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印典(簡體書)
滿額折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印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4 元
定價
:NT$ 264 元
優惠價
8723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印典》(作者朱象賢)是“中華生活經典”系列之一。
《印典》分為原始制度;賚予流傳;評論鐫制等八卷內容。
本書中所征用的圖版來自或參考《中國璽印篆刻全集》、《故宮博物院藏璽印選》、《上海博物館藏印選》、《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南越藏珍》、《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以及部分好友的私人畛藏。

作者簡介

朱象賢,生卒未詳。字行先,號清溪,後世稱“清溪先生”。清康熙、雍正年間長洲清溪(今江蘇蘇州)人。這本《印典》是其創作的作品之一,是“中華生活經典”系列之一,由中華書局出品,全書分為原始製度;賚予流傳;評論鐫制等八卷內容。

朱象賢,生卒未詳。字行先,號清溪,後世稱“清溪先生”。清康熙、雍正年間長洲清溪(今江蘇蘇州)人。鈕讓《印典·序》稱:“吾鄉行先朱子,為宋儒樂圃先生之後。幼而好學,直溯淵源。為人也,端靜而達,明哲而文。及長,從楊大瓢、沈歸愚兩先生游。凡兩先生之所學,行先兼學之,故以才道見重于當世。于古無所不嗜,而更好金玉印章。”
樂圃先生指宋代朱長文。朱長文(1039—1098),字伯原,號樂圃,吳縣(今屬江蘇蘇州)入。嘉祜四年(1059)進士,以病足不仕。作室“樂圃”于雍熙寺西,著書閱古,有山林之趣。郡守監司,謀政所急,莫不造請。士大夫過者,必奔走樂圃,以不見為恥。後天子賢之.起為本郡教授,又召為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家藏書數萬卷,又藏古琴、筑琴臺。元符元年(1098)歿後,鄉人立祠于郡庠,著名書家米芾(1051—1108)為其撰寫《墓表》。著述豐碩,今存有《易經解》五卷、《吳郡圖經續記》三卷、《墨池編》二十卷、《續書斷》二卷、《琴史》六卷,明清兩代輯有《吳郡樂圃朱先生余稿》十數卷。
楊大瓢指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耕夫,晚號大瓢山人,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入。其父坐事流放寧古塔,請代父戍,不許,與弟先後出塞省之。習其地理沿革、山川道理、風土人情,著《柳邊紀略》五卷,為世所稱。
……
需要指出的是,本書的《點評》、《圖注》兩部分中,較多地引用了現當代科考的新發現和當代古璽印研究的新成果。前者來自歷年的科考發掘報告,後者以得益于黃悖先生《中國古代印論史》和葉其峰先生《古璽通論》的成果尤多。編寫中,如遇有轉引文獻的地方,編寫者均對原文獻進行過重新的核對、確認。
本書中所征用的圖版來自或參考《中國璽印篆刻全集》、《故宮博物院藏璽印選》、《上海博物館藏印選》、《南京市博物館藏印選》、《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古璽印選》、《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璽印集》、《南越藏珍》、《隋唐以來官印集存》以及部分好友的私人珍藏。圖版中的具體尺寸均按書中或友人所提供的具體數據標示。個別征用的封泥、印章因著錄者無標識具體尺寸而編選者又無法確知者,只能付諸闕如。從書畫作品中提取的個別印章,考慮可能失真,均在具體尺寸前冠以“約”字。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征用《中國璽印篆刻全集》中“朵云軒供稿”部分的圖版時,一些無法查核璽印確切藏處者,直接標示為“藏朵云軒”。在此,編選者對上述文獻的作者、校注者和編寫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寫這樣一本普及讀本,編寫者和出版社的初衷是一致的:即希望讀者能通過它進一步了解古今印章的制度、源流、功能、評鑒及其作用,并引起對篆刻藝術的興趣。如果未能達到這一目的,甚或引起讀者的疑惑,則完全歸咎于編寫者的粗疏。

目次

卷一 原始制度·上
原始
制度·上
卷二 制度·下
制度·下
卷三 賚予流傳
賚予
流傳
卷四 故事
故事
卷五 綜紀集說雜錄
綜紀
集說
雜錄
卷六 評論鐫制
評論
鐫制
卷七 器用
器用
卷八 詩文
詩文

書摘/試閱

文獻記載“傳國璽”在隋代以前的流傳是極為清楚的。《唐六典》卷八“符寶郎”條注引稱:徐令言《玉璽記》曰:“玉璽者,‘傳國璽’也。秦始皇取藍田玉刻而為之。其書李斯所制,面文日‘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璽上隱起為盤龍文,文日‘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方四寸,鈕五龍盤。秦滅傳漢,歷王莽,為元後投之于地,遂一角缺。莽滅,校尉公賓就收璽綬,詣更始于宛。更始敗,以璽上劉盆子。盆子降,面縛上璽綬光武。光武祠于高廟,受‘傳國璽’。至靈帝崩,少帝失位,掌璽者投于井中,為孫堅所得,袁術拘其妻而奪之。術死,荊外刺史徐謬得璽,還許上之。漢滅傳魏。至晉懷帝,璽歿于劉聰。聰死,劉曜得之,又傳于石勒、石季龍、冉閔。石季龍摩其隱起之文,又刻其旁為文,日‘天命石氏’。後冉閔敗,其將蔣干求救于晉,遂以璽送建業,永和八年也。歷東晉、宋、齊、梁,侯景竊位,為景所得。景敗,為將侯子監盜璽走江東;懼追兵至,投諸佛寺,為棲霞寺僧永得之。陳永定三年,僧永死,弟子普智奉獻。陳亡,璽傳于隋。”(陳仲夫點校《唐六典》,中華書局1992)
1.4印璽檢奸?
《後漢·祭祀志》?:“自五帝?,始有書契?。至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
【注釋】
?印璽檢奸:本節出于《後漢書·志第九》之《祭祀·下》,《東漢會要》卷三亦錄。
?《後漢》:《後漢書》的簡稱,“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宋·范曄修撰的一部記載東漢史實的史書,全書一百三十卷。習慣上,與《史記》、《漢書》、《三國志》統稱“前四史”。
?五帝:傳說中的五位帝王,說法不一。一說是黃帝(軒轅)、顓□(高陽)、帝嚳、唐堯、虞舜;一說是太昊(hbo)(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昊(摯)、顓□;一說是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一說是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
?始有書契:開始有文字。書契,指文字。古代以書刀刻字,故稱。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說法不一,一說夏禹、商湯、周武王;一說夏禹、商湯、周文王;一說商湯、周武王、周文王。亦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俗化雕文:文字的普及化使用。俗化,普及化,大眾化。雕文,指原先局限于少數人使用、字斟句酌的文書。
?詐偽漸興:對往來文書進行弄虛作假、偽裝假冒的事逐漸多了起來。詐偽,弄虛作假,偽裝假冒。唐以前的印章,主要用作封泥,因而詐偽漸興的對象主要是往來文書。
?以檢奸萌:因為查究奸邪的需要而萌生。檢,查究。奸,奸邪。萌,萌生。
【譯文】
《後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開始,始有文字。到了三王,隨著文字的普及化使用,對往來文書進行弄虛作假、偽裝假冒的事逐漸多了起來,于是才有璽印,璽印因查究奸邪的需要而萌生。”
【點評】
《印典》卷首著錄《原始》,主要是明示古印章對後世的重要功用——用于稽考古代職官制度與文字的本源與演變。因為從春秋到兩漢,印章大抵有象征地位與權力、緘封文書、鈐印物件、佩帶祈福、殉葬、烙物等功用。而先秦私印中的姓名璽,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姓氏,是探索我國姓氏起源及其演變的重要資料。印章體制和印風的形成發展過程,從縱向看,與職官制度和官印制度的形成發展及印文書體的發展變化大致同步;從橫向看,與不同印材、不同制作方法(鑄、鑿、碾)及采用不同的字體(大篆、小篆、繆篆、鳥蟲書)等因素密切相關,橫向的展開豐富了縱向的發展。後人通過古印章可以稽考其時的職官制度、文字,乃至書體、印風、時尚和制作工藝的起源、發展和流變。因而,作者開篇明義,直接指出‘‘古印良可重矣”!
宋代王俅《嘯堂集古錄》是最早著錄古印章的集古譜錄,該書卷下收錄三十六方古印章及一方印鈕。此時,還出現了著錄古印章的專譜——王厚之(1131—1204)的《漢晉印章圖譜》。不過,所不同的是,前者在宋紹興五年(1135)至淳熙三年(1176)間已鋟版成集;後者卻是一部摹集而成的手稿本,遲至明正德六年(1511)才由沈津輯刻而成,編入《欣賞編》中,其間還經歷過元代吳□(rul,1298--1355)的擴充考定。明中期後,輯錄古印章的譜錄逐漸成為風尚,既為研經考史之資,也為欣賞古代印章藝術提供了方便。
《原始》共著錄《天王符璽》、《赤帝符璽》、《天王玉璽》、《龜頜印》、《璽節》、《烏巢玉璽》、《傳國璽》、《璽印檢奸》八節。其中,除《璽節》、《傳國璽》、《璽印檢奸》三節可與史實互證外,其余皆出于傳說。這些傳說,僅編選《天王符璽》一節。關于文字、繪畫、璽印的起源,先人多附會于“河圖洛書”,對此,漢代以後的學者多有辨之者。清代黃宗羲《萬公擇墓志銘》稱:“河圖洛書,先儒多有辨其非者;余以為即今之圖經、地理志也。”聞一多《給梁實秋先生書信》中說得最為貼切:“河圖則取義于河馬負圖,伏羲得之演為八卦,作為文字,更進而為繪畫等等,所以代表中華文化之所由始也。”P8-1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