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陰陽五行里的奧秘(簡體書)
滿額折

陰陽五行里的奧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00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本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作者圍繞著陰陽五行展開,論述了陰陽五行的起源、發展、與人體的關系、與中國的文化,淵源等的聯系,集中闡述了“天人合一”的天道觀。他倡導人們要順四時,遵天道科學養生,是一本從文化的角度談論養生的著作,同時也是人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最佳的讀本。

作者簡介

玉昆子道長,俗名韓超,字沛沅,號玉昆。師從張繼禹道長,道名韓羅超。
一九六八年出生于武道世家。六歲起隨其祖父韓其昌先生習練武術,系統地學習了梅花樁拳、戳腳拳、太極拳及形意拳。三十余年來,勤學苦練,精進不輟,功力渾厚。祖父韓公曾經這樣教導他:“武要想練至大成,必須結合道的修煉。練武只能懂得強身護命之術,而道是萬物之本,乃養性之根。所以,習武不修道,是永遠超越不了自己的,再怎么練也上不了境界。”自幼年起,他就遵循祖父的教誨,在勤練武藝的同時,悉心鉆研道法,并在恩師張繼禹的教導下,在“武”和“道”的修為上鍥而不舍,日臻精益。
面對眾多慕名而來的求學者,玉昆子道長一視同仁,有教無類。他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根基和狀態,因人施教,精心指點,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武、道、琴、醫、茶、酒、食等各種機緣,以淺喻深地傳經布道,誨人不倦,深受弟子的愛戴和尊敬。
玉昆子道長博學多識,著述頗豐。他的著作涉及多種人文學科,內容廣泛,博大精深。目前,他正努力整理相關資料,將以系列叢書的形式,全面闡述自己多年來習武修道的心得體會,并在有關歷史、宗教、武術、樂理和中醫等諸多領域提出自己的學術觀點。

名人/編輯推薦

“陰陽者,承天地之和,形萬物之殊。”
--《淮南子·本 經訓》
古人認為,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無形的、興奮的、外延的、主動的、剛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屬于“陽”;凡是相對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型的、抑制的、內斂的、被動的、柔性的、圓形的、山北水南都屬于“陰”。

目次

第1章 陰陽五行的源流與發展
第2章 五德終始學說
第3章 五行配伍學說
第4章 五行配伍學與人體的關系
第5章 陰陽學與精氣神
第6章 子午流注與一天的作息之道
第7章 古人的四時養生觀與四時行功加減論
第8章 道家的飲食與養生
第9 章五志與養生及古人的修德文化
第10章 音律的起源及與人的關系
第11章 道家和儒家的祭祀觀念及孔子的鬼神言論
第12章 五行與華夏民族人文始祖
第13章 道教尊神里的五老與五星
第14章 五岳的由來及職能
第15章 五方與人及六獸的關系
第16章 占星術的發展及星象與人的關系
第17章 “天人合一”思想的嬗變與評價
第18章 五臟與五神
第19章 《黃庭經》體內真神之說
第20章 《黃庭經》與存思法
第21章 淺議識神與元神的關系
第22章 五行與術數學及在民間的應用
第23章 從天時、地利、人和及占卜觀時運
第24章 五?真君妙應課
第25章 五?真香譜妙用法則
第26章 五?真香圖
附錄 白玉蟾真人講 《道法九要》

書摘/試閱

陰陽五行里的奧秘前言面對神秘莫測的大自然, 遠古時的先人們便應用陰陽、五行學說理論揭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探尋與順應大自然與人的親和關系。古人將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與天地間的各種運化功能聯系對應,從而得出了人體是宇宙縮影的結論。《孔子家語?五帝》說:“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人為天地之所生,那么當然也不能脫離這“五行”的理論模式了,所以先秦人又云:“人感十而生,天五行,地五行,合為十也。”他們認為人自生來就是與五行相關的。《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人生于天地間,與天氣相通,又本于五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生命觀由此而生。
由于生存環境影響生存狀態,一切時令、氣候、地域、飲食及情感刺激,無不與人的生理變化息息相關,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在其生長發展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聯系,因此自然界與人體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到了漢代,古人通過陰陽、五行學說進行歸類,并用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來說明萬事萬物及人體各種機能在變化與相關過程中的滋生和抑制關系,這種思想與現代科學中很多學科的精神是相吻合的,比如,在《陰陽應象大論》中黃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奚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之,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的回答分別以東、南、中央、西、北為綱領,以五行、五味、五臟、五色、五聲、五音、五變、五竅、五志等一一配合歸納,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模式性,以至于人們能據此很容易地排列成表而予以格式化的表示。
古人把“天人合一”作為最高的哲學追求,這種追求是自覺的,是“人”主動走向與“天”的契合。然而今天,我們雖也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但其動機是出于人對自然的索取。隨著科技的高度發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人力的有限。而天的力量在某些時候卻是無法抗拒的,如洪水、海嘯、地震等足以把人類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營毀于一旦。此情此景,人類何以自處?于是,我們被迫收斂,尋求某種與自然的親和,以期獲得盡可能大的物質利益和自我生存空間。這種本質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天人合一”是極度不可取的,越來越背離了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致使我們只有在物化的世界空間里來尋求我們自己的那份狹小的精神追求了。人是有意識的高級動物,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點是精神活動統帥生命活動。現代人類已經在廣闊的領域里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改造客觀的自然界使之為人類服務。然而,人類卻還沒有自覺地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改造自身的肉體與精神,使之朝著更高級、更美好的境域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倫理道德基礎之上的。它的內容包括:把“仁愛”之心擴展到自然萬物,勸導人對自然要友善,要尊崇,要泛愛眾生;要節儉,從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人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要做到合理開發,不違時,《禮記?祭文》指出,“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山林澤梁,以時禁發”,這樣才能得到自然的賜予和恩惠,達到天人協調。《孟子?梁惠王上》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正是由于傳統道德中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思想,致使現今的我們必須注重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經驗。
由于古時生產力低下,人類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并且對于自然界發生的種種現象不甚理解,因此就出現了對“神”的信仰崇拜,實際上這個“神”就是自然力量的曲折反映,早期的人們在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是束手無策的,很少有理性,只有崇拜。此時的天人合一,表現為人對天的絕對服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以周代商的巨大變革,“神”的絕對權威逐步喪失,人們逐步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西周初年,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天命轉移論:天命是以人德之有無為轉移的。到西周末年,隨著奴隸制的衰落,在《詩經》中出現了大膽的怨天思想,春秋時期又出現了“民為神主”的思想。
自從東漢道祖張道陵創立道教以來,其宗旨就是建立在遠古的敬天祭祖的思想之上的,并以尊道貴德、異骨同親作為傳教的宗旨,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以克已修持把握自身的命運,以精神磨練使之朝著更高級、更美好的境域發展,從而達到長生久視。有人對長生久視的思想不甚理解,因為人是不可能不死的,能活一百多歲都難,怎能長生。這是對長生久視的誤解。《道德經》里說“道”是“天長地久”的,與天地同在的,但從沒有說過人的軀體是可以“天長地久”的。老子曰:“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是無始無終的,是無形的,是形而上的;而人的軀體是父母所生的,是有形的,是形而下的。因此,人的軀體總是要衰老會終了的,這也是“道”,更是天意。對于人來說,只有一樣東西是“天長地久”的,那就是人的精神,或者稱為道性。精神是能量,凝聚不散,可與外部大自然的能量相聚相合,古人的長生久視思想即指此。
我認為精神等同于能量,能量是無形的,如何來證明精神就能等同于能量呢?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腦神經有病變的人,即西醫講的神經病患者,發起病來力大無比,四五個強壯男子都按不住,請問這個精神病人的超人力量來自哪里?我認為他是因病打破了神經系統的束縛(其中也包括識神的束縛)所產生的力量而造成的上述現象。
我祖父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太在火灶旁紡線,火灶里蹦出一顆火星,引燃了老太太身旁的棉花,老太太發現後,在情急之下,迅速地搬起身旁的磨盤將火壓滅,事後老太太再想移開磨盤則難以如愿。那老太太搬動磨盤之力是何力啊?我認為是她情急之下,腦子里沒有進行任何的分析比較,也就是在沒有任何想法的情況下,身體所發出的本能之力,而後來她無法再挪動磨盤,是因為火滅了,不著急了,她的大腦就會用意識來測量,會考慮磨盤是不是很重?我能搬動嗎?就會對她搬動的物體產生障礙,導致老太太不能再發揮出先天的力量。如果我們運用精神修練法來加以修練,沖破後天識神的束縛,也就是在精神正常,能用心意控制的狀態下,擁有的超自然能量--用在外則是人們所說的內功,用在內則是成仙得道的基礎。平時練武,練的就是精神的外放與內收。長此以往,使我們的精神能產生出巨大的能量,從而使我們的身體使之不盡,用之不完,最終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在,使我們的人生能夠完美地畫上一個句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