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 地球之光 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00085126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英)艾登堡
出版日:2011/02/01
裝訂/頁數:精裝/214頁
規格:37.8cm*25.6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是近年來發表的最出色的一本自然攝影作品集。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是全世界自然攝影界中最重要的攝影比賽之一,《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中所包括180張攝影作品就是從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其中有很多是世界上頂級攝影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了20年來BBC年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中最前沿的攝影作品。
這些作品的獨特之處,并非僅僅是攝影師的技術、耐心,以及他們對自然的理解,這寫作品還反映了拍攝作品本身的精神——讓我們感覺到:“它們就在那里”——那一刻,作品中的主角所展現出的美。
這些照片包括引人注目的動物行為、壯觀的自然景觀以及讓人難忘的自然生命的肖像作品。《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中,幾乎每一幅作品都關注到美學、光線、色彩和構圖。
每一幅攝影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攝影師也樂于與讀者分享這些背后的故事。《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中,世界著名的攝影大師和名人,如揚恩·亞瑟-貝特朗、吉姆·布蘭登博格等都為此書撰寫了文章,表達他們各自對于自然攝影的理解,講述了他們對于這個事業的熱愛,自然攝影為他們帶來的歡樂和挑戰。任何喜愛大自然和熱愛美麗事物的人都會被此書深深吸引,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攝影集。
這些作品的獨特之處,并非僅僅是攝影師的技術、耐心,以及他們對自然的理解,這寫作品還反映了拍攝作品本身的精神——讓我們感覺到:“它們就在那里”——那一刻,作品中的主角所展現出的美。
這些照片包括引人注目的動物行為、壯觀的自然景觀以及讓人難忘的自然生命的肖像作品。《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中,幾乎每一幅作品都關注到美學、光線、色彩和構圖。
每一幅攝影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攝影師也樂于與讀者分享這些背后的故事。《中國國家地理·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中,世界著名的攝影大師和名人,如揚恩·亞瑟-貝特朗、吉姆·布蘭登博格等都為此書撰寫了文章,表達他們各自對于自然攝影的理解,講述了他們對于這個事業的熱愛,自然攝影為他們帶來的歡樂和挑戰。任何喜愛大自然和熱愛美麗事物的人都會被此書深深吸引,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攝影集。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mborough) 等 譯者:史悅丹 合著者:奚志農
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mborough),無論怎樣描述,最偉大的自然之作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它們提醒著人類,我們所屬的世界的確充滿了美麗、奇跡與愉悅。本書所選的作品正呈現出了自然動人之處,而有些作品還具有更高的品質和魅力。它們深深地銘刻于我們的腦海之中,令人難以忘懷。它們都是極為罕見和珍貴的。這本書集結的作品都屬于這個范疇,它們就是“偉大”之作。
奚志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了“飛羽瞬間”,“花影炫色”、“荒野傳奇”等自然攝影比賽,在國內的自然攝影愛好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此次翻譯出版《地球之光》,無疑是中國廣大的自然攝影愛好者的一大幸事,必將對國內正在蓬勃興起的自然攝影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自然攝影愛好者都能有機會看到或擁有這本書。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舉辦中國自己的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mborough),無論怎樣描述,最偉大的自然之作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它們提醒著人類,我們所屬的世界的確充滿了美麗、奇跡與愉悅。本書所選的作品正呈現出了自然動人之處,而有些作品還具有更高的品質和魅力。它們深深地銘刻于我們的腦海之中,令人難以忘懷。它們都是極為罕見和珍貴的。這本書集結的作品都屬于這個范疇,它們就是“偉大”之作。
奚志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了“飛羽瞬間”,“花影炫色”、“荒野傳奇”等自然攝影比賽,在國內的自然攝影愛好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此次翻譯出版《地球之光》,無疑是中國廣大的自然攝影愛好者的一大幸事,必將對國內正在蓬勃興起的自然攝影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自然攝影愛好者都能有機會看到或擁有這本書。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舉辦中國自己的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目次
序言
奚志農
前言
大衛·艾登堡
第一章 光線
揚恩·亞瑟-貝特朗
第二章 瞬間
克里斯·派克漢姆
第三章 構成
西蒙·金
第四章 映像
埃里奧·德拉·費雷拉
第五章 關系
拉奧·斯萊特
第六章 構圖
吉姆·布蘭登博格
第七章 肖像
克勞斯·尼戈
奚志農
前言
大衛·艾登堡
第一章 光線
揚恩·亞瑟-貝特朗
第二章 瞬間
克里斯·派克漢姆
第三章 構成
西蒙·金
第四章 映像
埃里奧·德拉·費雷拉
第五章 關系
拉奧·斯萊特
第六章 構圖
吉姆·布蘭登博格
第七章 肖像
克勞斯·尼戈
序言
序言
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
序
能為這本凝聚了全球最頂尖自然攝影師經典作品的《地球之光》中文版做一點事情,作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我倍感榮幸,同時也滿懷欣喜和期待。我始終相信影像的力量,當我們這個星球上最極致的美景和令人贊嘆的野生生物通過攝影師的鏡頭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想,每一個人都會被震撼。這是一個和我的年齡一樣長的攝影比賽,可是直到1998年,在英國布里斯托爾的“自然銀幕電影節”上,我才第一次接觸到了“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此時,從我立志要成為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也可以這么說,這之前的那么多年,我幾乎是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我甚至仍清楚地記得,1993年在北京外文書店第一次看到原版的國外野生動物攝影畫冊時那種震驚的感覺。以我當時的認知和器材,覺得要想在中國拍到那么完美的野生動物照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在國內雜志和畫冊上看到的動物照片,大多數都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拍攝的,有的甚至拍的是標本。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
隨著眼界的逐漸開闊,我開始了解到:國外野生動物攝影水平之高,固然跟技術、設備的先進和圖片市場的成熟有很大關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博物學的傳統以及深入人心的自然保護觀念。還有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開始建立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使得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根本不怕人,所以才有可能近距離拍攝。而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拍攝野生動物難度最大的國家。在中國,由于長期缺乏有效的保護,野生動物被獵殺,棲息地大面積喪失,而野生動物的野外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在中國拍攝野生動物,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
那次的英國之行,更加堅定了我成為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決心。而且,一定要拍到可以參加年賽的滇金絲猴照片。為了拍攝滇金絲猴,我從1992年到1994年六上白馬雪山,其中在野外追蹤猴群最長的一次達三個月之久。然而,這三年當中,我只有兩次機會在野外看到滇金絲猴。山谷對面的滇金絲猴即使通過600mm的鏡頭在35mm的膠片上成像也只是一個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小點。1996年之后,白馬雪山地區的商業采伐被停止了,保護區的面積擴大了,滇金絲猴的保護狀況也有所改善。我和它們的距離也在縮短。2001年2月的一天,我又一次追蹤到了一個猴群。他們完全沒有發現我的存在,自由自在地在林中覓食和嬉戲。兩只母猴在我正下方的一棵高大的櫟樹上,聽到快門聲,它們同時朝我的方向張望。這個瞬間被凝固在了我的膠片上,當膠片沖出來之后,我終于覺得有拿得出手的照片參加年賽了。
2001年10月25日,我站在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大廳的領獎臺上,接過了以攝影師 Gerald Durrell 的名字命名的“瀕危物種獎”,獎杯竟然是一座滇金絲猴的雕像!頓時,來自中國遙遠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成了全場的“明星”。
這次獲獎也成為我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我不僅舉辦了我的第一次影展,而且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了“野性中國工作室”,把“用影像保護自然”作為我們的目標和宗旨。但是我也清醒地看到,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很多獨特的瀕危物種還不曾有野生狀態下的影像,有些物種甚至都還沒機會留下影像就已經消失了。因而,廣大公眾對中國瀕危物種的認知程度相當有限,要想改變這個現狀,單靠一個“野性中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隊伍壯大,才會有更多更好的自然攝影作品出現,公眾的認知程度和保護意識也才會得到加深和提高。因此,從2004年開始,我們開始舉辦“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培養野生動物攝影的后備軍和新生力量。并且通過舉辦野生動物攝影講座、展覽、比賽,出版自然攝影手冊等方式,來推廣和傳播“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理念。
從2008年開始,“野性中國”與北京動物園合作,將“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獎作品展引入中國,使中國公眾有機會看到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然攝影作品。與此同時還受主辦方委托,第一次把參賽規則翻譯成了中文,這樣方便了中國攝影師參賽。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參加年賽的中國攝影師和愛好者越來越多,繼2008年中國攝影師朱永康的《天鵝》獲獎之后,西安不到10歲的小學生裴海君的作品《金絲猴》獲得了今年青少年十歲以下組的冠軍。從我在年賽獲獎到現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水平已經大大提升,這些都是十年前我不敢想象的。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了“飛羽瞬間”,“花影炫色”、“荒野傳奇”等自然攝影比賽,在國內的自然攝影愛好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此次翻譯出版《地球之光》,無疑是中國廣大的自然攝影愛好者的一大幸事,必將對國內正在蓬勃興起的自然攝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自然攝影愛好者都能有機會看到或擁有這本書。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舉辦中國自己的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奚志農
2010年12月26日
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二十年精選
序
能為這本凝聚了全球最頂尖自然攝影師經典作品的《地球之光》中文版做一點事情,作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我倍感榮幸,同時也滿懷欣喜和期待。我始終相信影像的力量,當我們這個星球上最極致的美景和令人贊嘆的野生生物通過攝影師的鏡頭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想,每一個人都會被震撼。這是一個和我的年齡一樣長的攝影比賽,可是直到1998年,在英國布里斯托爾的“自然銀幕電影節”上,我才第一次接觸到了“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此時,從我立志要成為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已經過去十多年了。也可以這么說,這之前的那么多年,我幾乎是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我甚至仍清楚地記得,1993年在北京外文書店第一次看到原版的國外野生動物攝影畫冊時那種震驚的感覺。以我當時的認知和器材,覺得要想在中國拍到那么完美的野生動物照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在國內雜志和畫冊上看到的動物照片,大多數都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拍攝的,有的甚至拍的是標本。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
隨著眼界的逐漸開闊,我開始了解到:國外野生動物攝影水平之高,固然跟技術、設備的先進和圖片市場的成熟有很大關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博物學的傳統以及深入人心的自然保護觀念。還有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開始建立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使得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根本不怕人,所以才有可能近距離拍攝。而中國幾乎是世界上拍攝野生動物難度最大的國家。在中國,由于長期缺乏有效的保護,野生動物被獵殺,棲息地大面積喪失,而野生動物的野外研究也非常有限。因此,要在中國拍攝野生動物,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行。
那次的英國之行,更加堅定了我成為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的決心。而且,一定要拍到可以參加年賽的滇金絲猴照片。為了拍攝滇金絲猴,我從1992年到1994年六上白馬雪山,其中在野外追蹤猴群最長的一次達三個月之久。然而,這三年當中,我只有兩次機會在野外看到滇金絲猴。山谷對面的滇金絲猴即使通過600mm的鏡頭在35mm的膠片上成像也只是一個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的小點。1996年之后,白馬雪山地區的商業采伐被停止了,保護區的面積擴大了,滇金絲猴的保護狀況也有所改善。我和它們的距離也在縮短。2001年2月的一天,我又一次追蹤到了一個猴群。他們完全沒有發現我的存在,自由自在地在林中覓食和嬉戲。兩只母猴在我正下方的一棵高大的櫟樹上,聽到快門聲,它們同時朝我的方向張望。這個瞬間被凝固在了我的膠片上,當膠片沖出來之后,我終于覺得有拿得出手的照片參加年賽了。
2001年10月25日,我站在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大廳的領獎臺上,接過了以攝影師 Gerald Durrell 的名字命名的“瀕危物種獎”,獎杯竟然是一座滇金絲猴的雕像!頓時,來自中國遙遠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成了全場的“明星”。
這次獲獎也成為我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我不僅舉辦了我的第一次影展,而且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了“野性中國工作室”,把“用影像保護自然”作為我們的目標和宗旨。但是我也清醒地看到,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很多獨特的瀕危物種還不曾有野生狀態下的影像,有些物種甚至都還沒機會留下影像就已經消失了。因而,廣大公眾對中國瀕危物種的認知程度相當有限,要想改變這個現狀,單靠一個“野性中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隊伍壯大,才會有更多更好的自然攝影作品出現,公眾的認知程度和保護意識也才會得到加深和提高。因此,從2004年開始,我們開始舉辦“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培養野生動物攝影的后備軍和新生力量。并且通過舉辦野生動物攝影講座、展覽、比賽,出版自然攝影手冊等方式,來推廣和傳播“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理念。
從2008年開始,“野性中國”與北京動物園合作,將“BBC野生生物攝影年賽”獲獎作品展引入中國,使中國公眾有機會看到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然攝影作品。與此同時還受主辦方委托,第一次把參賽規則翻譯成了中文,這樣方便了中國攝影師參賽。我非常欣慰地看到,參加年賽的中國攝影師和愛好者越來越多,繼2008年中國攝影師朱永康的《天鵝》獲獎之后,西安不到10歲的小學生裴海君的作品《金絲猴》獲得了今年青少年十歲以下組的冠軍。從我在年賽獲獎到現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野生動物攝影水平已經大大提升,這些都是十年前我不敢想象的。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從2008年開始連續三年舉辦了“飛羽瞬間”,“花影炫色”、“荒野傳奇”等自然攝影比賽,在國內的自然攝影愛好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此次翻譯出版《地球之光》,無疑是中國廣大的自然攝影愛好者的一大幸事,必將對國內正在蓬勃興起的自然攝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自然攝影愛好者都能有機會看到或擁有這本書。我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舉辦中國自己的野生生物攝影年賽。
奚志農
2010年12月26日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