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與《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是作者的思想三部曲,呈現作者對於文化問題所進行的拓樸研究:歷史環節─精神形式─負面書寫。
本書分為二卷:
第一卷以物的邏輯與力的空間之方法論,透過莊子與接為構而「發如機栝」的共名迭代之檢討,以及「心齋」與「微生滅」之「無」的基進性,展開雙重批判思想運動:第一部份從1895事件後的倫理話語環節出發,梳理中文脈絡倫理話語的現代譜系。梁啟超的新民說不僅具體而微地體現了當時瀰漫於十九世紀東亞語境的功利倫理觀以及基督教化的思想控制,也說明了東亞特有的「倫理政治經濟學」如何貫串於二十世紀的倫理話語主軸,成為不同政權生命治理的論述基礎;第二部份則反向進行,討論在此倫理話語環節所岔開的幾個例外,並進而思考譚嗣同的「微生滅」與王國維的「一元論」如何參照莊子與佛家思想,在時代主導話語之外,提出了以「無」為批判思想本體並抵制功利權力結構的基進政治性。
第二卷則從傅柯、海德格、拉岡到巴迪烏所扣連的思想迴圈,進一步討論倫理主體與話語邏輯的關係,並再次回到中文脈絡,討論如何思考心之計算與不可計算的問題,也就是一與多的問題。作者最後以二十世紀末後解嚴與後八九的兩岸當代美術對照,檢視倫理重構後遺效果的當代狀況: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倫理構造──同鄉、同胞、同志、同黨,促成了具有共識卻有侷限的倫理主體位置,並以各種感受性的模式在視覺圖像中反覆浮現。然而,畫作中脫離習性倫理與視覺語彙邏輯的感性皮膚移植,則可能讓觀者經驗發生變化:我們經歷,我們遭遇他者,我們改變自身。
本書所討論的迴向批判思想與「非-家」藝術經驗,是作者所提出的一種根本倫理位置,也是一種根本的政治性空間。
作者簡介
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現職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現代主義與現代性、精神分析與文化理論、跨藝術研究。著作包括《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三民,199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2000),《文學與電影:影像 真實 文化批評》。(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台北:麥田,2004)。
序
我還記得前一本書《心之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完稿送出時,有一陣子我陷入了惶惑與低潮,不知如何繼續我的寫作計畫。其實,當時我心中知道那本書的核心章節「心的翻譯:自我擴張與自身陌生性的推離」,是我必須繼續展開與解決的問題,正如更早的《孤兒‧女神‧負面書寫》那本書的核心章節「文化整體組織與現代主義的推離」,是導向《心之變異》的種子一般。
每一本書都有其內在最後發展出而尚未完全說清楚的潛在動力,促使下一本書之工作的萌發。然而要處理現代性對於「心」的詮釋與治理,以及探索是否有不同於時代話語的「心」的思考,則必須退行溯源而回到晚清知識譜系重構的時刻。而且,我逐漸形成的拓樸概念,使我對於歷史拓樸環節與主體拓樸空間的問題倍感興趣,也更清楚此問題的複雜面向。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個工作是非常困難的;這個困難令我害怕,我也還不知道這個孤獨的旅程會將我帶到甚麼地方。雖然我陸續完成了關於杜亞泉、李春生與譚嗣同的研究,但是每當學界朋友們問起我近日在處理甚麼問題時,我總是囁嚅結舌,難以用一兩句話回答這個複雜的問題。
……我不斷將啟發我的思想家,例如尼采、佛洛伊德、巴岱伊、海德格、傅柯、拉岡、德希達、儂曦、克莉絲蒂娃、杭席耶與巴迪烏等人,帶到課堂中,偶而也與同學討論譚嗣同、王國維、章太炎與莊子,或是陳界仁、吳天章以及各種當時發生中的畫展、紀錄片。有時候,概念的困難度會令學生畏懼甚至憤怒,但是也有多數的時刻,學生們看到了從話語結構到存有之間或是歷史環節與主體環節之間的弔詭,以及思考中雙重運動的必然張力。停留在運動中的某一點或是某一條軌道,總會發生思考上的短路。面對學生的疑惑而努力將此問題的複雜度說明清楚,總是我的書寫動力的起點。
目次
導論:物的邏輯與力的空間
(一)關於對象物與主體的問題
(二)重探倫理─話語邏輯之問題
第一卷 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
第一部份 世界觀與倫理主體的移位
第一章 內與外的拓樸關係
(一)有關外部視野與內部視野的弔詭
(二)倫理話語的傳統系譜與現代翻譯:ethics如何在漢字脈絡被翻譯為「倫理」?
(三)1895的世界變局與主觀衝擊
第二章 心力說的基督教化與政治經濟學:梁啟超的新民說與倫理生命治理
(一)梁啟超所介入的主觀歷史時代
(1)1895後的世界崩毀與情感激動
(2)德富蘇峰與1895前後的日本膨脹論
(二)梁?超之新民論與心力說
(三)梁?超心力說之計量、馴化與政治經濟邏輯
(1)傅蘭雅與心之計量與馴化利用
(2)亨利烏特與醫心運動與思想淨化
(3)心力說之國體有機論與政治經濟學
(四)生命治理與倫理政治經濟學
第二部份 「共名」之發如機括
第三章 倫理、營室與「心的進化」:從羅振玉《教育世界》到杜亞泉《東方雜誌》的倫理翻譯
(一)《教育世界》:羅振玉與王國維之倫理學翻譯與營室觀
(1)羅振玉與《教育世界》
(2)王國維與倫理翻譯
(二)《東方雜誌》:杜亞泉的生理主義史觀、心的進化與人生哲學
(1)生理主義史觀、心的進化與知識製造
(2)佛郎都之接續主義與杜亞泉的人生哲學
(三)心的優生學
第四章 以「仁」之名:李春生的基督教化儒學倫理觀與等差論
(一)統合與同一的邏輯
(二)「一」的概念以及界限、範圍與主統之趨同邏輯
(三)以「仁」之名的同化視野
第三部份 「心力」之微生滅與「無」的政治
第五章 「心力」的微生滅:譚嗣同以「無」出發的倫理批判
(一)康有為與無政府主義的局限
(二)譚嗣同的微生滅與心力說
(三)力、空與一多相容
(四)「丰其蔀,日中見斗」:共名與畛域之批判
第六章 王國維的批判倫理:一元論的思考
(一)倫理形上學的二元論之檢討
(二)由一元論出發的批判倫理與美學
第二卷 倫理主體的話語結構與拓樸學研究
第七章 倫理主體與話語結構的歷史拓樸環節:從傅柯回到海德格
(一)傅柯的認識論與主體化的問題
(二)海德格的話語邏輯、世界觀-座架與主體的共構
第八章 詞語悖反併陳與「無」的力量:海德格、拉岡與巴迪烏的主體拓樸空間
(一)海德格的詞語裂隙與空無場域的多重空間
(二)拉岡的拓樸主體與小客體/對象的拓樸空間
(三)巴迪烏的主體/身體的拓樸空間
第九章 「無」的基進政治性
(一)共名與心齋
(二)「無」的基進政治性
(三)一與多的問題
(四)回到當代所面對的概念結構問題之批判
第十章 當代問題:後解嚴與後八九的倫理回歸
(一) 藝術─政治─主體,誰的聲音?
(二) 戒嚴與解嚴:戒嚴心態解開了嗎?
(三) 感性皮膚移植術:吳天章「非─家」系列對於「鄉土倫理」侷限之身體性思考
重探政治性發言:我們可以在一起嗎?
得獎作品
★★本書榮獲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補助出版★★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