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優惠價
:87 折 459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吳越佛教歷史悠久,高僧輩出,影響深遠,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書是2009年7月本社出版吳越佛教(第四卷)以來的第七卷書稿,主要是佛教研討會上的論文稿,作者均為國內外各大院校、研究所佛學領域的教師、研究員等,文章論述嚴謹,從多種角度、多個層面討論了佛學領域內的諸多研究問題。
名人/編輯推薦
《吳越佛教(第7卷)》闡述的佛教,歷史悠久,高僧輩出,影響深遠,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天臺宗的創位,禪宗、華嚴宗、凈土宗、律宗的發展,乃至近代“人生佛教”“人間佛教”的思想提出,都與《吳越佛教(第7卷)》闡述的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
目次
海慧:論默照禪
何松旭:東西方思想中語言觀的比較——從默照禪和看話禪入手
任健:智旭佛教思維中的陽明心學
胡建明:論宗密對永明延壽禪師的佛學思想的影響
梁勝興:文殊的青獅子坐騎淵源
王麗心、祝振玉:淺論黃庭堅的入禪歷程
西穀功:我禪房俊芿、泉湧寺僧及南宋佛教
桑野梓:宋代美術在日本鐮倉時代的影響
佐藤秀孝:11世紀後半葉的中日交流與禪宗——以覺阿、能忍、榮西、俊芿為中心
永井隆之:中世後期的地域社會與大藏經
西山美香:日本與南宋五山
李向陽:得意篇章渾簡易——論詩僧如璧及其《倚松集》
釋慧謹:澄清南宋寶頂山石刻的兩個誤解——以《守護大千國土經》、《護口經》為例
郭紹林:中華書局版《宋高僧傳》的標點錯誤
黃建波 賴賢宗:南音之中的宋代普庵禪師普庵咒與佛曲唱持
楊宏聲:《十牛圖》:禪宗藝術詮釋
王 彬:“六趣輪回圖”略考
黃西元:由“寓”到“專”:南宋宗曉、志磐對凈土法門成“宗”的影響
By Dr.Sudarat Bantaokul(馬美玲博士):Translation on Mahayana Scriptures into Thai
江泓:從古塔主公案看五家宗旨時代的逐漸遠離
阿旺旦增:西藏佛教文化特徵
吳平:別峰寶印生平事跡考
釋克能:試論默照禪、看話禪和念佛禪——對“宗內分歧和禪凈一如”的辨析
閔 軍:以心傳心——南宋禪宗發展之大勢
謝勁松:大慧宗杲禪師禪偈解
袁經文:禪史絕唱:“話頭禪”與“默照禪”的風雲際會
郭美星:南宋看話禪興盛之因探析
韓鳳鳴、韓翠:看話禪與默照禪
蔣九愚、高翔:仰山雪巖祖欽禪法思想探析
楊洋:“截流棒”與“非臺鏡”——基於大慧宗呆與宏智正覺禪教之法的比較
韓傳強:北宗禪與象山心學——南宋佛教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宋玉波:真實與剩餘——從《聯燈會要》看禪宗的主題
釋明空:南宋禪風
劉建華:宗杲對南宋佛教發展的貢獻
路永照:宗呆“忠義之心”說述略
廣 行:略議宗杲禪師看話禪的止觀思想
薛江謀:瞎堂慧遠禪師的禪學思想初探
明 傑:論宋代文字禪的多元模式
史全超:淺論南宋禪宗的基本走向
王賜川:徑山宗杲——看話禪的創立者
張雲江:應庵曇華禪師對南宋時期叢林“禪病”的批評
陳麗珍:淺析南宋大慧宗杲“看話禪”的發展
何孝榮:南宋五山十剎制補考
林觀潮:南宋禪僧詩偈選《江湖風月集》略考
胡曉明:《五燈會元》中機鋒對《紅樓夢》的影響
陳永革:從宋初社會的佛教活動看禪佛教的文化路向
佟偉、穆雲剛:高僧如何面對生死之探析——以南宋高僧慧開禪師為例
尚永琪:漢唐佛教造像與壁畫中的凈瓶研究——以石窟寺為中心的一個考察
閆琳鋒:論南渡之後的李清照與佛教
李發良、趙婧:余杭徑山禪寺若干史事小議
陳士強:南宋律宗的會元體著作:《律宗會元》
劉聞攀:論南宋佛教與政治
文碧方、劉樂恒:禪門清規與佛教戒律、儒家禮制
蘇金成:水陸法會與水陸畫——兩宋時期的相關文獻梳理
林妙貞:宋代以後之臺凈合流現象及述評
許紅霞:略論《物初剩語》一書的文獻資料價值
閆彬彬:從《夷堅志》看南宋佛教民間信仰
顧 玨:《濟公寶卷》及其民間信仰初探
心 悟:略論志磐對於天臺早期法統傳承存在問題的解決
曾艷陽:南宋時期度牒的作用及原因淺析
李嬡:從禪師到神祗——淺談濟癲形象之演變
江靜:從現存墨跡看宋元時期中日禪林的詩文交流
陳 潔:論佛教對南宋文學的影響
陳文博:南宋皇室與杭州佛教關系淺議
吳忠偉:體一智異——柏庭善月與南宋天臺對山家山外之爭的總結
徐時儀:《朱子語類》佛學詞語考
張家成:略述南宋時期赴吳越地區巡禮求法的日本人宋僧
陳開勇:龍舒王日休生平小考
高永順:略論生活禪對大慧宗杲禪學思想的繼承
陳楠楠:《龍舒凈土文》凈土啟信思想芻議
徐玉紅:宋慈光院晤恩法師修行管窺
盧忠帥:試析南宋普陀山觀音道場之形成
倫玉敏:南宋與蒙元對戰時期藏傳佛教在蒙古族地區的傳播
秦瑜:從後學傳繼看天臺宗十七祖的確立
李璐:“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從宋孝宗《原道論》看三教關系在宋代的發展
德 澄:略論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及其關系——以南宋理學代表人物朱熹、陸九淵相關思想為例
廣初居士:南宋時期佛教對文人的影響——南宋詩人楊萬裏詩學中的禪學思想
韓煥忠:南宋無垢居士的《論語》偈頌——張九成《(論語)絕句一百首》淺析
姚南強:朱子禪門多因緣
李萬進:圓悟克勤解讀“廓然無聖”的公案
戒 法:論佛教結夏安居制度及其實踐意義——以《資持記?釋安居篇》為中心
許淳熙:南宋時期佛教史籍的特點探析
牛延鋒:凈土信仰在南宋的發展
王心喜、胡雪花:錢氏吳越國崇佛影響研究
陳堅:教宗天臺,行歸凈土——宗曉《樂邦文類》中的天臺宗元素
達亮:宋孝宗與佛教
昌 蓮:道濟詩僧的禪學思想
賴賢宗:天臺茶禪對日韓的影響
葉憲允:國師中峰明本生平考論
姚彬彬:略論朱熹與禪學——以胡適、錢穆的研究為視角
李玉用:論南宋時期的佛道融合——以白玉蟾“援禪入道”為中心
安藤章仁:親鸞對《樂邦文類》的接納及其意義
孫博:莫生氣與請快樂
徐麗萍:漢譯佛經中的音譯現象與翻譯原則研究——《金剛經》的五個漢譯本分析
熊琬:佛經的翻譯與詮釋
陳紅:“五不翻”論與魯迅早期的譯詞策略——以《月界旅行》為例
橫山紘一:基於玄奘譯本的《唯識 佛教辭典》的出版
周瑞孟:淺析佛經英語翻譯對發展世界佛教的重要性
龔雋:譯經中的政治——李提摩太與《大乘起信論》
蔣海怒:淺論嚴復的譯學與佛學
橫山紘一:譯語“真理”的成立
楊金萍:漢譯佛典日本豪傑譯中的取捨問題——以《今昔物語集?天竺部》的兩則故事為考察範例
黃征、王雪梅:陜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Y0004《佛說隨願往生經》校錄整理
對真如的十種理解
何松旭:東西方思想中語言觀的比較——從默照禪和看話禪入手
任健:智旭佛教思維中的陽明心學
胡建明:論宗密對永明延壽禪師的佛學思想的影響
梁勝興:文殊的青獅子坐騎淵源
王麗心、祝振玉:淺論黃庭堅的入禪歷程
西穀功:我禪房俊芿、泉湧寺僧及南宋佛教
桑野梓:宋代美術在日本鐮倉時代的影響
佐藤秀孝:11世紀後半葉的中日交流與禪宗——以覺阿、能忍、榮西、俊芿為中心
永井隆之:中世後期的地域社會與大藏經
西山美香:日本與南宋五山
李向陽:得意篇章渾簡易——論詩僧如璧及其《倚松集》
釋慧謹:澄清南宋寶頂山石刻的兩個誤解——以《守護大千國土經》、《護口經》為例
郭紹林:中華書局版《宋高僧傳》的標點錯誤
黃建波 賴賢宗:南音之中的宋代普庵禪師普庵咒與佛曲唱持
楊宏聲:《十牛圖》:禪宗藝術詮釋
王 彬:“六趣輪回圖”略考
黃西元:由“寓”到“專”:南宋宗曉、志磐對凈土法門成“宗”的影響
By Dr.Sudarat Bantaokul(馬美玲博士):Translation on Mahayana Scriptures into Thai
江泓:從古塔主公案看五家宗旨時代的逐漸遠離
阿旺旦增:西藏佛教文化特徵
吳平:別峰寶印生平事跡考
釋克能:試論默照禪、看話禪和念佛禪——對“宗內分歧和禪凈一如”的辨析
閔 軍:以心傳心——南宋禪宗發展之大勢
謝勁松:大慧宗杲禪師禪偈解
袁經文:禪史絕唱:“話頭禪”與“默照禪”的風雲際會
郭美星:南宋看話禪興盛之因探析
韓鳳鳴、韓翠:看話禪與默照禪
蔣九愚、高翔:仰山雪巖祖欽禪法思想探析
楊洋:“截流棒”與“非臺鏡”——基於大慧宗呆與宏智正覺禪教之法的比較
韓傳強:北宗禪與象山心學——南宋佛教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宋玉波:真實與剩餘——從《聯燈會要》看禪宗的主題
釋明空:南宋禪風
劉建華:宗杲對南宋佛教發展的貢獻
路永照:宗呆“忠義之心”說述略
廣 行:略議宗杲禪師看話禪的止觀思想
薛江謀:瞎堂慧遠禪師的禪學思想初探
明 傑:論宋代文字禪的多元模式
史全超:淺論南宋禪宗的基本走向
王賜川:徑山宗杲——看話禪的創立者
張雲江:應庵曇華禪師對南宋時期叢林“禪病”的批評
陳麗珍:淺析南宋大慧宗杲“看話禪”的發展
何孝榮:南宋五山十剎制補考
林觀潮:南宋禪僧詩偈選《江湖風月集》略考
胡曉明:《五燈會元》中機鋒對《紅樓夢》的影響
陳永革:從宋初社會的佛教活動看禪佛教的文化路向
佟偉、穆雲剛:高僧如何面對生死之探析——以南宋高僧慧開禪師為例
尚永琪:漢唐佛教造像與壁畫中的凈瓶研究——以石窟寺為中心的一個考察
閆琳鋒:論南渡之後的李清照與佛教
李發良、趙婧:余杭徑山禪寺若干史事小議
陳士強:南宋律宗的會元體著作:《律宗會元》
劉聞攀:論南宋佛教與政治
文碧方、劉樂恒:禪門清規與佛教戒律、儒家禮制
蘇金成:水陸法會與水陸畫——兩宋時期的相關文獻梳理
林妙貞:宋代以後之臺凈合流現象及述評
許紅霞:略論《物初剩語》一書的文獻資料價值
閆彬彬:從《夷堅志》看南宋佛教民間信仰
顧 玨:《濟公寶卷》及其民間信仰初探
心 悟:略論志磐對於天臺早期法統傳承存在問題的解決
曾艷陽:南宋時期度牒的作用及原因淺析
李嬡:從禪師到神祗——淺談濟癲形象之演變
江靜:從現存墨跡看宋元時期中日禪林的詩文交流
陳 潔:論佛教對南宋文學的影響
陳文博:南宋皇室與杭州佛教關系淺議
吳忠偉:體一智異——柏庭善月與南宋天臺對山家山外之爭的總結
徐時儀:《朱子語類》佛學詞語考
張家成:略述南宋時期赴吳越地區巡禮求法的日本人宋僧
陳開勇:龍舒王日休生平小考
高永順:略論生活禪對大慧宗杲禪學思想的繼承
陳楠楠:《龍舒凈土文》凈土啟信思想芻議
徐玉紅:宋慈光院晤恩法師修行管窺
盧忠帥:試析南宋普陀山觀音道場之形成
倫玉敏:南宋與蒙元對戰時期藏傳佛教在蒙古族地區的傳播
秦瑜:從後學傳繼看天臺宗十七祖的確立
李璐:“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從宋孝宗《原道論》看三教關系在宋代的發展
德 澄:略論佛教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及其關系——以南宋理學代表人物朱熹、陸九淵相關思想為例
廣初居士:南宋時期佛教對文人的影響——南宋詩人楊萬裏詩學中的禪學思想
韓煥忠:南宋無垢居士的《論語》偈頌——張九成《(論語)絕句一百首》淺析
姚南強:朱子禪門多因緣
李萬進:圓悟克勤解讀“廓然無聖”的公案
戒 法:論佛教結夏安居制度及其實踐意義——以《資持記?釋安居篇》為中心
許淳熙:南宋時期佛教史籍的特點探析
牛延鋒:凈土信仰在南宋的發展
王心喜、胡雪花:錢氏吳越國崇佛影響研究
陳堅:教宗天臺,行歸凈土——宗曉《樂邦文類》中的天臺宗元素
達亮:宋孝宗與佛教
昌 蓮:道濟詩僧的禪學思想
賴賢宗:天臺茶禪對日韓的影響
葉憲允:國師中峰明本生平考論
姚彬彬:略論朱熹與禪學——以胡適、錢穆的研究為視角
李玉用:論南宋時期的佛道融合——以白玉蟾“援禪入道”為中心
安藤章仁:親鸞對《樂邦文類》的接納及其意義
孫博:莫生氣與請快樂
徐麗萍:漢譯佛經中的音譯現象與翻譯原則研究——《金剛經》的五個漢譯本分析
熊琬:佛經的翻譯與詮釋
陳紅:“五不翻”論與魯迅早期的譯詞策略——以《月界旅行》為例
橫山紘一:基於玄奘譯本的《唯識 佛教辭典》的出版
周瑞孟:淺析佛經英語翻譯對發展世界佛教的重要性
龔雋:譯經中的政治——李提摩太與《大乘起信論》
蔣海怒:淺論嚴復的譯學與佛學
橫山紘一:譯語“真理”的成立
楊金萍:漢譯佛典日本豪傑譯中的取捨問題——以《今昔物語集?天竺部》的兩則故事為考察範例
黃征、王雪梅:陜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獻Y0004《佛說隨願往生經》校錄整理
對真如的十種理解
書摘/試閱
紹興三十年(1130年)十二月十六日,擔任正法寺住持的別峰寶印與成都的文人相聚,游園賞梅賦詩。“紹興庚辰十二月既望,縉雲馮時行從諸朋舊凡十有五人,攜酒具出西梅林。林本王建梅苑,樹老且大,可庇一畝。中間風雨剝裂僕地上,屈盤如龍,孫枝叢生直上,尤怪古者。凡三四酒行,以‘舊時愛酒陶彭澤,今作梅花樹下僧’為韻,分題賦詩。客既占韻,立者倚樹,行者環繞,仰者承薌,頫者拾英,吟態不一,皆可圖畫。是行也,餘被命造朝,行事薄遽,重以大府衣冠謁報,主人饋勞,酬對彝馳,形神為之俱敝。諸公道以斯,江流如碧玉,平野秀潤,竹塢桑疇,連延彌望,民家十十五五,籬落雞犬,比閭相親,不愁不嗟。餘散其間,蓋不知向之疲苶猒苦所在也。昔人謀於野則獲閑暇清曠,有爽拎精神思慮,不可廢如此哉!又況所與皆西川名俊憙事者耶。詩成,次第不以長少,以所得韻之後先聰成軸,客十有五,韻止十四,呂義父別以詩字為韻。又有首眩詩不成者,缺樹字一韻,餘過沉犀,樊允南監鎮稅,語允南補之,諸公又屬時行為之序。十五人者,成都楊仲約、施子一、呂周輔、義父、智父、澤父、宇文德濟、呂黙夫、杜少訥、房仕成、楊舜舉、綿竹李無變、潼川于伯永、正法寶印老、縉雲馮當可。”別峰寶印分得“澤”字:“江路崴崢嶸,酸風更蕭瑟。發興訪梅花,主盟得詩伯。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