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二冊)(簡體書)
滿額折

唐宋詞鑑賞辭典(全二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唐宋詞鑒賞辭典(第2版)(套裝共2冊)》分《唐?五代?北宋》和《南宋?遼?金》兩冊,。《唐宋詞鑒賞辭典》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中重要品種。該書初版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編者精心選目,并延請國內外專家撰寫賞文,打造出繼《唐詩鑒賞辭典》之后的又一文學鑒賞精品,面世二十余年來在廣大讀者中久負盛譽,至今長銷不衰。但因編撰歷時已久,原書不少信息已顯陳舊,不及反映詞學界二十多年來研究成果,故出版社延請詞學研究名家鐘振振、王兆鵬、劉尊明等諸位先生,對原書賞析文、詞學書目及詩人小傳等內容進行深入修訂,推出《唐宋詞鑒賞辭典》第二版。此版改正原書舛訛,增補新材料,酌刪少量篇目,充分吸收近年來詞學研究成果,使全書質量更上層樓,更能滿足讀者需求。正是“精益求精譜新篇,暢銷廿年續華章”。

名人/編輯推薦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萃,感悟華夏千年智慧結晶。”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鑒賞辭典系列作為該社的品牌圖書,長期以來都在國內該類出版物中占據領先地位,該系列圖書出版至今累積銷售近千萬冊,不僅是當代中國銷量最大,云集名家最多的文學鑒賞工具書,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也是陶冶性情修養身心的典范之作。

史無前例的精妙解析,集中展現了文學鑒賞辭典的精華所在。僅在《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元曲鑒賞辭典》《古文鑒賞辭典》中,就云集了諸多空前絕后的鴻學大儒,可謂代表了文學鑒賞最高水準。(唐詩:蕭滌非、程千帆、錢仲聯、俞平伯、施蟄存、馬茂元、袁行霈等;宋詞:夏承燾、唐圭璋、繆鉞、吳熊和、周汝昌、葉嘉瑩、鐘振振等;元曲:徐中玉、王季思、黃天驥、隋樹森、蔣星煜、齊森華、葉長海等;古文:王運熙、章培恒、霍松林、何滿子、吳小如、曾棗莊、駱玉明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是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鑒賞辭典系列的重要品種,初版于1988年,累計印數已達100余萬套。它與《唐詩鑒賞辭典》一并開中國圖書出版界文學鑒賞辭典風氣之先。該書選目精良,延請國內外唐宋詞研究專家撰寫鑒賞文,可謂“詞學精英合力打造,名家名篇各領風騷”,面世二十余年來在廣大讀者中久負盛譽。

目前,上海辭書出版社已出版的八十余種文學鑒賞辭典包括古代經典鑒賞系列中的論語、莊子、老子、黃帝內經、孟子、荀子、墨子、淮南子、呂氏春秋、孫子兵法、韓非子、列子、山海經、史記鑒賞辭典;中國文學鑒賞經典系列中的先秦詩、漢魏六朝詩、唐詩、宋詩、元明清詩、新詩、唐宋詞、宋詞、元明清詞、元曲、明清傳奇、古文、現代散文、古代小說、古代小品文、新詩鑒賞辭典;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系列中的蘇軾詩文、黃庭堅詩文、歐陽修詩文、陸游詩文、辛棄疾詩文、李白詩文、杜甫詩歌、三曹詩文、陶淵明詩文、湯顯祖作品鑒賞辭典;三百首詩文鑒賞系列中的詩經三百篇、楚辭名篇、古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宋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元明清詞三百首、新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今文觀止、唐五代詞三百首、元明清詩三百首;中國古代小說名著鑒賞系列包括金瓶梅、紅樓夢、儒林外史、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聊齋志異鑒賞辭典;外國文學鑒賞辭典大系中包括外國小說、外國戲劇、外國詩歌、外國散文、外國神話史詩民間故事、外國傳記鑒賞辭典;外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系列包括泰戈爾作品鑒賞辭典以及名家書信、人間詞話、名聯鑒賞辭典等等,能夠使讀者充分汲取中外文化精萃,領略歷經千年歲月沉淀和淬煉后的文學精髓。

★推薦:超值搶購《唐詩三百首詳注》(五星好評)

推薦:唐詩宋詞的美麗與哀愁

 

目次

唐·五代·北宋目錄
出版說明1
凡例1
宛敏灝序1-12
周汝昌序1-8
篇目表1-14
正文
唐·五代·北宋1-1183

南宋·遼·金目錄
篇目表1-14
正文
南宋·遼·金1185-2402
附錄:
詞人小傳2405-2428
唐宋詞書目2429-2492
詞學名詞解釋2493-2522
名句索引2523-2573
詞牌簡介2574-2591
篇目筆畫索引2592-2608


篇目表
唐·五代·北宋
李白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3
憶秦娥(簫聲咽)5
韓柳氏
章臺柳(章臺柳)7
楊柳枝(楊柳枝)7
劉長卿
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8
張志和
漁父(西塞山前白鷺飛)10
戴叔倫
轉應曲(邊草)13
韋應物
調笑令(胡馬)14
王建
宮中三臺(魚藻池邊射鴨)15
(池北池南草綠)15
宮中調笑(團扇)16
(楊柳)17
劉禹錫
憶江南(春去也)18
瀟湘神(斑竹枝)20
白居易
憶江南(江南好)21
(江南憶)21
(江南憶)21
長相思(汴水流)25
(深畫眉)26
竇弘余
廣謫仙怨(胡塵犯闕沖關)27
皇甫松
天仙子(晴野鷺鷥飛一只)28
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30
夢江南(蘭燼落)30
(樓上寢)32
采蓮子(菡萏香連十頃陂)33
(船動湖光滟滟秋)33
溫庭筠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34
(水精簾里頗黎枕)36
(翠翹金縷雙)38
(杏花含露團香雪)39
(玉樓明月長相憶)40
(寶函鈿雀金)42
(南園滿地堆輕絮)43
(夜來皓月才當午)44
更漏子(柳絲長)46
(星斗稀)48
(玉爐香)49
酒泉子(楚女不歸)50
(羅帶惹香)51
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52
(織錦機邊鶯語頻)53
南歌子(懶拂鴛鴦枕)54
夢江南(千萬恨)54
望江南(梳洗罷)56
河傳(湖上)57
蕃女怨(萬枝香雪開已遍)58
(磧南沙上驚雁起)58
司空圖
酒泉子(買得杏花)59
李曄
菩薩蠻(登樓遙望秦宮殿)61
巫山一段云(蝶舞梨園雪)62
張曙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64
李存勖
一葉落(一葉落)64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65
和凝
天仙子(洞口春紅飛簌簌)66
春光好(葉軟)68
江城子(竹里風生月上門)69
(斗轉星移玉漏頻)69
馮延巳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70
(梅落繁枝千萬片)73
(煩惱韶光能幾許)75
(幾度鳳樓同飲宴)77
(幾日行云何處去)78
(六曲闌干偎碧樹)79
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81
酒泉子(芳草長川)81
臨江仙(陵江上多離別)83
清平樂(雨晴煙晚)84
醉花間(晴雪小園春未到)85
謁金門(楊柳陌)86
(風乍起)87
虞美人(玉鉤鸞柱調鸚鵡)89
(春風拂拂橫秋水)90
歸自謠(春艷艷)92
(寒水碧)93
南鄉子(細雨濕流光)94
長命女(春日宴)95
拋球樂(酒罷歌余興未闌)97
(逐勝歸來雨未晴)98
菩薩蠻(嬌鬟堆枕釵橫鳳)100
三臺令(春色)101
(明月)101
(南浦)101
長相思(紅滿枝)104

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105
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107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
玉鉤)108
山花子(菡萏香銷翠葉殘)110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113
(風回小院庭蕪綠)114
烏夜啼(昨夜風兼雨)115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116
(無言獨上西樓)117
一斛珠(曉妝初過)119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120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122
望江南(多少恨)123
(閑夢遠)124
清平樂(別來春半)125
采桑子(轆轤金井梧桐晚)127
喜遷鶯(曉月墜)128
長相思(云一)129
搗練子令(深院靜)130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131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133
(銅簧韻脆鏘寒竹)134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135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137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138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141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142
耿玉真
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144

生查子(侍女動妝奩)145
徐昌圖
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146
王衍
醉妝詞(者邊走)147
韋莊
浣溪沙(惆悵夢余山月斜)148
(夜夜相思更漏殘)149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151
(人人盡說江南好)152
(如今卻憶江南樂)154
(勸君今夜須沉醉)155
(洛陽城里春光好)157
歸國遙(金翡翠)159
應天長(綠槐陰里黃鶯語)161
(別來半歲音書絕)162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164
清平樂(野花芳草)165
(鶯啼殘月)166
謁金門(春雨足)167
(空相憶)168
天仙子(夢覺云屏依舊空)170
思帝鄉(春日游)172
女冠子(四月十七)173
(昨夜夜半)174
更漏子(鐘鼓寒)176
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178
薛昭蘊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179
(傾國傾城恨有余)180
謁金門(春滿院)181
牛嶠
柳枝(吳王宮里色偏深)183
更漏子(星漸稀)184
望江怨(東風急)185
菩薩蠻(舞裙香暖金泥鳳)186
(玉爐冰簟鴛鴦錦)187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189
江城子(飛起郡城東)189
張泌
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游)190
(晚逐香車入鳳城)191
臨江仙(煙收湘渚秋江靜)192
柳枝(膩粉瓊妝透碧紗)194
江城子(碧欄干外小中庭)195
(浣花溪上見卿卿)195
河瀆神(古樹噪寒鴉)196
蝴蝶兒(蝴蝶兒)197
牛希濟
臨江仙(洞庭波浪晴天)199
生查子(春山煙欲收)200
(新月曲如眉)202
尹鶚
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203
菩薩蠻(隴云暗合秋天白)204

浣溪沙(訪舊傷離欲斷魂)205
(紅藕花香到檻頻)206
巫山一段云(有客經巫峽)207
(古廟依青嶂)208
南鄉子(煙漠漠)209
(乘彩舫)210
菩薩蠻(回塘風起波紋細)211
河傳(去去)212
定風波(志在煙霞慕隱淪)213
(雁過秋空夜未央)214
毛文錫
更漏子(春夜闌)215
甘州遍(秋風緊)216
醉花間(休相問)218
應天長(平江波暖鴛鴦語)219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220
魏承班
訴衷情(銀漢云晴玉漏長)221
顧夐
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222
楊柳枝(秋夜香閨思寂寥)223
訴衷情(永夜拋人何處去)224
鹿虔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225
閻選
浣溪沙(寂寞流蘇冷繡茵)227
八拍蠻(愁鎖黛眉煙易慘)228
毛熙震
臨江仙(幽閨欲曙聞鶯囀)229
清平樂(春光欲暮)230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231
歐陽炯
三字令(春欲盡)232
南鄉子(岸遠沙平)233
(路入南中)234
獻衷心(見好花顏色)235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236
春光好(天初暖)237
清平樂(春來階砌)238
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239

序言

詞,原是配合隋唐以來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后來逐漸脫離音樂,成為一種以長短句為主的詩體,以格律詩的面貌流傳至今。宋詞向來與唐詩并舉,可見它已成為這個歷史時期文學上最有成就的代表。現略述詞在唐五代和兩宋的發展過程及其流派。詞的最初全稱是“曲子詞”。“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言耳”(清劉熙載《藝概》)。所以,“曲子”或“詞”都是它的簡稱。后來“詞”終于占了優勢,成為通用名稱。曲子詞包括民間曲子詞和后蜀歐陽炯所稱詩客曲子詞。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發現的《云謠集雜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殘卷為代表;后者可以《花間集》為代表。試將二者加以比較,便可明了詞的產生及其初期發展情況。(1)敦煌曲子詞絕大部分是無主名的作品;而《花間集》里的作品皆有主名,其作者除少數外,皆有行實可考。(2)《花間集》較長的詞,如薛昭蘊的《離別難》(87字),歐陽炯的《鳳樓春》(77字),毛熙震的《何滿子》(74字),都是引近而非慢詞。但敦煌曲子里已有《傾杯樂》、《內家嬌》等百字以上的長調。(3)在形式上,二者同調名作品的格式并不完全一樣。又,在敦煌曲子詞里,同調名作品的句法也有出入,《花間集》里這種情況就比較少。試就韻、字數、單雙疊等方面比較即知。(4)從內容上看,《花間集》里的作品絕大多數是描寫男女間的悲歡離合。像鹿虔的《臨江仙》寫亡國之痛,孫光憲的《后庭花》賦陳后主故事,這類詞就很少。至于敦煌曲子詞,所寫的內容就廣泛得多。王重民在其《敦煌曲子詞集敘錄》里說:“有邊客游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贊頌,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其言閨情與花柳者,尚不及半。”又指出:如“生死大唐好”、“早晚滅狼蕃”等句,則是異族統治下敦煌人民之壯烈歌聲,絕非溫飛卿、韋端己輩文人學士所能道出。(5)就語言方面比較,花間作品重詞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詞則用樸素語言。溫庭筠詞固好用金玉錦繡等字雕琢;就是色彩較為平淡的韋莊詞也和敦煌詞有所不同。以韋詞《思帝鄉》兩首和敦煌曲子詞《菩薩蠻》一首為例:同樣描寫戀人的山盟海誓,韋詞是“說盡人間天上,兩心知”,敦煌曲子干脆一句話:“枕前發盡千般愿。”同樣作堅決之辭,韋詞說:“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敦煌曲子卻說:“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根據上面的比較,有些問題我們獲得一個初步印象,如:令詞和慢詞是同時興起的。所謂南唐以來但有小令,慢詞蓋起自宋仁宗朝的說法,并不正確。詞在民間創始時,內容原很豐富。說什么詞為艷科,以婉約為正宗也不符合事實。更重要的是敦煌曲子詞還保存了原始詞的本來面貌,而《花間集》存詞則顯示所謂“詩客”們接受這一新的形式而加以發展。大體上是沿著如下方向進行的:(1)排斥俚言俗語,讓它典雅化起來。煉字琢句,逐漸由淺顯走向渾成,但尚無晚宋詞晦澀之弊。(2)詞在民間初創階段,體式尚不怎樣嚴格。到了詩人手里,便從章句、聲韻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漸漸固定下來。(3)民間詞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那些寄情聲色的詩客,供奉內廷的詞臣,為了自己或統治者消遣的需要,寫了大量艷詞。經過這樣一個階段,固然使得詞漸失其民間文學本色,但由于體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來在兩宋大發展的基礎。由于詩客曲子詞大盛于兩宋而民間曲子詞今存資料絕少,故論述詞的發展只得取材于文人的創作而研討其流變。既然詞是樂章,因而在其發展進程中,視其與音樂關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兩條道路;貫串著宋代三百多年歷史,成為影響詞風的因素之一。這兩條道路是:(一)創制新調,要求歌辭與音樂密切配合。(二)恢張詞體,革新歌辭抒寫的內容。《花間集》共收七十七調。見于唐崔令欽《教坊記》所載的調名如《曲玉管》、《夜半樂》、《傾杯樂》、《蘭陵王》等,不見于晚唐五代詞而見于宋詞,可見宋人采用舊調的范圍較廣。但唐宋樂曲不一定完全相同。如白居易的《楊柳枝》不同于朱敦儒的;韋應物的《三臺》不同于萬俟雅言的;張祜的《雨霖鈴》不同于柳永的。大致唐詩人習慣為五、六、七言絕句,如何使聲拍相合是樂工的事。宋詞人則每用舊調衍其聲,并配以參差長短的句子。這說明自唐迄宋曲與辭的配合逐漸講究起來。北宋柳永、周邦彥等通曉音律,既本古樂以翻新調,又善于創作諧合音譜的歌辭。但張炎還嫌周邦彥沒有作到盡善盡美。在其所著《詞源》里說:“……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討論古音,審定古調。……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于融化詩句,而于音譜且間有未諧。”按方千里等和周詞簡直四聲不敢稍異,張炎還指摘他“間有未諧”,可見此派對于合樂要求之高。就今日存詞來看,溫庭筠但分平仄,晏殊已注意到去聲,柳永更重視分去上。此后周邦彥、姜夔、張炎等對字聲的要求一個比一個嚴格。姜夔在過巢湖時作了一首平韻《滿江紅》,序里指出《滿江紅》舊調用仄韻多不協律,如末句用“無心撲”三字(按此為周邦彥詞句),歌者將心字融入去聲方諧音律。并說明他這首詞“末句云‘聞環’,則協律矣”。因知姜夔是反對讓歌者融聲以諧律的。張炎在《詞源》里記載他的父親張樞“每作一詞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協隨即改正”。并舉《瑞鶴仙》“粉蝶兒撲定花心不去”句改“撲”為“守”乃協,說明“雅詞協音雖一字亦不放過”。又舉《惜花春起早》“瑣窗深”句改“深”為“幽”仍不協,改為“明”字歌之始協,說明雖同為平聲,亦“有輕清重濁之分”。“深、幽”與“明”詞義正相反,是重視協律已不惜改動歌辭的句意。與此相反的一條道路就是黃庭堅所謂“寓以詩人之句法”(《小山詞序》),要求“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同上),而把協律放在第二位。黃庭堅詞,晁補之曾譏誚他是“著腔子唱好詩”。蘇軾“以詩為詞”更為明顯,他簡直在詞的發展中劃下一條分界線。當時因襲唐五代詞風的作家,如晏幾道自述其作詞動機是“病世之歌詞不足以析酲解慍”(《小山詞自序》),因別制新詞由家伎“品清謳娛客”(同上)。還是以能應歌為主。秦觀所作也是“語工而入律”(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蘇軾卻于此時給詞另辟一條新的途徑。王灼說:“東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或曰:‘長短句中詩也。’為此論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詩與樂府同出,豈當分異?”(《碧雞漫志》二)可見當時有人反對走這條路,王灼為之辯護。前人對蘇詞的評價大都很高,看法也大體相近。晁補之說:“蘇東坡詞,人謂多不協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十六)。胡寅說:“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于是花間為皂隸,柳氏為輿臺矣。”(《向子酒邊詞序》)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辛稼軒詞序》)從上面這些話看,蘇軾詞的特點是于音律漸疏,而內容更為豐富。作者的性情抱負更能表現于字里行間,因而詞境擴大,詞體始尊。他的影響如何呢?王灼說:“東坡先生非醉心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碧雞漫志》二)有哪些人繼承這條向上的路呢?元好問說:“坡以來,山谷、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諸公俱以歌詞取勝。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啟人妙思。亦有語意拙直,不自緣飾,因病成妍者。皆自坡發之。”(《遺山文集·新軒樂府序》)按其他學東坡者如葉夢得、向子輩尚多,不一一列舉。詞到蘇軾,確是一大轉變。指出作者可以不受音律的束縛,破除艷科的成見,改變聲律比詞情更重的要求。于是詞遂成為“句讀不葺之詩”(李清照評蘇詞語),一種以長短句抒寫廣泛內容的新體詩。到后來曲譜散佚,那些嚴于聲律而忽視文辭的作品,聲價自減,日即湮沒。惟有不完全依賴曲譜以存的歌辭,仍為愛好文學者所傳誦。因此,蘇軾及其同派詞人的貢獻是擴大詞的歌詠范圍,不僅延長了詞的生命,并使其獲得新的發展。他對南宋愛國詞人的影響尤其顯著,使之留下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詞篇。上述兩條道路雖各有所偏,但在創作實踐中名家仍力求兼顧。如蘇軾的詞并非不能歌唱,不過要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宋俞文豹《吹劍錄》述幕士答東坡語)。晁以道嘗見其酒酣自歌《陽關曲》,陸游也說“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以上見陸氏《老學庵筆記》)。至精于音律的詞家如周邦彥、姜夔、張炎等,也是詞章能手,寫了很多傳誦至今的詞作。這兩條道路一直貫串在詞的發展史中并明顯影響詞的風格。大體說來,重視音樂關系者詞多婉約,不受束縛者詞多豪放。自明張謂“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詩余圖譜》),論詞者好就詞的風格分為如此兩派,但這僅僅是粗線條的區分。張又說:“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人,不能脫離其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因而當時政治經濟的影響無往而不表現在其作品中。我們試從這個角度進一步略述唐宋詞的流變及其重要作家。明清以來之論詞者,嘗有擬詞于詩而評其盛衰。如清尤侗謂:“唐詩有初、盛、中、晚,宋詞亦有之。”(《詞苑叢談》序)清劉體仁則合五代及宋去看,他說:“詞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詞繹》)意見各殊,由來已久。明俞彥早就反對說:“唐詩三變愈下,宋詞殊不然……南渡以后矯矯陡健,即不得稱中宋也。”(《爰園詞話》)詩詞各有其發展經過,無互相比照必要。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展歷程分為四期:(一)唐五代和北宋初年;(二)北宋中葉到南渡;(三)南宋前期的壯懷高唱;(四)晚宋的哀感低吟。從唐五代到北宋初葉,跨越的時間很久,可以說是令詞發展極盛時期。劉子庚《詞史》有《論隋唐人詞以溫庭筠為宗》、《論五代人詞以西蜀南唐為盛》兩個章目,這一說法是符合實際的。溫庭筠以前詩人存詞甚少,相傳為李白作的有《菩薩蠻》、《憶秦娥》。劉禹錫的“和樂天春詞”還自注“依《憶江南》曲拍為句”,可見文人接受民間詞的形式,“依聲填詞”還不甚習慣。到溫庭筠才“能逐管弦之音為側艷之詞”(《舊唐書》本傳)。據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庭筠宦途失意,卻在詞的創作方面頗有成就,藝術造詣很高,甚至掩其詩名,后為西蜀所重視,趙崇祚輯《花間集》,以溫詞壓卷,選錄達六十六首之多。此集凡錄作者十八人,就中與溫并稱的有韋莊。其他皇甫松屬晚唐,和凝屬后晉,孫光憲屬荊南,余皆蜀人。他們詞的風格都與溫庭筠近似。按唐末五代之亂,北方都市多被破壞,惟西蜀、南唐尚能保持安定,社會經濟有些發展,都市出現一定繁榮。更加之統治者的享樂需要,于是適合宴會演唱的令詞便興盛起來。南唐詞家以后主李煜及馮延巳為最著。李煜早年寫過一些如“花明月暗籠輕霧”(《菩薩蠻》)等綺靡無聊作品,及至國破家亡,才意識到“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浪淘沙》),而發出“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的哀嘆,王國維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人間詞話》)馮延巳在五代詞人中是位重要作家。陸游《南唐書》記載“玄宗(李)嘗……從容謂曰:‘吹皺一池春水(馮氏《謁金門》詞句),何干卿事?’延巳對曰:‘安得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之句!”陸游斥其“稽首稱臣于敵……而君臣相語乃如此”,其實這種政治影響在李和馮延巳的詞里已隱約有所反映。到李煜明說“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則與《花間集》里鹿虔的“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臨江仙》)同一傷感。就其大者言之,西蜀、南唐的詞風可以說同屬于花間一派。余風及于北宋初期,雖經改朝換代,也沒有多大改變。宋初令詞作家,向來推重晏殊、晏幾道父子及歐陽修。宋劉說:“晏元獻(殊)尤喜江南馮延巳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中山詩話》)。清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幾道為殊幼子,行輩較晚,但所作仍繼承花間詞風,成為此派最后一位重要作家。陳振孫說“叔原在諸名勝集中獨近逼花間,高處或過之”(《直齋書錄解題》),黃庭堅說:“獨嬉弄于樂府之余……士大夫傳之,以為有臨淄公(晏殊)之風耳,罕能味其言也。”(《小山詞序》)北宋真、仁兩朝是專制政權鞏固,都市商業經濟繁榮的盛世。神宗以后的社會,則是農村經濟漸瀕崩潰。由于父子所處時代背景不同,反映于其詞作也就有閑雅和婉及感傷艷麗之別。花間派的令詞發展到一定階段,已不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于是革新派詞人先后興起。從北宋中葉直到南渡,最著名的詞家柳永、蘇軾、周邦彥都曾致力于此。柳永創作慢詞,蘇軾變詞風為豪放,都是針對花間派令詞而進行的改革。到周邦彥又把花間、革新兩派之長融合為一,被譽為“集大成”(清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的詞家。他們對于詞的革新都是有很大貢獻的。關于柳永,清宋翔鳳說:“耆卿失意無聊,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言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傳播四方。其后東坡、少游、山谷輩相繼有作,慢詞遂盛。”(《樂府余論》)柳詞善于鋪敘,唯有慢詞才能大開大闔;東坡恢張詞境,也需要余地供其馳騁。周邦彥提舉大晟府,在慢曲創調填詞方面貢獻更多。這對于后來詞的發展影響很大。自東坡以灑脫曠達之氣入詞,詞體已由形式的解放進而為內容的革新。周邦彥無“大江東去”之詞,然如其兩首《西河》“金陵”及“長安道”之清勁,亦庶幾風格近似。這一時期其他著名詞人,尚有張先、賀鑄及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黃庭堅、晁補之等。張先、賀鑄也曾為詞體革新努力。張先《安陸集》中已多慢詞;賀鑄的《六州歌頭》“少年俠氣”與蘇軾的《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同樣是抒寫豪情壯志之作。秦七、黃九并稱,而晁補之認為“黃魯直間作小詞,固高妙,然不是當行家語,自是著腔子唱好詩……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李清照卻說“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陸游《老學庵筆記》謂易安“譏彈前輩,概中其病”。這位杰出的女詞人于汴京破后南渡,流離轉徙,詞情為之一變。她說:“傷心枕上三更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丑奴兒》)“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永遇樂》),具見政治大變動對于作家的影響。南宋百五十年,幾與內憂外患相終始。早在北宋范仲淹防守西夏時,就寫過邊塞詞,對當時的詞風未見影響,歐陽修還取笑他是窮塞主。及至金、蒙貴族統治者相繼入犯,國內主戰主和勢力互為消長。這種關系國家興亡的政治社會影響反映于詞中者特別顯著,其前期激于愛國熱情,表現為壯懷高唱;及末期大勢已去或為亡國遺民,但有哀感低吟而已。因此整個南宋詞壇,約可分慷慨憤世和感喟哀時兩派。時間略有先后,然亦互相交錯。慷慨憤世的詞家當以辛棄疾為代表。向來蘇、辛并稱,蘇也曾寫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同為革新派的賀鑄也寫過“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六州歌頭》)。這究竟是少量的。稼軒則抑郁不平之氣皆寄之于詞。同一詞風的作者除岳飛、李綱、趙鼎諸將相外,稍前則有請斬秦檜之胡銓。其詞說:“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好事近》)因送胡銓而獲罪的張元幹有詞說:“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賀新郎》)以《六州歌頭》使張浚罷席的張孝祥,在聞采石戰勝時寫詞說:“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水調歌頭》)并世的有大詩人陸游,前人評其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明楊慎語);“超爽處似稼軒”(明毛晉語)。《謝池春》云:“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訴衷情》云:“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這些與辛棄疾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突騎渡江初……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很相似。其他如“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鷓鴣天》);“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夜游宮·記夢》);“云外華山千仞,依舊無人問”(《桃源憶故人》),也都是憤慨語。陳亮、劉過皆嘗與稼軒交游,其詞不僅風格相同,甚至體制、句法亦甚近似。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使虜云:“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劉過《賀新郎》“彈鋏西來路”云:“男兒事業無憑據,記當年擊筑悲歌,酒酣箕踞。”劉克莊晚出,追蹤稼軒。其《賀新郎·送陳子華赴真州》云:“兩淮蕭索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后,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算事業須由人做。”陳人杰《沁園春·丁酉感事》也說:“誰使神州,百年陸沈,青氈未還……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晚的吳潛,其詞如“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滿江紅·送李琪》);“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滿江紅·金陵烏衣園》),依然辛派詞風。這時禍國殃民的是賈似道,外患已換了蒙古。此派到文及翁和文天祥還有風格豪邁的詞,其后便告結束。感喟哀時的詞人,舉其著者則前有姜夔,后有張炎。其間史達祖、吳文英等亦有對故國河山之慟的表現。到周密、王沂孫等親見亡國慘變,則深感黍離之悲。姜夔比辛棄疾晚十余年。周濟說:“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宋四家詞選序論》)按辛、姜為南宋并時二大詞宗,發越、含蓄,作風迥然不同。白石重音律,尚典雅,自是遠紹清真。宋翔鳳謂其“流落江湖,不忘君國,皆借托比興,于長短句中寄之”(《樂府余論》)。今檢《白石道人歌曲》,殊多感慨亂離、俯仰身世之作:“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揚州慢》);“綠楊巷陌,西風起、邊城一片離索”(《凄涼犯》);“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八歸》);“南去北來何事?蕩湘云楚月,目極傷心”(《一萼紅》);“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點絳唇》)。感時傷事,一以清空含蓄之筆出之。沉郁悲涼,回腸蕩氣。史達祖詞以《綺羅香·春雨》及《雙雙燕·春燕》最為后世傳誦。然其身世潦倒之感,故國河山之思,時亦見于詞中,如“思往事,嗟兒劇;憐牛后,懷雞肋。……三徑就荒秋自好,一錢不值貧相逼”(《滿江紅·書懷》);“天相漢,民懷國……老子豈無經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滿江紅·出京懷古》);“楚江南,每為神州未復,闌干靜,慵登眺”(《龍吟曲》)。吳文英詞或病其晦澀,或稱其幽邃。無論為“晦”為“邃”,要皆難于索解。故集中雖有感慨之作,不必強為附會。其較為明顯者,如《賀新郎·陪履齋先生滄浪亭看梅》云:“喬木生云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南宋時滄浪亭為韓世忠所有,此為懷韓之作。蒙古鐵騎南下,宋王朝疆域日漸迫促,終于覆滅。周密、王沂孫、張炎等皆痛遭神州陸沉,身受壓迫。斜陽衰柳,但余蟬曳殘聲了。周密早歲效吳文英之工麗,晚作則似張炎之凄清。其《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云“好江山何事此時游”,具見其感喟之深。王沂孫詞如“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齊天樂·蟬》);“千古盈虧休問,嘆漫磨玉斧,難補金鏡……看云外山河,還老桂花舊影”(《眉嫵·新月》),無論抒情詠物,皆情調凄咽,亦可窺見其亡國落拓的悲傷。張炎是及見臨安全盛的貴公子,而晚年不免于賣卜寄食,宜其不勝盛衰興亡之感。《高陽臺·西湖春感》云:“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八聲甘州·餞別沈秋江》云:“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空懷感,有斜陽處,最怕登樓。”凄咽蒼涼,無限感慨。其他如劉辰翁的《蘭陵王·丙子送春》《永遇樂·上元》《寶鼎現·春月》諸詞,都是辭情悲苦。蔣捷的《賀新郎·兵后寓吳》《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汪元量的《六州歌頭·江都》《鶯啼序·重過金陵》等,亦皆懷念故國,感慨平生。總之,自詩客接受民間曲子詞的形式從事創作,又經沿著兩條道路進行革新發展,到北宋晚年的詞壇,一般已奉周邦彥為典范。及汴都失陷,詩人乃一變浮靡作風為嚴肅態度,或悲歌慷慨,或感喟情深。辛姜同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家,影響及于宋末。唐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光輝遺產,至今猶為人們所喜愛。這里,略述其發展過程及主要流派,聊備本書讀者參考。錯誤之處,尚希指正!

書摘/試閱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它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這首詞寫作的時間、地點,多有異說:一、作于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時蘇軾謫居儋州(今屬海南省),見清人王文誥《蘇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四十一;二、作于哲宗元六年(1091),時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將離杭州赴汴京,見朱祖謀《東坡樂府編年本》,后龍榆生《東坡樂府箋》、曹樹銘《蘇東坡詞》從之;三、清人黃蓼園《蓼園詞選》謂作于杭州任內:“此詞不過嘆其久于杭州,未蒙內召耳”;四、建國后又有兩說:元六年自杭到汴京后作和元四年(1089)初到杭州時作。以上五說以第二說為勝。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說:“其詞(即本篇)石刻后東坡自題云:‘元六年三月六日。’余以《東坡先生年譜》考之,元四年知杭州,六年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則長短句蓋此時作也。”蘇軾離杭時間為元六年三月九日(據王宗稷《東坡先生年譜》),則此詞當是蘇軾離杭前三天寫贈給參寥的。這是一。又南宋傅《注坡詞》卷五此詞題下尚有“時在巽亭”四字。巽亭,在杭州東南。《乾道臨安志》卷二:“南園巽亭,慶歷三年郡守蔣堂于舊治之東南建巽亭,以對江山之勝。”蘇舜欽《杭州巽亭》詩:“公自登臨辟草萊,赫然危構壓崔嵬。涼翻簾幌潮聲過,清入琴尊雨氣來。”蘇軾當時所作《次韻詹適宣德小飲巽亭》:“濤雷殷白晝。”這都說明巽亭能觀潮,與本篇起句相合,而且說明蘇軾可能曾游過此亭,就在巽亭小宴上與詹適詩歌唱和。這是二。詞中所寫景物皆為杭地,內容又系離別,這是三。故知其他四說都似未確。參寥即僧道潛,於潛(舊縣名,今并入浙江臨安市)人,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詩僧,與蘇軾交往密切。此詞乃蘇軾臨離杭州時的寄贈之作,為其豪邁超曠風格的代表作之一。詞的上下片都以景語發端,議論繼后,但融情入景,并非單純寫景;議論又伴隨著激越深厚的感情一并流出,大氣包舉,格調高遠。寫景,說理,其核心卻是一個情字,抒寫他歷經坎坷后了悟人生的深沉感慨。上片“有情風”兩句,劈頭突兀而起,開筆不凡。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一漲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本乃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所以,“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詞、《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詩,著重渲染潮聲和潮勢,并不含有別種寓意。下面三句實為一個領字句,以“問”字領起。西興,在錢塘江南岸,今杭州市蕭山區境內。“幾度斜暉”,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蘇軾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任杭州通判時曾作《南歌子》說:“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他在杭時是經常觀潮的。這里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斜暉”,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二則此景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往往是與離情結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如溫庭筠《夢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洲。”柳永的《八聲甘州》寫思鄉:“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尤其是郎士元《送李遂之越》詩結句云:“西興待潮信,落日滿孤舟”,更可與蘇軾本篇合讀。這夕陽的余光增添多少離人的愁苦!“不用”以下皆為議論。議論緊承寫景而出:長風萬里卷潮來送潮去,似有情實無情,古今興廢,亦復如此。“不用”兩句應作一句讀,“思量今古”用不著,“俯仰昔人非”,即頃刻之間古人已成過眼云煙的感嘆也用不著。王羲之《蘭亭集序》云“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并發出“豈不痛哉”的呼喊。蘇軾對于古今變遷,人事代謝,一概置之度外,泰然處之。“誰似”兩句,又進一步申述己意。蘇軾時年五十六歲,垂垂老矣,故云“白首”。《莊子·天地篇》云:“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指機詐權變的心計,忘機,則泯滅機心,無意功名利祿,達到超塵絕世、淡泊寧靜的心境。蘇軾在《和子由送春》詩中也說:“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他是以此自豪和自夸的。過片開頭“記取”三句又寫景: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春山”,一些較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許別有所據,但從詞境來看,不如“春山”為佳。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暮山”,則要用“暝色暗淡”、“暮靄沉沉”之類的描寫;此詞作于元六年三月,恰為春季,特別叮嚀“記取”當時春景,留作別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較吻合。這樣,從江山美景中直接引入歸隱的主旨了。“算詩人”兩句,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句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云“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囑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妙趣橫生,傳誦一時。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二千里,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轉接下文。結尾幾句是用謝安、羊曇的典故。《晉書·謝安傳》:謝安雖為大臣,“然東山之志(即退隱會稽東山的“雅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他出鎮廣陵時,“造泛海之裝,欲須經略粗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病危還京,過西州門時,“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他死后,其外甥羊曇一次醉中過西州門,回憶往事,“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扇,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這里以謝安自喻,以羊曇喻參寥,意思說,日后像謝安那樣歸隱的“雅志”盼能實現,免得老友像羊曇那樣為我抱憾。順便說明,蘇軾詞中常用此典,如《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南歌子·杭州端午》:“記取他年扶病入西州。”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確實是蘇軾重要的人生理想,也是這首詞著重加以發揮的主題。清末詞學家鄭文焯十分激賞此詞。他在《手批東坡樂府》中評云:“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杰!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詞境至此,觀止矣!”可謂推崇備至。本篇語言明凈駿快,音調鏗鏘響亮,但反映的心境仍是復雜的:有人生的悒郁,有興會高昂的豪宕,更有了悟后的閑逸曠遠--“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這種超曠的心態,又真實地交織著人生矛盾的苦惱和發揚蹈厲的豪情,使這首看似明快的詞作蘊含著玩味不盡的情趣和思索不盡的哲理。(王水照)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季節和時序對敏感的人常是觸發感興的媒介。黃昏,是動感情的時刻。風燭殘年的老人惆悵地倚閭盼望浪子歸家;懷春少女,望著湖中的鴛鴦,陷入了纏綿悱惻的相思之中;而那遠離鄉井的旅人,也不禁在異地的暮色中勾起濃重的鄉思,如果他湊巧是詩人,便會像孟浩然那樣地吟出“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那愁思,正像薄暮的煙靄那樣侵入人的心頭,愈來愈濃郁,愈來愈沉重,終于像昏暝的夜幕似的壓得人難以喘息。難怪詩人總愛融情入景地選擇“煙”來渲染惹愁的暮色,而不用華燈和暮歸者的喧笑。瞧,這首《菩薩蠻》正是用畫筆在廣漠的平林上抹出牽動愁思的如織暮煙。畫面的靜景帶有動勢,它暗藏著時間在瞬息之間的冉冉推移。當遠眺著暮靄籠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還呈現著寒碧的山光,該是太陽垂沒未久吧!只是詞人避免了諸如落日余暉這樣的明調子,以免損害蒼涼味的基調的統一罷了。但一轉眼,暝色已悄悄地降臨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