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學者駐解論語之書甚多。
時代變遷,政治社會背景不同,舊日之註解或不適用於今日。
本書作者博涉經史、學貫中西,以其獨到的見解,將論語重新詮繹。例如:論語首句「學而時習之」,作者引述易經、詩經、莊子、列子、淮南子,甚至是語意學,予以解說。又以孔子對哀公、陽貨、子路等人之答話旁證。深入淺出,理明義盡,是以本書堪稱為註解論語的劃時代之作。
內文試閱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小時讀私塾,教讀的陳老夫子是前清秀才,他解釋這兩句話說:「一個學生讀了一篇書,學一首詩或一篇文章,要時時溫習,可不是一件很喜悅的事嗎?」他又說:「說字在這裡應該讀悅。說,就是喜悅、快樂、高興。」
南懷瑾的《論語別裁》中卻說:「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達人情世故了。」
陳老夫子講的話,和南懷瑾的解說,恰好完全相反。他們兩個人的不同見解,是出於認知的問題。試舉
《莊子》中的一段對話來說明: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們讀語意學〈Semantics〉,其中說: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有三大障礙,其一為放射思考。放射思考的錯處,乃是將命題〈Proposition〉和命題方程式〈Propositionalfunction〉混為一談。所謂命題,乃句有意義的話。它的內容我們能清楚看出來是否正確或存在。例如我們說:「三加五等於八。」、「張家哥哥比弟弟高兩公分。」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便是命題。我們若說:「甲數加乙數等於八。」、「哥哥比弟弟高。」看起來有意義,事實不然。甲數是多少,乙數是多少,我們不知道。弟弟也不見得比哥哥矮,這是兩個命題方程式。其二是推論思考,即是把推論來代替觀察。
我們一位大使從非洲回來,他收養了一個非洲女嬰,這位小姐讀國小六年級時,坐公車遇見一位老美。老美對她說英文,她卻不懂,老美推論她是美國人!其三是定義思考,四川人心目中的好菜,如辣子雞丁、麻婆豆腐、豆瓣鯉魚等,都是辣的不得了的菜。江浙人卻不喜歡辣,四川人請江浙人上餐館,菜端上來,四川人一直叫好,他的朋友卻難以下筷。
在春秋戰國之時,既沒有電視、音響,而且根本沒有電。窮苦人家,也買不起油燈、蠟燭。天一黑,只能上床睡覺,年輕人一身精力,哪兒睡得著。想出去走走,既沒路燈,又下大雨,此時若能坐在一旁背書,既可消磨時間,又能得到父母的讚許,豈能不快樂?
生活環境不同,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條件去衡量古時候的人。
但是,我們對這句話的解釋卻完全不一樣,我們打算用孔夫子的話來解說他自己的話。
《論語》把這句話放在卷首,意義重大。這句話中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字:「學」、「時」、和「習」。
孔子最注重學。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又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哀公問弟子中誰最好學?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無〉。未聞好學者也。」
這是「學」。第二個字是「時」。
劉安所著《淮南子》〈氾論篇〉中說:大禹的時候,懸鐘、鼓、罄、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佈告天下說:「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論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罄,有獄訟者搖鞀。」大禹吃一餐飯要起身七次,洗一個澡要把頭髮捲在手中三次,以聽四方之士,進善效忠。於是下情上達,上下一心,終於做成了太平盛時。但到了殷紂王之時,誰進忠諫,誰就倒楣。王子比干被殺,箕子佯狂被髮,以免其身。誰還敢向皇帝說話呢?因此劉安說:「和氏之璧,夏后之璜,揖讓而進之,足以合歡。」但若在夜間把這些貴重的東西丟給人家,人家會以為你在攻擊他反而會怨恨你。這便是合時不合時的分別。
《周易艮卦彖傳》有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豐卦彖傳》云:「與時消息。」《繫辭傳》云:「待時而動。」此外,《易經》中說時的還很多。都是說明合時的重要。
作者簡介
字慢卿,一名純禧,江西南昌人。台大法學士,民國四十六年進入外交部工作,迄八十六年辭職。任職四十年間,由薦任科長、簡任司長,爬升至特任代表。駐泰時曾安排李總統一行四十人訪泰,李總統與泰王晤談甚歡。任駐約旦代表時,又安排李總統一行四十人訪約旦,且住王宮中,故有福將之稱。一生研究唐代傳奇,兼及唐代文學史,並在報章雜誌上發表論文、小說、散文約二百篇,退職後仍以讀書、寫作自娛。
序
序 錢復
我國在上世紀初開始引進西方式現代教育之前,民眾的啟蒙教育都在私塾,由一位老夫子教導學生背誦很難理解的古代經典。這種教育方式的確有缺點,但是學生在幼兒時所背誦的經典,往往終生不忘。更重要的是這些經典是我國先聖先賢一生鑽研的結晶,不僅對於修齊治平有所指引,這些經典更能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基本規範。因為有這些寶貴經典,多少世紀以來可以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
近年來,我國快速的改革開放,再加上過分重視「知識經濟」,認為「學」必須有所「用」,而「用」只是以「利益」為出發點。因而價值觀念丕變,社會上普遍瀰漫著「見利忘義」、「笑貧不笑娼」的觀念。尤其是青少年「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思想,將過去數千年社會中認為不當或不妥的行為模式所存的禁忌都加以打破。真正是一個人慾橫流,群己關係已蕩然無存的悲慘社會。
所幸若干有識之士認為這種歪風必須予以匡正,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導青少年讀我國聖賢的經典著作。很多縣市在孔廟成立了兒童讀經班,若干重要的大專院校也鼓勵學生閱讀經典之作。
論語無疑是經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書,其中包含很多有關個人修養、人倫關係、國家治理的重要規範。
然而無容諱言以目前青少年的國語文程度,要徹底了解論語一書內各章的真正涵義,可能有若干困難。我很高興老友劉瑛兄在退休後能完成《論語的故事》這部鉅著。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詮釋論語,又旁徵博引將相關著作中的正誤逐一訂勘。拜讀之餘對劉瑛兄治學之勤,用功之深極為欽佩。
劉瑛兄在外交界服務四十年,他曾在上世紀六○、七○年代為國家開拓南部非洲的外交關係,厥功甚偉。他在仕途中也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是他從不怨天尤人,在公餘以讀書自娛。一直到八○年代中期他膺任亞西司司長,以後先後擔任駐泰國代表及駐約旦王國特任代表,所到之處政通人和,與駐在國朝野人士及僑界均以誠相與,建立極佳的關係,於一九九四及一九九五年先後在泰國及約旦安排李登輝總統的往訪,貢獻良多。一九九七年服公職滿四十年功成身退,以讀書寫作自娛,頤養天年。《論語的故事》實在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
目次
自序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