺旋構造。因為它美麗的構造,許多人在看到這個劃時代模型的同時,就立即相信它的正當性。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構造還明確顯示出它的機能,兩位共同執筆這篇論文的年輕科學家華生和克里克在文章的最後說:「這個雙螺旋構造讓人立即聯想到自我複製機制,這一點我們並沒有忽略。」
DNA的雙重螺旋呈相互複製的對稱構造。雙重螺旋解開後,就像軟片的正片與負片的關係。根據正片製造出新的負片,原來的負片則製造出新的正片,於是產生兩組新的DNA雙重螺旋。寫入正或負片的螺旋狀軟片中的暗號,就是基因資訊。這是生命的「自我複製」系統,新的生命誕生時,或是細胞分裂時,成為資訊傳達機制的根幹。
DNA構造的發現,揭開了分子生物學時代的序幕。接著又陸續了解DNA上的暗號,就是細胞內微小物質的轉殖資訊,以及這些暗號是如何被讀取的。進入一九八○年代後,更能夠藉由類似極為精密的外科手術將DNA切開或連接,以轉錄資訊,換言之,基因操作技術的誕生,達到了分子生物學的黃金時期。讓我這個從小就著迷在草原上追逐昆蟲、在水邊捕魚,法布爾和今西錦司等自然主義者的崇拜者,也無法抗拒這股時代的熱潮。不管我願不願意,不,我甚至主動進入微小的分子世界。因為那裡有著生命的關鍵。
就分子生物學的生命觀,所謂生命體,是由無數微小零件組成的精密模型,說它是分子機械也不為過,也就是迪卡兒所主張的機械性的生命觀。如果生命體是分子機械,那麼就可能利用精巧的操作來改變生命體,進行「改良」工作。即使還無法立即進展到這種程度,或許可以讓分子機械的某個零件停止運作,來觀察生命體會發生什麼異常,以推測該零件的功能。也就是說,應可由分子的層次來解析生命的構造。基因改造動物,例如「基因剔除鼠」,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製造出來的。
我過去對胰臟的某個零件頗感興趣。胰臟是製造消化酵素、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值的重要器官。由該零件的存在部位和存在量來思考,它一定與細胞工程有關。於是我使用基因操作技術,將它從DNA中抽取出來,製造出缺少了這個零件的老鼠。這就是「剔除」了某一零件資訊的老鼠。調查老鼠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什麼變化,就可以了解這個零件的功能。或許老鼠無法製造充分的消化酵素而導致營養失調,或是因為胰島素的分泌異常而引發糖尿病。
投下很長的時間和大筆研究經費,我們終於製造出這種老鼠的受精卵。將受精卵置入孕母的子宮,然後等待小老鼠的誕生。母老鼠順利生產,我們屏息觀察幼鼠到底會出現什麼變化。幼鼠慢慢長大成為成鼠,但並未出現任何異狀。沒有營養失調,也沒有糖尿病。我們檢查牠的血液,拍攝顯微照片,進行了各種精密檢查,結果毫無異常和變化,令我們感到非常困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實上,全世界與我們同樣抱著期待,製造出剔除了各種零件的老鼠,結果與我們同樣困惑和失望的例子不在少數。如果與預測不同,並未發生特別的變化,就無法發表研究成果,也不能寫成論文,因此很難顯示正確的研究實例,但相信類似情形有很多。
我最初也很失望,直到現在仍有一半失望的感覺。但另一半心情則開始思考,這不就是生命的本質嗎?
利用基因剔除技術,即使完全剔除某一種零件或某一片斷基因,生物仍可用某種方法彌補缺陷,發揮補償作用,使整體不至於出現任何功能失調。生命具有一種重要的特性,不像零件組成的模型般,能以類比推論的方式來說明,它似乎存在著其他的動態(dynamism)。我們觀察世界,能夠分辨生物與非生物,或許就是感受到生物的動態。那麼,這種「動態」到底是什麼呢?
我想起了一位猶太科學家舍恩海默。他在DNA的構造發現之前就已經去世了,他是首先提出生命為「動態的平衡狀態」的科學家,證明了我們吃進身體的分子,會在瞬間散布至全身,之後短暫停留在某處,接著又在一瞬間離開我們的身體。換言之,我們生命體的身體並非如塑膠模型般,由靜態的零件組成的分子機械,而是成立於零件本身的動態之中。
前幾年,我針對舍恩海默的發現,將我們不斷進食的意義和生命的形態,與狂牛症問題對照來進行探討,寫了《能安心吃牛肉了嗎?》一書。書中根據「動態平衡」論,思考如何區分生物與非生物,以及我們生命觀的演變。這也是我朝大學第一學期被問到的問題「生命是什麼?」更接近一步。

目次

前言 生物與非生物之間

1 紐約大道與六十六街
2 無名英雄
3 四個字母
4 查加夫拼圖
5 衝浪愛好者獲得諾貝爾獎
6 DNA的黑暗面
7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8 原子產生秩序之時
9 什麼是動態平衡
10 蛋白質的輕吻
11 內部的內部就是外部
12 細胞膜的動態
13 賦予膜形狀的物質
14 數量、時序、剔除
15 時間是解不開的折紙

後記 除了跪在自然的潮流之前,什麼都不該做
審訂後記 天才作家與分子生物學家的才華凝結/余家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4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