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主要是從存有、美學、冥契、神話,這四個「後牟宗三時代」的道家詮釋視域重新出發:一方面,冶煉多元差異於一爐;另一方面,重講道家自然與倫理的古典新義。最後連結隱喻、敍事兩種語言形式的文學性,如此共構一幅老莊之道的多音詮釋與交響,文學、哲學和解互滲的文本景觀。
這種老莊肉身之道的重講活動,為回應當代語境帶出的思想挑戰,讓古典文本以創造性的解釋活動回應時代難題。此舉當為開啟我所謂:「當代新道家」的文化實踐活動,其中包括:終極性的安身立命、美學式的生活救贖、倫理性的他者關懷、語言權力的批判與活化。
本書作者的這些努力,要讓讀者看到「當代新道家」的文化治療活力與公共關懷力道,以提供有別於「當代新儒家」視域的另類文化論述,促進儒、道在文化哲學上有更新的對話。另外,本書亦閃現和西方後結構主義的法式思潮多有互通交涉,可視為一種「跨文化批判」的思想活動現象。
作者簡介
賴錫三
一九六九年,生於臺灣宜蘭。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現任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道家哲學、內丹、神話、氣論、身體觀。著有《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另有論文若干篇。目前著力於重建「當代新道家」與《莊子》的創意思維。
序
「當代新道家」這一名相的由來,最早是因為看到大陸科學史家董光璧先生一本名為《當代新道家》的小書。雖然作者並不同意董先生那種帶有過多想像,企圖將道家世界觀和現代科學理論連貫起來的浪漫做法,因為這將減殺道家對科技宰控的批判力道;但是董先生偶發提出的「當代新道家」這一名相,卻從此長留我心,成為我朝思暮想企圖解讀的迷宮。因緣際會,「當代新道家」這一名相在作者青年時代,刻痕我心深處,它從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單個魔力名詞,到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豐饒正名,彰顯了青年到中年階段的「我在」印記,青春代換了意義,感受皺折成文字。
在作者看來,「當代新道家」必須先由基礎性打起,進入系統性建立,再全面性展開當代語境的新詮和當代課題的回應。如此有體有用、十方打開的有機發展,才有可能和當代新儒家這些已發展成相當體系化的詮釋系統,再度產生不同或互補的對照效果 。而作者那時所以將心力先集中在道家式存有論的重建,是因為強烈意識到,道家一系列當代關懷的展開:如語言活化、根源倫理、權力批判、文化治療、環境關懷、技術反思、美學拯治、宗教冥契等等面向的十字打開,都必然和道的體驗有著根源性的關係;或者說,這些價值層面的實踐展開,不能不有道的基礎性思維在發用。所以「當代新道家」的基礎工作,便需對道之性格、內涵給予重新定位和詮釋。就這一部分而言,它接續了袁保新先生博士論文對民國以來胡適、徐復觀、勞思光、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對《老子》之道的詮釋史之反省工作。
……
在老莊之「道」的詮釋方面,我們確實必須認真看待西方形上學的困境,不管是康德對西方形上學的「空洞獨斷」之批判,還是海德格對西方形上學「遺忘存有」的批判,以及牟宗三對「思辯形上學」、「實有形上學」的「實踐失落」之批判。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早期以西方本體論、宇宙論的方式來理解老莊之道,那麼老莊的形上學便會成為過時而必須被放棄的猜天猜地之素樸形上玄想。如此一來,做為道家一切價值實踐的活水源頭之「道」,若通不過當代思潮對形上學的批判解構,那麼道家的價值之學亦將失去靈根而花菓飄零。就此而言,作者繼承了牟宗三所謂實踐形上學的優位性,但也進一步透過海德格式的存有論詮釋,反思了牟宗三的限制。作者注意到牟宗三之後關於老莊之道的當代詮釋,那些發展具有典範再突破的啟蒙意義,例如一些中壯輩學者頗有新氣象的視域,作者特別考察了袁保新、劉笑敢、傅偉勳、陳榮灼、楊儒賓諸位先生的觀點,最後結晶出所謂「後牟宗三時代」老莊之道的多元詮釋可能: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這四重道路。而《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這本書大概是就這些多元面向如何融貫互滲,再輻輳到自然、倫理這兩個議題,又連結到隱喻、敘事這兩個語言面向的加入,如此共構成一幅:老莊之道的當代詮釋之複調與融合之文本景觀。
目次
自序:走向「當代新道家」
第一章 後牟宗三時代對《老子》形上學詮釋的評論與重塑
──朝向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的四重道路
第二章 牟宗三對道家形上學詮釋的反省與轉向
──通向「存有論」與「美學」的整合道路
第三章 道家的逍遙美學與倫理關懷
──與羅蘭.巴特的「懶惰哲學」之對話
第四章 道家的自然體驗與冥契主義
──神秘.悖論.自然.倫理
第五章 老莊的肉身之道與隱喻之道
──神話.變形.冥契.隱喻
第六章 從《老子》的道體隱喻到《莊子》的體道敘事
──由本雅明的說書人詮釋莊周的寓言藝術
第七章 道家式自然樂園的一種落實
──陶淵明〈桃花源記〉的神話、心理學詮釋
引用書目
索引
書摘/試閱
摘要1
牟宗三對道家的形上詮釋,具有分水嶺的指標意義,當他將實有形上學的詮釋扭轉為境界形上學時,除了要進行實踐的轉向之外,同時也具有總結之前的道家形上詮釋之企圖。從此之後,後牟宗三時代的學者,不得不認真考慮他對實有形上學的批判。然而,正視牟宗三對實有形上學的批判,就必得要繼承並走向他所謂的境界形上學嗎?境界形上學足以窮盡道家的形上體驗嗎?牟先生之後的學者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又是如何?
摘要2
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煉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為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
書摘3
現代人的生活煩忙焦慮,一切俱在實用效率的經濟計量下,無法止息。可是,另一種對反的呼聲也在醞釀,開始強調樂活、慢活的新生活運動。一方極度忙碌,另一方渴望休閒,這是現代人的分裂景觀。
本章是在上述兩種生活現象的衝突矛盾中,思考道家的「逍遙美學」和巴特的「懶惰哲學」之深意。並且以對話的方式,一方面分析巴特對西方現代生活的批判與治療,及其和東方生活美學的遙契與交往;另一方面則透過道家的「逍遙美學」之詮釋,一則深化巴特的懶惰哲學,再則見出道家自然美學治療現代文明所可能具有的古典新義。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