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如今,身份認證技術已經從早期的口令技術發展到使用智能卡、動態口令、生物識別技術和USBKey技術等,從軟件認證到硬件認證,從單因子認證到雙因子認證,從靜態認證到動態認證,各種技術層出不窮。
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告信息安全專業的自身特點,《身份認證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通高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作者黎妹紅、韓磊)全面介紹了身份認證技術,包括口令技術、智能卡技術和生物認證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認證協議和應用,并對目前的認證技術的防攻擊性做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身份認證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通高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指導教材,也可用于具有一定密碼學知識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告信息安全專業的自身特點,《身份認證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通高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作者黎妹紅、韓磊)全面介紹了身份認證技術,包括口令技術、智能卡技術和生物認證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認證協議和應用,并對目前的認證技術的防攻擊性做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身份認證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通高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指導教材,也可用于具有一定密碼學知識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名人/編輯推薦
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信息安全專業的自身特點,《身份認證技術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通高校信息安全系列教材)》(作者黎妹紅、韓磊)全面介紹了身份認證技術,包括口令技術、智能卡技術和生物認證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用的認證協議和應用,并對目前的認證技術的防攻擊性作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目次
第1章 密碼學基礎
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性質
1.2 Hash技術基礎
1.3 加密技術基礎
1.3.1 加密技術概述
1.3.2 對稱密碼算法DES
1.3.3 基于對稱密碼算法的相互認證
1.3.4 報文鑒別碼MAC
1.3.5 公鑰密碼算法RSA
1.3.6 橢圓曲線密碼體制
1.4 數字簽名基礎
1.4.1 數字簽名概述
1.4.2 RSA簽名方案
思考題
第2章 身份認證概述
2.1 身份認證定義
2.2 身份認證方法的分類
2.3 口令的主要威脅
2.4 常用的解決辦法
2.5 UNIX的安全
2.6 Windows NT安全
思考題
第3章 智能卡認證技術
3.1 芯片技術
3.2 讀寫技術
3.3 卡內操作系統技術
3.3.1 雙界面COS的功能模塊
3.3.2 智能卡中的密碼技術
3.3.3 通信接口原理
3.4 卡內操作系統的實現
3.4.1 命令解釋模塊
3.4.2 通信模塊
3.4.3 文件管理模塊
3.4.4 安全管理模塊
3.5 USB Key技術
3.6 智能卡技術的發展t
思考題
第4章 生物認證技術
4.1 常用的生物認證技術
4.2 指紋識別技術的原理
4.3 指紋識別技術的實現
4.3.1 質量控制
4.3.2 方向場計算
4.3.3 直接特征提取
4.3.4 特征比對
4.4 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
思考題
第5章 智能卡和指紋結合的認證
5.1 Store-on-Card系統
5.1.1 系統方案
5.1.2 安全認證方案
5.2 Match-on-Card系統
5.2.1 系統方案
5.2.2 定點運算
5.2.3 安全認證方案
5.2.4 性能分析
5.3 雙因子認證技術的發展
思考題
第6章 身份認證系統的安全性
6.1 指紋識別技術的可靠性
6.1.1 指紋識別的系統參數
6.1.2 常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性能比較
6.2 防攻擊研究
6.2.1 對指紋識別系統的攻擊
6.2.2 對智能卡的攻擊
6.2.3 對密碼算法的攻擊
6.2.4 對基于智能卡的生物識別技術的攻擊
6.3 指紋識別的安全技術
思考題
第7章 身份認證的應用模型
7.1 常用的應用結構
7.2 基于生物識別卡的認證系統原型
7.2.1 認證系統的工作流程
7.2.2 認證系統原型
7.3 電子商務應用模型
7.3.1 系統模型結構
7.3.2 系統設計
7.4 基于雙因子認證的移動電話
7.4.1 帶指紋識別技術的移動電話結構.
7.4.2 雙界面SIM卡和指紋識別技術的實現
7.4.3 系統的軟件結構
7.4.4 方案的性能分析
思考題
第8章 常用的認證協議
8.1 RADIIJS認證
8.1.1 協議特征
8.1.2 AAA程序
8.1.3 PAP和CHAP認證
8.1.4 PPP中的認證
8.2 Keiheros認證
8.2.1 工作過程
8.2.2 Kerberos的局限
8.3 HTTP中的身份認證
8.4 SET認證
8.5 IPv6身份認證
8.5.1 IPSec
8.5.2 加密和身份驗證算法
8.5.3 實現IPsec
8.5.4 IPv6安全性頭
8.6 身份的零知識證明
思考題
第9章 典型系統的應用
9.1 PKI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系統
9.1.1 PKI基本概念
9.1.2 PKI基本組成
9.1.3 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
9.2 動態口令身份認證系統
9.2.1 動態口令身份認證原理
9.2.2 動態口令的產生
9.3 RSA多因素身份認證系統
9.3.1 RSA SecurID雙因素身份認證系統簡介
9.3.2 RSA SecurID雙因素認證系統組件
9.4 時間同步雙因素技術及令牌原理簡介
9.5 身份認證系統技術方案
9.5.1 方案概述
9.5.2 用戶認證需求描述
9.5.3 解決方案
9.5.4 詳細設計方案
思考題
後序
參考文獻
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性質
1.2 Hash技術基礎
1.3 加密技術基礎
1.3.1 加密技術概述
1.3.2 對稱密碼算法DES
1.3.3 基于對稱密碼算法的相互認證
1.3.4 報文鑒別碼MAC
1.3.5 公鑰密碼算法RSA
1.3.6 橢圓曲線密碼體制
1.4 數字簽名基礎
1.4.1 數字簽名概述
1.4.2 RSA簽名方案
思考題
第2章 身份認證概述
2.1 身份認證定義
2.2 身份認證方法的分類
2.3 口令的主要威脅
2.4 常用的解決辦法
2.5 UNIX的安全
2.6 Windows NT安全
思考題
第3章 智能卡認證技術
3.1 芯片技術
3.2 讀寫技術
3.3 卡內操作系統技術
3.3.1 雙界面COS的功能模塊
3.3.2 智能卡中的密碼技術
3.3.3 通信接口原理
3.4 卡內操作系統的實現
3.4.1 命令解釋模塊
3.4.2 通信模塊
3.4.3 文件管理模塊
3.4.4 安全管理模塊
3.5 USB Key技術
3.6 智能卡技術的發展t
思考題
第4章 生物認證技術
4.1 常用的生物認證技術
4.2 指紋識別技術的原理
4.3 指紋識別技術的實現
4.3.1 質量控制
4.3.2 方向場計算
4.3.3 直接特征提取
4.3.4 特征比對
4.4 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
思考題
第5章 智能卡和指紋結合的認證
5.1 Store-on-Card系統
5.1.1 系統方案
5.1.2 安全認證方案
5.2 Match-on-Card系統
5.2.1 系統方案
5.2.2 定點運算
5.2.3 安全認證方案
5.2.4 性能分析
5.3 雙因子認證技術的發展
思考題
第6章 身份認證系統的安全性
6.1 指紋識別技術的可靠性
6.1.1 指紋識別的系統參數
6.1.2 常用生物識別技術的性能比較
6.2 防攻擊研究
6.2.1 對指紋識別系統的攻擊
6.2.2 對智能卡的攻擊
6.2.3 對密碼算法的攻擊
6.2.4 對基于智能卡的生物識別技術的攻擊
6.3 指紋識別的安全技術
思考題
第7章 身份認證的應用模型
7.1 常用的應用結構
7.2 基于生物識別卡的認證系統原型
7.2.1 認證系統的工作流程
7.2.2 認證系統原型
7.3 電子商務應用模型
7.3.1 系統模型結構
7.3.2 系統設計
7.4 基于雙因子認證的移動電話
7.4.1 帶指紋識別技術的移動電話結構.
7.4.2 雙界面SIM卡和指紋識別技術的實現
7.4.3 系統的軟件結構
7.4.4 方案的性能分析
思考題
第8章 常用的認證協議
8.1 RADIIJS認證
8.1.1 協議特征
8.1.2 AAA程序
8.1.3 PAP和CHAP認證
8.1.4 PPP中的認證
8.2 Keiheros認證
8.2.1 工作過程
8.2.2 Kerberos的局限
8.3 HTTP中的身份認證
8.4 SET認證
8.5 IPv6身份認證
8.5.1 IPSec
8.5.2 加密和身份驗證算法
8.5.3 實現IPsec
8.5.4 IPv6安全性頭
8.6 身份的零知識證明
思考題
第9章 典型系統的應用
9.1 PKI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系統
9.1.1 PKI基本概念
9.1.2 PKI基本組成
9.1.3 身份認證和訪問控制
9.2 動態口令身份認證系統
9.2.1 動態口令身份認證原理
9.2.2 動態口令的產生
9.3 RSA多因素身份認證系統
9.3.1 RSA SecurID雙因素身份認證系統簡介
9.3.2 RSA SecurID雙因素認證系統組件
9.4 時間同步雙因素技術及令牌原理簡介
9.5 身份認證系統技術方案
9.5.1 方案概述
9.5.2 用戶認證需求描述
9.5.3 解決方案
9.5.4 詳細設計方案
思考題
後序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