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此次預備講演的題目是,《民國學術文化名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題目看起來似乎很浮夸,堂皇好看,而我實在很不愿意如此引導大家喜歡說浮夸門面、大而無當的話。或者等我講完之後,大家可以曉得我不是喜歡說大的堂皇的門面話。
目次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八版自序
附錄《人心與人生》自序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三版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
以為這問題還遠的不對
隨便持調和論的
不對以為無從研究的不對
我研究這問題的經過
第二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們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一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二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三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于西方化問題的答案
答案講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學采色
西方化的德謨克拉西精神
結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講明的第二步
客觀說法的未是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向
中國文化問題印度文化問題之答案的提出答案
講明的第三步
答案講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國文化的略說
印度文化的略說
第四章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觀
三方思想情勢簡表
現量、比量、直覺三作用之說明
西洋哲學之情勢羅素的意思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學的情勢
佛教的形而上學方法
西洋印度兩方哲學之動機不同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產生
中國哲學之情勢
中國形而上學的大意孔子對于生之贊美
孔予之不認定的態度
孔子之任直覺
孔子所謂“仁”是什么?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計較
利害的態度
《禮運》大同說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樂
孔子之宗教
試說從來的中國人的生活
西洋人生哲學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
我們推論未來文化的態度
事實的變遷
經濟改正之必要
因經濟
改正而致文化變遷
見解的變遷
態度的變遷
倭鏗的態度
羅素的態度社會主義之變遷克魯泡特金的態度
泰戈爾的態度
對世界未來文化的推測
就生活三方面推說未來文化
一般人對未來
文化的誤看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我提出的態度今日應再創講學之風世界的態度
補遺
時論匯錄
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東西文明之根本異點
東西文明之比較
戰後東西文明之調和
東西文明之評判
新歐洲文明思潮之歸趨及基礎
改變人生的態度
……
後記
附錄《人心與人生》自序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三版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
以為這問題還遠的不對
隨便持調和論的
不對以為無從研究的不對
我研究這問題的經過
第二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們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一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二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三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于西方化問題的答案
答案講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學采色
西方化的德謨克拉西精神
結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講明的第二步
客觀說法的未是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向
中國文化問題印度文化問題之答案的提出答案
講明的第三步
答案講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國文化的略說
印度文化的略說
第四章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觀
三方思想情勢簡表
現量、比量、直覺三作用之說明
西洋哲學之情勢羅素的意思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學的情勢
佛教的形而上學方法
西洋印度兩方哲學之動機不同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產生
中國哲學之情勢
中國形而上學的大意孔子對于生之贊美
孔予之不認定的態度
孔子之任直覺
孔子所謂“仁”是什么?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計較
利害的態度
《禮運》大同說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樂
孔子之宗教
試說從來的中國人的生活
西洋人生哲學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
我們推論未來文化的態度
事實的變遷
經濟改正之必要
因經濟
改正而致文化變遷
見解的變遷
態度的變遷
倭鏗的態度
羅素的態度社會主義之變遷克魯泡特金的態度
泰戈爾的態度
對世界未來文化的推測
就生活三方面推說未來文化
一般人對未來
文化的誤看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我提出的態度今日應再創講學之風世界的態度
補遺
時論匯錄
東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異
東西文明之根本異點
東西文明之比較
戰後東西文明之調和
東西文明之評判
新歐洲文明思潮之歸趨及基礎
改變人生的態度
……
後記
書摘/試閱
這客觀的說法,我們并不是全不承認的,我們固然是釋迦慈氏之徒,不認客觀,卻不像諸君所想像的那種不認客觀。只是像巴克爾、金子那種人文地理的說法未免太簡易了。陳啟修先生所述的那種唯物史觀,似亦未妥。他們都當人類只是被動的,人類的文化只被動于環境的反射,全不認創造的活動,意志的趨往。其實文化這樣東西點點俱是天才的創作,偶然的奇想,只有前前後後的“緣”,并沒有“因”的。這個話在夙習于科學的人,自然不敢說。他們守著科學講求因果的夙習,總要求因的,而其所謂因的就是客觀的因,如云只有主觀的因更無他因,便不合他的意思,所以其結果必定持客觀的說法了。但照他們所謂的因,原是沒有,豈能硬去派定,恐怕真正的科學還要慎重些,實不如此呢!照我們的意思只認主觀的因,其余都是緣,就是諸君所指為因的。卻是因無可講,所可講的只在緣,所以我們求緣的心,正不減于諸君的留意客觀,不過把諸君的觀念變變罷了。聽說後來持唯物史觀的人已經變過了,顧孟余先生所作《馬克思學說》其中批評唯物史觀道:
但是他所說的“舊社會秩序必要自己廢除”,這“必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馬克思自己說這個“必要”是論理的必要。因為社會的沖突是社會全體里頭的一個“否認”(nega-tion),這個“否認”一定又要產出另一個“否認”來。這是與黑格爾所說“人類歷史之思辯性質”相稱的。
但是馬氏以後唯物史觀的代表卻不用這種黑格爾的名詞了,他們也不說“論理的必要”了。他們只說這個必要是一種天然現象的因果關系。
以上兩種意見都未認清社會科學的認識條件。社會科學里所研究的社會現象不是別的,乃是一種秩序之下的共同動作。這種共同動作是有組織的,有紀律的,有意志的。所以“唯物的歷史觀”所說的“舊社會秩序必要廢除”,這必要既不是論理的必要,又不是天然現象因果的必要,乃是宗旨的必要,因為社會秩序是方法,社會生活是宗旨。如果社會秩序與社會生活有沖突的時候,他的宗旨全失了。人要達到這個宗旨,所以起來改革社會秩序。換一句話說改革與否,并如何改革這是視人的意志而定的,并不是機械的被動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
……
但是他所說的“舊社會秩序必要自己廢除”,這“必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馬克思自己說這個“必要”是論理的必要。因為社會的沖突是社會全體里頭的一個“否認”(nega-tion),這個“否認”一定又要產出另一個“否認”來。這是與黑格爾所說“人類歷史之思辯性質”相稱的。
但是馬氏以後唯物史觀的代表卻不用這種黑格爾的名詞了,他們也不說“論理的必要”了。他們只說這個必要是一種天然現象的因果關系。
以上兩種意見都未認清社會科學的認識條件。社會科學里所研究的社會現象不是別的,乃是一種秩序之下的共同動作。這種共同動作是有組織的,有紀律的,有意志的。所以“唯物的歷史觀”所說的“舊社會秩序必要廢除”,這必要既不是論理的必要,又不是天然現象因果的必要,乃是宗旨的必要,因為社會秩序是方法,社會生活是宗旨。如果社會秩序與社會生活有沖突的時候,他的宗旨全失了。人要達到這個宗旨,所以起來改革社會秩序。換一句話說改革與否,并如何改革這是視人的意志而定的,并不是機械的被動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