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林素娟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禮學、儀式與象徵,以及秦漢之際的倫理與社會與文化議題。作者關注於禮教對身心的教養與型塑,對於政教對於身體之規訓與認同議題、儀式之象徵及與身心轉化的關係、性別與文化等議題之探討尤為近年關懷重心。相關書籍有:《空間、身體與禮教規訓:探討秦漢之際的婦女禮儀教育》、《美好與醜惡的文化論述:先秦兩漢觀人與政教中的禮儀、性別與身體觀》。另有期刊論文:〈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究〉、〈喪禮飲食的象徵、通過意涵及教化功能:以禮書及漢代為背景〉、〈土地崇拜與豐產儀典的性質與演變:以先秦及禮書為論述核心〉,以及關於婚姻、宗法倫理、復仇……等十多篇期刊論文。
目次
緒 論 1
第一章 漢代經師註解婚姻議題的詮釋特色及其反映的宇宙觀──由婚齡、婚期、婚配人數談起 13
第一節 婚齡主張的爭議與其思想根據 14
一、經生對婚齡的主張、根據與爭議 14
二、由政策面、歷史實況面看婚齡 35
三、小結 46
第二節 婚期主張的思維特色與詮釋方法探究 47
一、經師對婚期的思考與主張 47
春季說 48
秋冬說 50
四時皆可嫁娶 54
貴族階級通年皆可嫁娶,庶民階級婚期定於秋冬到中春前 55
二、對經師註解婚期的方法與限制的反省 56
三、婚期說的形成與發展 65
四、春秋貴族實際婚期的考察 72
五、小結 77
第三節 婚配人數符應宇宙圖式 78
一、天子、諸侯后妃之數 78
二、諸侯一娶九女 79
三、大夫與士的婚配人數 79
四、庶人的婚配人數 81
第二章 春秋至兩漢的媵婚制及媵婚說所反映的婚姻性質與政教理想 89
第一節 關於媵婚制的定義 90
第二節 春秋媵婚制的性質與特色 93
一、姑姪、姐妹同嫁的現象,以及繼室的問題 94
二、陪媵國的數量,以及陪媵的人數 97
三、媵是否必為同姓 99
四、媵婚制能否能容許再娶的問題 107
第三節 經師對媵婚的主張與爭議 114
第四節 漢代經師對媵婚制的提倡及婚配人數說提出的背景 125
一、符應陰陽與宇宙圖象 126
二、對於帝王後宮太盛的節制 134
三、對於生育及養生的想法 142
第五節 略看漢代帝王的婚配人數與婚姻狀況 146
第六節 小 結 155
第三章 婚姻對象的擇取與婚配禁令 195
第一節 讎仇不婚 195
第二節 同姓不婚 202
一、同姓不婚的理由 202
從生理的角度思考 203
宗法、倫理的角度 204
異類相生的角度 205
政治資源的聯結與擴大 206
二、同姓不婚的基礎及範圍 207
三、由春秋史實看同姓婚限制的破壞 216
四、同姓婚禁忌破壞的原因 220
第三節 收繼婚的性質與興衰探究 226
一、春秋時期收繼婚的現象及性質 226
異輩間的收繼婚 226
晚輩男子收繼長輩妻妾:烝、報、因 227
長輩男子對家族中晚輩妻妾的收繼 234
同輩間的收繼婚 236
小叔娶寡嫂被視為非禮 236
被包容的小叔娶嫂行為 241
庶民階級的叔娶嫂問題 245
二、儒生扭轉烝、報婚習俗的努力 249
三、法律對於烝、報婚的嚴厲禁止 256
四、收繼婚式微的原因 258
宗法制度的崩潰 259
經濟型態的改變 262
小家庭制度的形成 263
五、小結 266
第四節 喪期不嫁娶的推行與落實 267
一、禮書對喪期不可嫁娶的規定 267
二、經生對於喪期嫁娶圖婚的評論 270
三、儒門標榜的三年之喪可靠性商兌 275
先秦貴族多不嚴守三年之喪 275
對三年之喪不贊同的論點 279
儒者對三年之喪的托古改制 281
四、漢代對喪制的推行及喪娶的態度 288
第五節 婚配對象的選取考量 294
一、由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婚配對象的選取 294
國際聯姻的政治特性 294
姻親國對內政的影響 302
聯姻功能的有限性 308
二、由家族內部利益來看婚配對象的選取 311
三、階級的限定 318
第四章 婚禮程序──先秦至漢代婚姻六禮的儀式與性質探究 369
第一節 先秦時期婚禮程序的名目與施行狀況 369
第二節 納采禮禮物及其象徵意涵 375
第三節 問名禮:名字的神聖性與問名的意義 378
一、問名禮的內容 378
二、名所具有的神聖意涵與三月之名的重要性 382
名所具有的神聖性與預示性 382
陰陽五行思想下的五音定名 386
名的配合與厭勝巫術 387
第四節 納徵禮的意義及聘財問題 390
一、納徵的禮物及聘財 390
二、納徵禮具有的身份認定及法律意義 392
第五節 由先秦至漢代的《日書》來看婚禮的擇日問題 394
一、《日書》中所反映婚期擇日的趨避情況 396
建除與叢辰中的嫁聚宜忌日 396
反支日避忌 396
離日避忌 397
分離日避忌 398
太歲避忌 399
與星宿有關的嫁娶宜忌日 400
大敗日避忌 403
與月有關的嫁娶忌日 404
與神話、傳說有關的婚日避忌 406
將日月分成男女或牝牡,以求取陰陽調和的原則 407
殺日禁忌 408
二、嫁娶趨避的事項、反映的現象 410
第六節 春秋貴族行親迎禮的狀況及儒生、經生的詮釋與爭議 414
一、儒生、經生對於親迎與否的主張 415
天子是否應該親迎 415
諸侯是否該親迎 421
大夫是否該親迎 427
士人是否該親迎 430
二、儒生、經生特別重視親迎的原委 431
從家族倫常的角度來看親迎禮 434
從符應天地之道及陰陽角度來看親迎禮 439
第五章 祖靈的互滲與婚禮程序的完成──成婚、成婦、完婚儀式探究 467
第一節 成婚──共牢、合巹、同房禮 468
第二節 成婦──婦見舅姑禮 470
第三節 祖靈的連結與身份的轉換的確立──由廟見、反馬、致女禮論經生的解經與詮釋 472
一、經師關於廟見禮的性質討論與爭議 473
廟見是新婦祭已故舅姑之禮 474
廟見是三月祭祖先之禮 479
廟見是新婚夫妻祭祖後始能同房的成婚之禮 481
二、由史書記載來看後人對廟見之禮的理解 489
三、對於未廟見不能成婦的再理解 494
四、廟見成婚說形成的背景和發展 499
廟見成婚說形成的背景 499
強調貞節觀 499
政治社會的背景 505
廟見成婚說的流傳與發展 508
五、小結 513
第六章 婚姻的儀式的象徵與通過意涵 517
第一節 婚禮中的隔離與祓除 517
第二節 行禮場域的特殊意涵 523
一、門與戶所具有的過渡意涵 523
二、青廬:特殊的婚儀場所 528
三、奧:神聖的溝通和連結 530
第三節 衣飾、車馬的特殊性 532
第四節 飲食的象徵意義 539
第五節 婚禮儀式中的求育巫術 546
第六節 小 結 551
第七章 婚姻關係的結束──由禮教、律法、倫理與經濟層面來看離婚問題 553
第一節 離婚條例及其具體實施狀況 553
一、出妻:由夫的角度來看離婚問題 553
無子 554
妒嫉 559
事奉舅姑不謹 561
淫亂 562
其他 565
二、妻求去:由妻的角度來看離婚問題 569
由倫理觀的轉變來看妻能否求去 569
由法律層面來看妻之去夫 576
第二節 出妻儀式及手續 580
一、出妻儀式 580
二、離婚登記 584
第三節 再 嫁 585
一、禮、法對於子婦可否擁有私財的態度 585
二、婦女的私財 592
三、從經濟的需要看再嫁 601
結 論 619
參考書目 629
表 目 次
表1.1 《居延漢簡》所記士卒家庭成員、人口數統計以及年齡狀況 82
表1.2 春秋時期貴族迎親與婦至的季節推論 88
表2.1 《春秋》經傳中后妃姬妾的身世及婚配狀況 159
表2.2 《春秋》經傳中卿大夫妻妾的身世及婚配狀況 177
表2.3 春秋時期列國同姓的情形及數量統計 184
表3.1 《春秋》經傳中的同姓婚現象 327
表3.2 《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所呈現西周至春秋、戰國的婚嫁關係 329
表3.3 春秋時期媵器中呈現春秋的婚配關係 342
表3.4 先秦、漢代改姓氏的情形 351
表3.5 《通志》〈氏族略〉所列同姓氏而不同源者 354
表3.6 漢代貴族犯姦及刑罰狀況 360
表3.7 邊族行收繼婚的經濟生活與社會風俗 363
表4.1 史書中記載的納采、納徵禮物 447
表4.2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生子篇〉及〈乙種‧生篇〉出生干支吉凶表 453
表4.3 楚建除利於嫁娶日 454
表4.4 楚建除不利嫁娶日 456
表4.5 秦建除中可嫁娶日 457
表4.6 秦建除中不可嫁娶日 458
表4.7 秦叢辰中可娶婦嫁女日 458
表4.8 秦叢辰中不可娶婦嫁女日 459
表4.9 《日書》中嫁娶固定避忌的干支日 459
表4.10 〈星〉篇所記二十八宿娶婦吉、凶狀況 462
表4.11 《日書》中嫁娶趨避的事項(甲、乙二種重覆部分,出處註明以甲種為主,不再重覆列出) 463
表4.12 《春秋》經傳記載諸侯娶婦、逆婦的狀況 465
表4.13 《春秋》經傳記載大夫娶婦、親迎的狀況 466
表6.1 士人階級參與親迎禮者的衣裳、冠帶 533
表7.1 春秋至漢代王室后妃無子的情況及對應之道 613
表7.2 史書所記春秋至漢代出妻的原因 615
表7.3 史書所記春秋至漢代女方主動求去的情形 617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