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保護社會工作
商品資訊
系列名:社工叢書
ISBN13:9789866828898
替代書名:HELPING IN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A COMPETENCY-BASED CASEWORK HANDBOOK
出版社:洪葉文化
作者: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 著; CHARMAINE R. BRITTAIN & DEBORAH ESQUIBEL HUNT 主編; 鄭麗珍 總校閱
出版日:2011/09/01
裝訂/頁數:平裝/480頁
規格:23.2cm*17.2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本書針對兒童保護工作的各個工作步驟逐步講解,並配以範例說明,提供兒少保護工作員從「開案」到「結案」所需具備的各種勝任能力。
除了個案工作過程所需的實務知能外,本書還提供有關兒童發展、醫學鑑定、跨專業協同合作等方面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強調具有「責信」的實務工作對家庭、機構及社會大眾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Charmaine R. Brittain
社工碩士、博士;目前服務於美國人道協會兒童組教育訓練中心。
Deborah Esquibel Hunt
擁有臨床社工師執照、博士;目前擔任臨床社工師。
總校閱簡介
鄭麗珍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市)社會工作博士。
經歷:專長研究領域為脫貧方案、單親家庭與兒童保護研究,主要教授課程貧窮與社會工作、家庭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督導等,並著有相關論述於國內外各期刊中。
名人/編輯推薦
看見兒童保護社工的真心
受邀寫序前一週,兒童局剛邀請美國南加州大學社工學院學者、Los Angles、Santa Clara郡政府兒童及家庭服務部資深社工督導、兒童少年保護法庭法官及美國兒童研究中心代表來臺講演有關美國兒童保護體系發展的新趨勢,並與國內相關學者專家及實務工作者就兒童保護諸多議題展開多場精彩的圓桌論壇,試圖為目前臺灣兒保系統所面臨的困境找出可繼續前進的方向。
而這些對兒童保護工作充滿朝氣與熱情的國外朋友們,除不吝與我們分享美國實務經驗外,還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臺灣兒童保護系統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願景在哪裡?這問題如同一記當頭棒喝,近幾年來在社會輿論對於兒虐事件的高度關注下,對於四面八方湧起的責難與質疑,我們總像救火隊,急忙撲滅四處竄起的火苗;虛心謙卑地去檢討每個案件中我們可以再努力、再改進的空間,似乎無暇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與會的一名兒保社工,在背負著千斤萬斤重的案量負荷下,更坦言:「我只是個『小』社工,我能做些什麼?」
的確,就現況而言,對於美國兒保系統能有著豐沛的人力、健全的社工專業制度,以及堅強厚實的司法、警政、衛政、勞政甚至教育等各網絡單位的全力支援,我們極為羨慕。但兩位來自美國地方政府公部門的Mark與桂庭督導亦不諱言地與我們分享:「臺灣目前兒保系統的問題,我們也曾經有過;臺灣兒保社工的待遇與處境,我們也曾經歷過。」但根本問題在於我們必須認真思考臺灣兒童保護未來的願景,這是你我共同的責任,自怨自艾解決不了問題,原地踏步看不見我們所期待的海濶天空。即便未來的路很遙遠,得耗費時間,使盡所有的力氣,才能移開阻礙我們前進的路障,我們也必須昂首向前,因為我們是“Social Worker”。還記得Mark那句鏗鏘有力、撼動不少台下兒保社工的“Because We are Social Worker”嗎?
美國政府從1974年推出第一部專屬兒童保護適用之「兒童虐待及疏忽預防處遇法案」(CAPTA),正式以公權力干預家庭私領域中父母或照顧者對兒童虐待及疏忽事件後,歷經數十年不斷學習改進,才從當初單一的家外安置途逕,走到今天多元化的家庭維繫、家庭重聚及永久性計畫(Permanency Plan)。他們也是在安置數以萬計受虐兒童後,才從許多痛苦的失敗經驗中體悟到受虐兒童對於「家庭」及「親情」不可抺滅的渴望與需要。因此,在美國從事二十二年兒保工作的桂庭督導語重心長地給予我們忠告:千萬不要重蹈美國兒保系統早期「過度安置」的覆轍,家庭才是兒童最好的歸屬。
得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有一群對兒少保護工作滿懷熱忱與期待的社工夥伴們,花了長達三年的時間,利用公務繁忙之餘組成讀書會,並著手翻譯厚達五百多頁的原文翻譯後,我感到十分驚喜,細讀書中每個章節後,讓我對美國兒童保護體系的全貌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雖然書中介紹許多值得學習的法規與制度,但我認為書中最為珍貴的是他們對兒童保護工作所抱持著的理念與精神: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一個家庭,包括受虐的孩子。守護兒童的安全、照顧他們長大成人,不單單只是父母及家庭的責任,而是應該要用整個國家、整個社區、整個群體的力量一起來養育這些需要被幫助的孩子們!家庭永遠放在兒保社工的心裡,而且這個「家庭」有很多選擇,可以帶著孩子返回原生家庭見證父母的改變,可以為孩子另築一個完整的家庭,也可以幫孩子尋找與至親家族的連結,維繫他們與親人血濃於水的依附關係,不致像失根的浮萍,找不著生命中重要的歸屬感。
從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原作者很忠實地呈現所有兒保社工在實務工作中都會遇到的問題,例如:肯定不會好好合作的案家,訪視多次未遇的父母及小孩,兒童身上難以判別是意外或受虐造成的傷勢,責任通報人員對於孩子的擔心,以及對於家外安置的過度期待,……。這些與國內兒保實務工作大同小異的實務難題,讀完本書,會發現其實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文末,我想對每位參與翻譯工作的夥伴們說聲:你們真的很棒!完成一本如此精緻實用的兒保工具書,從書上的每一字每一句,可以看見,你們每位都有一顆“social worker’s heart”!
最後,誠心推薦這本《兒少保護社會工作》給所有關心兒保議題的朋友,以及每位兒保實務工作者。
內政部兒童局局長 張秀鴛
序
總校閱序
有一天,一群兒少保工作員到我的辦公室來拜訪我,說要跟我談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以為大概又是為了一些難解的兒童保護個案而來!但當他們打開話匣子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們一起合作翻譯了一本兒童保護實務工作的書,希望我能協助他們進行修編的工作。雖然我很認同任何有關實務工作論著的翻譯,但我實在太忙了,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協助進行翻譯的修編工作,所以我一方面稱讚他們的努力,一方面卻在我的內心裡思索著委婉拒絕的語詞。我還沒有開口,幾位工作員就爭相告訴我,他們翻譯這本書的初衷和過程,娓娓道來卻令人感動,讓人難以拒絕,於是我就參與了他們這趟追本溯源、聞道解惑、增強權能的歷程。
為了因應日益多元的社會問題,政府所推動的許多社會福利體制經常仿效國外行之多年的模式,卻沒有考量該項模式發展必有其獨特的政經環境和社會情境脈絡。例如以臺灣的兒童保護體系發展的軌跡來看,大致上是借鏡英、美兩國的兒童保護體系建制,但在移植的過程中卻必須因應臺灣的政府模式和風土人情有所修正。例如臺灣是在民國82年修訂老舊的兒童福利法,含括兒童保護體系的建制,在兒童福利的精神下建立通報制度及成案調查的兒童保護行動。但從臺灣政府體制的分工來看,中央政府負責訂定該項法律,實際推動各項兒童保護服務卻為地方政府的責任,牽涉強制公權力實施的司法體系則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才參與。基於地方政府自治的原則,地方政府辦理兒童保護的事務,監督課責的責任卻屬於地方民意機關,並不受司法機關的監督,以致兒童保護事件受到民意代表的介入時有所聞,兒童人身安全的保護責信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兒童保護工作是一項人力密集的專業服務,受限於各縣市政府的財政資源條件不同、縣市長的執政優先重心不同,以致各縣市政府的兒保人力和專業服務的配置充足性,各有不同,一國數治,兒童保護服務品質各縣市水準不一。
多年來,所有的兒少保工作員每天背著50個以上的兒童保護個案量,晚上還要帶著call機以備不時的緊急通知,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以上,一年365天備戰,工作壓力不可謂不高。除此外,他們每天還得應付來自長官的行政要求、民意代表的溝通會議、中央政府不時下達的新命令、檢察官經常請求的協助調查、法官對於調查資料的不信任等,在原有的負荷壓力下更是雪上加霜,無怪乎兒童保護人力的流失率高據各社工領域的榜首。
然而,來拜訪我的這群兒保工作員卻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他們喜歡做兒童保護的工作,他們暫時沒有離開,卻選擇提出疑問和找尋答案。他們想知道英美國家的兒童保護體系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他們想知道理想的兒童保護服務的實務模式應該長什麼樣子?他們想知道各級政府和社區機構為什麼願意相互合作配合?他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的民意代表不會介入兒童保護的服務流程中?他們想知道督導在兒保工作上的角色功能?
無意中,這群兒保工作員發現這本書,覺得書中的各個章節似乎為他們目前的困境提供許多的解答。首先,他們各自分工負責將各章節翻譯成中文提供大家閱讀,他們接著組成讀書會,利用下班時間,定期聚會,一起研讀、一起討論。他們終於知道兒童保護體系的緣由、合理的兒童保護體制為何、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知道理想的實務模式為何,他們發現自己再度有了能量可以面對工作,這真的是一段自我增權的歷程!
這是一本有關「兒少保護工作」的助人指南,不僅可以做為兒少保工作員的實務工作之參考,也可做為兒少保的社工督導、行政人員帶領社工員執行兒少保護任務的工具書。
本書的章節主題包括了兒童保護的歷史回顧、兒童保護工作流程的解說、從「開案」到「結案」所需具備的各種勝任能力,本書還包括了有關兒童發展、醫學鑑定、跨專業合作等方面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強調具有「責信」的實務工作對家庭、機構及社會大眾的重要性。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這趟尋根之旅中,我只是一個修編者,這群兒少保工作員才是主角,兒童保護工作是他們所熱愛的專業生涯,他們不輕言放棄,他們選擇自組學習團體、探究兒童保護的知識、增進自己的正向工作能量。基於他們的這份承諾,我也只好在我忙碌的行程中擠出一點時間,捨命陪君子完成修編的工作,而本書的專業性可期,還要感謝台大醫院小兒胸腔加護科的呂立主任醫師和柯婉真護理師,針對本書第9章「醫學鑑定」主題的修編,打開兒童保護事件的醫學鑑定之面紗,讓讀者可以更親近這項專門知識。
目次
推薦序二 值得兒保工作者深讀的好書/張美美
總校閱序 /鄭麗珍 VII
第1章 兒童保護工作的經驗:一個兒童保護家庭的案例
■ 通報
■ 成案調查
■ 安全評估
■ 成案調查的資料蒐集
■ 暫時監護權聽證會
■ 親屬會議的轉介與準備
■ 進行親屬會議
■ 風險評估
■ 轉介後續服務單位
■ 監護權聲請聽證會
■ 初步服務計畫
■ 追蹤親屬會議執行情形
■ 改變安置聽證會:返家重聚提議
■ 一年期個案研討會
■ 風險再評估
■ 兒童保護個案的結案
第2章 兒童保護工作的歷史
■ 兒童保護工作的肇始
■ 公共政策中預期與非預期結果的歷史觀點
■ 法律基礎
■ 當前的實務與政策
■ 兒童保護工作的原則
第3章 個案工作流程
■ 兒童保護工作的哲學基礎
■ 兒童保護個案工作的流程
■ 兒童保護工作員的角色
■ 個案工作方法:運用權威與助人專業間的平衡
■ 兒童保護工作員的價值信念
■ 兒童保護工作的挑戰
■ 因應兒童保護工作的挑戰
■ 本章摘要
■ 學習重點
第4章 保護兒童和支持家庭的重要工作夥伴
■ 與家庭建立夥伴合作關係
■ 整合大家:成功的夥伴關係
■ 兒童保護體系中的工作夥伴
■ 學習重點
第5章 與兒童及其家庭會談
■ 會談的目的和本質
■ 兒童保護工作的會談準備
■ 與成年人會談
■ 會談技術
■ 接案及調查以外的會談
■ 與兒童會談
■ 學習重點
第6章 接案與調查:兒童保護流程的初步階段
■ 接案程序
■ 調查程序
■ 安全評估
■ 風險評估
■ 調查過程的最後階段
■ 學習重點
第7章 風險評估
■ 進行評估
■ 安全評估
■ 風險評估
■ 家庭評估
■ 學習重點
第8章 兒童發展
■ 兒童的發展歷程
■ 家長與照顧者的挑戰:正常的兒童發展歷程
■ 家長與照顧者的挑戰:不正常的兒童發展歷程
■ 兒童遭受不當對待常見的發展問題
■ 兒童與照顧者之間的依附關係與分離焦慮
■ 韌力與因應力
■ 學習重點
第9章 虐待與疏忽的醫療評估
■ 兒保工作員與醫療評估
■ 兒童虐待和疏忽事件的醫療評估要素
■ 兒童身體虐待
■ 兒童受虐致死
■ 兒童性侵害
■ 身體疏忽
■ 情緒虐待與疏忽/精神不當對待
■ 學習重點
第10章 家庭介入處遇
■ 兒童遭受不當對待的介入處遇策略
■ 服務計畫
■ 督促服務計畫與評估服務的進度
■ 同時規劃服務以達成適時的永續安置目標
■ 服務提供的策略
■ 認識改變的各個階段與介入處遇的選擇
■ 有效的介入處遇策略
■ 兒童保護個案工作流程的結案
■ 學習重點
第11章 兒童保護服務之法律工作架構
■ 兒童虐待、疏忽保護與司法系統的歷史
■ 當前的兒童虐待和疏忽的法律
■ 少事法庭、家事法庭、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的異同
■ 兒童保護工作員及法院體系
■ 法定責任
■ 學習重點
第12章 兒童保護工作的責信
■ 責信與兒童保護工作的目標
■ 責信與決定過程
■ 責信與專業主義
■ 責任與成果
■ 責信與各州兒童福利自動資訊系統
■ 使用資料以改善工作成果
■ 責信與立基於績效的契約訂定
■ 學習重點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