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在西方社會,《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和《衛報》等老牌財經媒體因為其權威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已長期成為投資界、企業管理者們的必讀刊物,同時也是許多初學者的經濟學的入門級的學習資料。
本書以權威的財經媒體文章作為真實世界經濟現象分析的切入點,幫讀者分析、解讀和闡述每篇文章背后的經濟學原理。
作者簡介
英凱文·博克斯
(KevinBoakes)
金斯頓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高級講師,曾是英國匯豐投資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不僅給《時代周刊》《觀察家報》《衛報》等報刊開設固定專欄,還定期參與BBC的“貨幣”節目和“今夜金融世界”節目。學術工作之外,他運作了多家投資銀行的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市場的培訓課程。
目次
作者簡介
Ⅰ
前言
Ⅱ
本書的主要特點
Ⅳ
致讀者
Ⅴ
致教師
Ⅵ
播客
Ⅶ
致謝
Ⅸ
A 部分 微觀經濟學
專題1 引入經濟學:稀缺和選擇
短文1 英國衰退——休假仍然繼續
《衛報》, 2008 年5 月27 日
專題2 供求經濟學
短文2 供應方面的緊縮解釋了油價無情上升到創紀錄的高點的原因
《金融時報》, 2008 年4 月16 日
短文3 是否值得?私立學校收費日益高漲,父母們支付高昂成本得到了什么?
《經濟學人》, 2008 年2 月28 日
專題3 成本:短期和長期
短文4 深入谷歌總部
《經濟學人》, 2007 年8 月30 日
專題4 競爭政策的實施
短文5 被抨擊的英國航空管理局(BAA)的機場壟斷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11 日
短文6 批發市場缺乏競爭遭到譴責
《金融時報》, 2008 年4 月9 日
專題5 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
短文7 當阿里斯代爾?達林部長關注環保后,油價上漲,對“油老虎”的
懲處也開始了
《時代周刊》, 2008 年3 月10 日
短文8 拙劣的舉措:不是每個人都在付出高油價
《經濟學人》, 2008 年5 月29 日
專題6 經濟中政府的作用(私有化)
短文9 私有化:向前邁出的一步
《金融時報》, 2007 年12 月
短文10 瑞典私有化計劃面臨延期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11 日
專題7 商業機構(從大公司到小公司)
短文11 M&S 對于羅斯的職位變更引來投資者的狂怒
《金融時報》,2008 年3 月10 日
短文12 M&S 試圖越過羅斯安撫投資者
《金融時報》, 2008 年4 月2 日
短文13 小企業面臨現金壓力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8 日
專題8 勞動力市場經濟學
短文14 最低工資增加了3.8%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6 日
短文15 德國最低工資裁定為非法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8 日
B 部分 宏觀經濟學
專題9 宏觀經濟政策:失業、通貨膨脹和增長
短文16 通貨膨脹升至9 個月以來數據變動的新高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19 日
短文17 綜述:美國就業下降,衰退恐懼上升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7 日
短文18 中國的物價上漲是由于肉類供給還是貨幣供應導致的?
《經濟學人》, 2008 年3 月13 日
專題10 貨幣和利率
短文19 利率沖擊15%后, 關注冰島的經濟增長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6 日
專題11 財政政策
短文20 布朗的黃金法則遭遇財政赤字威脅
《衛報》,2006 年10 月20 日
專題12 國際經濟學——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
短文21 為什么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是一個令人關切的問題?
《金融時報》, 2004 年8 月26 日
短文22 在日本干預之前,美元可以貶值多少?
《經濟學人》, 2008 年3 月19 日
專題13 國際商務環境
短文23 塔塔集團(Tata)的出價承諾讓英國的汽車工廠開工, 贏得了工會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7 日
C 部分 金融市場和機構
專題14 金融市場
短文24 購物的時機?
《經濟學人》,2008 年3 月23 日
短文25 債券保險公司的崩潰?
《經濟學人》,2007 年6 月26 日
專題15 金融機構 :展示貝爾斯登的倒閉
短文26 美聯儲領導救援貝爾斯登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15/16 日
短文27 摩根大通五倍出價收購貝爾斯登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4 日
短文28 貝爾斯登和道德風險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4 日
短文29 歐元區將獲得更多的流動性
《金融時報》, 2008 年3 月29/30 日
術語表
書摘/試閱
這篇短文分析了影響最近油價飆升的各種因素,和導致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全球市場基準價格——突破1
10美元每桶的重要關I:1的原因。這讓人們多少有些吃驚,經濟學家們以往認為由于全球的經濟放緩,石油價格將會呈現出低迷。然而,這一次的價格上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給的短缺,需求的輕微下降無法彌補這一問題。
當分析石油供給的時候,一般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歐佩克生產國分開進行考察。國際能源署(IEA)時刻監控著歐佩克的行動。它報告在2008年第一季度,歐佩克每天減少供應35萬桶原油。不幸的是,這一時期正好是非歐佩克石油生產國俄羅斯、墨西哥和北海的產量徘徊在低水平的時期。由于新興經濟體工業化的發展,對于石油需求上升,從而導致與需求水平相比,石油供應的嚴重短缺。
《金融時報》援引巴克萊資本商品研究部門主管保羅.霍斯內爾的話說,非歐佩克生產國每天80萬桶的供給增加量無法滿足全球每天130萬桶石油需求的增長。問題就變成歐佩克是否愿意提高產量以彌補這一缺額。如同哈森里爾所說,“在過去的五年中全球需求的增長均超過非歐佩克供應增長,2008年將成為第六年”。
這一時期,逃離與美元貶值相聯系的金融市場的投資者們將大宗商品諸如石油看做另一種的投資手段。去年美國股票市場大幅度下跌,相比而言,石油市場更具吸引力。這種新的投資趨勢與對長期供給不足的憂慮結合在一起反映到石油期貨市場上。在期貨市場上,買家同意交付,賣家同意在未來某一確定的價格和地點供應一定量的石油。石油市場中最常見的期貨交易合約都是在第二個月進行交付.然而,此時即使是5年期的原油價格也已經達到了100美元/桶的水平。實際上,所有期貨合約的價格水平,包括延伸到2016~-,都已經在100美元/桶的價格以上。
如此高油價在未來的幾年內有何途徑可以提高供給量?現實情況是2006年花費在石油勘探工程上的投資已經高達2500億美元。雖然這多少給人一種錯覺,花銷的大部分彌補了成本上升的壓力,實際上投資的增長要少很多。華盛頓德意志銀行首席能源經濟分析師強調了這一趨勢,指出每桶石油的成本已經從1995年的5.4美元/桶的低位,激增到2007年的大約23美元/桶。
石油消費者擔憂前景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首先,據報道,非歐佩克生產國之一的俄羅斯,其石油生產水平已經有了下滑的趨勢。尤其嚴重的是,國際能源署最新的中期前景報告是基于期望俄羅斯作為第三大非歐佩克石油輸出國能夠增加供應量每天約260萬桶的假設之上的。其次,伴隨著全球糧食價格的上升,石油消費無法依賴生物能源產量的大幅上升來彌補供應的短缺。農民將會重新將他們的土地回歸到生產傳統的糧食作物,而非生物能源生產所需要的油菜籽和甘蔗。在這樣的背景下,歐佩克的經濟實力看起來將像以往一樣強勢,消費者不得不忍受長期的高油價了。
……
P23-24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