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江淹是南朝宋末至梁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不僅擅長抒情小賦、駢文和五言詩,而且還善於寫作章、表、詔、誥之類的應用文,素來被譽為「辭該眾體」,在文學史上與鮑照齊名。所作詩賦具有清新流麗、質樸蒼勁、沉鬱蒼涼等特色,擬古之作則能通過對眾多前人作品不同風格特色的繼承摹仿,再造翻新出奇的藝術成果。名作如〈別賦〉、〈恨賦〉、〈雜體三十首〉、〈詣建平王上書〉等,皆為各著名文學選本所收錄。本書據明萬曆年間胡之驥《江文通集彙注》,聯繫江淹的時代和生平,對其全部作品進行導讀、校勘、解題、注譯和賞析,書末並附有「江淹年表簡編」,幫助讀者完整而深入地認識江淹及其文學成就。
作者簡介
羅立乾
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著有《鍾嶸詩歌美學》、《新譯文心雕龍》等。
李開金
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
序
導讀(節選)
貳 江淹詩賦的藝術成就
自鍾嶸《詩品》謂「文通詩體縱雜,善於摹擬」,江淹之善於擬古,已成為古今論者所公認。其〈效阮公詩十五首〉、〈雜體三十首〉、〈學魏文帝〉一首,擬古之作多達四十六篇,佔其詩總數三分之一強。他的抒情小賦,亦多摹擬楚騷。但對於江淹的擬古,自來論者又各有軒輊,更有特別持貶損之言者,如潘德輿《養一齋詩話》云:「文通一世俊才,何不自抒懷抱,乃為膺古之作,借後人嗤笑。」但是,中國古代文論界泰斗郭紹虞先生,卻別有見地底指出:「實則昔人擬古,乃古人用功之法,是入門途徑,而非最後歸宿,與後人學古優孟衣冠者不同。」而江淹在〈雜體三十首〉的序文中,對寫這組「擬古」之作的緣由所作說明,也證實郭氏此說誠為的論。且看這篇序文中,一方面說:「夫楚謠漢風,既非一骨;魏製晉造,固亦二體。譬猶藍朱成彩,雜錯之變無窮;宮商為音,靡曼之態不極」,強調每一時代的詩歌都有多樣化的時代風格,反對人們「貴遠賤近」、「重耳輕目」;另一方面,又強調前人詩歌都有各自不同的個人風格特色,即所謂「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沉浮之殊」,「亦合其美並善」,反對「論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故而「學其文體」。這正表明:江淹「擬古」的「最後歸宿」,亦即終極目的,是要通過對眾多前人作品不同個人風格特色的繼承摹仿,再造翻新出奇的藝術成果。
(一)「擬古」之作不僅逼肖摹擬對象,而且或拓展出新的寄託內容,或生發出格外卓異的藝術美,而都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下面略舉五例,以見一斑。第一例為〈雜體三十首‧古離別〉:「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雲蔽千里,遊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簷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願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兔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這是摹擬〈古詩十九首〉中抒寫男女離別相思之作。它雖化用了摹擬對象中「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與「各在天一涯」的語意,及「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中的意象,又完全仿照摹擬對象的結構模式:首寫初別之情──次寫路遠難會──再寫相思之苦──末以安慰期待所思之人作結,去寫成此詩,但在抒寫思婦相思之苦的痛楚與心理波動、及對丈夫的關懷愛戀、忠貞不渝、溫厚體貼上,則超越了摹擬對象的以下一些直白之語:「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而更有深永感人的情韻,極富含蓄蘊藉之美。于光華《重訂文選集評》引孫月峰稱讚此詩之語曰:「調最古,語最淡,而色最濃,味最厚,諷誦數十過,乃更覺意趣長。」
第二例為〈雜體三十首‧班婕妤詠扇〉:「紈扇如圓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此詩摹擬對象班婕妤〈團扇〉的原文為:「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搖動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唐代皎然曾將江淹此摹擬之詩與上引原詩相比較,認為江詩優於摹擬對象:「江則假象見意,班則貌題直書」,亦即說江詩開篇四句中,假借團扇上所畫弄玉與蕭史恩愛和諧而雙雙乘鸞飛向天界的意象,來表現詠扇的主旨,而班詩卻只按〈團扇〉本題去直接敘寫詠扇的主旨。皎然還進一步指出:「詩曰:『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興生於中,無有古事。」這就是說,江淹詩中雖然化用了弄玉與蕭史乘鸞升天的事典,但其興象(亦即意象)是自然發自我衷,寫詩之時心中並無古事。基於這種評價,皎然又指出:「假使佳人玩之,感乎乘鸞之意,飄然莫偕,雖蕩如夏姬,自忘情改節。吾許江生情遠詞麗,方之班女,亦未可減價。」而清代毛先舒《詩辯坻》卷二也說:「考城〈雜體詩‧詠扇〉云:『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雖不必其本題所宜,而詞從興生,不傍古事,語趣飛舉,無慚彩筆。」那麼,為什麼皎然與毛先舒都如此注重和稱讚江淹詩中的這兩句?其原因之一,乃是江淹不是一模一樣地去仿效摹擬對象,而是充分發揮藝術想像,由想像到剛剛製出的白淨如雪的團扇扇面上必定要作畫,就自然從心中觸發出這兩句寫扇面上畫有象徵夫妻恩愛和諧的意象,並非刻意去用典故,而是隨意信手拈來;原因之二則是:這團扇上的意象所具有的象徵意義,一直貫穿於以下的詩句和全詩的結句中,從而既巧妙地以似人似物的雙關手法,更襯托出秋風一至而夫君對我的恩愛將中途破裂的哀怨之情;又在扇面上的這意象與這哀怨之情的兩相映照下,將人間夫妻恩情每每中途毀滅的現實,表現得意味深長。所以,得到上述「情遠詞麗」與「語趣飛舉」之譽。而我之所以在上面摘引皎然、毛先舒那麼多評語,乃是為了說明昔人早已看出:江淹「擬古」之作超越摹擬對象,有自己創新而卓異獨特的藝術美。
目次
卷六
符
尚書符 四五三
教
建平王散五刑教 四六二
建平王聘隱逸教 四六五
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 四六七
蕭驃騎築新亭壘埋枯骨教 四七○
蕭太傅東耕教 四七二
檄文
慰勞雍州文 四七四
章
始安王拜征虜將軍丹陽尹章 四七七
始安王拜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章 四八○
建平王拜右衛將軍荊州刺史章 四八三
建平王慶少帝登阼章 四八六
建平王慶王太后正位章 四八九
建平王慶江皇后正位章 四九三
蕭領軍拜侍中刺史章 四九六
蕭拜相國齊公十郡九錫章 五○○
表
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 五○五
建平王慶明帝疾和禮上表 五一一
建平王慶安城王拜封表 五一四
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辭闕表 五一六
蕭驃騎讓封第二表 五一八
第三表 五二五
蕭驃騎錄尚書事到省表 五三三
蕭驃騎謝甲仗入殿表 五三七
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 五四○
蕭驃騎上頓表 五四四
蕭驃騎謝被侍中慰勞表 五四七
蕭驃騎慶平賊表 五五○
蕭驃騎解嚴輸黃鉞表 五五二
蕭驃騎讓太尉增封第二表 五五四
蕭驃騎讓太尉增封第三表 五六一
蕭驃騎讓油幢表 五六四
卷七
表
蕭太尉上便宜表 五六九
讓太傅揚州牧表 五八○
蕭重讓揚州表 五八七
後讓太傅揚州牧表 五九四
蕭被侍中敦勸表 六○一
蕭被尚書敦勸重讓表 六○六
蕭讓劍履殊禮表 六一一
蕭拜太尉揚州牧表 六一五
蕭太傅謝追贈父祖表 六二○
蕭太傅辭輿駕親幸表 六二三
蕭讓前部羽葆鼓吹表 六二六
謝開府辟召表 六二九
蕭上銅鍾芝草眾瑞表 六三二
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 六三九
第二表 六四四
被百僚敦勸受表 六四九
蕭相國讓進爵為王第二表 六五四
蕭相國拜齊王表 六五九
齊王謝冕旒諸法物表 六六三
齊王讓禪表 六六七
拜正員外郎表 六七一
拜中書郎表 六七四
卷八
啟
建平王謝賜石硯等啟 六八一
建平王謝玉環刀等啟 六八三
建平王慶改號啟 六八四
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啟 六八六
蕭領軍讓司空並敦勸啟 六八九
蕭太尉子姪為領軍江州兗州豫州淮南黃門謝啟 六九四
詔
遣大使巡詔 六九八
賜赦交州詔 七○一
斷募士詔 七○四
封江冠軍等詔 七○六
大赦詔 七○八
北伐詔 七○九
王僕射為左僕射詔 七一四
王撫軍為安東吳興詔 七一七
曲赦丹陽等四郡詔 七一八
王僕射領太子詹事詔 七二○
何詹事為吏部尚書詔 七二二
王侍中為南蠻校尉詔 七二三
王光祿為征南湘州詔 七二五
柳僕射為南兗州詔 七二七
王僕射加兵詔 七二八
立學詔 七二九
王鎮軍為中書令右光祿詔 七三二
張令為太常領國子祭酒詔 七三四
蕭冠軍進號征虜詔 七三六
褚侍中為征北長史詔 七三八
卷九
上書
詣建平王上書 七四一
牋
被黜為吳興令辭牋詣建平王 七五一
到功曹參軍牋詣驃騎竟陵王 七五八
奏記
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 七六四
到主簿日事詣右軍建平王 七六七
書
敕為朝賢答劉休範書 七七一
報袁叔明書 七八三
與交友論隱書 七九二
卷一○
誄
齊太祖高皇帝誄 七九九
行狀
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狀 八四一
墓誌
宋故尚書左丞孫緬墓誌文 八五○
宋故安成王右常侍劉喬墓誌文 八五三
宋故銀青光祿大夫孫敻墓誌文 八五六
齊故御史中丞孫詵墓誌文 八五八
齊故司徒右長史檀超墓誌文 八六○
祭文
蕭驃騎祭石頭戰亡文 八六二
祝文
蕭太傅東耕祝文 八六四
傳
袁友人傳 八六七
序
自序 八七○
佚文
傷愛子賦有序 八八三
牲出入歌 八九一
薦豆呈毛血歌辭 八九三
奏宣列之樂歌辭 八九四
銅劍讚 八九六
無為論 九一二
江淹年表簡編 九二○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