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拉倫茨神話”:德國法學方法論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1826084
出版社:中國法律圖書公司(法律出版社)
作者:顧祝軒
出版日:2011/11/01
裝訂/頁數:平裝/283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1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優惠價
:87 折 167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在《制造"拉倫茨神話":德國法學方法論史》中我們已從以下兩個方面闡述了拉倫茨提出的“具體的概念”。一方面,在納粹統治時期,作為一種實踐主張,“具體的概念”之具體內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具體的概念”屬于什么樣的法律思維模式。本章將延續這一分析視角,分別從實質層面和形式層面對構成拉倫茨法學方法論之核心的“類型論”作深度考察。
作者簡介
顧祝軒,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2002年獲得早稻田大學法學博士,師從日本著名民法學家田山輝明教授。1999年至2002年任早稻田大學法學部助手。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專長為民法、法律方法論、土地法。主要代表作有:《合同本體解釋論:認知科學視野下的私法類型思維》(法律出版社)、《中國民事法律繼受:與日本法之比較》(早稻田大學出版社,日文版)。
名人/編輯推薦
《制造"拉倫茨神話":德國法學方法論史》是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序言拉倫茨之謎
上部 法學方法論史
第一章 概念法學
第一節 羅馬法繼受
第二節 概念法學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節 概念法學的解釋方法及其發展
第二章 自由法學
第一節 自由法學運動及其發展階段
第二節 自由法學的理論構造
第三章 利益法學
第一節 赫克與利益法學
第二節 利益法學的理論原點
第三節 利益法學關于法律適用的構造
第四節 利益法學的發展及其衰弱
第四章 納粹法學
第一節 納粹法哲學的理念及功能
第二節 納粹國家的法律現實
第五章 “二戰”後德國法學方法論的發展
第一節 “二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末德國法理學概述
第二節 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德國法理學的新思潮
第三節 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l世紀初期德國法學理論的發展
第六章 價值法學
第一節 價值法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價值法學的諸流派及其主要內容
下部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
第七章 德國納粹統治時期的“具體的概念”邏輯
第一節 早期拉倫茨法學理論的思想源泉
第二節 納粹統治時期拉倫茨的“具體的概念”
第三節 納粹統治時期的拉倫茨民法學
第八章 “二戰”後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具體展開
第一節 以人格主義為理念的“具體的概念”
第二節 從“具體的概念”轉向“類型論”
第九章 20世紀70年代後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變遷
第一節 設定課題
第二節 法律的“內在體系”
第三節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核心:評價思維
第十章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法哲學與法教義學視角
第一節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解析的“雙重視角”
第二節 拉倫茨法學體系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 拉倫茨關于法律的“妥當”理論
終章“拉倫茨神話”
補論 德國民法學“基爾學派”
參考文獻
後記 法律人的快感經濟學
上部 法學方法論史
第一章 概念法學
第一節 羅馬法繼受
第二節 概念法學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節 概念法學的解釋方法及其發展
第二章 自由法學
第一節 自由法學運動及其發展階段
第二節 自由法學的理論構造
第三章 利益法學
第一節 赫克與利益法學
第二節 利益法學的理論原點
第三節 利益法學關于法律適用的構造
第四節 利益法學的發展及其衰弱
第四章 納粹法學
第一節 納粹法哲學的理念及功能
第二節 納粹國家的法律現實
第五章 “二戰”後德國法學方法論的發展
第一節 “二戰”後至20世紀50年代末德國法理學概述
第二節 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德國法理學的新思潮
第三節 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l世紀初期德國法學理論的發展
第六章 價值法學
第一節 價值法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價值法學的諸流派及其主要內容
下部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
第七章 德國納粹統治時期的“具體的概念”邏輯
第一節 早期拉倫茨法學理論的思想源泉
第二節 納粹統治時期拉倫茨的“具體的概念”
第三節 納粹統治時期的拉倫茨民法學
第八章 “二戰”後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具體展開
第一節 以人格主義為理念的“具體的概念”
第二節 從“具體的概念”轉向“類型論”
第九章 20世紀70年代後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變遷
第一節 設定課題
第二節 法律的“內在體系”
第三節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核心:評價思維
第十章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的法哲學與法教義學視角
第一節 拉倫茨法學方法論解析的“雙重視角”
第二節 拉倫茨法學體系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 拉倫茨關于法律的“妥當”理論
終章“拉倫茨神話”
補論 德國民法學“基爾學派”
參考文獻
後記 法律人的快感經濟學
書摘/試閱
與此同時,隨著戰後德國的社會體制的轉型,“具體的概念”在形式上出現了細微變化,這主要表現在拉倫茨開始區分“具體的概念”和“類型”(Typus)。“二戰”後,體現在拉倫茨法學理論體系中一的“變化”和“延續”是什么呢?這是本章要重點探討的第二個問題。
二、“二戰”後拉倫茨“具體的概念”的理念轉向
1.對“抽象的概念”再批判
“二戰”之後,拉倫茨仍然堅持認為,如果僅僅依據“抽象的概念”,將無法把握現實法秩序的整體圖像。在1960年公開的《法學方法論》中,他延續了之前對“抽象的概念”之批判性視角。為此,拉倫茨舉例說明,當涉及“森林縱火罪”時,面對“樹木的集合”達到何種程度才能被稱為“森林”這樣的困惑,法學家只能通過法條注釋方法,對“森林”這一“抽象的概念”實施定義。雖然經“抽象的概念”實施“定義”這項工作本身存在一定意義,但是,被定義對象的諸多特征的“整體性”無法被顯現出來。
在拉倫茨看來,基于“抽象的概念”而形成的“階梯概念”適用形式邏輯學“內涵外延之反比例法則”。依照該法則,通過不斷地拋棄差異,使概念的內涵變得稀薄化;相反,概念涵攝的外延則趨于擴大化。
二、“二戰”後拉倫茨“具體的概念”的理念轉向
1.對“抽象的概念”再批判
“二戰”之後,拉倫茨仍然堅持認為,如果僅僅依據“抽象的概念”,將無法把握現實法秩序的整體圖像。在1960年公開的《法學方法論》中,他延續了之前對“抽象的概念”之批判性視角。為此,拉倫茨舉例說明,當涉及“森林縱火罪”時,面對“樹木的集合”達到何種程度才能被稱為“森林”這樣的困惑,法學家只能通過法條注釋方法,對“森林”這一“抽象的概念”實施定義。雖然經“抽象的概念”實施“定義”這項工作本身存在一定意義,但是,被定義對象的諸多特征的“整體性”無法被顯現出來。
在拉倫茨看來,基于“抽象的概念”而形成的“階梯概念”適用形式邏輯學“內涵外延之反比例法則”。依照該法則,通過不斷地拋棄差異,使概念的內涵變得稀薄化;相反,概念涵攝的外延則趨于擴大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