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鞋癖
滿額折

鞋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90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她時而惦記膠鞋,時而想念棉鞋,時而打聽一種鞋面是深色平絨布的布鞋。
套鞋有兩雙,她好像忘了,
皺著眉頭問:「這下雨天穿什麼?」

在短篇小說〈鞋癖〉裡,透過第一人稱敘述,追尋一家人因父親失蹤而展開緊繃與漂泊的命運,
而母親的鞋癖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一層層令人驚駭的秘密就此被細膩的揭開……

一位把故事說得如此動人、令人著迷的小說家韓少功,
以《馬橋詞典》享譽國際,
繼精采新作《紅蘋果例外》,
再推出最新短篇小說集《鞋癖》。

全書收錄21篇精采好讀的小說力作,
不僅展露他說故事的好功夫,更藉其獨特、細膩的妙筆,
將對人性的觀察、對小人物流露的關懷與摹寫……
盡運行其中。

在〈鞋癖〉中,主人翁的母親長年以來都有著莫名的鞋癖,
小說以父親無端消失與尋覓父親的蹤影,存在之謎,
以及此一家庭對父親消失的複雜心情,道盡了時代的悲哀與辛酸!

「母親的鞋癖到底從何而來?它與六百多人的斷足之刑真的沒有任何關係?抑或它只是貧困歲月殘留下來的一種主婦習慣?我為此請教過一位心理學家,他當時興致勃勃正盯著我妻最先端上桌的團魚湯,只是嗯嗯呵呵了一陣。人真是最說不清楚的。」

「他還回憶起來,那時候到某家去,只要看床下鞋子的多寡,就可得知這一家家底的厚薄。收媳婦嫁女兒,新娘子最要緊的本事就是會做鞋。給死人送葬,很重要的儀式就是多燒些紙鞋讓亡靈滿意。連咒人也離不開鞋,比如咒一句『你祖宗八代沒鞋穿』之類,就是特別惡毒的了。」

作者簡介

韓少功

漢族,1953年1月出生於中國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任《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2);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85);《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現居海南。

他的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系列作品》(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最新中篇小說《紅蘋果例外》、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以及著名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作品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1981),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獎(1997)、《亞洲週刊》評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1999年)、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以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2002);此外他於2010年榮獲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獎。最受矚目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被兩岸三地專家推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作品已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推薦序

冷靜的完美敘事 好看的憂傷故事/鍾文音(作家)

韓少功是認識大陸硬派作家的一個重要關鍵字,他的厲害之處,是在於小說敘事時所埋藏的那種銳而不尖的東西,直勾著你的眼讀下去,但又不傷到你的心。

韓少功的小說,是我長期關注的作品,當然除了韓少功小說的魅力外,這也和我的私心有關。
好像提起韓少功,我輩就將他和其經典譯作:《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連在一塊,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在韓少功的中文優美文筆翻譯之下,顯得如此的情韻繚繞,這個譯本是我書架上的永恆經典。後來有出版社重新出版翻譯此書,我卻無法再讀其他版本,可見韓少功的中文魅力。

這本韓少功的《鞋癖》,和之前聯經出版的《紅蘋果例外》非常近似,都是短篇小說集結成書,且大多仍不脫寫實基調,對話靈動,敘述統一,頗有為大陸一整個世代衍生的亂象,重新加之解碼的氣魄。

小說裡有兩個敘述觀點,一個「我」,一個「他」,不論是走進角色敘述的我,或是以旁觀敘事的第三人稱他,韓少功都將故事切進大陸的黑暗面,他以帶著黑色語氣的諷刺荒誕角度,將大陸當代社會百態栩栩如生地以文字演出。為何我說是「演」出呢?因為韓少功的小說魅力就是「對話」,活靈活現的對話,宛如場景現前,很具視覺感與生活趣味,加之保有地方性語言,極其生猛。

我一直認為大陸小說在地方語言的保有下,顯得特別生猛與張力十足,可惜台灣小說卻多將地方語言一致漢化(又或是特地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音譯化書寫的極端),使得台灣小說的敘述面目易趨於一致(或因刻意語言分界而和讀者脫鉤),少了大陸多種語言的繁花似錦。也因此韓少功的對話語言,在我讀來顯得特別突出,他的作品通篇幾無形容詞,不讓形容詞來烘托渲染人物,而多直寫人物動作和情境對話,以故事帶故事,以人說人,毫無多餘贅詞。他的短篇小說在我看來,具有為百姓發聲的力道,故事開頭下的力道頗重,結尾卻往往悵然。

讀韓少功的小說往往發現,結尾才是高潮,簡筆幾句結尾,竟是精華意賅之所在。我隨便舉個例:〈領袖之死〉結尾:「他該下決心娶個女人了。」〈故人〉結尾:「這些瘋子現在也能唱香港流行歌了。」〈山上的聲音〉結尾:「那支菸,永遠留在山裡面了,也許我眼下來能找得到。」〈鞋癖〉的結尾更妙,復活的父親找上門了,「我聽到陽臺那邊,父親坐的籐椅咯嘎一聲。」
結尾往往是想像力的開始,悠遠的開始。

這一本短篇小說集《鞋癖》,集結韓少功作品的時間漫長,從1987至2009年,跨越十多年的二十一篇短篇小說,幾乎是一個動盪時代的縮影,從文革傷痕末梢,一路疾走至開放後人心浮動向錢看的種種荒誕,因為有了歷史的時差,所以小說人物的荒誕歷程不顯而彰。於今讀來,有些短篇小說竟成了「鑑往知來」的社會劇,韓少功的小說具有十足的社會性,挑動了大陸人心身處時代晃動的微妙神經。

這本集結的短篇小說裡,我個人很喜歡〈鞋癖〉這一篇,這一篇有點像是寫實大陸版的王文興名作〈家變〉的縮影與變形,一個父親不見了,母親和兒子卻都希望他死了,因為死了比活著光彩,死人不麻煩,真正帶來麻煩的是還活著的人,至於為何對鞋子有癖好?一開始斷定父親死,是因為找到的一雙鞋,小說末端則雲開見月,原來鞋子是當地人送死迎生最重要的物件,罵人還用「你祖宗八代沒鞋穿」為要命詛咒,讀來讓人莞爾(竟至頗有異國情調之感)。
韓少功的小說通篇情韻深厚,但在敘事時卻冷靜異常。韓少功的小說,一直保有這樣的冷靜基調,但那暖熱的情感卻總是滲透紙背。

韓少功經典名作《馬橋辭典》並不是很親切的小說,但短篇小說卻是例外,毫無韓少功那種淡漠的遠觀書寫,每一篇讀來都十分親近(可喜可愛但又可憎──社會百姓與官場人物現形記)──每一篇小說裡,都可見到韓少功對人物心境的掙扎無奈,或自我嘲諷的凌厲書寫。

80年代末,大陸首批富裕者多半入過牢,他們帶著出獄後的城市戶口開始了新生活,經歷過極窮與極富的生命兩極。這種兩極與時代軌跡的生活敘述,或許也為韓少功敘述的手法帶來了轉變,他一方面以生動對話來浮現人心的真正所想與所掩,一方面回頭寫人物在時代跳動裡所緊握與失落的細節。這本書雖是短篇小說集,但集結到一個程度,竟也刻畫了一個晃動時代下城鄉裡的無盡小故事。

比如收錄的〈領袖之死〉,台灣人讀來應該也有共鳴,這也讓我想起南美作家馬奎斯的短篇小說集,有近似的旨題書寫與國族變動下人物內心的多重凝視。

在這裡,我說一個題外話。

我們都知道,大陸知名小說家在台灣出版小說,未必能造成像在大陸一樣的熱潮,主因是文字敘事的隔閡,以及情境和台灣大相逕庭。大陸是小說故事的糧倉,生長於無故事年代的我輩(出生於60年代末期後的作家)應該都很羨慕那取之不盡的小說故事糧食,但我讀韓少功的小說,也體悟到作為一個台灣小說寫作者,或許只能好好欣賞對岸名家之作,確實只能是「欣賞」,想偷點小說法寶都有點難,因為我發現不獨是兩岸文字使用的差異,最重要的是,故事的源頭與敘事方法差異也甚大。

以韓少功為例,他的社會經驗與地方寫實書寫,其實也是內省的再現,荒謬只是其敘述主調,保有對純粹小說的極度語言自覺。相反的,台灣小說則多走向極度個人化與內化書寫,關於寫實,其實往往是不寫實的,或說虛構往往指向寫實,虛實光暗交錯,使得台灣小說也產生了自己的獨特情調,但和大陸小說已然大異其趣,也因此韓少功的小說給了我不同介面的欣賞,像是在看一部又衝突又協調的好看電影。這也可以說明為何我比較喜歡他的短篇小說,都不是他近期所寫的,我喜歡這本書收錄的短篇小說,多是他8、90年代所寫的小說,我喜歡他銳而不尖、諧而有趣,在嘲弄下隱含著難以言盡的傷懷書寫。

無可挑剔的完美敘述,無可逃遁的殘缺人生。

誰能不讀韓少功?

至少我不能。

目次

推薦序 冷靜的完美敘事 好看的憂傷故事/鍾文音(作家)

領袖之死
鼻血
故人
人跡
餘燼
山上的聲音
北門口預言
暗香
鞋癖
方案六號
801室故事
月下兩題
是嗎
白麂子
生離死別
土地
末日
第四十三頁
西江月
生氣的理由
怒目金剛

後記 我為什麼還要寫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