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智力 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簡體書)
電子製作大圖鑒(原書增補版)(簡體書)
The Well-being, Peer Cultures and Rights of Children
組合靜物(簡體書)
Jaywalking
鷄籠中元祭探索小冊
建築工程概預算必讀(簡體書)

TOP
0
0
1/20-1/26最高享89折優惠別錯過!
基於智力 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基於智力 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隨著知識管理的日益興起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推進,智力資本在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區域創新系統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智力資本來推動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促使國家創新能力提升是擺在政府、實業界和學術界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陳武、王學軍編寫的《基於智力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在全面系統綜述智力資本理論和區域創新理論的基礎上,探究了智力資本和區域創新能力的內涵、特徵、測度指標體系,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方法對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定量研究,探討了區域智力資本對區域創新能力的作用機理,運用組織和區域智力資本理論構建了基於智力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建設理論框架。《基於智力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理論梳理全面、定量分析深入、數據翔實,在此基礎上全面、深刻、系統地探討了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內在聯繫和規律,為我國各級政府提供了較好的決策參考,為實業界進行區域創新能力培養與開發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基於智力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適合政府管理人員、大專院校研究生、相關研究人員、企業管理者和其他感興趣的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陳武,(1979~),男,湖北竹山人,獲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電力企業管理及能源戰略與管理、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先後在《中國工業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管理工程學報》、《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以及三大檢索系統(SCI、EI、ISTP)中的學術期刊、國際學術會議和主流報刊上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70餘篇;曾參與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的研究;曾參與30多項企業管理諮詢項目的研究;曾作為項目工程師全程參與3項汽車類工程項目的管理實踐;科研成果先後獲得電力行業、省部級、廳局級科技進步獎20余項;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獲評湖北省2010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目前在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從事科研和管理諮詢工作。王學軍(1962~),男,河南鹿邑人,博士,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技術經濟及管理研究所所長。省部級重點學科——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EMBA和MBA指導導師。先後擔任國家南水北調工程評標專家,湖北省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企業績效考核專家,湖北省科學技術管理學會理事,武漢市系統工程學會理事,國藥科技獨立董事,擔任多個大型企業的高級顧問和常年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企業戰略整合與戰略規劃、企業文化與文化管理等。長期主講MBA核心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給博士生主講《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並深入到企業進行了各種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戰略管理的方案規劃制定和培訓。近年來,先後在《中國工業經濟》、《管理工程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世界經濟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三大媒體的理論版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與教材共9本,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主持橫向科研課題80余項。·

名人/編輯推薦

《基于智力資本的區域創新能力研究》適合政府管理人員、大專院校研究生、相關研究人員、企業管理者和其他感興趣的人員閱讀。

目次

前言第1章 導論1.1 研究背景1.2 文獻綜述第2章 理論概述2.1 智力資本理論研究回顧2.2 區域創新理論回顧2.3 複雜科學管理(CSM)理論概述第3章 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識別3.1 區域的含義及本書的界定3.2 區域智力資本的識別3.3 區域創新能力的識別第4章 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4.1 基於CSM互動理論的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4.2 區域智力資本要素之一:區域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4.3 區域智力資本要素之二:區域關係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4.4 區域智力資本要素之三:區域結構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係4.5 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關係的實證研究第5章 區域智力資本對區域創新能力的作用機理研究5.1 理論模型構建5.2 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的提出5.3 實證分析研究5.4 實證結果討論第6章 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智力資本視角6.1 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智力資本要素之一——人力資本視角6.2 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智力資本要素之二——關係資本視角6.3 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智力資本要素之三——結構資本視角6.4 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智力資本三維協同驅動視角6.5 從智力資本視角培育區域創新能力的政策建議參考文獻著者近年來公開發表論文精選後記·

書摘/試閱



第1章 導論
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知識管理理論、智力資本理論、區域創新能力理論的發展,知識管理與智力資本和創新理論逐步開始融合與交叉。三大理論的核心主線都是圍繞著知識展開研究,理論的融合要求我們在研究區域創新能力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知識管理和智力資本理論,從而使區域創新能力理論更加完善和切合實際。與此同時,在知識經濟中,企業和區域創新實踐的發展日益要求在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中全面考慮智力資本等要素的作用和影響,從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本章作為全書提綱挈領的導論,首先闡述本書研究的理論和實踐背景,進而對國內外文獻進行綜述,從而為本書的研究尋找方向,在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后,提出本書的研究目的、意義,以及內容框架和創新點等,并對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技術路線進行全面闡釋和介紹。
1.1 研究背景
1.1.1 時代與現實背景
1.1.1.1 知識經濟的興起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而知識經濟是有別于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智力資本和知識管理已經成為商業領域最熱門的話題。正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技術、生產率和工作的創造》的報告中所得出的結論:“今天,各種形式的知識在經濟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對無形資產的投資速度遠快于對有形資產的投資,擁有更多知識的人獲得更高報酬的工作,擁有更多知識的企業成為市場中的贏家,擁有更多知識的國家有著更高的產出。”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進入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時代,企業所處的環境也隨之變化,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據OECD估計,發達工業社會一半以上的財富來源于智力資本和無形資產,而不是以前工業經濟時代中的有形資產,這意味著必須有效管理智力資本并建立基于智力資本的持續競爭優勢。知識已經成為生產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智力資本成為企業最有效的財富創造源泉之一。由于實物資產投資已無法維系和構筑企業(區域)的持續競爭優勢,規模經濟的優勢出現了瓶頸,為了確保企業(區域)的競爭優勢,企業必須逐漸轉變競爭戰略,智力資本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現。
知識經濟時代的區域發展重心需要從有形資產轉向智力資本。彼得?德魯克認為智力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IC)已經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土地、資本與勞動等要素,成為新經濟體系中真正具有決定性與支配性的資源,成為企業管理和區域發展中最重要的競爭要素。知識經濟時代中的企業和區域管理只有重視并有效管理智力資本,才有可能取得持續競爭優勢。為此,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許多研究者們對智力資本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現了很多新的經濟管理理論,如知識經濟學、企業資源基礎理論、企業核心能力理論和企業知識理論等。這些理論倡導企業競爭優勢內生論,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由其所擁有的資源、能力、知識和智力資本決定。因此,為了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和區域管理實踐的核心都開始轉向智力資本管理。
1.1.1.2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當今世界,科技、經濟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機遇與挑戰并存,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部署的實施,無疑為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政策方向。2006年年初,在確立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時,我國上下已形成共識: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很多基本要求,例如,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要達到70%以上,科技投入要占到GDP的2.5%以上等。
科技、經濟競爭形勢的變化,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確立,要求我們把以知識為主體的智力資本管理擺上重要的位置,把區域創新能力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擺到重要的位置。創新型國家是由創新型區域構成的,創新型區域又是由一系列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和企業構成的,而企業要形成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不斷地加強以知識為主體的智力資本的管理和應用。因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將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結合起來,研究智力資本在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過更好地發揮智力資本的作用來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發展戰略。
1.1.1.3 智力資本實務發展的需要
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后工業社會》一書中提到,知識將取代機器設備、資金、原料和勞動力,成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換言之,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不再是土地、設備、廠房等實物資本,決勝的關鍵因素在于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和知識創造的價值。他認為,知識社會是一個以知識為核心的社會,智力資本已成為社會最重要的資源;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家企業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信息的創造、加工、傳播和應用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源泉。智力資本已經成為繼資本和勞動力之后,推動企業不斷發展的“第三資源”,經濟的增長更直接地取決于對智力資本的投資和運作。同時,從資本市場研究智力資本價值的學派認為,在“知識革命”來臨之前,企業的價值基本上等于股東權益的賬面價值;但“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企業價值的傳統認識,許多企業市值遠遠大于其賬面價值,企業的真正價值不再只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凈值,而應該加上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即智力資本的價值。
人類正在由工業經濟時代逐步走向知識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多地將資源投入到無形資產,傳統的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準確評估企業的真正價值。據摩根斯坦利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index,MSCI)的計算資料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范圍內所有公司的平均股票市值是其賬面價值的2倍,而美國企業的市值更是高達其賬面價值的2~9倍。市值與賬面價值的巨大差額,顯示出公司的價值狀態已不能用傳統的資源和資產定義來表達,一種具有市場價值的新資源已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這種新資源即企業的智力資本,它是無形的,在企業賬面上反映不出來,是一種隱藏價值(hidden value)。
一項對美國五大公司GE、Coca-Cola、Exxon、Microsoft和Intel在1997年年初的隱藏價值占公司市值的比例的研究發現,其中四家公司的比例超過80%。另一項研究顯示,市值/凈資產的倍數,以制藥業為最高,超過30倍;媒體業次之,近20倍;科技業再次之,也超過了10倍。智力資本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引起了理論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對智力資本的研究正在全世界興起。一些企業(尤其是知識型企業)已經在智力資本管理實踐上有重大進展,如瑞典的Skandia(斯堪迪業)公司、加拿大的ImperialCommercialBank等企業。隨著歐美國家知識型企業的智力資本管理實踐的不斷成熟,在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等,也開始展開智力資本管理實踐。而在我國的香港、臺灣地區也有大量的學者和企業開始進行智力資本管理實踐,內地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開始試圖嘗試對智力資本進行管理實踐。在OECD國家、歐盟,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政府已經開始將智力資本管理的實踐上升到國家(或地區)的高度。企業和國家實務的發展要求我們不斷對智力資本在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建設中的作用進行探索,并在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中充分考慮智力資本因素。
1.1.2 理論背景
1.1.2.1 知識管理理論的發展――拓展到智力資本理論和創新理論
當學術界關于知識經濟的研究和實踐逐漸從宏觀層次轉向微觀領域時,作為研究實踐微觀基礎的知識管理與智力資本管理的興起就成為必然。知識管理的含義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知識管理是知識經濟環境下管理思想與管理環境的總稱;狹義的知識管理是指對知識及知識的作用進行管理。廣義的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智力資本管理。當從價值增值的角度將知識界定為一種可以開發的組織資產時,知識就與智力資本毫無二致。作為組織的無形資源,智力資本和知識管理(狹義的知識管理)從本質上說是一致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知識管理(狹義的知識管理)重點關注的是信息和過程本身;智力資本重點關注的是價值及創造價值的能力。實踐中,知識管理(狹義的知識管理)通常指的是進行信息分析加工或運用信息以獲取知識;而智力資本管理則側重于測度對組織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的投資對公司創新能力的影響,以及這些創新能力怎樣創造價值。前者對知識本身進行管理從而挖掘其內在價值,而后者是從知識的載體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提取價值。目前有關智力資本的文獻通常認為智力資本涵蓋了無法以價格衡量的無形資源,如組織學習能力、客戶關系等,并將企業層面的智力資本構成分為三部分: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關系資本(即H-R-S結構)。
隨著知識管理理論的發展,知識管理與創新管理的融合成為新的管理趨勢。
熊彼特是最早將“創新”引入經濟學的學者,在其創立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理論之后,描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規律和解釋世界經濟不均衡增長的理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引起西方經濟學界的重視。直到20世紀50年代,西方經濟發展相當快,傳統的資本、勞動力因素已經不能解釋經濟的快速增長的原因。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顯著作用。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開始受到廣泛重視,并得到進一步發展,其理論在西方經濟學的許多流派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創新毫無疑問是促進企業成長的最關鍵因素,但創新實踐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實際上,創新的效率并不高。而創新管理效率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實際上是指為了獲取持久的競爭力,組織對各種相關的知識資源進行開發、傳遞和利用的過程。知識管理過程可劃分為:知識的生成、交流、積累和應用四個環節,知識應用是知識管理的目的、知識積累是企業發展的基礎、知識交流是生成新知識的手段、知識的持續生成是企業創新的動力。同時知識也可以劃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種類型。圖1-1顯示了不同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在這個螺旋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的效率得以提升。
知識管理和創新管理的融合成為當今企業新的管理趨勢,其中包括運用知識管理對技術創新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將技術創新各個階段的數據整理成數據庫,增加企業知識儲備,將個人的知識和信息提升為組織的知識等。
1.1.2.2 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區域層面
20世紀90年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企業能力論認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的核心能力,而企業核心能力是指具有企業特性的、不易模仿的企業專有知識和信息,其核心內涵是企業專有的知識體系。核心能力的特點是具有企業獨特性、不可流動性和不可模仿性。在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中,個體智力資本被認為是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源泉,但由于個體智力資本具有個體依附性和流動性的特點,將伴隨著個體離開而流失,而組織資本則相對穩定。因此,將個體智力資本轉化為組織資本從而減少組織對個人的依賴性是構建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智力資本概念是對傳統資本概念的有益補充。在智力資本理論中,企業的目標是智力資本的積累、增值、實現和營運。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將企業信譽、商標、員工知識和忠誠、顧客滿意、經營關系等這些被傳統管理理論所忽視卻已日益成為企業重要資源和企業核心能力的組成因素整合在一起,并與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和經營資產。社會經濟形態從大工業時代飛躍到知識經濟時代,國家、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從有形的物質產品競爭轉向無形的技術、智能與知識的競爭,產品中的技術、知識含量成為競爭的基礎和決勝關鍵。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決策層都紛紛將智力資本的投入、獲得與應用作為自己的戰略法寶,不惜一切代價爭奪和發展智力資本。智力資本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焦點。
隨著對企業(組織)層面的智力資本研究的深入和日趨成熟,學術界越來越意識到對于一個區域、一個國家而言,其智力資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一個區域或國家的競爭力和發展前途。區域或國家實際上是企業(組織)的集合體和放大,因此智力資本同樣適用于區域和國家層面的研究,于是一些學者開始探索區域(國家)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影響和作用,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來提升區域(國家)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和國家發展的促進作用。建設創新型國家實際上也離不開智力資本,因此,隨著智力資本理論的深入和成熟,區域層面的智力資本研究,以及智力資本對區域創新能力、區域經濟發展等的影響和作用日益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1.1.2.3 區域創新能力建設理論的發展――需要考慮智力資本要素
競爭日益激烈的外部環境要求一個區域(國家)必須不斷保持和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而在保持和提高自身創新能力之前,必須清楚地了解和把握自身的創新能力現狀。然而,正當一個區域(國家)從科技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制度、文化、戰略等傳統角度來考慮和測度自身創新能力的時候,知識經濟的到來完全改變了區域創新能力的構成,智力資本(主要包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關系資本)作為一種動態的資本(軟件),取代了固定的資本形式(硬件),一個區域(或國家)運用智力資本實現創新成為一種知識性的創新活動;智力資本的主要構成要素對于促進區域創新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區域創新能力的測度體系必須將智力資本納入考慮范圍,從這個角度測度才能透過組織、制度、文化、戰略等掩蓋的表象而發現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根本所在。
然而,目前的區域創新能力建設理論及其測度體系并未從智力資本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角度來測度和培育區域創新能力。……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