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價
:NT$ 480 元優惠價
:87 折 418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名現場音響工程師主要的工作環境就是各種各樣的演出場館。不管所面對的是安逸舒適的酒吧還是寬闊巨大的音樂廳劇場,每一個演出場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這項工作遠遠不只是連接一些功率放大器以及將音量調到**大,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睿智的獨出心裁,才能確保演出樂隊的聲音效果。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實用指導參考書,它包含了作者多年以來在現場混音和現場擴聲方面的專業實踐經驗。通過生動的文字描述以及對現場演出中所涵蓋的技術細節和實踐經驗的詳細闡述,全書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現場演出過程的真實寫照。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涵蓋了現場演出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術層面、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內容:
* 選擇**適合於現場演出所需設備
* 靈活運用所擁有的設備和工具
* 讓混音結果變得更具自然性
* 瞭解現場混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與演出樂隊保持親密無間的合作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相關網站www.liveaudiobook.com,包括了大量的視頻片斷、技術提示以及處理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現場演出時的工作需要。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實用指導參考書,它包含了作者多年以來在現場混音和現場擴聲方面的專業實踐經驗。通過生動的文字描述以及對現場演出中所涵蓋的技術細節和實踐經驗的詳細闡述,全書為讀者展示了一個現場演出過程的真實寫照。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涵蓋了現場演出工作中所涉及的技術層面、實踐環節等方面的內容:
* 選擇**適合於現場演出所需設備
* 靈活運用所擁有的設備和工具
* 讓混音結果變得更具自然性
* 瞭解現場混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與演出樂隊保持親密無間的合作
《現場擴聲――演出混音寶典》相關網站www.liveaudiobook.com,包括了大量的視頻片斷、技術提示以及處理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現場演出時的工作需要。
目次
目 錄
第1部分 演出之前
第1章 現場音響工程師 3
1.1 主擴工程師(FOH) 4
1.2 監聽返送工程師 5
1.3 擴聲系統工程師 6
1.4 值得思考的事情 7
1.5 家庭生活 8
第2章 音響工程基礎 9
2.1 耳朵 9
2.1.1 我們聽到的都一樣嗎 10
2.1.2 耳朵如何進行工作 10
2.1.3 耳朵和頻率 11
2.1.4 感知響度 11
2.1.5 反射 12
2.1.6 聽覺定位 13
2.2 聽力損失 14
2.2.1 聽力損失類型 14
2.2.2 聽力保護 15
2.3 聲音如何進行傳播 16
聲速 16
2.4 波形 17
2.4.1 波形的類型 17
2.4.2 波形能量 20
2.5 諧波 21
泛音 22
2.6 術語和定義 22
2.6.1 赫茲、周期和頻率 23
2.6.2 波長 24
2.6.3 幅度和響度 24
2.6.4 相位和極性 25
2.6.5 音調 28
2.6.6 瞬態和音色 28
2.6.7 聲反饋 29
2.6.8 波形包絡 30
2.7 分貝(dB) 31
2.7.1 dB SPL:聲壓級 33
2.7.2 dB V:電壓比值 33
2.7.3 dB FS:數字滿刻度電平 33
2.7.4 定義 34
2.8 +4dBu和-10dBV:專業設備和民用設備 35
第3章 電子學基礎 37
3.1 電子學奧林匹克 37
3.1.1 跑道(電路) 37
3.1.2 運動員(電子) 38
3.1.3 導體 38
3.2 電流和安培 39
交流/直流(AC/DC) 39
3.3 伏特(電壓) 40
3.4 瓦特 40
3.5 歐姆(Ω) 40
3.5.1 歐姆定律 41
3.5.2 電阻和阻抗 43
3.5.3 負載 43
3.5.4 功率容量 46
第4章 電源及電路連接 47
4.1 頻率 47
4.2 接地 47
低頻嗡聲和地回路 48
4.3 危險、危險、高電壓…… 49
4.4 變壓器 51
全世界供電系統 51
4.5 解決與交流電相關的問題 52
第5章 演出之前的準備 55
5.1 預算 55
5.2 演出主管 56
5.3 通道列表和舞臺規劃 56
5.3.1 通道列表 57
5.3.2 舞臺規劃 58
5.4 擴聲技術規范 61
5.4.1 場館技術規范 66
5.4.2 供電技術規范 68
5.4.3 靈活性 69
5.5 拿起電話 69
第6章 排演 71
6.1 音樂和演員 71
6.2 日程表 72
6.3 設備:設備的準備 73
6.4 聲音編排 73
6.5 演出平臺 74
6.6 運輸箱 74
6.7 多芯線纜及標注 76
6.8 創建舞臺設備連接架構 76
6.9 主擴聲設備機箱 81
6.9.1 鉛筆盒 81
6.9.2 接頭轉換器、適配器和Y型分線器 81
6.9.3 耳機 82
6.9.4 CD播放器和傳聲器 82
6.9.5 筆記本 82
6.9.6 工具包 83
6.10 應對出現的問題 84
第2部分 演出現場
第7章 設備進場 87
當地工作團隊 89
第8章 擴聲系統 91
8.1 擴聲技術 92
8.2 揚聲器 95
8.2.1 聲阻抗 96
8.2.2 尺寸問題 97
8.2.3 揚聲器的輻射擴散 98
8.2.4 揚聲器箱設計 98
8.2.5 點聲源系統和線陣列系統的對比 103
8.2.6 聲音的“聚焦” 104
8.2.7 輻射覆蓋、揚聲器組、揚聲器陣列、前場補聲、外側補聲和延時揚聲器 105
8.2.8 次低音揚聲器 107
8.3 揚聲器管理 107
8.3.1 相位和時間統一 107
8.3.2 分頻點 111
8.3.3 功率放大器 113
8.4 監聽返送系統 115
8.4.1 舞臺返送音箱 115
8.4.2 補聲音箱 116
8.4.3 時間對齊(信號對齊) 117
8.4.4 入耳監聽系統(IEM,In-Ear Monitors) 117
8.4.5 均衡和音量 118
8.5 結論 119
第9章 調音臺架設 121
9.1 混音位置 121
9.1.1 不可取的混音位置 123
9.1.2 可取的混音位置 124
9.1.3 理想的混音位置 125
9.2 調音臺 125
9.3 數字術語 127
9.3.1 比特精度(Bit Depth) 127
9.3.2 采樣率 130
9.3.3 比特率 131
9.3.4 數字信號處理(DSP) 131
9.3.5 數字接口 132
9.3.6 延時 132
9.4 數字化過程 132
9.5 模擬與數字 133
9.6 通道條 139
9.6.1 前置放大模塊 139
9.6.2 均衡(EQ)模塊 141
9.6.3 插入接口(Inserts) 145
9.6.4 送出和返回 145
9.6.5 輔助模塊 146
9.6.6 聲像控制 146
9.6.7 路由分配和母線分配 147
9.6.8 啞音 148
9.6.9 監聽 148
9.6.10 Solo in Place(獨聽入位) 149
9.6.11 推子 149
9.7 主控輸出模塊 150
9.7.1 立體聲 150
9.7.2 單聲道 150
9.7.3 子編組 150
9.7.4 壓控放大器(VCA)和數控放大器(DCA) 151
9.7.5 矩陣模塊 152
9.7.6 場景模塊 152
9.7.7 對講模塊 153
9.8 外部設備 153
9.8.1 圖示均衡器 154
9.8.2 Dynamics 155
9.8.3 動態處理器 155
9.8.4 嘶聲消除器 158
9.9 控制參數 160
9.9.1 門限 160
9.9.2 比率 160
9.9.3 上升時間 162
9.9.4 釋放時間 162
9.9.5 自動控制 162
9.9.6 拐點 162
9.9.7 增益衰減 163
9.9.8 峰值和均方值檢測 163
9.9.9 立體聲 163
9.9.10 輸出增益(補償增益) 164
9.9.11 旁鏈 164
9.9.12 透明度 164
9.10 效果處理 165
9.10.1 混響 165
9.10.2 房間尺寸 166
9.10.3 預延時 166
9.10.4 混響時間 167
9.10.5 擴散 167
9.10.6 密度 167
9.10.7 濾波器 168
9.10.8 人聲混響 168
9.10.9 房間混響 169
9.10.10 廳堂混響 169
9.10.11 板式混響 169
9.10.12 門控混響 170
9.10.13 延時器 170
9.10.14 調制效果和低頻振蕩器 172
9.10.15 振鈴效果 174
9.10.16 基于計算機的效果處理系統 174
9.10.17 效果重放 175
第10章 系統接線 177
10.1 非平衡線纜連接 178
10.2 平衡線纜連接 178
10.3 傳聲器和線路電平 180
10.4 舞臺接口箱和小型接口盒 181
10.5 音分接口箱 181
10.6 多芯線纜 182
第11章 聲學環境 185
11.1 空間環境 186
11.2 波長和駐波 187
11.3 聲波的控制 188
11.4 低頻信號處理 189
11.5 聲學材料 191
11.5.1 反射體和吸聲體 191
11.5.2 事物的兩面性 191
11.5.3 聲波的彎曲 191
11.5.4 聲波的透射 192
11.5.5 不同材料的反射 192
11.6 場館聲學環境 194
11.7 舞臺聲學環境 195
11.8 凹形建筑結構 199
11.9 結論 201
第12章 擴聲系統調整 203
12.1 粉紅噪聲測試 203
12.2 使用你的耳朵 204
12.3 使用均衡處理 204
12.3.1 什么是均衡 204
12.3.2 均衡工作原理 205
12.3.3 房間響應 206
12.3.4 均衡處理方式 208
12.3.5 圖示均衡器(GEQs) 211
12.4 系統均衡技術 213
12.4.1 創建一個音響全景圖 216
12.4.2 補聲和延時揚聲器 217
12.4.3 聲反饋 219
第13章 舞臺傳聲器設置 221
13.1 動圈傳聲器和電容傳聲器 223
13.1.1 動圈傳聲器 224
13.1.2 電容傳聲器 224
13.1.3 觸摸噪聲 227
13.2 傳聲器的聲學特性 227
13.2.1 近講效應 228
13.2.2 臨界距離 228
13.3 極性響應 228
13.4 傳聲器設置 232
13.4.1 傳聲器軸向 234
13.4.2 敲擊區域 235
13.4.3 表演者 236
13.5 鼓組的拾音 236
13.5.1 底鼓 238
13.5.2 小軍鼓 239
13.5.3 通通鼓 241
13.5.4 踩?、置頂傳聲器、吊?和打擊樂器 242
13.5.5 鋼鼓 246
13.6 電聲樂器音箱的拾音 246
13.7 聲學吉他的拾音 248
13.8 人聲的拾音 250
13.9 鋼琴的拾音 251
13.10 號管樂器的拾音 253
13.11 直接輸入接口盒(DI) 254
13.12 如果別無選擇…… 256
13.13 接線 257
第14章 音響系統檢測 259
14.1 通信系統 259
14.2 線路檢測 260
14.3 線路電平檢測 261
14.4 增益調整和音響系統檢測 264
14.5 滿場和空場 265
14.6 監聽 266
14.7 舞臺監聽和主擴之間的相互影響 267
14.8 站起來、走出去、四處聽一聽…… 268
14.9 噪聲警察 269
14.9.1 分貝儀 271
14.9.2 加權曲線 271
14.9.3 快速響應和慢速響應 272
14.9.4 峰值和LEQ 272
14.9.5 環境聲壓級 273
14.9.6 壓力區域聲壓級讀數 273
14.9.7 限制聲壓級 273
14.10 完成音響系統檢測 274
14.11 音樂節 274
14.12 沒有時間進行音響系統檢測 275
14.13 音響系統檢測完成! 276
第15章 現場混音 277
15.1 本能行為 277
15.1.1 自然天性 277
15.1.2 打擊樂器 277
15.1.3 情感的交流 278
15.2 音樂動態 279
15.2.1 控制音樂動態 279
15.2.2 能量累積、音樂張力、聲音轉換 280
15.2.3 一致性和連續性 281
15.3 混音的搭建 282
15.3.1 什么才是一個理想的混音所需要的 282
15.3.2 了解樂手的需要 285
15.3.3 頻率和均衡 286
15.3.4 相位關系 290
15.3.5 預錄素材 291
15.4 混音融合 292
15.4.1 創造力 292
15.4.2 焦點 293
15.4.3 能量轉換 293
15.4.4 創建空間定位 295
15.4.5 增加或去除 298
15.5 創建聲音動態 298
15.5.1 壓縮比 300
15.5.2 門限 300
15.5.3 建立時間 301
15.5.4 釋放時間 301
15.5.5 處理過程 301
15.5.6 建設性和破壞性動態處理 301
15.6 有效地使用效果器 303
15.6.1 混響 306
15.6.2 自然房間混響 306
15.6.3 混響加厚 306
15.6.4 干聲 307
15.6.5 鼓組混響 307
15.6.6 門式混響 307
15.6.7 延時 308
15.7 完成混音 309
15.7.1 收緊加固混音 309
15.7.2 閱讀觀眾 310
15.7.3 音量 311
15.7.4 混音功率 311
15.7.5 尋求幫助! 312
第16章 現場演出 313
16.1 節目單 313
16.2 演出換場 314
16.3 開場準備 315
16.4 第一首歌曲 316
16.5 節目演出順序調整 317
16.6 不要干站在那里! 318
16.7 現場氣氛開始熱烈 318
16.8 監聽 322
16.9 演出結束 322
後記 323
致謝篇 327
第1部分 演出之前
第1章 現場音響工程師 3
1.1 主擴工程師(FOH) 4
1.2 監聽返送工程師 5
1.3 擴聲系統工程師 6
1.4 值得思考的事情 7
1.5 家庭生活 8
第2章 音響工程基礎 9
2.1 耳朵 9
2.1.1 我們聽到的都一樣嗎 10
2.1.2 耳朵如何進行工作 10
2.1.3 耳朵和頻率 11
2.1.4 感知響度 11
2.1.5 反射 12
2.1.6 聽覺定位 13
2.2 聽力損失 14
2.2.1 聽力損失類型 14
2.2.2 聽力保護 15
2.3 聲音如何進行傳播 16
聲速 16
2.4 波形 17
2.4.1 波形的類型 17
2.4.2 波形能量 20
2.5 諧波 21
泛音 22
2.6 術語和定義 22
2.6.1 赫茲、周期和頻率 23
2.6.2 波長 24
2.6.3 幅度和響度 24
2.6.4 相位和極性 25
2.6.5 音調 28
2.6.6 瞬態和音色 28
2.6.7 聲反饋 29
2.6.8 波形包絡 30
2.7 分貝(dB) 31
2.7.1 dB SPL:聲壓級 33
2.7.2 dB V:電壓比值 33
2.7.3 dB FS:數字滿刻度電平 33
2.7.4 定義 34
2.8 +4dBu和-10dBV:專業設備和民用設備 35
第3章 電子學基礎 37
3.1 電子學奧林匹克 37
3.1.1 跑道(電路) 37
3.1.2 運動員(電子) 38
3.1.3 導體 38
3.2 電流和安培 39
交流/直流(AC/DC) 39
3.3 伏特(電壓) 40
3.4 瓦特 40
3.5 歐姆(Ω) 40
3.5.1 歐姆定律 41
3.5.2 電阻和阻抗 43
3.5.3 負載 43
3.5.4 功率容量 46
第4章 電源及電路連接 47
4.1 頻率 47
4.2 接地 47
低頻嗡聲和地回路 48
4.3 危險、危險、高電壓…… 49
4.4 變壓器 51
全世界供電系統 51
4.5 解決與交流電相關的問題 52
第5章 演出之前的準備 55
5.1 預算 55
5.2 演出主管 56
5.3 通道列表和舞臺規劃 56
5.3.1 通道列表 57
5.3.2 舞臺規劃 58
5.4 擴聲技術規范 61
5.4.1 場館技術規范 66
5.4.2 供電技術規范 68
5.4.3 靈活性 69
5.5 拿起電話 69
第6章 排演 71
6.1 音樂和演員 71
6.2 日程表 72
6.3 設備:設備的準備 73
6.4 聲音編排 73
6.5 演出平臺 74
6.6 運輸箱 74
6.7 多芯線纜及標注 76
6.8 創建舞臺設備連接架構 76
6.9 主擴聲設備機箱 81
6.9.1 鉛筆盒 81
6.9.2 接頭轉換器、適配器和Y型分線器 81
6.9.3 耳機 82
6.9.4 CD播放器和傳聲器 82
6.9.5 筆記本 82
6.9.6 工具包 83
6.10 應對出現的問題 84
第2部分 演出現場
第7章 設備進場 87
當地工作團隊 89
第8章 擴聲系統 91
8.1 擴聲技術 92
8.2 揚聲器 95
8.2.1 聲阻抗 96
8.2.2 尺寸問題 97
8.2.3 揚聲器的輻射擴散 98
8.2.4 揚聲器箱設計 98
8.2.5 點聲源系統和線陣列系統的對比 103
8.2.6 聲音的“聚焦” 104
8.2.7 輻射覆蓋、揚聲器組、揚聲器陣列、前場補聲、外側補聲和延時揚聲器 105
8.2.8 次低音揚聲器 107
8.3 揚聲器管理 107
8.3.1 相位和時間統一 107
8.3.2 分頻點 111
8.3.3 功率放大器 113
8.4 監聽返送系統 115
8.4.1 舞臺返送音箱 115
8.4.2 補聲音箱 116
8.4.3 時間對齊(信號對齊) 117
8.4.4 入耳監聽系統(IEM,In-Ear Monitors) 117
8.4.5 均衡和音量 118
8.5 結論 119
第9章 調音臺架設 121
9.1 混音位置 121
9.1.1 不可取的混音位置 123
9.1.2 可取的混音位置 124
9.1.3 理想的混音位置 125
9.2 調音臺 125
9.3 數字術語 127
9.3.1 比特精度(Bit Depth) 127
9.3.2 采樣率 130
9.3.3 比特率 131
9.3.4 數字信號處理(DSP) 131
9.3.5 數字接口 132
9.3.6 延時 132
9.4 數字化過程 132
9.5 模擬與數字 133
9.6 通道條 139
9.6.1 前置放大模塊 139
9.6.2 均衡(EQ)模塊 141
9.6.3 插入接口(Inserts) 145
9.6.4 送出和返回 145
9.6.5 輔助模塊 146
9.6.6 聲像控制 146
9.6.7 路由分配和母線分配 147
9.6.8 啞音 148
9.6.9 監聽 148
9.6.10 Solo in Place(獨聽入位) 149
9.6.11 推子 149
9.7 主控輸出模塊 150
9.7.1 立體聲 150
9.7.2 單聲道 150
9.7.3 子編組 150
9.7.4 壓控放大器(VCA)和數控放大器(DCA) 151
9.7.5 矩陣模塊 152
9.7.6 場景模塊 152
9.7.7 對講模塊 153
9.8 外部設備 153
9.8.1 圖示均衡器 154
9.8.2 Dynamics 155
9.8.3 動態處理器 155
9.8.4 嘶聲消除器 158
9.9 控制參數 160
9.9.1 門限 160
9.9.2 比率 160
9.9.3 上升時間 162
9.9.4 釋放時間 162
9.9.5 自動控制 162
9.9.6 拐點 162
9.9.7 增益衰減 163
9.9.8 峰值和均方值檢測 163
9.9.9 立體聲 163
9.9.10 輸出增益(補償增益) 164
9.9.11 旁鏈 164
9.9.12 透明度 164
9.10 效果處理 165
9.10.1 混響 165
9.10.2 房間尺寸 166
9.10.3 預延時 166
9.10.4 混響時間 167
9.10.5 擴散 167
9.10.6 密度 167
9.10.7 濾波器 168
9.10.8 人聲混響 168
9.10.9 房間混響 169
9.10.10 廳堂混響 169
9.10.11 板式混響 169
9.10.12 門控混響 170
9.10.13 延時器 170
9.10.14 調制效果和低頻振蕩器 172
9.10.15 振鈴效果 174
9.10.16 基于計算機的效果處理系統 174
9.10.17 效果重放 175
第10章 系統接線 177
10.1 非平衡線纜連接 178
10.2 平衡線纜連接 178
10.3 傳聲器和線路電平 180
10.4 舞臺接口箱和小型接口盒 181
10.5 音分接口箱 181
10.6 多芯線纜 182
第11章 聲學環境 185
11.1 空間環境 186
11.2 波長和駐波 187
11.3 聲波的控制 188
11.4 低頻信號處理 189
11.5 聲學材料 191
11.5.1 反射體和吸聲體 191
11.5.2 事物的兩面性 191
11.5.3 聲波的彎曲 191
11.5.4 聲波的透射 192
11.5.5 不同材料的反射 192
11.6 場館聲學環境 194
11.7 舞臺聲學環境 195
11.8 凹形建筑結構 199
11.9 結論 201
第12章 擴聲系統調整 203
12.1 粉紅噪聲測試 203
12.2 使用你的耳朵 204
12.3 使用均衡處理 204
12.3.1 什么是均衡 204
12.3.2 均衡工作原理 205
12.3.3 房間響應 206
12.3.4 均衡處理方式 208
12.3.5 圖示均衡器(GEQs) 211
12.4 系統均衡技術 213
12.4.1 創建一個音響全景圖 216
12.4.2 補聲和延時揚聲器 217
12.4.3 聲反饋 219
第13章 舞臺傳聲器設置 221
13.1 動圈傳聲器和電容傳聲器 223
13.1.1 動圈傳聲器 224
13.1.2 電容傳聲器 224
13.1.3 觸摸噪聲 227
13.2 傳聲器的聲學特性 227
13.2.1 近講效應 228
13.2.2 臨界距離 228
13.3 極性響應 228
13.4 傳聲器設置 232
13.4.1 傳聲器軸向 234
13.4.2 敲擊區域 235
13.4.3 表演者 236
13.5 鼓組的拾音 236
13.5.1 底鼓 238
13.5.2 小軍鼓 239
13.5.3 通通鼓 241
13.5.4 踩?、置頂傳聲器、吊?和打擊樂器 242
13.5.5 鋼鼓 246
13.6 電聲樂器音箱的拾音 246
13.7 聲學吉他的拾音 248
13.8 人聲的拾音 250
13.9 鋼琴的拾音 251
13.10 號管樂器的拾音 253
13.11 直接輸入接口盒(DI) 254
13.12 如果別無選擇…… 256
13.13 接線 257
第14章 音響系統檢測 259
14.1 通信系統 259
14.2 線路檢測 260
14.3 線路電平檢測 261
14.4 增益調整和音響系統檢測 264
14.5 滿場和空場 265
14.6 監聽 266
14.7 舞臺監聽和主擴之間的相互影響 267
14.8 站起來、走出去、四處聽一聽…… 268
14.9 噪聲警察 269
14.9.1 分貝儀 271
14.9.2 加權曲線 271
14.9.3 快速響應和慢速響應 272
14.9.4 峰值和LEQ 272
14.9.5 環境聲壓級 273
14.9.6 壓力區域聲壓級讀數 273
14.9.7 限制聲壓級 273
14.10 完成音響系統檢測 274
14.11 音樂節 274
14.12 沒有時間進行音響系統檢測 275
14.13 音響系統檢測完成! 276
第15章 現場混音 277
15.1 本能行為 277
15.1.1 自然天性 277
15.1.2 打擊樂器 277
15.1.3 情感的交流 278
15.2 音樂動態 279
15.2.1 控制音樂動態 279
15.2.2 能量累積、音樂張力、聲音轉換 280
15.2.3 一致性和連續性 281
15.3 混音的搭建 282
15.3.1 什么才是一個理想的混音所需要的 282
15.3.2 了解樂手的需要 285
15.3.3 頻率和均衡 286
15.3.4 相位關系 290
15.3.5 預錄素材 291
15.4 混音融合 292
15.4.1 創造力 292
15.4.2 焦點 293
15.4.3 能量轉換 293
15.4.4 創建空間定位 295
15.4.5 增加或去除 298
15.5 創建聲音動態 298
15.5.1 壓縮比 300
15.5.2 門限 300
15.5.3 建立時間 301
15.5.4 釋放時間 301
15.5.5 處理過程 301
15.5.6 建設性和破壞性動態處理 301
15.6 有效地使用效果器 303
15.6.1 混響 306
15.6.2 自然房間混響 306
15.6.3 混響加厚 306
15.6.4 干聲 307
15.6.5 鼓組混響 307
15.6.6 門式混響 307
15.6.7 延時 308
15.7 完成混音 309
15.7.1 收緊加固混音 309
15.7.2 閱讀觀眾 310
15.7.3 音量 311
15.7.4 混音功率 311
15.7.5 尋求幫助! 312
第16章 現場演出 313
16.1 節目單 313
16.2 演出換場 314
16.3 開場準備 315
16.4 第一首歌曲 316
16.5 節目演出順序調整 317
16.6 不要干站在那里! 318
16.7 現場氣氛開始熱烈 318
16.8 監聽 322
16.9 演出結束 322
後記 323
致謝篇 32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