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此是專為華人而寫的本色神學套書的第三本,內容是「聖靈之部」,包括:聖靈在聖經中的記載、歷史中的聖靈論、聖靈神學、聖靈的降臨。
這套書專為華人而寫,適應華人的環境。有別與國人撰寫或翻譯的系統神學書籍,作者不純粹以哲學或歷史的神學理論出發,反之更多以聖經出發;亦不採用討論或辯證的體裁寫作,而用敘述式寫作。但求以聖經為本,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寫給華人讀者。
這套書專為華人而寫,適應華人的環境。有別與國人撰寫或翻譯的系統神學書籍,作者不純粹以哲學或歷史的神學理論出發,反之更多以聖經出發;亦不採用討論或辯證的體裁寫作,而用敘述式寫作。但求以聖經為本,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寫給華人讀者。
作者簡介
周聯華
1920年生,浙江慈谿人。
滬江大學企管學士、美南浸會神學院道學士、美南浸會神學院哲學博士、普林斯登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學者、牛津大學研究學者、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教授(退休)、凱歌堂牧師、懷恩堂牧師。
從1948年參與文字工作至今已過一甲子,陸續有五十餘本著作問世,內容包括研經、註釋、宣教、慕道、靈修等多元創、譯作。
1920年生,浙江慈谿人。
滬江大學企管學士、美南浸會神學院道學士、美南浸會神學院哲學博士、普林斯登神學院博士後研究學者、牛津大學研究學者、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教授(退休)、凱歌堂牧師、懷恩堂牧師。
從1948年參與文字工作至今已過一甲子,陸續有五十餘本著作問世,內容包括研經、註釋、宣教、慕道、靈修等多元創、譯作。
序
自序(原版)
首先,我請讀者原諒,《神學綱要》卷一和卷二相隔了十年;卷二和卷三又隔了十年。也許讀者要問:「你什麼時候出卷四?我們可以等十年,但是你十年出一卷,到了九十歲還能寫作嗎?你有把握在那時候上帝還讓你活在世上,有一個清楚的頭腦嗎?」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沒有把握。一切都在上帝手中,我只是他的僕人而已。為此,我封口了,也辭去了很多職務;正因為封口不封筆,卷三不是跟您見面了嗎?
最近與出版本書的業務與編輯同工開了一次會議,因為每一本的篇幅較長,所以他們全盤做了一個調整:卷四,人觀;卷五,救恩觀;卷六,教會觀;卷七,完結篇是末世觀。這是非常傳統處理的方式:人是上帝所創造的,因此介紹了上帝以後,就討論「人觀」;可是人違反了上帝的旨意,被逐出了伊甸園,他需要救恩,我們介紹「救恩觀」;救恩的福音是由教會傳揚的,我們介紹「教會觀」;最後,以「末世觀」來結束。諸位讀了這些個「觀」以後,請不要感到聽來雖然頗為「壯觀」,但是到底哪年、哪月,方能如願?我只希望如上帝的願,非我之願。在簡單的業務會報中,希望二○○一年底,七卷可以出全,成為那一年給您的聖誕禮物,也是您可以送給別人的聖誕禮物!
請不要以為作者會因此而偷工減料,或者因趕工而馬虎;事實上,除了《教會觀》,其餘都已經在我的電腦中了。也許您要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再快一點呢?對不起,在這一段時間中,我還要寫「中文聖經註釋」中的《啟示錄》。所以請您為我禱告。
我再聲明《神學綱要》不是系統神學。本書是為華人而寫,適應我們的環境;故此,我的作品中聖經的分量很重,對哲學的比重較輕。我始終認為,我為華人而寫,內容只求適合華人的需要。很多國外的友人常問我:「什麼時候把你的作品翻譯幾本給我們讀讀?」甚至還有友人真的要從事這件工作,我都婉謝了。一方面,固然因為這些作品不夠格;另一方面,在寫作之初就沒有這個打算。我再說,這些拙作是為華人準備的。我說這話的時候,對其本身的優劣毫無關係。等我到了某個階段,我會有作品,中英文同時問世的。
正因為這是為此時此地的華人而寫,我加了一章「靈恩運動」。在東南亞這是一個不能忽視、如火如荼的運動和現象。我自問還介紹得公正,以歷史和學術觀點給予正確的定位,並以客觀的態度來介紹這一影響力極大的運動。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每天帶領我的聖靈!
夏序 讓我們來認識聖靈
聖靈啊,聖靈!
我們相信你是天父上帝的靈,是因著耶穌基督被差來的聖善真理的神;我們歡喜接受你住在我們心靈裡,並願意順服你;我們敬拜你,因為你是上帝,是聖三一上帝的一位。
但是,為什麼做這樣宣告的基督徒和教會,卻對聖靈的作為有天南地北的認知和態度?為什麼有一部分的教會和基督徒只宣告「我信聖靈」,但對聖靈的工作和位分卻那麼忽略,甚至還有一些排斥?為什麼又有一部分的教會和基督徒雖然非常看重聖靈的位分,但卻又常把聖靈當作服事的「工具」,或把聖靈當作教會增長的「途徑」?
教父時代為基督論吵翻了天,甚至流了不少的血,沒想到他們無瑕爭論的聖靈論,居然在這末後的世代!也在教會中吵翻了天,幸好我們沒有宗教法!
這位有豐富情感的聖靈上帝,對於教會和基督徒對他的冷漠,對他的誤解,對他的爭論,不知道他有什麼感受和回應?怪不得聖經提到聖靈會擔憂,會嘆息!
周牧師的大作「神學綱要︵卷三聖靈論︶」正可以幫助教會和基督徒跨越對聖靈的偏差和爭論,使我們真正認識聖靈、順服聖靈、與聖靈同工。周牧師寫這本聖靈論一定是一口氣寫完的,或者更文雅的說真是「一氣呵成」。從三位一體的闡述,舊約聖經、新約聖經中的聖靈,到教父時代及教會歷史各階段的聖靈觀,到更深入闡述聖靈神學和聖靈的工作,真是一口氣就寫完。不過就讀者來說,大概很難一口氣就可以讀完︵至少我就讀得直喘氣︶。單單諸論中對三一真理的闡述,雖然叫我們更接近這項「奧祕」一些,但讀起來就得好幾口氣了;至於第三篇的聖靈神學那更不用說了,像我這樣不太讀神學的人,單單讀完這一篇就夠氣喘如牛。其實,周牧師的文字風格一向都是平易淺白,只是聖靈論實在是深奧,讀者如我又能泰何。但是讀完全書之後,所感受到的扎實、豐富和豁然開朗的喜樂,卻一直堆積心中。特別全書中隨處引用聖經原文並提出更好的中譯,引領讀者走進更深的神學思考,更是叫人嘆服。
周牧師常常喜歡協助我們這些晚輩推動事工,我們這些晚輩當然多少都受到一點靈恩運動的衝擊,每次在聚會中「敬拜讚美」時,看到周牧師多少有一點尷尬,有一點靦腆的隨著我們拍手或舉手,我心裡知道其實他並不習慣這種敬拜方式,但他總是隨著我們。然而讓人深感折服的是,他在本篇論及聖靈的澆灌及工作中,卻大量的採用靈恩派神學的觀點,並對靈恩運動有相當高的評價。
其實,對於靈恩運動,我們還需要一直爭論下去嗎?多年來也有不少的同工努力的在體驗和推展平衡的靈恩運動,盼望使教會和基督徒能在上帝的道和上帝的靈之間取得平衡;能在生命和恩賜之間取得平衡;在癲狂和謹守之間取得平衡。︵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在《平衡的基督教》小冊中說,平衡就是同時擁有這兩者。︶但願周牧師這本大作能夠對平息靈恩的爭論,帶來最大的貢獻,並使對聖靈有不同體驗,和不同看法的基督徒和教會,取得共同的神學基礎。
周牧師要搭機前往夏威夷和一位老朋友告別,也要去安慰另一個老朋友,他囑咐我說,已經將一本書的文稿e-mail給我,要我幫他讀一讀。有事弟子服其勞,我當然樂意幫他讀一讀。可是他這本書是《神學綱要‧卷三││聖靈論》,這可把我嚇壞了,像我這樣不太用功讀神學的人,那有資格幫他讀一讀;更糟糕的是,他還說讀完了要寫一篇序。我回答說,我怎麼可以寫序?簡直「長幼無序」。他說:「我今年八十一歲,你難道要我找一位八十二歲的人來寫嗎?」我還能說什麼呢!把周牧師e-mail來的書稿轉到我的PALM-vx,在來回聖地牙哥的飛機上先睹為快,其實不是先睹為快,而是先讀先得開啟。
其實,周牧師的大作誰能為他寫序呢?誰有那個能耐能夠將他極為深奧的書︵如神學綱要︶,言簡意賅的在序中呈現;周牧師的大作更不必有人寫序,《神學綱要‧卷三》讓我們等了十年,何必人寫序推介。周牧師所以要我寫序,不過是他一貫造就提攜晚輩的作風而已。《神學綱要‧卷三》將會造就提攜更多︵指的是人數︶、更多︵指的是代︶的晚輩。
夏忠堅
聖 靈 之 部
緒論
如果某人是一位閱讀聖經而又思考的基督徒,他會發覺基督徒崇奉的是獨神教,而聖經中所記載的卻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靈。他所信仰的也是他「們」三位。假如他崇奉的是三神教,一點問題也沒有了;偏偏他信的是獨神教。教會有著二千年的歷史,其中每一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思想家和有「頭腦」的聖職人員及信徒,難道他們看不出其中的矛盾?
每一個基督徒從信仰開始到受洗的階段,只要他不是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就會在慕道班、學道班,或基督徒入門問答一類的班上,或在參考書籍上學到,「三位一體」,「三一真神」等名詞,這些都是解決上述「矛盾」之道。至於從小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的子弟,從小就聽慣了這些名詞,也「見怪不怪」了。直到有一天,他要重新考量信仰的時候,才會考慮這些問題。
每一信徒在受洗的時候,已經碰上了這問題。牧師在施洗時,他的口中所說的那句話是這樣的:「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你施洗。」︵參閱太廿八︶,大部分教會都用這段經文,我所知道的,只有華人中的真耶穌教會是例外。他們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施洗」的,我曾和他們討論過,他們認為最早的教會根據使徒行傳二章節,是「奉耶穌基督的名」。他們的主張實在不無道理。
另一處經文,信徒非常熟悉的是牧師的祝福。如果信徒受洗是給他一個深刻的印象,那麼,祝福可能印象更深刻,因為每當禮拜結束的時候牧師祝福,一定會說:「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和合本:林後十三︶
從此看來,「三位一體︵trinity︶」和「三一上帝︵Triune God︶」的名詞雖然沒有在聖經中出現,但是父、子、聖靈的名詞連在一起,卻多得不可勝數,而且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三個名詞還同時出現。我們再回到問題的核心,假如我們是多神教或是三神教就甚麼問題也沒有了,偏偏我們堅持獨神的信仰,就顯得有問題了。︵參閱拙著《神學綱要一》第三章︶
首先,我請讀者原諒,《神學綱要》卷一和卷二相隔了十年;卷二和卷三又隔了十年。也許讀者要問:「你什麼時候出卷四?我們可以等十年,但是你十年出一卷,到了九十歲還能寫作嗎?你有把握在那時候上帝還讓你活在世上,有一個清楚的頭腦嗎?」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沒有把握。一切都在上帝手中,我只是他的僕人而已。為此,我封口了,也辭去了很多職務;正因為封口不封筆,卷三不是跟您見面了嗎?
最近與出版本書的業務與編輯同工開了一次會議,因為每一本的篇幅較長,所以他們全盤做了一個調整:卷四,人觀;卷五,救恩觀;卷六,教會觀;卷七,完結篇是末世觀。這是非常傳統處理的方式:人是上帝所創造的,因此介紹了上帝以後,就討論「人觀」;可是人違反了上帝的旨意,被逐出了伊甸園,他需要救恩,我們介紹「救恩觀」;救恩的福音是由教會傳揚的,我們介紹「教會觀」;最後,以「末世觀」來結束。諸位讀了這些個「觀」以後,請不要感到聽來雖然頗為「壯觀」,但是到底哪年、哪月,方能如願?我只希望如上帝的願,非我之願。在簡單的業務會報中,希望二○○一年底,七卷可以出全,成為那一年給您的聖誕禮物,也是您可以送給別人的聖誕禮物!
請不要以為作者會因此而偷工減料,或者因趕工而馬虎;事實上,除了《教會觀》,其餘都已經在我的電腦中了。也許您要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再快一點呢?對不起,在這一段時間中,我還要寫「中文聖經註釋」中的《啟示錄》。所以請您為我禱告。
我再聲明《神學綱要》不是系統神學。本書是為華人而寫,適應我們的環境;故此,我的作品中聖經的分量很重,對哲學的比重較輕。我始終認為,我為華人而寫,內容只求適合華人的需要。很多國外的友人常問我:「什麼時候把你的作品翻譯幾本給我們讀讀?」甚至還有友人真的要從事這件工作,我都婉謝了。一方面,固然因為這些作品不夠格;另一方面,在寫作之初就沒有這個打算。我再說,這些拙作是為華人準備的。我說這話的時候,對其本身的優劣毫無關係。等我到了某個階段,我會有作品,中英文同時問世的。
正因為這是為此時此地的華人而寫,我加了一章「靈恩運動」。在東南亞這是一個不能忽視、如火如荼的運動和現象。我自問還介紹得公正,以歷史和學術觀點給予正確的定位,並以客觀的態度來介紹這一影響力極大的運動。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每天帶領我的聖靈!
夏序 讓我們來認識聖靈
聖靈啊,聖靈!
我們相信你是天父上帝的靈,是因著耶穌基督被差來的聖善真理的神;我們歡喜接受你住在我們心靈裡,並願意順服你;我們敬拜你,因為你是上帝,是聖三一上帝的一位。
但是,為什麼做這樣宣告的基督徒和教會,卻對聖靈的作為有天南地北的認知和態度?為什麼有一部分的教會和基督徒只宣告「我信聖靈」,但對聖靈的工作和位分卻那麼忽略,甚至還有一些排斥?為什麼又有一部分的教會和基督徒雖然非常看重聖靈的位分,但卻又常把聖靈當作服事的「工具」,或把聖靈當作教會增長的「途徑」?
教父時代為基督論吵翻了天,甚至流了不少的血,沒想到他們無瑕爭論的聖靈論,居然在這末後的世代!也在教會中吵翻了天,幸好我們沒有宗教法!
這位有豐富情感的聖靈上帝,對於教會和基督徒對他的冷漠,對他的誤解,對他的爭論,不知道他有什麼感受和回應?怪不得聖經提到聖靈會擔憂,會嘆息!
周牧師的大作「神學綱要︵卷三聖靈論︶」正可以幫助教會和基督徒跨越對聖靈的偏差和爭論,使我們真正認識聖靈、順服聖靈、與聖靈同工。周牧師寫這本聖靈論一定是一口氣寫完的,或者更文雅的說真是「一氣呵成」。從三位一體的闡述,舊約聖經、新約聖經中的聖靈,到教父時代及教會歷史各階段的聖靈觀,到更深入闡述聖靈神學和聖靈的工作,真是一口氣就寫完。不過就讀者來說,大概很難一口氣就可以讀完︵至少我就讀得直喘氣︶。單單諸論中對三一真理的闡述,雖然叫我們更接近這項「奧祕」一些,但讀起來就得好幾口氣了;至於第三篇的聖靈神學那更不用說了,像我這樣不太讀神學的人,單單讀完這一篇就夠氣喘如牛。其實,周牧師的文字風格一向都是平易淺白,只是聖靈論實在是深奧,讀者如我又能泰何。但是讀完全書之後,所感受到的扎實、豐富和豁然開朗的喜樂,卻一直堆積心中。特別全書中隨處引用聖經原文並提出更好的中譯,引領讀者走進更深的神學思考,更是叫人嘆服。
周牧師常常喜歡協助我們這些晚輩推動事工,我們這些晚輩當然多少都受到一點靈恩運動的衝擊,每次在聚會中「敬拜讚美」時,看到周牧師多少有一點尷尬,有一點靦腆的隨著我們拍手或舉手,我心裡知道其實他並不習慣這種敬拜方式,但他總是隨著我們。然而讓人深感折服的是,他在本篇論及聖靈的澆灌及工作中,卻大量的採用靈恩派神學的觀點,並對靈恩運動有相當高的評價。
其實,對於靈恩運動,我們還需要一直爭論下去嗎?多年來也有不少的同工努力的在體驗和推展平衡的靈恩運動,盼望使教會和基督徒能在上帝的道和上帝的靈之間取得平衡;能在生命和恩賜之間取得平衡;在癲狂和謹守之間取得平衡。︵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在《平衡的基督教》小冊中說,平衡就是同時擁有這兩者。︶但願周牧師這本大作能夠對平息靈恩的爭論,帶來最大的貢獻,並使對聖靈有不同體驗,和不同看法的基督徒和教會,取得共同的神學基礎。
周牧師要搭機前往夏威夷和一位老朋友告別,也要去安慰另一個老朋友,他囑咐我說,已經將一本書的文稿e-mail給我,要我幫他讀一讀。有事弟子服其勞,我當然樂意幫他讀一讀。可是他這本書是《神學綱要‧卷三││聖靈論》,這可把我嚇壞了,像我這樣不太用功讀神學的人,那有資格幫他讀一讀;更糟糕的是,他還說讀完了要寫一篇序。我回答說,我怎麼可以寫序?簡直「長幼無序」。他說:「我今年八十一歲,你難道要我找一位八十二歲的人來寫嗎?」我還能說什麼呢!把周牧師e-mail來的書稿轉到我的PALM-vx,在來回聖地牙哥的飛機上先睹為快,其實不是先睹為快,而是先讀先得開啟。
其實,周牧師的大作誰能為他寫序呢?誰有那個能耐能夠將他極為深奧的書︵如神學綱要︶,言簡意賅的在序中呈現;周牧師的大作更不必有人寫序,《神學綱要‧卷三》讓我們等了十年,何必人寫序推介。周牧師所以要我寫序,不過是他一貫造就提攜晚輩的作風而已。《神學綱要‧卷三》將會造就提攜更多︵指的是人數︶、更多︵指的是代︶的晚輩。
夏忠堅
聖 靈 之 部
緒論
如果某人是一位閱讀聖經而又思考的基督徒,他會發覺基督徒崇奉的是獨神教,而聖經中所記載的卻有三位:聖父、聖子,和聖靈。他所信仰的也是他「們」三位。假如他崇奉的是三神教,一點問題也沒有了;偏偏他信的是獨神教。教會有著二千年的歷史,其中每一代都有許多傑出的思想家和有「頭腦」的聖職人員及信徒,難道他們看不出其中的矛盾?
每一個基督徒從信仰開始到受洗的階段,只要他不是出生在基督徒的家庭,就會在慕道班、學道班,或基督徒入門問答一類的班上,或在參考書籍上學到,「三位一體」,「三一真神」等名詞,這些都是解決上述「矛盾」之道。至於從小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的子弟,從小就聽慣了這些名詞,也「見怪不怪」了。直到有一天,他要重新考量信仰的時候,才會考慮這些問題。
每一信徒在受洗的時候,已經碰上了這問題。牧師在施洗時,他的口中所說的那句話是這樣的:「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你施洗。」︵參閱太廿八︶,大部分教會都用這段經文,我所知道的,只有華人中的真耶穌教會是例外。他們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施洗」的,我曾和他們討論過,他們認為最早的教會根據使徒行傳二章節,是「奉耶穌基督的名」。他們的主張實在不無道理。
另一處經文,信徒非常熟悉的是牧師的祝福。如果信徒受洗是給他一個深刻的印象,那麼,祝福可能印象更深刻,因為每當禮拜結束的時候牧師祝福,一定會說:「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和合本:林後十三︶
從此看來,「三位一體︵trinity︶」和「三一上帝︵Triune God︶」的名詞雖然沒有在聖經中出現,但是父、子、聖靈的名詞連在一起,卻多得不可勝數,而且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三個名詞還同時出現。我們再回到問題的核心,假如我們是多神教或是三神教就甚麼問題也沒有了,偏偏我們堅持獨神的信仰,就顯得有問題了。︵參閱拙著《神學綱要一》第三章︶
目次
聖子之部
緒論
《第一篇》 聖靈在聖經中的記載
第一章 在舊約中的聖靈
第二章 同觀福音及使徒行傳中之聖靈
第三章 約翰文存中的聖靈
第四章 保羅和其他書信中的聖靈
《第二篇》 歷史中的聖靈論
第五章 在教父傳統中的聖靈
第六章 聖靈在中世紀的教會中
第七章 聖靈在改教運動中
第八章 聖靈在現代神學思想中
《第三篇》 聖靈神學
第九章 聖靈神學初階
第十章 聖靈基督論
《第四篇》 聖靈的降臨
第十一章 靈恩的澆灌
第十二章 基督徒生命中的聖靈
緒論
《第一篇》 聖靈在聖經中的記載
第一章 在舊約中的聖靈
第二章 同觀福音及使徒行傳中之聖靈
第三章 約翰文存中的聖靈
第四章 保羅和其他書信中的聖靈
《第二篇》 歷史中的聖靈論
第五章 在教父傳統中的聖靈
第六章 聖靈在中世紀的教會中
第七章 聖靈在改教運動中
第八章 聖靈在現代神學思想中
《第三篇》 聖靈神學
第九章 聖靈神學初階
第十章 聖靈基督論
《第四篇》 聖靈的降臨
第十一章 靈恩的澆灌
第十二章 基督徒生命中的聖靈
書摘/試閱
壹 三一上帝的形成
聖靈在聖經中佔了很大的篇幅,尤其在保羅的書信中,他的地位非常重要。這些名詞不只是量的出現,連質也重要,他是保羅神學核心之一。在耶穌的公開傳道生涯中,前半段講得少,耶穌尚未離世‧他親自出馬,在上帝的計劃中,聖靈毋須到世上來工作。但等到耶穌快要上十字架,他才說:「我要祈求父親,他就賜給你們另一位慰助者︵聖經國語和合本,以後簡稱和合本,譯為保惠師,在小字註解有「或譯訓慰師」的另一種譯法,可見這一名詞是多麼難翻了︶,永遠與你們同在。他就是真理的靈。」︵約十四-︶。
從這節經文以後,耶穌開始大段討論聖靈了。這些都是他在受難週講的,以一個禮拜的時間與兩年半相比,從量的方面當然比較少;但是從質的方面卻在許多重要的場合出現。在耶穌公開傳道時,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他曾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節,提到:「主的靈臨到我,因為他揀選了我。」︵路四︶,又在另一個關鍵時刻,法利賽人批評耶穌是靠著鬼王別西卜趕鬼,在他答辯時的結論是;「如果我靠上帝的靈趕鬼,這就證明上帝巳經在你們當中掌權了。」︵太十二│和合本:「上帝的國臨到他們了。」︶。
聖靈的地位既然那麼重要,為甚麼早期神學家不演繹一套完整的父、子、聖靈間關係的神學給後代呢?其理由不外乎下面幾個:
一、早期的門徒與耶穌的時代很接近,他們不認為「他們」中間有任何問題;
二、他們太忙於解決其他問題,來不及討論聖靈,因為聖靈在他們中間運行,太真實了,不必討論。但是到了亞流糾紛時代︵開始時為主後三二○年︶,他們忙於解決的是父與子的關係,聖靈只是一筆帶過,也不必討論;
三、獨神教怎能有三位上帝,所以既然人們不問,還是少提為妙,免得講解不清反而畫蛇添足。有關教父對聖靈的觀點在第五章中會詳細討論。這裡只介紹三一上帝之形成。
提起三一上帝︵Triune God︶或三位一體︵Trinity︶,無論它有多麼複雜,難以解釋,首先創造這些名詞的神學家是有功的。他是特土良︵Tertullian︶,生於主後一五○ │一五五年左右,他是第一個以拉丁文來寫作的教父。正因為他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寫作的教父,他能跳出希臘文的框框,另立門戶,有新的建樹;也正因為他用拉丁文,使我們不懂拉丁文的人莫名其妙。但是他不必顧慮其他的文字,他只要解決他的問題,其他文字無論因此而造成多大的困難,他可以不必理會,這是別人的事。
特土良用他最擅長、最專業的拉丁文法詞藻寫出他對聖父、聖子、聖靈的了解;他的讀者完全懂得他的意思,因為這名詞是拉丁文,後來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羅馬大公教的教條裡面。它們用的都是拉丁文,根本沒有困難。可是現在天主教用的是當地地方語,他們是普及了,但是對某些教義來講,好像三位一體,難免是一種損失。特土良說:
讓我們來保存神聖之「家︵economy│從 oikos,希臘文﹃家﹄而來︶」的奧祕,使我們看到部署了,從合一中有三一︵unity into trinity︶父、子、聖靈,不是在本質︵essence︶為三,而是在等次︵grade,對這字也應有新的了解,不能認為是次等︶為三,不在於物質︵substance︶而在於形式︵form︶。
田立克說:「第一次我們讀到trinitas這種名詞,從此以後成為教會的名詞。他否定了『三神﹄的觀念。同時也介紹了economy︵家︶觀念,今天economy解釋為生產生活需要之方法,經濟;古時基督教的解釋是﹃建立上帝之完全的生命﹄。」田立克繼續介紹特土良的思想:上帝永恆地在他自我裡面發展,在歷史的各時期中彰顯自己。他所說的economy是以活的、有能力地在歷史的彰顯中建立「三位一體」。這並非三個divine essences︵神聖本質│田氏解釋為「本體的能力Power of being」︶,而是一個essence。父、子、靈是三位,three Persons,這裡的Person不是英文了解的Person,而是拉丁的Persona。它與希臘文的ProsoPon十分接近,解釋為「面」;persona是mask︵作者按:面具,我們一定要了解「面具」在中文是一個壞名詞,而在希羅傳統中││英文為Greco-Roman Word,為希臘文化,羅馬統治的世界││是一個很好用的名詞,以下再用這名詞的時候不另解釋了︶;因之,在上帝的自我彰顯中,有三個面,三個像貌,三種特殊的表達。這三種彰顯:高深莫測者為父、有形體者為logos,為子,具能力者為靈。」
貳 三位一體之奧祕
如果這問題對西方人是難,對我們中國人更難。好比拿我國的文字來論,比較希臘文、拉丁文,包括英文討論像三位一體神學問題,我們的文字少得可憐。我們有著其他豐富的詞彙,可是這裡卻用不上。我們聽到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學者講課,滿口洋文,使聽眾大起反感,請大家要原諒他,他不是有意的,他找不到適當的字。也許有人說他可以查字典,字典上的解釋不管用。這是我們整個中國神學界的困擾:我們既不能像日文那樣只譯音,然後再解釋、下定義;又不能先囫圇吞棗,然後任其自由咀嚼。有人說,反正過了些時候,自然而然會似懂非懂的。但是似懂非懂並非懂。也許還不如乾脆不懂,不會以訛傳訛,誤人子弟了。這麼說並不表示我懂了,我仍是不懂,只是努力想了解而已。這是文字上的根本欠缺,讀者在讀本書的時候,隨時會感到作者的無奈。
某些事物是問題︵problem︶,問題是能夠解答的;今天沒有答案,明天也許有答案,明天的明天,總有一天會有答案;假如我沒有答案,你也許有答案,你也許沒有,但總有人有答案。但是奧祕卻不同了,奧祕是千古以來都沒有答案的。它根本不是「問題」,而是誰也不明白的「奧祕」。「三位一體」就是屬於這一個範圍,它是無人能了解的「奧祕」。我們切不能因為有一位天才神學家說了某句話,認為問題已經解決。拿三位一體這一名詞來說,也許正是問題的開始。那時候發難的有亞流派︵Arians︶,後來又有撒伯流所領導的「形相神格派︵Modalistic Monarchianism︶││上帝親自以不同的形相出現」。這些都代表著他們內心的掙扎,不要三位上帝,同時又要找到父與子的關係。在第五章中,我們會再介紹。這裡我們介紹亞流與亞力山大學派的糾紛和解決之道就可以了。
不管人們怎麼說,亞流派所代表的是純粹的一神教。為了尊重一神的觀念,不得不把基督的神性附屬在上帝的裡面,而也就是所謂subordinationism。他認為上帝是「簡單的」,也是至高的,因此他是不能分割的,他是萬有的基礎。他是萬因之因,無因之因。他一定是無從與之交通的,因之他要交通的時候,只得借重於一位中間者,他在神學的名字是「子」,在哲學的名字是「道│logos」。他是第一位被創造的,因此他是一切創造物的「原型│prototype」。亞流認為他是首生的,卻不能承認他是獨生子,唯一的、獨一無二的子。這一位所有被創造者中的長子,是上帝的智慧︵sophia︶和道︵logos︶,出現在耶穌中。亞流認為他已經把耶穌和他的神性提升到最高,也是最接近上帝的地步,而沒有損毀上帝的「一│unity」
反對他的人當然不這麼想。他們也是一群正直人,他們從救恩著想。一位比上帝小一點的中間者,怎麼能救我們世人呢?這一派是亞力山大派,他們認為子是永恆存在的,在本質上是與父一樣的,神能生神,生出來的一定也是神││他才能做人的救主。耶穌成為人,方能回反為上帝。唯一的可能就是「道是永恆」的。在人間顯現的是上帝自己。上帝之所以被稱為父,因為他是「子」的「父」。子是永恆的子,因為他是「父」的「子」。
說也奇怪,他們兩派都受古代一位大神學家俄利根︵Origen︶的影響,他說:
「永恆的道是永恆地從上帝的神聖本質「divine substance」中發生︵generate︶的。他不是被創造的,他是從無中開始有的;他是無限的;因之,他與上帝有同樣的體︵田立克註‧第一次用,homoousios to patri,與父有相等的being︶。儘管道是永恆的,道是子,比父要小一點。只有父才是沒有根源的︵no origin︶,不是被發生。父是上帝,他自己就是上帝;子卻因父而為上帝。」
這一段話前後是矛盾的,亞流和亞力山大派各取一半,就打得頭破血流了。後來在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教會大公議會,解決了糾紛︵暫時的︶,最重要的一個字是homoousios to patri。也就是肯定了「子」的地位。
但是聖靈的地位仍然沒有確定,同一位闖禍的俄利根說過:「子比父小一點,靈又比子小一點;他在人的靈中運行︵按:一定也包括救恩︶,這是他的功用。雖然在教會中,會眾對三位都一樣敬拜,但是他就是小那麼一點。
這當然也是引起軒然大波的大事。其實,父與子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又引發了聖靈地位的問題,其中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轉折,終於在大家筋疲力盡的時候,接受了羅馬的建議,那是鼎鼎大名的迦克墩議會(四五一年),所決定的是迦克墩信經:
我們跟隨著聖教父。同心合意教人宣認同一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他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按神性說,他與父同體︵homoousion,consubstantial︶,按人性說,他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按神性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Theotokos︶童女馬利亞所生;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之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兩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prosopon︶,一個實質︵hypostasis︶之內,而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一位子,獨生子,道的上帝,主耶穌基督;正如眾先知論到他自始所講,主耶穌基督自己所教訓的,諸聖教父信經所傳給我們的。
東方的教會無條件接受迦克墩信經;因之,它成為標準的信經。以後一切都成為定局,不是沒有爭辯,僅是一些零星的糾紛而已,大體上一概奉行迦克墩信經。這是劃時代的,我們都是生長在迦克墩這一邊的人了。至於聖靈在尼西亞信經中已有定論,只要再確認就是了。
參 現代人對三位一體的困惑
作為一個現代人,現代的基督徒,在現代願意為主作見證的基督徒有許困難和疑惑。一個現代人受過現代科學的訓練,一定會問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告訴他,他不必問那麼多問題,先信了再說;他一定說,他不明白,怎麼能信,他不願做愚夫愚婦。他講得不無道理,這些得不到答案的人很快就離開教會,除非他們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程度,即使不明白也仍留在教會。耶穌固然拯救有特別需要的人,如病人和傷心人;但是他也要拯救健康的正常人。我們看看早期耶穌所呼召的門徒,好像彼得、保羅,他們個個都是又健康、又正常、又有正當職業、還生活得不錯的人。我們怎麼來回答一些發許多問題的慕道友和新基督徒,尤其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三位一體呢?假如我們自已還不明白,怎麼能幫助人呢?我通常在教會中不提這些問題,不是把信徒當作愚夫愚婦,而是因為這問題固然在歷史上曾經發現;但實際上,對救恩並不重要,對信徒的成長也不重要。救恩是信耶穌是主:因信稱義,因恩得救。成長是信徒不斷的靈修和實行耶穌的教導。不過基督徒仍是不斷地問這三位一體的問題,因為這問題困惑他們。
我們的困惑和無力感更在今天逐漸國際化,現代人旅行的機會很多,甚至到國外或大陸謀生的機會亦多。在這些經歷中,你會想要請人歸主,你會感到,你信的主遠超過他們當地人的信仰,或他們根本沒有信仰;有時你會感到你信仰中的教義比他們的強多了。你要見證,就得熟知你所信的。你有時想說而說不出來,就因為你知道的太少。你的救恩不在於知識,但是做見證是要知識的,或者更需要聖靈的幫助。他能使你了解聖經,使你靈性增長,更能帶領你作見證;所以我們直接來研讀聖靈吧!
註釋:
田立克,Paul Tillich,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1956. Recorded and edited by Peter H. John. pp. 45, 46.
田立克,同上,頁。
華爾克,Williston Walker,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pp. 242, 244。
第一篇 聖靈在聖經中的記載
第一章 在舊約中的聖靈
壹 從創世到列祖時代
一、從創造中看上帝的靈
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
這裡希伯來文用的是ruah elohim。Ruah有兩解釋:其一是「風」;另一是靈。中文和合本和現代中文譯本︵以後簡稱現代本,本書除了另註版本以外,一律用現代本︶都用「靈」字。非常有趣的是中國最早基督教文獻「景教碑」用「風」,該碑有「鼓元風│吹起了第一陣風」,這也許反映了聶斯多留派︵Nestorians︶的看法。
「運行」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字眼,作者用的是文法中的分詞,代表著一個繼續不斷的動作,原文的文字變化用法只出現在申命記卅二章節,那裡是老鷹「照顧」小鷹。這節的意思是「深淵一片黑暗」,毫無次序的那一長段時候,上帝的靈不斷地「籠罩」著,「徘徊」在洶湧澎湃的水面上。︵使它們能安靜下來聽上帝的說話?︶
這種「元風」是否在約伯記中給我們有更多的啟示?
他︵上帝︶的大能平靜了大海,他的技巧擊倒了海怪拉哈伯。他吹氣潔淨了天空;他的手擊殺了奔逃的海怪。
伯廿六-
「氣」也沒有給我們對上帝的創造有更多的了解。這裡僅告訴我們,先要「清理」一切,把那些海怪擊倒,大海平靜,天空潔淨以後,才能進行他創造的工作。
在詩篇中似乎找到更進一步「氣 ruach」對創造的貢獻。
諸天由上帝的命令︵dabhar︶造成:日月星辰也由他的話︵口中的氣│ruach︶造成。
詩卅三
這裡似乎更多是在討論「話」,「口中的氣」仍是「話」而已。這是希伯來文的對仗詩句,沒有告訴我們是否「口中的氣」在造日月星辰。至於把這「靈」當作三位一體之靈,在創造時就在場,似嫌勉強。還得把第三節「上帝說」的「說」當作「道」,方能認為聖子也參預創造工作。一般學者都不認為在創世記一章至節就有父、子、靈共同創造。
上帝吹生命的氣︵創二︶
上帝造人的時候,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吹生命的氣」。
後來,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neshamah,不是ruah︶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和合本,有靈的活人︶。
這是第二個創造人的紀錄,與第一個是不同的。「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這裡「氣」不是ruah,而是neshamah,這兩個字在很多地方是通用的;但是我們不能說,把聖靈吹了進去,假如那樣解釋,是把新約讀到舊約中去。︵約翰福音廿,耶穌對門徒吹氣才能這樣解釋。︶人是有上帝的氣的,這裡和創世記一章節一樣︵「上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說明人在創造之初是有「神性」的。這裡沒有用ruach,ruach才可以解釋作靈。和合本譯「有﹃靈﹄的活人」。現代本譯「有生命的人」Nephesh hayyah應該是a living soul,希臘文的直譯是a soul havining life。假如有人問,這是否建議人是由「體」與「魂」組成的,或簡直是「體」、「魂」、「靈」三者組成的,好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至節那樣?因為希臘文用了英文的soul,就譯「魂」,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這是轉了兩手的字典譯法︵所謂兩手是先從希伯來文到希臘文,然後再從希臘文到英文︶,這麼樣到字典中去找解釋是勉強的;這樣的解釋是用希臘的體、魂、靈的觀念來思考基督教神學。二十世紀初葉的英語系統神學幾乎都走這條路線,連我國的教會工作者也這樣思考。這樣思考實有偏差。本書作者在討論人的組成因素中將詳細討論,這裡的重點是一切都出於上帝。
雖然如此,以舊約聖經要演化出聖靈是創造主,似乎尚有困難。極大部分是基督徒往回看,看出聖靈在創造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審判的聖靈
靈是有審判之權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創六︶,就是審判之靈的詮釋。創世記第三章吃禁果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創世記第六章是另一個「人犯罪」的紀錄,經上說:「有些﹃神子﹄看見人類的女子美麗,就隨著自己所喜歡的娶她們為妻。」︵創六︶,緊接著經上記載他們生兒育女傳下後代等,但是即刻就有「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創六︶」的記載。夾在這兩段記載的中間,「上主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這當然是一種懲罰,原先靈是住在他們中間的。
這裡我們第一次在聖經中看到「靈︵ruach︶」與「肉體︵basar︶」的衝突。聖經作者的ruach顯然不能譯作普通的風,而是有深一層的意義的「靈」;而肉體更不是僅僅是人的「物質」部分而已。它傾向於惡與罪,走向死亡,和身體和道德的軟弱。這一段記載顯然是從亞當犯罪以後,到該隱殺亞伯︵創四-︶,再演變到拉麥的記仇報復︵創四-︶,而其最高點也是壞到不能再壞,而到「有些﹃神明的兒子們﹄看見人類的女子美麗,就隨自己所喜歡的娶他們為妻」,而看到「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到這時候才真正發展到惡極了的程度。
三、智慧和有遠見的靈
靈是多方面的,他可以懲罰,也能獎賞。下面所引的一段話是從一位非信徒的口中說出來的,更加難能可貴。埃及的王對他的臣僕說:「約瑟…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創四一︶,法老本身就是被埃及人認為神明轉世的!當約瑟能解夢,又能訂經濟政策以後,他不得不承認「再也找不到比約瑟更理想的人,……有智慧,有遠見。」法老的結論是「約瑟……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這靈賜給他智慧和有遠見︵創四一及以下︶。正因為上帝的靈是有智慧和有遠見的,所以凡有這靈的人都是有智慧、有遠見的。這裡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認知,就是能解夢的就是能行政的,因為上帝的靈同在。
貳 有靈幫助的領袖
摩西在蒙召的時候,聖經上沒有提到聖靈,但卻有「我︵上帝︶與你同在」的應許。舊約中有關聖靈的認識還沒有充分的發展,但是從下面的記載看來,顯然上帝同在就是靈的同在。當摩西一人忙不過來的時候,他要找些助手的時候,有靈的人就是可以當領袖的人了。
一、「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民十一 、、、︶
因為摩西責任太大,管不了那麼多事務,上帝要摩西「召集七十個受人尊敬的長老,……我要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能幫你分擔責任。」︵民十一-︶,由此可見摩西的能力是因為他有靈,而分給七十人以後,他們就能分擔責任了。由此可見,因為上帝的靈在摩西身上,所以他有行政才氣;上帝也可以把這種天才分一點給另外七十個長老。
二、約書亞充滿智慧的靈︵申卅四︶
「嫩的兒子約書亞充滿智慧的靈,因為摩西按手委派他作繼承人。」這裡第一次看到按手的動作,使摩西身上智慧的靈轉移到約書亞的身上。從此以後,按手成為希伯來/基督教極重要之傳統。
三、四位士師有靈的能力
俄陀聶 「上主的靈臨到他,他就作以色列人民的士師。」︵士三︶。
基甸 「上主的靈臨到基甸,他就吹號」領導以色列人打敗米甸人︵士六及以下︶。
耶弗他 「上主的靈臨到耶弗他,他就打敗了亞捫人。」︵士十一及以下︶。
參孫
「上主的靈開始充滿他︵參孫︶。」︵士十三︶。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他赤手空拳撕裂了那只獅子。」︵士十四︶。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使他強壯。」︵士十四︶。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使他強壯。」︵士十五︶。
這裡我們讀到士師記中「上主之靈」的重要性。在王國未組織之先,以色列僅是疏鬆散漫的部落。他們是士師︵英文翻譯為法官,他們主要任務不是審判︶,而是領導國家的男女英雄。他們的共同特色是有上帝的靈在他/她們身上。
四、掃羅王
「上主之靈要突然支配你,你會受感忘形說話,像是另外一個人。」︵撤上十︶因為上帝要掃羅作他子民以色列的統治者,救他們脫離所有的仇敵。
「掃羅聽到這消息,突然被上帝的靈支配。」︵撒上十一︶,上主要準備他去打仗。
「上主的靈離開掃羅,上主差邪靈來折磨他。」︵撒上十六︶。我們了解「上主的靈離開掃羅」,因為他屢次不服從上主,撒母耳也告訴他,上主要另立新王。可是一位聖潔而良善的上主能「差邪靈嗎?」第一,我們知道一切都屬上主所管,包括撒但︵參閱伯一-;二-︶。第二,這裡的「邪靈」是raah,bad不一定是道德上的惡,而是「折磨他」,使他煩惱、困擾而已。
「上帝的靈也突然支配他︵掃羅︶」︵撒上十九︶整段經文,撒上十九-,出現過另一次「上帝的靈」,那是使掃羅的部下也能「受感忘形說話」,而掃羅被上帝的靈「突然支配」,也為了要他「受感忘形說話」。這裡我們看到上帝支配的能力,掃羅雖然對大衛仇視,暫時也能變成一個讚美的人;同時對大衛是一種保護。
五、大衛王
「上主的靈立刻支配大衛」︵撒上十六︶
大衛從撒母耳手上受膏以後︵當然這是上主的旨意││撒上十六︶,「上主的靈立刻支配大衛」,而且「從那天起與他同在」,表示並非暫時,而是一直跟他在一起。
大衛的祈禱︵詩五一︶
這是大衛犯了與有夫之婦通姦,並且謀殺她的丈夫以後,他徹底悔改︵詩五一-︶,然後他才能求「不要從我身上召回你的聖靈」。這裡我們注意到三個描寫「靈」的字是非常有意義的:忠誠的靈︵詩五一︶、神聖的靈︵詩五一︶、甘心的靈︵詩五一︶。大衛不愧是一位有智慧的領袖,一經拿單先知點明以後︵參閱撒下十二-︶,即刻就能悔改,能寫詩篇五十一篇那樣誠懇而又美的詩,而且有那麼豐富的詞藻來描寫靈,那是從上帝賜給大衛的靈。
六、以利沙接受以利亞的靈︵王下二、︶
這段有關靈的記載常被有興趣的故事及「火馬拉著火焰車」的神蹟所淹蓋。從聖經記載中,這靈不只是上主的靈,也是以利亞的靈,因為上主的靈恆久住在以利亞的身上,以致以利沙能請求,「請把你的靈加倍給我」。嗣後,耶利哥的先知也能說:「以利亞的靈在以利沙的身上了。」根據申命記廿一章節,「長子……在分財產的時候多給他一份。……應享有長子的特權。」以利亞是以利沙靈性上的父親。後來,以利沙以外衣打水正證實了這件事實。
參 先知
一、被擄前的先知
阿摩司和何西阿
他們二位的書中都沒有「靈」字出現,但是卻有「上帝向︵某某︶啟示」或「上主的話臨到︵某某︶」的字樣。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上主的靈,而是用另一方法來表達上帝的啟示就是了。
彌迦
彌迦書中,我們找到了「上主之靈」。他說:「至於我,上主的靈和能力與我同在,他賜給我正義感和勇氣,好指責以色列的罪。」︵彌三︶,這裡我們讀到:他是先知,因為他有上主的靈。我們看到上主的靈與以色列的倫理生活發生關聯。這裡我們讀到了一個新的傾向。
以賽亞
以賽亞沒有用「上主的靈」等字眼來證明他的身分,但是他卻像彌迦一樣用來當作上帝的審判,例如:公義︵misphat︶的靈︵ruach︶和焚燒的靈︵賽四︶;公平之靈︵ruach misphat│賽廿八︶;「差遣他的靈來到我們當中」︵賽卅二︶,這一個主題以後不斷出現,上主的靈與末世的福氣切切相關。我們能想像到,以賽亞最大的貢獻是在他的預言彌賽亞的部分: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上主的靈」︵ruach︶要降在他身上,賜給他智慧、聰明,賜給他謀略、能力,賜給他知識和敬畏上主的心。
以賽亞書十一章至節原文提到四次「靈」和六個形容詞,智慧、聰明、謀略、能力、知識、敬畏上主。這些都是給「耶西殘幹上的嫩芽」的「一位新王」的。在七十士希臘文版、拉丁文版把「心」譯為「虔誠」,成為七個形容詞了。這些後來都成為傳統的聖靈的恩賜。我們仍以六個為依據。
以賽亞書中,我們看到更有系統的有關「上主的靈」的教導: 「上主的靈」與末世的審判有關,與彌賽亞有關,最後一定也和倫理生活相關。
耶利米
從以賽亞到耶利米,時代改變了。正因為假先知不斷以「靈」來標榜,因此,他不談「靈」,這不表示他沒有靈與他同在。對耶利米來說,上帝的啟示是他的話,又純潔,又簡單︵耶一、,二,七,十四,十八等等︶。他的用法比較是客觀的,如耶四「上主召來最強烈的風︵ruach︶。上主親自在審判他的子民。」這並不表示耶利米沒有安慰和鼓勵,最大的新約預言是從他來的,他說將來上帝要跟回歸的百姓立新約︵耶卅一-︶,但是這項新約似乎不需要「靈」的澆灌。
二、流亡和回歸時的先知
以西結
到了以西結的時代,真正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四個活物由靈任意指揮,「靈往哪裡去,活物︵或他們︶就往那裡去。」︵結一-,和合本︶,這就是上主的榮耀和他指揮的大能。
以西結自己的成就更完全是上帝的呼召:「上帝的話進入我裡面」︵結二︶,結三及以下是這句話的解釋。「上帝的靈把我舉起」︵結三︶,「上帝的靈把我提升到空中」︵結八︶,「上帝的靈把我提起」︵結十一︶,「上主的靈把我提起來」︵結四三︶。上帝要給他信息的時候,「上主的靈突然臨到我」︵結十一︶;上帝要他做事的時候,「上主的大能臨到我;他的靈帶我到山谷中」︵結卅七︶。這裡我們看到以西結的一生都在上帝帶領之下。
靈與新約︵結卅六-︶
「我︵上帝︶要賜給你們新的心、新的靈」(卅六),以至「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上帝」︵卅六︶,這完全是立約的字句,雖然他沒有提到立新約,但是它的內容完全是在立約的。不但如此,它還為使徒行傳當先鋒,幾乎已經為基督徒的洗禮和接受聖靈鋪路。
靈喚醒了枯乾的骨頭︵結卅七-︶
先是靈帶他到山谷中,上帝要以西結對枯骨說:「我要吹一口氣︵靈︶進你們︵枯骨︶裡面,使你們再活過來。」︵結卅七︶。主要他「向風︵靈︶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靈︶,要從四方︵原文也是靈,譯成英文是four winds︶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就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結卅七-;和合本︶,這裡的教導不能和新約的復活混淆,它不是新約的身體復活,而是國家的復興。所有的聖經翻譯都把「四靈」或「四風」譯為四方;不然會有多神之嫌。這裡要表達的仍是上帝的宏偉,他能從四方將靈,像風一般地吹來。
以賽亞書卷下
儘管有耶利米的應許和以西結的異象,在流亡中的百姓需要更多的安慰和鼓勵。他們在痛定思痛之後,悟出許多新的境界。他們沒有什麼好爭了,無污可貪了,什麼都沒有了,才真正想起許多事來,最主要的是他們的信仰。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從來沒有對上帝信得那麼純,那麼高。
靈與上帝的智慧的聯結
這段經文以「有一個聲音喊說」開始︵賽四十︶,這顯然是上帝的靈的聲音。這裡不但要他報導好消息,還道出上帝的智慧。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怕讀者不能不會意,在以賽亞書四十章節特別點出「上主吹起一陣風」。上帝的智慧可在下列的句子中看出:
誰能用手心量海水?誰能用手掌測高天?誰能用量器量大地?誰能用天平秤山嶺?誰能指示上主的靈?︵本句為周譯︶誰能指教他?引導他?
賽四十-
上主的靈首次和無與倫比的上帝的力量及創造主的智慧連在一起。他是無可比擬的。他是至高無上的主宰。
靈與約的更新︵賽四四-︶
我要降甘霖給乾旱的土地,要使沙漠湧流清泉。我要以靈澆灌你的兒女︵本句周譯︶,要賜福給你的子孫。他們要滋長像水邊的青草,繁榮像河畔的楊柳。
賽四四-
這是救恩的應許,尤其以美麗的詩體表達,倍加親切。《荒漠甘泉》書名的出典就在這段經文。「我要以我的靈澆灌」還沒有像約珥那麼具體,但是應許卻是千真萬確的。
靈與僕人︵賽四二-︶
上主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扶持他;我揀選他,喜愛他。我以我的靈充滿他,他要為萬國帶來正義。
賽四二-
上帝創造諸天,伸展天空;他造地和地上一切的生物;他賜給人生命︵neshamah-breath︶氣息︵ruach-spirit︶。主上帝對他的僕人這樣宣佈。
賽四二
這裡我們接觸到以賽亞的僕人之詩。僕人除了許多素質以外,是有上主之靈︵ruach︶的,他又賜人生命和氣息,以致上主、僕人能息息相通。這是四首僕人之詩的第一首,不但說明僕人的身分,更說出他的使命。在短短七節聖經中提到三次「公平mishpat」。在耶穌的受洗中我們聽到上帝確認的回聲,「我喜愛他」︵可一=太三=路三︶。再度在登山變相時,連門徒都聽到這聲音「這是我親愛的……」︵可九=太十七=路九︶。
永恆之靈的約︵賽五九,︶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水沖來,是耶和華的氣︵ruach Yahweh︶所驅逐的。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五九-︵和合本︶
耶和華說:「至於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直到永遠;這是耶和華說的。」︵賽五九│和合本︶。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以賽亞有關聖靈神學的高潮,也是給讀者最大的安慰。這是唯一的一次把聖靈和︵新︶約聯在一起。這是上主到耶路撒冷來拯救所有離棄罪惡的人,他應許要把聖靈給個人。這裡的「你」和「你的」都是單數,要到五旬節的時候,聖靈才普遍地降在眾人的頭上,而且更普及到全世界。正因為如此,這裡所說的約也是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
靈,受膏,救恩︵賽六一-︶
至高的上主的靈臨到我;他膏立我,棟選了我,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他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得自由。他差遣我宣告: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和合本「禧年」︶。
賽六一-
這首詩雖不是僕人之詩,但在整體彌賽亞的了解中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耶穌在公開傳道的第一篇講章就用了這段經文︵參閱路四-︶。路加福音更說,「他打開書卷,找到一個地方」︵路四︶,耶穌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的時候,一定已經想到以這段經文作為他宣佈彌賽亞方針的講章,詳情到「同觀福音」章討論。可是這段經文在寫作時,作者︵以賽亞書卷下︶一定想到他自己,因為他是「被膏立」的,所以有「靈」臨到頭上。「被擄的」等等都是他的時代背景,他一定想到一個新的時代。
聖靈在聖經中佔了很大的篇幅,尤其在保羅的書信中,他的地位非常重要。這些名詞不只是量的出現,連質也重要,他是保羅神學核心之一。在耶穌的公開傳道生涯中,前半段講得少,耶穌尚未離世‧他親自出馬,在上帝的計劃中,聖靈毋須到世上來工作。但等到耶穌快要上十字架,他才說:「我要祈求父親,他就賜給你們另一位慰助者︵聖經國語和合本,以後簡稱和合本,譯為保惠師,在小字註解有「或譯訓慰師」的另一種譯法,可見這一名詞是多麼難翻了︶,永遠與你們同在。他就是真理的靈。」︵約十四-︶。
從這節經文以後,耶穌開始大段討論聖靈了。這些都是他在受難週講的,以一個禮拜的時間與兩年半相比,從量的方面當然比較少;但是從質的方面卻在許多重要的場合出現。在耶穌公開傳道時,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他曾引用以賽亞書六十一章節,提到:「主的靈臨到我,因為他揀選了我。」︵路四︶,又在另一個關鍵時刻,法利賽人批評耶穌是靠著鬼王別西卜趕鬼,在他答辯時的結論是;「如果我靠上帝的靈趕鬼,這就證明上帝巳經在你們當中掌權了。」︵太十二│和合本:「上帝的國臨到他們了。」︶。
聖靈的地位既然那麼重要,為甚麼早期神學家不演繹一套完整的父、子、聖靈間關係的神學給後代呢?其理由不外乎下面幾個:
一、早期的門徒與耶穌的時代很接近,他們不認為「他們」中間有任何問題;
二、他們太忙於解決其他問題,來不及討論聖靈,因為聖靈在他們中間運行,太真實了,不必討論。但是到了亞流糾紛時代︵開始時為主後三二○年︶,他們忙於解決的是父與子的關係,聖靈只是一筆帶過,也不必討論;
三、獨神教怎能有三位上帝,所以既然人們不問,還是少提為妙,免得講解不清反而畫蛇添足。有關教父對聖靈的觀點在第五章中會詳細討論。這裡只介紹三一上帝之形成。
提起三一上帝︵Triune God︶或三位一體︵Trinity︶,無論它有多麼複雜,難以解釋,首先創造這些名詞的神學家是有功的。他是特土良︵Tertullian︶,生於主後一五○ │一五五年左右,他是第一個以拉丁文來寫作的教父。正因為他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寫作的教父,他能跳出希臘文的框框,另立門戶,有新的建樹;也正因為他用拉丁文,使我們不懂拉丁文的人莫名其妙。但是他不必顧慮其他的文字,他只要解決他的問題,其他文字無論因此而造成多大的困難,他可以不必理會,這是別人的事。
特土良用他最擅長、最專業的拉丁文法詞藻寫出他對聖父、聖子、聖靈的了解;他的讀者完全懂得他的意思,因為這名詞是拉丁文,後來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羅馬大公教的教條裡面。它們用的都是拉丁文,根本沒有困難。可是現在天主教用的是當地地方語,他們是普及了,但是對某些教義來講,好像三位一體,難免是一種損失。特土良說:
讓我們來保存神聖之「家︵economy│從 oikos,希臘文﹃家﹄而來︶」的奧祕,使我們看到部署了,從合一中有三一︵unity into trinity︶父、子、聖靈,不是在本質︵essence︶為三,而是在等次︵grade,對這字也應有新的了解,不能認為是次等︶為三,不在於物質︵substance︶而在於形式︵form︶。
田立克說:「第一次我們讀到trinitas這種名詞,從此以後成為教會的名詞。他否定了『三神﹄的觀念。同時也介紹了economy︵家︶觀念,今天economy解釋為生產生活需要之方法,經濟;古時基督教的解釋是﹃建立上帝之完全的生命﹄。」田立克繼續介紹特土良的思想:上帝永恆地在他自我裡面發展,在歷史的各時期中彰顯自己。他所說的economy是以活的、有能力地在歷史的彰顯中建立「三位一體」。這並非三個divine essences︵神聖本質│田氏解釋為「本體的能力Power of being」︶,而是一個essence。父、子、靈是三位,three Persons,這裡的Person不是英文了解的Person,而是拉丁的Persona。它與希臘文的ProsoPon十分接近,解釋為「面」;persona是mask︵作者按:面具,我們一定要了解「面具」在中文是一個壞名詞,而在希羅傳統中││英文為Greco-Roman Word,為希臘文化,羅馬統治的世界││是一個很好用的名詞,以下再用這名詞的時候不另解釋了︶;因之,在上帝的自我彰顯中,有三個面,三個像貌,三種特殊的表達。這三種彰顯:高深莫測者為父、有形體者為logos,為子,具能力者為靈。」
貳 三位一體之奧祕
如果這問題對西方人是難,對我們中國人更難。好比拿我國的文字來論,比較希臘文、拉丁文,包括英文討論像三位一體神學問題,我們的文字少得可憐。我們有著其他豐富的詞彙,可是這裡卻用不上。我們聽到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學者講課,滿口洋文,使聽眾大起反感,請大家要原諒他,他不是有意的,他找不到適當的字。也許有人說他可以查字典,字典上的解釋不管用。這是我們整個中國神學界的困擾:我們既不能像日文那樣只譯音,然後再解釋、下定義;又不能先囫圇吞棗,然後任其自由咀嚼。有人說,反正過了些時候,自然而然會似懂非懂的。但是似懂非懂並非懂。也許還不如乾脆不懂,不會以訛傳訛,誤人子弟了。這麼說並不表示我懂了,我仍是不懂,只是努力想了解而已。這是文字上的根本欠缺,讀者在讀本書的時候,隨時會感到作者的無奈。
某些事物是問題︵problem︶,問題是能夠解答的;今天沒有答案,明天也許有答案,明天的明天,總有一天會有答案;假如我沒有答案,你也許有答案,你也許沒有,但總有人有答案。但是奧祕卻不同了,奧祕是千古以來都沒有答案的。它根本不是「問題」,而是誰也不明白的「奧祕」。「三位一體」就是屬於這一個範圍,它是無人能了解的「奧祕」。我們切不能因為有一位天才神學家說了某句話,認為問題已經解決。拿三位一體這一名詞來說,也許正是問題的開始。那時候發難的有亞流派︵Arians︶,後來又有撒伯流所領導的「形相神格派︵Modalistic Monarchianism︶││上帝親自以不同的形相出現」。這些都代表著他們內心的掙扎,不要三位上帝,同時又要找到父與子的關係。在第五章中,我們會再介紹。這裡我們介紹亞流與亞力山大學派的糾紛和解決之道就可以了。
不管人們怎麼說,亞流派所代表的是純粹的一神教。為了尊重一神的觀念,不得不把基督的神性附屬在上帝的裡面,而也就是所謂subordinationism。他認為上帝是「簡單的」,也是至高的,因此他是不能分割的,他是萬有的基礎。他是萬因之因,無因之因。他一定是無從與之交通的,因之他要交通的時候,只得借重於一位中間者,他在神學的名字是「子」,在哲學的名字是「道│logos」。他是第一位被創造的,因此他是一切創造物的「原型│prototype」。亞流認為他是首生的,卻不能承認他是獨生子,唯一的、獨一無二的子。這一位所有被創造者中的長子,是上帝的智慧︵sophia︶和道︵logos︶,出現在耶穌中。亞流認為他已經把耶穌和他的神性提升到最高,也是最接近上帝的地步,而沒有損毀上帝的「一│unity」
反對他的人當然不這麼想。他們也是一群正直人,他們從救恩著想。一位比上帝小一點的中間者,怎麼能救我們世人呢?這一派是亞力山大派,他們認為子是永恆存在的,在本質上是與父一樣的,神能生神,生出來的一定也是神││他才能做人的救主。耶穌成為人,方能回反為上帝。唯一的可能就是「道是永恆」的。在人間顯現的是上帝自己。上帝之所以被稱為父,因為他是「子」的「父」。子是永恆的子,因為他是「父」的「子」。
說也奇怪,他們兩派都受古代一位大神學家俄利根︵Origen︶的影響,他說:
「永恆的道是永恆地從上帝的神聖本質「divine substance」中發生︵generate︶的。他不是被創造的,他是從無中開始有的;他是無限的;因之,他與上帝有同樣的體︵田立克註‧第一次用,homoousios to patri,與父有相等的being︶。儘管道是永恆的,道是子,比父要小一點。只有父才是沒有根源的︵no origin︶,不是被發生。父是上帝,他自己就是上帝;子卻因父而為上帝。」
這一段話前後是矛盾的,亞流和亞力山大派各取一半,就打得頭破血流了。後來在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教會大公議會,解決了糾紛︵暫時的︶,最重要的一個字是homoousios to patri。也就是肯定了「子」的地位。
但是聖靈的地位仍然沒有確定,同一位闖禍的俄利根說過:「子比父小一點,靈又比子小一點;他在人的靈中運行︵按:一定也包括救恩︶,這是他的功用。雖然在教會中,會眾對三位都一樣敬拜,但是他就是小那麼一點。
這當然也是引起軒然大波的大事。其實,父與子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又引發了聖靈地位的問題,其中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轉折,終於在大家筋疲力盡的時候,接受了羅馬的建議,那是鼎鼎大名的迦克墩議會(四五一年),所決定的是迦克墩信經:
我們跟隨著聖教父。同心合意教人宣認同一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他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按神性說,他與父同體︵homoousion,consubstantial︶,按人性說,他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按神性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Theotokos︶童女馬利亞所生;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之區別,不因聯合而消失。兩性的特點反得以保存,會合於一個位格︵prosopon︶,一個實質︵hypostasis︶之內,而非分離成為兩個位格,卻是同一位子,獨生子,道的上帝,主耶穌基督;正如眾先知論到他自始所講,主耶穌基督自己所教訓的,諸聖教父信經所傳給我們的。
東方的教會無條件接受迦克墩信經;因之,它成為標準的信經。以後一切都成為定局,不是沒有爭辯,僅是一些零星的糾紛而已,大體上一概奉行迦克墩信經。這是劃時代的,我們都是生長在迦克墩這一邊的人了。至於聖靈在尼西亞信經中已有定論,只要再確認就是了。
參 現代人對三位一體的困惑
作為一個現代人,現代的基督徒,在現代願意為主作見證的基督徒有許困難和疑惑。一個現代人受過現代科學的訓練,一定會問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告訴他,他不必問那麼多問題,先信了再說;他一定說,他不明白,怎麼能信,他不願做愚夫愚婦。他講得不無道理,這些得不到答案的人很快就離開教會,除非他們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程度,即使不明白也仍留在教會。耶穌固然拯救有特別需要的人,如病人和傷心人;但是他也要拯救健康的正常人。我們看看早期耶穌所呼召的門徒,好像彼得、保羅,他們個個都是又健康、又正常、又有正當職業、還生活得不錯的人。我們怎麼來回答一些發許多問題的慕道友和新基督徒,尤其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三位一體呢?假如我們自已還不明白,怎麼能幫助人呢?我通常在教會中不提這些問題,不是把信徒當作愚夫愚婦,而是因為這問題固然在歷史上曾經發現;但實際上,對救恩並不重要,對信徒的成長也不重要。救恩是信耶穌是主:因信稱義,因恩得救。成長是信徒不斷的靈修和實行耶穌的教導。不過基督徒仍是不斷地問這三位一體的問題,因為這問題困惑他們。
我們的困惑和無力感更在今天逐漸國際化,現代人旅行的機會很多,甚至到國外或大陸謀生的機會亦多。在這些經歷中,你會想要請人歸主,你會感到,你信的主遠超過他們當地人的信仰,或他們根本沒有信仰;有時你會感到你信仰中的教義比他們的強多了。你要見證,就得熟知你所信的。你有時想說而說不出來,就因為你知道的太少。你的救恩不在於知識,但是做見證是要知識的,或者更需要聖靈的幫助。他能使你了解聖經,使你靈性增長,更能帶領你作見證;所以我們直接來研讀聖靈吧!
註釋:
田立克,Paul Tillich,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1956. Recorded and edited by Peter H. John. pp. 45, 46.
田立克,同上,頁。
華爾克,Williston Walker,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pp. 242, 244。
第一篇 聖靈在聖經中的記載
第一章 在舊約中的聖靈
壹 從創世到列祖時代
一、從創造中看上帝的靈
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創一︶
這裡希伯來文用的是ruah elohim。Ruah有兩解釋:其一是「風」;另一是靈。中文和合本和現代中文譯本︵以後簡稱現代本,本書除了另註版本以外,一律用現代本︶都用「靈」字。非常有趣的是中國最早基督教文獻「景教碑」用「風」,該碑有「鼓元風│吹起了第一陣風」,這也許反映了聶斯多留派︵Nestorians︶的看法。
「運行」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字眼,作者用的是文法中的分詞,代表著一個繼續不斷的動作,原文的文字變化用法只出現在申命記卅二章節,那裡是老鷹「照顧」小鷹。這節的意思是「深淵一片黑暗」,毫無次序的那一長段時候,上帝的靈不斷地「籠罩」著,「徘徊」在洶湧澎湃的水面上。︵使它們能安靜下來聽上帝的說話?︶
這種「元風」是否在約伯記中給我們有更多的啟示?
他︵上帝︶的大能平靜了大海,他的技巧擊倒了海怪拉哈伯。他吹氣潔淨了天空;他的手擊殺了奔逃的海怪。
伯廿六-
「氣」也沒有給我們對上帝的創造有更多的了解。這裡僅告訴我們,先要「清理」一切,把那些海怪擊倒,大海平靜,天空潔淨以後,才能進行他創造的工作。
在詩篇中似乎找到更進一步「氣 ruach」對創造的貢獻。
諸天由上帝的命令︵dabhar︶造成:日月星辰也由他的話︵口中的氣│ruach︶造成。
詩卅三
這裡似乎更多是在討論「話」,「口中的氣」仍是「話」而已。這是希伯來文的對仗詩句,沒有告訴我們是否「口中的氣」在造日月星辰。至於把這「靈」當作三位一體之靈,在創造時就在場,似嫌勉強。還得把第三節「上帝說」的「說」當作「道」,方能認為聖子也參預創造工作。一般學者都不認為在創世記一章至節就有父、子、靈共同創造。
上帝吹生命的氣︵創二︶
上帝造人的時候,最重要的關鍵是在「吹生命的氣」。
後來,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neshamah,不是ruah︶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和合本,有靈的活人︶。
這是第二個創造人的紀錄,與第一個是不同的。「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吹進他的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這裡「氣」不是ruah,而是neshamah,這兩個字在很多地方是通用的;但是我們不能說,把聖靈吹了進去,假如那樣解釋,是把新約讀到舊約中去。︵約翰福音廿,耶穌對門徒吹氣才能這樣解釋。︶人是有上帝的氣的,這裡和創世記一章節一樣︵「上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說明人在創造之初是有「神性」的。這裡沒有用ruach,ruach才可以解釋作靈。和合本譯「有﹃靈﹄的活人」。現代本譯「有生命的人」Nephesh hayyah應該是a living soul,希臘文的直譯是a soul havining life。假如有人問,這是否建議人是由「體」與「魂」組成的,或簡直是「體」、「魂」、「靈」三者組成的,好像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至節那樣?因為希臘文用了英文的soul,就譯「魂」,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這是轉了兩手的字典譯法︵所謂兩手是先從希伯來文到希臘文,然後再從希臘文到英文︶,這麼樣到字典中去找解釋是勉強的;這樣的解釋是用希臘的體、魂、靈的觀念來思考基督教神學。二十世紀初葉的英語系統神學幾乎都走這條路線,連我國的教會工作者也這樣思考。這樣思考實有偏差。本書作者在討論人的組成因素中將詳細討論,這裡的重點是一切都出於上帝。
雖然如此,以舊約聖經要演化出聖靈是創造主,似乎尚有困難。極大部分是基督徒往回看,看出聖靈在創造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審判的聖靈
靈是有審判之權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創六︶,就是審判之靈的詮釋。創世記第三章吃禁果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創世記第六章是另一個「人犯罪」的紀錄,經上說:「有些﹃神子﹄看見人類的女子美麗,就隨著自己所喜歡的娶她們為妻。」︵創六︶,緊接著經上記載他們生兒育女傳下後代等,但是即刻就有「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創六︶」的記載。夾在這兩段記載的中間,「上主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這當然是一種懲罰,原先靈是住在他們中間的。
這裡我們第一次在聖經中看到「靈︵ruach︶」與「肉體︵basar︶」的衝突。聖經作者的ruach顯然不能譯作普通的風,而是有深一層的意義的「靈」;而肉體更不是僅僅是人的「物質」部分而已。它傾向於惡與罪,走向死亡,和身體和道德的軟弱。這一段記載顯然是從亞當犯罪以後,到該隱殺亞伯︵創四-︶,再演變到拉麥的記仇報復︵創四-︶,而其最高點也是壞到不能再壞,而到「有些﹃神明的兒子們﹄看見人類的女子美麗,就隨自己所喜歡的娶他們為妻」,而看到「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到這時候才真正發展到惡極了的程度。
三、智慧和有遠見的靈
靈是多方面的,他可以懲罰,也能獎賞。下面所引的一段話是從一位非信徒的口中說出來的,更加難能可貴。埃及的王對他的臣僕說:「約瑟…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創四一︶,法老本身就是被埃及人認為神明轉世的!當約瑟能解夢,又能訂經濟政策以後,他不得不承認「再也找不到比約瑟更理想的人,……有智慧,有遠見。」法老的結論是「約瑟……有上帝的靈與他同在」,這靈賜給他智慧和有遠見︵創四一及以下︶。正因為上帝的靈是有智慧和有遠見的,所以凡有這靈的人都是有智慧、有遠見的。這裡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認知,就是能解夢的就是能行政的,因為上帝的靈同在。
貳 有靈幫助的領袖
摩西在蒙召的時候,聖經上沒有提到聖靈,但卻有「我︵上帝︶與你同在」的應許。舊約中有關聖靈的認識還沒有充分的發展,但是從下面的記載看來,顯然上帝同在就是靈的同在。當摩西一人忙不過來的時候,他要找些助手的時候,有靈的人就是可以當領袖的人了。
一、「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民十一 、、、︶
因為摩西責任太大,管不了那麼多事務,上帝要摩西「召集七十個受人尊敬的長老,……我要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能幫你分擔責任。」︵民十一-︶,由此可見摩西的能力是因為他有靈,而分給七十人以後,他們就能分擔責任了。由此可見,因為上帝的靈在摩西身上,所以他有行政才氣;上帝也可以把這種天才分一點給另外七十個長老。
二、約書亞充滿智慧的靈︵申卅四︶
「嫩的兒子約書亞充滿智慧的靈,因為摩西按手委派他作繼承人。」這裡第一次看到按手的動作,使摩西身上智慧的靈轉移到約書亞的身上。從此以後,按手成為希伯來/基督教極重要之傳統。
三、四位士師有靈的能力
俄陀聶 「上主的靈臨到他,他就作以色列人民的士師。」︵士三︶。
基甸 「上主的靈臨到基甸,他就吹號」領導以色列人打敗米甸人︵士六及以下︶。
耶弗他 「上主的靈臨到耶弗他,他就打敗了亞捫人。」︵士十一及以下︶。
參孫
「上主的靈開始充滿他︵參孫︶。」︵士十三︶。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他赤手空拳撕裂了那只獅子。」︵士十四︶。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使他強壯。」︵士十四︶。
上主的靈突然臨到參孫,使他強壯。」︵士十五︶。
這裡我們讀到士師記中「上主之靈」的重要性。在王國未組織之先,以色列僅是疏鬆散漫的部落。他們是士師︵英文翻譯為法官,他們主要任務不是審判︶,而是領導國家的男女英雄。他們的共同特色是有上帝的靈在他/她們身上。
四、掃羅王
「上主之靈要突然支配你,你會受感忘形說話,像是另外一個人。」︵撤上十︶因為上帝要掃羅作他子民以色列的統治者,救他們脫離所有的仇敵。
「掃羅聽到這消息,突然被上帝的靈支配。」︵撒上十一︶,上主要準備他去打仗。
「上主的靈離開掃羅,上主差邪靈來折磨他。」︵撒上十六︶。我們了解「上主的靈離開掃羅」,因為他屢次不服從上主,撒母耳也告訴他,上主要另立新王。可是一位聖潔而良善的上主能「差邪靈嗎?」第一,我們知道一切都屬上主所管,包括撒但︵參閱伯一-;二-︶。第二,這裡的「邪靈」是raah,bad不一定是道德上的惡,而是「折磨他」,使他煩惱、困擾而已。
「上帝的靈也突然支配他︵掃羅︶」︵撒上十九︶整段經文,撒上十九-,出現過另一次「上帝的靈」,那是使掃羅的部下也能「受感忘形說話」,而掃羅被上帝的靈「突然支配」,也為了要他「受感忘形說話」。這裡我們看到上帝支配的能力,掃羅雖然對大衛仇視,暫時也能變成一個讚美的人;同時對大衛是一種保護。
五、大衛王
「上主的靈立刻支配大衛」︵撒上十六︶
大衛從撒母耳手上受膏以後︵當然這是上主的旨意││撒上十六︶,「上主的靈立刻支配大衛」,而且「從那天起與他同在」,表示並非暫時,而是一直跟他在一起。
大衛的祈禱︵詩五一︶
這是大衛犯了與有夫之婦通姦,並且謀殺她的丈夫以後,他徹底悔改︵詩五一-︶,然後他才能求「不要從我身上召回你的聖靈」。這裡我們注意到三個描寫「靈」的字是非常有意義的:忠誠的靈︵詩五一︶、神聖的靈︵詩五一︶、甘心的靈︵詩五一︶。大衛不愧是一位有智慧的領袖,一經拿單先知點明以後︵參閱撒下十二-︶,即刻就能悔改,能寫詩篇五十一篇那樣誠懇而又美的詩,而且有那麼豐富的詞藻來描寫靈,那是從上帝賜給大衛的靈。
六、以利沙接受以利亞的靈︵王下二、︶
這段有關靈的記載常被有興趣的故事及「火馬拉著火焰車」的神蹟所淹蓋。從聖經記載中,這靈不只是上主的靈,也是以利亞的靈,因為上主的靈恆久住在以利亞的身上,以致以利沙能請求,「請把你的靈加倍給我」。嗣後,耶利哥的先知也能說:「以利亞的靈在以利沙的身上了。」根據申命記廿一章節,「長子……在分財產的時候多給他一份。……應享有長子的特權。」以利亞是以利沙靈性上的父親。後來,以利沙以外衣打水正證實了這件事實。
參 先知
一、被擄前的先知
阿摩司和何西阿
他們二位的書中都沒有「靈」字出現,但是卻有「上帝向︵某某︶啟示」或「上主的話臨到︵某某︶」的字樣。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上主的靈,而是用另一方法來表達上帝的啟示就是了。
彌迦
彌迦書中,我們找到了「上主之靈」。他說:「至於我,上主的靈和能力與我同在,他賜給我正義感和勇氣,好指責以色列的罪。」︵彌三︶,這裡我們讀到:他是先知,因為他有上主的靈。我們看到上主的靈與以色列的倫理生活發生關聯。這裡我們讀到了一個新的傾向。
以賽亞
以賽亞沒有用「上主的靈」等字眼來證明他的身分,但是他卻像彌迦一樣用來當作上帝的審判,例如:公義︵misphat︶的靈︵ruach︶和焚燒的靈︵賽四︶;公平之靈︵ruach misphat│賽廿八︶;「差遣他的靈來到我們當中」︵賽卅二︶,這一個主題以後不斷出現,上主的靈與末世的福氣切切相關。我們能想像到,以賽亞最大的貢獻是在他的預言彌賽亞的部分: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上主的靈」︵ruach︶要降在他身上,賜給他智慧、聰明,賜給他謀略、能力,賜給他知識和敬畏上主的心。
以賽亞書十一章至節原文提到四次「靈」和六個形容詞,智慧、聰明、謀略、能力、知識、敬畏上主。這些都是給「耶西殘幹上的嫩芽」的「一位新王」的。在七十士希臘文版、拉丁文版把「心」譯為「虔誠」,成為七個形容詞了。這些後來都成為傳統的聖靈的恩賜。我們仍以六個為依據。
以賽亞書中,我們看到更有系統的有關「上主的靈」的教導: 「上主的靈」與末世的審判有關,與彌賽亞有關,最後一定也和倫理生活相關。
耶利米
從以賽亞到耶利米,時代改變了。正因為假先知不斷以「靈」來標榜,因此,他不談「靈」,這不表示他沒有靈與他同在。對耶利米來說,上帝的啟示是他的話,又純潔,又簡單︵耶一、,二,七,十四,十八等等︶。他的用法比較是客觀的,如耶四「上主召來最強烈的風︵ruach︶。上主親自在審判他的子民。」這並不表示耶利米沒有安慰和鼓勵,最大的新約預言是從他來的,他說將來上帝要跟回歸的百姓立新約︵耶卅一-︶,但是這項新約似乎不需要「靈」的澆灌。
二、流亡和回歸時的先知
以西結
到了以西結的時代,真正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四個活物由靈任意指揮,「靈往哪裡去,活物︵或他們︶就往那裡去。」︵結一-,和合本︶,這就是上主的榮耀和他指揮的大能。
以西結自己的成就更完全是上帝的呼召:「上帝的話進入我裡面」︵結二︶,結三及以下是這句話的解釋。「上帝的靈把我舉起」︵結三︶,「上帝的靈把我提升到空中」︵結八︶,「上帝的靈把我提起」︵結十一︶,「上主的靈把我提起來」︵結四三︶。上帝要給他信息的時候,「上主的靈突然臨到我」︵結十一︶;上帝要他做事的時候,「上主的大能臨到我;他的靈帶我到山谷中」︵結卅七︶。這裡我們看到以西結的一生都在上帝帶領之下。
靈與新約︵結卅六-︶
「我︵上帝︶要賜給你們新的心、新的靈」(卅六),以至「你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們的上帝」︵卅六︶,這完全是立約的字句,雖然他沒有提到立新約,但是它的內容完全是在立約的。不但如此,它還為使徒行傳當先鋒,幾乎已經為基督徒的洗禮和接受聖靈鋪路。
靈喚醒了枯乾的骨頭︵結卅七-︶
先是靈帶他到山谷中,上帝要以西結對枯骨說:「我要吹一口氣︵靈︶進你們︵枯骨︶裡面,使你們再活過來。」︵結卅七︶。主要他「向風︵靈︶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靈︶,要從四方︵原文也是靈,譯成英文是four winds︶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就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結卅七-;和合本︶,這裡的教導不能和新約的復活混淆,它不是新約的身體復活,而是國家的復興。所有的聖經翻譯都把「四靈」或「四風」譯為四方;不然會有多神之嫌。這裡要表達的仍是上帝的宏偉,他能從四方將靈,像風一般地吹來。
以賽亞書卷下
儘管有耶利米的應許和以西結的異象,在流亡中的百姓需要更多的安慰和鼓勵。他們在痛定思痛之後,悟出許多新的境界。他們沒有什麼好爭了,無污可貪了,什麼都沒有了,才真正想起許多事來,最主要的是他們的信仰。在以色列人的信仰中,從來沒有對上帝信得那麼純,那麼高。
靈與上帝的智慧的聯結
這段經文以「有一個聲音喊說」開始︵賽四十︶,這顯然是上帝的靈的聲音。這裡不但要他報導好消息,還道出上帝的智慧。更有意思的是,作者怕讀者不能不會意,在以賽亞書四十章節特別點出「上主吹起一陣風」。上帝的智慧可在下列的句子中看出:
誰能用手心量海水?誰能用手掌測高天?誰能用量器量大地?誰能用天平秤山嶺?誰能指示上主的靈?︵本句為周譯︶誰能指教他?引導他?
賽四十-
上主的靈首次和無與倫比的上帝的力量及創造主的智慧連在一起。他是無可比擬的。他是至高無上的主宰。
靈與約的更新︵賽四四-︶
我要降甘霖給乾旱的土地,要使沙漠湧流清泉。我要以靈澆灌你的兒女︵本句周譯︶,要賜福給你的子孫。他們要滋長像水邊的青草,繁榮像河畔的楊柳。
賽四四-
這是救恩的應許,尤其以美麗的詩體表達,倍加親切。《荒漠甘泉》書名的出典就在這段經文。「我要以我的靈澆灌」還沒有像約珥那麼具體,但是應許卻是千真萬確的。
靈與僕人︵賽四二-︶
上主說:看哪,我的僕人,我扶持他;我揀選他,喜愛他。我以我的靈充滿他,他要為萬國帶來正義。
賽四二-
上帝創造諸天,伸展天空;他造地和地上一切的生物;他賜給人生命︵neshamah-breath︶氣息︵ruach-spirit︶。主上帝對他的僕人這樣宣佈。
賽四二
這裡我們接觸到以賽亞的僕人之詩。僕人除了許多素質以外,是有上主之靈︵ruach︶的,他又賜人生命和氣息,以致上主、僕人能息息相通。這是四首僕人之詩的第一首,不但說明僕人的身分,更說出他的使命。在短短七節聖經中提到三次「公平mishpat」。在耶穌的受洗中我們聽到上帝確認的回聲,「我喜愛他」︵可一=太三=路三︶。再度在登山變相時,連門徒都聽到這聲音「這是我親愛的……」︵可九=太十七=路九︶。
永恆之靈的約︵賽五九,︶
如此,人從日落之處必敬畏耶和華的名,從日出之地也必敬畏他的榮耀;因為仇敵好像急流的水沖來,是耶和華的氣︵ruach Yahweh︶所驅逐的。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
賽五九-︵和合本︶
耶和華說:「至於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加給你的靈,傳給你的話,必不離你的口,也不離你後裔與你後裔之後裔的口,從今直到永遠;這是耶和華說的。」︵賽五九│和合本︶。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以賽亞有關聖靈神學的高潮,也是給讀者最大的安慰。這是唯一的一次把聖靈和︵新︶約聯在一起。這是上主到耶路撒冷來拯救所有離棄罪惡的人,他應許要把聖靈給個人。這裡的「你」和「你的」都是單數,要到五旬節的時候,聖靈才普遍地降在眾人的頭上,而且更普及到全世界。正因為如此,這裡所說的約也是耶利米所預言的新約。
靈,受膏,救恩︵賽六一-︶
至高的上主的靈臨到我;他膏立我,棟選了我,要我向貧窮的人傳佳音。他差遣我醫治傷心的人;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得自由。他差遣我宣告: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和合本「禧年」︶。
賽六一-
這首詩雖不是僕人之詩,但在整體彌賽亞的了解中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耶穌在公開傳道的第一篇講章就用了這段經文︵參閱路四-︶。路加福音更說,「他打開書卷,找到一個地方」︵路四︶,耶穌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的時候,一定已經想到以這段經文作為他宣佈彌賽亞方針的講章,詳情到「同觀福音」章討論。可是這段經文在寫作時,作者︵以賽亞書卷下︶一定想到他自己,因為他是「被膏立」的,所以有「靈」臨到頭上。「被擄的」等等都是他的時代背景,他一定想到一個新的時代。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