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日記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古農主編的《日記序跋》由已出版日記的序、跋匯編而成,引領你走進日記,感受其中的魅力:葉聖陶、郁達夫、季羨林、雷書雁、張光年、楊沫、鐵凝、王安憶……
《日記序跋》引領你走進日記,感覺日記的獨特魅力。
《日記序跋》引領你走進日記,感覺日記的獨特魅力。
名人/編輯推薦
《日記報》(《日記雜志》)走過十年,積累了大量有關“日記”的美文佳作,或夫子自道寫日記的甘苦榮辱,或各抒己見品評某人日記的是非得失,或現身說法議論日記作用于人的種種奇效,或原汁原味展示自己數十年前的老日記……這些篇什無不精彩紛呈,別有情趣和滋味。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些別具一格的文字,主編古農花了半年多時間,分門別類,因循原來的欄目,分別編成《日記閑話》《日記序跋》《日記品讀》《日記漫談》《日記自述》《日記書影》《日記語絲》等卷,本卷為《日記序跋》。
序
正如古農君所感喟的,“日記,記載著往事,也承載著情感”。而以《日記漫談》《日記序跋》《日記閑話》《日記品讀》四冊選集所構成的“書脈日記文叢”,則記載著《日記報》《日記雜志》的成長歷程。
十多年來,我們用一腔鐘愛日記的熱情和干勁,用菲薄的收入和贊助,再加上可貴的恒心和堅持,終于使《日記報》這株幼苗茁壯成長為《日記雜志》這棵樹,同時還贏得了一系列贊譽和褒獎,從而被南京大學徐雁教授認定濟南已成為中國當代日記研究的重鎮;被天津南開大學來新夏教授引為知己和“啟發者”——結識《日記報》後又忘情地開始了記日記;還有長沙詩人彭國梁也在已出版的《書蟲日記》的序文中公開聲明是《日記雜志》引導他開始記日記,并且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出版了兩部《書蟲日記》。不可否認,在我們周圍,的確集結著一大批全國各地的“日記人”,大家以日記為紐帶,集思廣益,協力同心,圍繞日記學這一新學科展開了相關研究探討,成功舉辦了四屆全國日記及日記文學論壇大會,適時啟動了《中國日記大辭典》的編纂工程,加快推動了創建中國日記博物館的步伐……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為:目前全國的日記寫作、日記教學、日記出版、日記研究已成為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放眼前瞻,我們信心大增,隨著古農君主持創建的中華日記網的開通運行,用不了多久,一批真正能夠代表當代日記研究水平的成果將會陸續問世。
收入“書脈日記文叢”中的文章,幾乎都在《日記報》《日記雜志》上刊登或轉載過,檢點《日記報》和《日記雜志》所設置的欄目,可以因欄目成書的還有《日記情懷》《日記書札》《日記人物》《日記論壇》《日記原版》《日記書林》等。除此之外,還有以《日記雜志》“半月日記系列”專號形式刊印的《半月日譜》《半月日注》《半月日影》《半月日志》《半月日識》等原創日記,都有再刊或再版的必要,殷切希望有膽識、有魄力的出版家慧眼識真貨,及早組織再版與發行。
著有《清人日記研究》一書的學者孔祥吉先生在其《自序》中曾寫道:“要認識一個歷史人物,最簡潔的辦法,莫過于細讀其日記。因為日記是記載作者見聞以及感悟的文字。日記仿佛是一扇心靈的窗戶,一旦這扇窗戶被打開,一切便都呈在眼前了。許多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并不見諸奏章尺牘,或文書檔案,而只有在日記中才能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以“普及日記寫作,促進日記研究”為己任的《日記雜志》同仁,我們有信心也有必要幫助大家推開日記這扇心靈的窗戶,讓大家觀賞到日記百花園中的珍株異木和奇葩秀草——這也正是我們選編刊印這套“書脈日記文叢”的初衷和目的。
自牧
2011年11月21日于歷下東山居之百味齋
十多年來,我們用一腔鐘愛日記的熱情和干勁,用菲薄的收入和贊助,再加上可貴的恒心和堅持,終于使《日記報》這株幼苗茁壯成長為《日記雜志》這棵樹,同時還贏得了一系列贊譽和褒獎,從而被南京大學徐雁教授認定濟南已成為中國當代日記研究的重鎮;被天津南開大學來新夏教授引為知己和“啟發者”——結識《日記報》後又忘情地開始了記日記;還有長沙詩人彭國梁也在已出版的《書蟲日記》的序文中公開聲明是《日記雜志》引導他開始記日記,并且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出版了兩部《書蟲日記》。不可否認,在我們周圍,的確集結著一大批全國各地的“日記人”,大家以日記為紐帶,集思廣益,協力同心,圍繞日記學這一新學科展開了相關研究探討,成功舉辦了四屆全國日記及日記文學論壇大會,適時啟動了《中國日記大辭典》的編纂工程,加快推動了創建中國日記博物館的步伐……我們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為:目前全國的日記寫作、日記教學、日記出版、日記研究已成為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放眼前瞻,我們信心大增,隨著古農君主持創建的中華日記網的開通運行,用不了多久,一批真正能夠代表當代日記研究水平的成果將會陸續問世。
收入“書脈日記文叢”中的文章,幾乎都在《日記報》《日記雜志》上刊登或轉載過,檢點《日記報》和《日記雜志》所設置的欄目,可以因欄目成書的還有《日記情懷》《日記書札》《日記人物》《日記論壇》《日記原版》《日記書林》等。除此之外,還有以《日記雜志》“半月日記系列”專號形式刊印的《半月日譜》《半月日注》《半月日影》《半月日志》《半月日識》等原創日記,都有再刊或再版的必要,殷切希望有膽識、有魄力的出版家慧眼識真貨,及早組織再版與發行。
著有《清人日記研究》一書的學者孔祥吉先生在其《自序》中曾寫道:“要認識一個歷史人物,最簡潔的辦法,莫過于細讀其日記。因為日記是記載作者見聞以及感悟的文字。日記仿佛是一扇心靈的窗戶,一旦這扇窗戶被打開,一切便都呈在眼前了。許多歷史人物的內心活動,并不見諸奏章尺牘,或文書檔案,而只有在日記中才能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東西。”以“普及日記寫作,促進日記研究”為己任的《日記雜志》同仁,我們有信心也有必要幫助大家推開日記這扇心靈的窗戶,讓大家觀賞到日記百花園中的珍株異木和奇葩秀草——這也正是我們選編刊印這套“書脈日記文叢”的初衷和目的。
自牧
2011年11月21日于歷下東山居之百味齋
目次
序一
序二
序三
季羨林
雷抒雁
施蟄存
李慎之
丁東
王元化
張光年
李輝
宋劍行
吳學昭
董健
陳虹
張友漁
陳左高
鄭逸梅
葉聖陶
朱家溍
郁達夫
丁言昭
陳漱渝
虞坤林
姚錫佩
吳福輝
李文儒
林樂齊
梅祖彥
蘆今
李華龍
蔡德金
楊沫
王安憶
鐵凝
陳平原
羅大岡
戴海
戴海
陳思和
郭淑芬
沈寧
胡少安
袁鷹
袁鷹
楊靜遠
鄭會欣
徐成淼
藍夫
徐明祥
于曉明
白牧
朱雯
任青
馬忠文
武安隆
戴逸
戴逸
施安昌
鐘叔河
徐北文
來新夏
張煒
古農
序二
序三
季羨林
雷抒雁
施蟄存
李慎之
丁東
王元化
張光年
李輝
宋劍行
吳學昭
董健
陳虹
張友漁
陳左高
鄭逸梅
葉聖陶
朱家溍
郁達夫
丁言昭
陳漱渝
虞坤林
姚錫佩
吳福輝
李文儒
林樂齊
梅祖彥
蘆今
李華龍
蔡德金
楊沫
王安憶
鐵凝
陳平原
羅大岡
戴海
戴海
陳思和
郭淑芬
沈寧
胡少安
袁鷹
袁鷹
楊靜遠
鄭會欣
徐成淼
藍夫
徐明祥
于曉明
白牧
朱雯
任青
馬忠文
武安隆
戴逸
戴逸
施安昌
鐘叔河
徐北文
來新夏
張煒
古農
書摘/試閱
1991年10月,蘇聯以她固有的美麗秋色,迎接了我們幾位中國作家。
森林、沃野、長河、古堡、教堂、高樓……俄羅斯油畫一般凝重的景色依舊。
但是,在這凝重的色調里,卻滲透著一種蒼涼和凄冷。使你想隨口吟出的歌,不是美麗歡快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而是那首古老的《三駕馬車》。一位疲倦無著的馬車夫在茫茫的雪原上趕著他的馬車,不知要去哪里,那匹老馬又面臨著被主人賣掉的命運。
“黃昏更兼秋雨”,在弗拉基米爾,我確確實實體驗了一回泥濘道路的艱難。
商品的極度短缺,人們的憤憤不平兼憂心忡忡,政令不通與各自為政……一個強盛的帝國,在它黃昏的日子里,竟會與一個彌留病榻之前的老人,呈現的衰弱與神志混亂如此相似。
我有幸在這一刻闖進了蘇聯,成了一段歷史的見證人。
1991年10月713到20日,我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目睹和經歷了這一段歷史,并真真實實地記下了我的見聞。
這年10月,對蘇聯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
兩個月之前,即8月19日,震動世界的所謂“八月政變”剛剛發生。就在我們經過蘇聯的議會大廈白宮時,導游還在不斷指給我們看當時葉利欽站著的坦克,停在什么地方;還看見美國的電影攝制組在及時地拍攝復演八月事件的影片。表面的平靜,大約是深度傷痛引起的喘息18月2413,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為了保住總統位置,辭去了總書記的位子,共產黨也已被勒令停止了活動。七十年慘淡經營構筑的布爾什維克大廈,事實上已經坍塌。
沒有轟響,沒有灰塵四飛,也沒有血水橫流。我說那是無聲坍塌,如一部默片中的雪崩。
此後,就是在我們結束訪問之後的兩個月,亦即1991年12月21日.十一個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一個主宰半個世界的超級大國,一個唯一可以和另一個超級大國分庭抗禮的社會主義帝國,宣布解體。
從8.19事件到12月解體,只經歷了短短四個月。我們的訪問,正在這段時間的中間。
一個大國的衰亡與一個人的危亡相似的地方,是都散發著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息。我的日記,正是切實地記錄下這些氣息。這份日記,不能算是病歷檔案,充其量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觀察記錄。
我詳盡地記下了文化界的人物以及普通人,包括翻譯、導游、出租車司機,各色人等對蘇聯當時社會現狀的議論。我相信,其中有痛心的哀悼,也有雀躍的慶幸。
在把這部日記公諸于世之前,我有許多遲疑。三本日記被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整整八個年頭過去了,才使我下決心將它發表出來。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變化,使我希望冷卻一下自己的觀察,讓歷史再作一些驗證。
1936年,當羅曼·羅蘭和紀德訪蘇之後,他們的見聞也做了時間沉淀。前者甚至是在三十多年之後才予以出版。當然,說這些,我無意要將自己的日記與大師的見聞相提并論,我只想說,在態度上我也是認真和慎重的。 我曾經想過,我可以在日記的基礎上,將它擴展成一部見聞著作。但我最終還是保持了日記的原貌。因為,改為一部著作,似乎太正規了一些,而且你得更有條理和邏輯地去剖析一個大國衰亡的歷史,這既非我的力所能及,也非我的意愿。
日記,當然有急促、記事、甚至記賬的弊端,缺乏細致從容的描寫和冷靜深刻的分析;但是,它保持了原態,鮮活、真實,未事雕琢。
這部日記,都是抄自我的“訪蘇日記”本子上的,只是個別地方作了些修正和刪節。
我還較詳細地記錄了我參觀普希金、托爾斯泰、帕斯捷爾納克、舍甫琴柯這些文學大師們的博物館。因為他們,使我對俄羅斯這個偉大民族的崇敬更為深切。當然,俄羅斯文化歷史上的精英,遠不止這些,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僅看到了這些;即使這一點點,也使我對俄羅斯民族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我在帕斯捷爾納克故居的留言簿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這些偉大的文學大師才是俄羅斯真正的靈魂。這種崇高的靈魂可以超越苦難和挫折,永遠地照耀在俄羅斯土地上!”
使我永遠忘不了的,是在蘇茲達里一座修道院里所見到的那種撼人心魄的鐘聲。那是一種偉大的聲音的呼喚,是一種凝聚力量的號召,也是對人靈魂凈化和升華的洗禮!
樸實的敲鐘人尤里,是普通的俄羅斯人,但他的身上洋溢著俄羅斯民族真正的活力。
我相信,八年時間過去了,我的許多記錄也許在今天看來不盡準確,但這也不要緊。八年時間,世界在急劇變化,我們自己也在變化。但是,無論怎么變,對于事實這棵大樹來說,移動的只是影子。
這也許正是我要將這部日記公諸于世的原因。P9-12
森林、沃野、長河、古堡、教堂、高樓……俄羅斯油畫一般凝重的景色依舊。
但是,在這凝重的色調里,卻滲透著一種蒼涼和凄冷。使你想隨口吟出的歌,不是美麗歡快的《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而是那首古老的《三駕馬車》。一位疲倦無著的馬車夫在茫茫的雪原上趕著他的馬車,不知要去哪里,那匹老馬又面臨著被主人賣掉的命運。
“黃昏更兼秋雨”,在弗拉基米爾,我確確實實體驗了一回泥濘道路的艱難。
商品的極度短缺,人們的憤憤不平兼憂心忡忡,政令不通與各自為政……一個強盛的帝國,在它黃昏的日子里,竟會與一個彌留病榻之前的老人,呈現的衰弱與神志混亂如此相似。
我有幸在這一刻闖進了蘇聯,成了一段歷史的見證人。
1991年10月713到20日,我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目睹和經歷了這一段歷史,并真真實實地記下了我的見聞。
這年10月,對蘇聯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
兩個月之前,即8月19日,震動世界的所謂“八月政變”剛剛發生。就在我們經過蘇聯的議會大廈白宮時,導游還在不斷指給我們看當時葉利欽站著的坦克,停在什么地方;還看見美國的電影攝制組在及時地拍攝復演八月事件的影片。表面的平靜,大約是深度傷痛引起的喘息18月2413,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為了保住總統位置,辭去了總書記的位子,共產黨也已被勒令停止了活動。七十年慘淡經營構筑的布爾什維克大廈,事實上已經坍塌。
沒有轟響,沒有灰塵四飛,也沒有血水橫流。我說那是無聲坍塌,如一部默片中的雪崩。
此後,就是在我們結束訪問之後的兩個月,亦即1991年12月21日.十一個加盟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一個主宰半個世界的超級大國,一個唯一可以和另一個超級大國分庭抗禮的社會主義帝國,宣布解體。
從8.19事件到12月解體,只經歷了短短四個月。我們的訪問,正在這段時間的中間。
一個大國的衰亡與一個人的危亡相似的地方,是都散發著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息。我的日記,正是切實地記錄下這些氣息。這份日記,不能算是病歷檔案,充其量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觀察記錄。
我詳盡地記下了文化界的人物以及普通人,包括翻譯、導游、出租車司機,各色人等對蘇聯當時社會現狀的議論。我相信,其中有痛心的哀悼,也有雀躍的慶幸。
在把這部日記公諸于世之前,我有許多遲疑。三本日記被我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整整八個年頭過去了,才使我下決心將它發表出來。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變化,使我希望冷卻一下自己的觀察,讓歷史再作一些驗證。
1936年,當羅曼·羅蘭和紀德訪蘇之後,他們的見聞也做了時間沉淀。前者甚至是在三十多年之後才予以出版。當然,說這些,我無意要將自己的日記與大師的見聞相提并論,我只想說,在態度上我也是認真和慎重的。 我曾經想過,我可以在日記的基礎上,將它擴展成一部見聞著作。但我最終還是保持了日記的原貌。因為,改為一部著作,似乎太正規了一些,而且你得更有條理和邏輯地去剖析一個大國衰亡的歷史,這既非我的力所能及,也非我的意愿。
日記,當然有急促、記事、甚至記賬的弊端,缺乏細致從容的描寫和冷靜深刻的分析;但是,它保持了原態,鮮活、真實,未事雕琢。
這部日記,都是抄自我的“訪蘇日記”本子上的,只是個別地方作了些修正和刪節。
我還較詳細地記錄了我參觀普希金、托爾斯泰、帕斯捷爾納克、舍甫琴柯這些文學大師們的博物館。因為他們,使我對俄羅斯這個偉大民族的崇敬更為深切。當然,俄羅斯文化歷史上的精英,遠不止這些,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僅看到了這些;即使這一點點,也使我對俄羅斯民族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我在帕斯捷爾納克故居的留言簿上寫下這樣一段話:“這些偉大的文學大師才是俄羅斯真正的靈魂。這種崇高的靈魂可以超越苦難和挫折,永遠地照耀在俄羅斯土地上!”
使我永遠忘不了的,是在蘇茲達里一座修道院里所見到的那種撼人心魄的鐘聲。那是一種偉大的聲音的呼喚,是一種凝聚力量的號召,也是對人靈魂凈化和升華的洗禮!
樸實的敲鐘人尤里,是普通的俄羅斯人,但他的身上洋溢著俄羅斯民族真正的活力。
我相信,八年時間過去了,我的許多記錄也許在今天看來不盡準確,但這也不要緊。八年時間,世界在急劇變化,我們自己也在變化。但是,無論怎么變,對于事實這棵大樹來說,移動的只是影子。
這也許正是我要將這部日記公諸于世的原因。P9-12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