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王陽明全集》四十一卷,是在舊刊《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本的基礎上增補編輯的。
一、本書以浙江圖書館藏明隆慶六年謝廷杰刻《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本(簡稱“原本”)為底本標點,以《四庫全書》文淵閣本、《四部備要》本、《國學基本叢書》本、中華圖書館本及臺灣、日本出版的《王陽明全集》本為參校本。
二、本書編校、統稿及重印本的修訂編目工作,由吳光主持負責。錢明負責舊本未刊詩文的搜集整理。各卷點校分工如下:吳光點校卷一至三,卷四十一;董平點校卷四至十一,卷十九至二十五;姚延福點校卷十二至十八,卷三十七至三十九,錢明點校卷二十六至三十六,卷四十。
三、本書系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繁體豎排版重校排印。據原版校勘結論直接修改了相關正文。同時,改正了繁體字版的若干標點或文字錯誤。
作者簡介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世稱陽明先生,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他生于浙江余姚,卒于江西南安青龍鋪(今屬大余縣),葬于浙江山陰洪溪鄉(今屬紹興縣蘭亭鎮)。卒后三十八年,即明隆慶元年,追贈新建侯,謚“文成”。
王陽明一生文治武功俱稱于世,對傳承、發展儒學的貢獻尤為卓著。其學說影響,不僅遍于中國,而且波及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成為東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名人/編輯推薦
陽明學專家浙江社科院的吳光、錢明研究員、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央視百家講壇《傳奇王陽明》主講人)等共同整理編校,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中國大陸**部現代整理本《王陽明全集》。
歷史*權威版本+軼文增補+傳記資料
王陽明兩代弟子編纂完成的明代隆慶本《王文成公全書》,為傳世的*完整*權威刻本,上古版《王陽明全集》即以此為底本整理編校而成。除底本內容全部保留以外,編排次序也基本維持底本原貌;并將當時海內外能夠搜集到的底本未刊或新發現的陽明詩、文、語錄及相關題跋、祭文、傳記資料,分類增補或附錄在相應卷次之下,共計78篇。這樣的編排一方面保留了歷史權威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盡量吸收了當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讀者參考使用。
二十多年不斷修訂,三代編輯精心打磨,質量*好的版本
上古版《王陽明全集》,以各時期印行的各種刻本、排印本、標點本,以及臺灣地區和日本出版的《王陽明全集》作為參校本,歷經數年編校而成,首次出版后,迅速在學界和讀書界產生了強烈的影響,為當時中國大陸學界**引用的《王陽明全集》。此后的20多年間,收集各方反饋意見,不斷進行局部修訂,又于2011年進行了全面修訂,并更新了版式和裝幀。經過“全面升級”的上古新版《王陽明全集》掃清了此前存在的錯訛,為各方公認的“質量**”、學界*常引用的和*權威的版本,并成為古籍出版的一個品牌象征。
歷代名人高度評價王陽明
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明末著名學者)
王文成公為明**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王士禎(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
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魏禧(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王陽明對儒學所做貢獻同德國的馬丁· 路德對基督教所做的貢獻一樣深刻;在理論和實踐這兩個方面都閃耀著燦爛光芒的儒學宗師,中國歷史上唯有王陽明一人。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杜維明(哈佛大學教授)
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高瀨武次郎(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
目次
編校說明
卷一 語錄一
傳習錄上
卷二 語錄二
傳習錄中
答顧東橋書
啟問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
答歐陽崇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書摘/試閱
以下錢德洪錄
何廷仁、黃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顧而言曰:“汝輩學問不得長進,只是未立志。”侯璧起而對曰:“珙亦愿立志。”先生曰:“難說不立,未是必為圣人之志耳。”對曰:“愿立必為圣人之志。”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無不盡。良知上留得些子別念掛帶,便非必為圣人之志矣。”洪初聞時,心若未服,聽說到此,不覺悚汗。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人若復得他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
一友靜坐有見,馳問先生。答曰:“吾昔居滁時,見諸生多務知解,口耳異同,無益于得,姑教之靜坐。一時窺見光景,頗收近效。久之,漸有喜靜厭動,流入枯槁之病,或務為玄解妙覺,動人聽聞,故邇來只說致良知。良知明白,隨你去靜處體悟也好,隨你去事上磨煉也好,良知本體原是無動無靜的,此便是學問頭腦。我這個話頭,自滁州到今,亦較過幾番,只是致良知三字無病。醫經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一友問:“功夫欲得此知時時接續,一切應感處反覺照管不及。若去事上周旋,又覺不見了。如何則可?”先生曰:“此只認良知未真,尚有內外之間。我這里功夫,不由人急心認得。良知頭腦是當,去樸實用功,自會透徹。到此便是內外兩忘,又何心事不合一?”
又曰:“功夫不是透得這個真機,如何得他充實光輝?若能透得時,不由你聰明知解接得來。須胸中渣滓渾化,不使有毫發沾帶,始得。”
先生曰:“‘天命之謂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謂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謂教’,道即是教。”問:“如何道即是教?”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還他是,非的還他非,是非只依著他,更無有不是處。這良知還是你的明師。”
問:“‘不睹不聞’是說本體,‘戒慎恐懼’是說功夫否?”先生曰:“此處須信得本體原是‘不睹不聞’的,亦原是‘戒慎恐懼’的。‘戒慎恐懼’不曾在‘不睹不聞’上加得些子。見得真時,便謂‘戒慎恐懼’是本體,‘不睹不聞’是功夫亦得。”
問:“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晝知夜的。”又問:“人睡熟時,良知亦不知了。”曰:“不知何以一叫便應?”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時?”曰:“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夜來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無所睹聞,眾竅俱翕,此即良知收斂凝一時。天地既開,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聞,眾竅俱辟,此即良知妙用發生時。可見人心與天地一體,故‘上下與天地同流’。今人不會宴息,夜來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魘寐。”曰:“睡時功夫如何用?”先生曰:“知晝即知夜矣。日間良知是順應無滯的,夜間良知即是收斂凝一的,有夢即先兆。”
又曰:“良知在‘夜氣’發的,方是本體,以其無物欲之雜也。學者要使事物紛擾之時,常如‘夜氣’一般,就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圣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示諸生三首
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致良知成德業,謾從故紙費精神。乾坤是易原非畫,心性何形得有塵?莫道先生學禪語,此言端的為君陳。
人人有路透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盡道圣賢須有秘,翻嫌易簡卻求難。只從孝弟為堯舜,莫把辭章學柳韓。不信自家原具足,請君隨事反身觀。
長安有路極分明,何事幽人曠不行?遂使蓁茅成間塞,盡教麋鹿自縱橫。徒聞絕境勞懸想,指與迷途卻浪驚。冒險甘投蛇虺窟,顛崖墮壑竟亡生3
卷四文錄一
書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與辰中諸生己巳
謫居兩年,無可與語者。歸途乃得諸友,何幸何幸!方以為喜,又遽爾別去,極怏怏也。絕學之余,求道者少;一齊眾楚,最易搖奪。自非豪杰,鮮有卓然不變者。諸友宜相砥礪夾持,務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實德未成而先揭標榜,以來世俗之謗,是以往往隳墮無立,反為斯道之梗。諸友宜以是為鑒,刊落聲華,務于切己處著實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靜坐事,非欲坐禪入定。蓋因吾輩平日為事物紛拏,未知為己,欲以此補小學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學便須知有著力處,既學便須知有著力處。”諸友宜于此處著力,方有進步,異時始有得力處也。“學要鞭辟近里著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為名與為利,雖清濁不同,然其利心則一”、“謙受益”、“不求異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數語宜書之壁間,常目在之。舉業不患妨功,惟患奪志。只如前日所約,循循為之,亦自兩無相礙。所謂知得灑掃應對,便是精義入神也。
……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