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邊疆的社會經濟1250-1850(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雲南大學《中國邊疆研究叢書》
ISBN13:978701010593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中清
出版日:2012/02/01
裝訂/頁數:平裝/474頁
規格:21cm*14.5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云南大學·中國邊疆研究叢書·中國西南邊疆的社會經濟:1250-1850》是李中清在其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修改完善而成、重敘述1368年至1850年間中國西南邊疆的政治與經濟概況。李在邊疆地區的社會經濟與社會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較高的學術成就,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研究的方法上,除繼續重視史志等傳統史料外,李中清特別關注檔案資料、田野調查、族譜、碑刻、口傳資料等“非規范性文獻資料”的搜集和利用,注意引入社會學、人口統計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對相關歷史與社會問題進行量化分析研究,有效地推動了研究方法的進步與革新。由于他對相關研究的廣泛而深入的了解、認識和借鑒,使這份以中國西南邊疆為對象的研究體現出了較為廣闊的國際學術視野,并能立足學術前沿,開展創新性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
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北京大學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曾執教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密西根大學,是“加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和當代社會史、人口史以及社會學、國際人口史與人口學的跨學科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倡導者,也是將社會科學的計量方法應用于分析歷史數據的先行者。已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一些已有中文版,包括《人類的四分之一:馬爾薩斯的神話與中國的現實》(三聯書店,2000年)、《遼東移民的旗人社會》(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壓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歐洲與亞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無聲的革命:北京大學與蘇州大學學生社會來源研究1952-2002》(《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等。
林文勛,男,1966年3月生。1991年7月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為云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專門史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主要學術兼職有:國家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古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云南省史學會會長、云南省錢幣學會副會長、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兼職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史、唐宋史。曾提出中國古代“富民社會”、“錢幣之路”、“歷史哲學意義上的商品經濟史研究”等學術觀點。出版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并參與主編《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云南大學宋史研究叢書》、《云南地方經濟史研究叢書》。先後入選云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云南省“四個一批”優秀人才等。
秦樹才,歷史學博士,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云南省歷史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邊疆民族史、清史、云南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汛塘制度研究》等項研究,出版《清代云南綠營兵研究:以汛塘為中心》、《云嶺金江話貨殖》2部著作,承擔《中國西南的軍事與社會》、《中國邊疆學概論》等省部級研究項目5項。論文《綠營兵與清代云甫移民研究》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林文勛,男,1966年3月生。1991年7月獲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為云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專門史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主要學術兼職有:國家教育部歷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古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云南省史學會會長、云南省錢幣學會副會長、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兼職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史、唐宋史。曾提出中國古代“富民社會”、“錢幣之路”、“歷史哲學意義上的商品經濟史研究”等學術觀點。出版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并參與主編《云南大學中國經濟史研究叢書》、《云南大學宋史研究叢書》、《云南地方經濟史研究叢書》。先後入選云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云南省“四個一批”優秀人才等。
秦樹才,歷史學博士,云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云南省歷史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邊疆民族史、清史、云南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汛塘制度研究》等項研究,出版《清代云南綠營兵研究:以汛塘為中心》、《云嶺金江話貨殖》2部著作,承擔《中國西南的軍事與社會》、《中國邊疆學概論》等省部級研究項目5項。論文《綠營兵與清代云甫移民研究》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目次
總序
譯者前言
第一章 邊疆史與經濟史
一、全球視野下的考察:大一統政治與中國邊疆的發展鞏固
二、大一統格局下中國邊疆的形成與邊疆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西南邊疆的概念及本書主旨
表1.1中國內地與西南政治歷史進程對照表
地圖1.11550年的中國西南
地圖1.21800年的中國西南
地圖1.31550年的中國西南主要政區治所圖
地圖1.41800年的中國西南主要政區治所圖
第二章 社會經濟的原則與政策
一、中國傳統的經濟原則與政策
二、中華帝國晚期的財政政策
三、中華帝國晚期西南地區的經濟政策
表2.1 1700年-1800年間清政府年均財政支出情況表
表2.2 1500年前後全國的國有土地:官田和軍屯田地
表2.3 1649年-1722年間全國新墾耕地面積情況表
表2.4 1876年中國糧食儲備情況表
表2.5 清代各省賦稅蠲免情況表
表2.6 18世紀清政府主要稅收來源表
表2.7 明代云南上繳土貢(差發)情況表
表2.8 清代綠營兵和八旗兵部署情況表
表2.9 明清時期云南省政府經常性開支表
表2.10 明清時期貴州省政府經常性開支表
表2.11 明清時期云南省稅收來源情況表
表2.12 明清時期貴州省稅收來源情況表
第三章 交通
一、道路體系
二、道路途程
三、政府對西南交通的投資
四、交通與貿易的發展
……
第四章 移民
第五章 人口
第六章 糧食生產
第七章 糧食再分配
第八章 糧食價格
第九章 礦業的發展
第十章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譯者後記
譯者前言
第一章 邊疆史與經濟史
一、全球視野下的考察:大一統政治與中國邊疆的發展鞏固
二、大一統格局下中國邊疆的形成與邊疆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西南邊疆的概念及本書主旨
表1.1中國內地與西南政治歷史進程對照表
地圖1.11550年的中國西南
地圖1.21800年的中國西南
地圖1.31550年的中國西南主要政區治所圖
地圖1.41800年的中國西南主要政區治所圖
第二章 社會經濟的原則與政策
一、中國傳統的經濟原則與政策
二、中華帝國晚期的財政政策
三、中華帝國晚期西南地區的經濟政策
表2.1 1700年-1800年間清政府年均財政支出情況表
表2.2 1500年前後全國的國有土地:官田和軍屯田地
表2.3 1649年-1722年間全國新墾耕地面積情況表
表2.4 1876年中國糧食儲備情況表
表2.5 清代各省賦稅蠲免情況表
表2.6 18世紀清政府主要稅收來源表
表2.7 明代云南上繳土貢(差發)情況表
表2.8 清代綠營兵和八旗兵部署情況表
表2.9 明清時期云南省政府經常性開支表
表2.10 明清時期貴州省政府經常性開支表
表2.11 明清時期云南省稅收來源情況表
表2.12 明清時期貴州省稅收來源情況表
第三章 交通
一、道路體系
二、道路途程
三、政府對西南交通的投資
四、交通與貿易的發展
……
第四章 移民
第五章 人口
第六章 糧食生產
第七章 糧食再分配
第八章 糧食價格
第九章 礦業的發展
第十章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譯者後記
書摘/試閱
在所有的古代國家中,只有中國是唯一能分裂後重新走向統一并持續到現在的國家。中國疆域擴展及鞏固的歷程更久遠、更漫長,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歷史發展頗具差異性。中國異乎尋常的凝聚力,部分來自其高度發達的帝制集權傳統。實際上,絕大多數中國的經典都可上溯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的政治和經濟改革。當時在激烈的競爭中,世襲國君起初為了爭奪霸權,其後為了成為一統天下的帝王,必須實行改革。
絕大多數成書于這一漫長帝國統一過程中的典籍,或者描述或者道出了這種政治、經濟、社會動蕩中的競爭策略。它們都包含一種文化遺產或“偉大的傳統”,即都聚焦于國家經濟而非民間社會,都以政治上的統一而非經濟上的開發為目的。尤其重要的是,他們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策略去實現集權,以最終獲得君臨天下、掌治國家的正統地位,這便是在中國沿襲了二于多年的專制帝制統治。
如此看來,同其他帝國不一樣,中國在統一帝國建立以前,政治上的大一統便已形成一種強大的占統治地位的傳統,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的政治理想。
此後,即使在分裂時期(中國確有一些分裂時期),每一個割據政權都自然而然地爭奪中央王朝的正統名分,都不甘止步于地域性的割據政權。
在早期帝國的歷史上,雖然也有過用割據政權聯合體取代統一帝國的企圖,但這只是帝制傳統還未最終確立前的枝節表現。實際上,大一統的帝制理念始終是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它扭轉著割據分裂的政治傾向。歷史上,盡管有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競爭傾軋的政權,但直到今天不曾有一個政權提倡“兩個中國”的政策。
在統一的過程中,中國也發展起了一套能夠大規模征募和動員軍隊以強化政治上正統地位的政策措施。
……
絕大多數成書于這一漫長帝國統一過程中的典籍,或者描述或者道出了這種政治、經濟、社會動蕩中的競爭策略。它們都包含一種文化遺產或“偉大的傳統”,即都聚焦于國家經濟而非民間社會,都以政治上的統一而非經濟上的開發為目的。尤其重要的是,他們提出了許多具體的策略去實現集權,以最終獲得君臨天下、掌治國家的正統地位,這便是在中國沿襲了二于多年的專制帝制統治。
如此看來,同其他帝國不一樣,中國在統一帝國建立以前,政治上的大一統便已形成一種強大的占統治地位的傳統,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的政治理想。
此後,即使在分裂時期(中國確有一些分裂時期),每一個割據政權都自然而然地爭奪中央王朝的正統名分,都不甘止步于地域性的割據政權。
在早期帝國的歷史上,雖然也有過用割據政權聯合體取代統一帝國的企圖,但這只是帝制傳統還未最終確立前的枝節表現。實際上,大一統的帝制理念始終是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它扭轉著割據分裂的政治傾向。歷史上,盡管有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競爭傾軋的政權,但直到今天不曾有一個政權提倡“兩個中國”的政策。
在統一的過程中,中國也發展起了一套能夠大規模征募和動員軍隊以強化政治上正統地位的政策措施。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