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與方法研究》的終期成果,全書包括導論和11章內容,共計25萬字。本書的導論部分,從總體上概括了社會學理性選擇研究的歷史演化線索、重要流派和主要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相互關係,也對感性選擇研究的緣起、基本觀點、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作了概括性論述。第一章至第五章是對社會學理性選擇研究的主要理論,即交換行為理論、網絡結構中的選擇行為理論和宏觀系統中的選擇行為分析理論,做出了理論觀點和方法原則的評析。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對經濟學向社會學擴張過程中形成的公共選擇理論和社會選擇理論做出的評析,這兩章的內容可以看作在理性選擇研究上的經濟學與社會學的視野融合,是學科交叉性成果。第八章至第十章是本項研究具有更明確探索性和創新性的擴展研究,即把理性選擇理論的評析擴展到對感性選擇研究的考察。感性選擇研究是理性選擇研究進一步深化必然提出的重大課題。第十一章對哈耶克關於人類感性行為與感性秩序的理論做出了深入評析,可以看作以對哈耶克的思想理論評析為例,把理性選擇和感性選擇的研究同人類社會秩序的生成或建構聯繫起來的一種考察評析。·
作者簡介
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理論社會學、經濟社會學;近年出版了Ⅸ經濟社會學新視野》、《中國社會學發端與擴展》等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社會學前沿論叢: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研究》對理性選擇研究在社會學中的歷史演化和在經濟社會學中的核心地位,霍曼斯、布勞、埃默森、格蘭諾維特和科爾曼等人關于交換行為和理性選擇行為的理論觀點,以及阿馬蒂亞?森的理性選擇理論和卡尼曼等人的非理性預期理論等,都作了比較深入的闡釋評析。尤為重要的是,《社會學前沿論叢: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研究》對理性選擇行為作了擴展性研究,即對感性選擇的理論淵源、感性意識根據和基本表現形式以及哈耶克關于感性行為與感性秩序的理論觀點,也作出了具有理論探索性和學術創新性的研究。
目次
導論 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的演化與擴展 一、對理性選擇的拒斥 二、引入理性選擇研究 三、理性選擇研究的擴展——感性選擇 四、感性選擇研究的現實基礎 第一章 小群體中的交換行為 一、行為主義和經濟學的影響 二、小群體的結構與功能 三、社會交換的基本形式 四、群體凝聚力與交換權力 第二章 交換行為與社會結構 一、結構功能主義的影響 二、社會交換的結構 三、社會交換中的權力結構 四、社會交換與社會宏觀結構 第三章 社會網絡中的交換行為 一、網絡交換理論的理論淵源 二、埃默森的網絡交換理論 三、網絡交換理論的發展 四、簡短結論 第四章 社會網絡中的理性選擇 一、對社會學與經濟學的批判與綜合 二、弱關係的力量 三、經濟行動的“弱嵌入性” 四、集體行動的閾值漫射模型 五、影響與評價 第五章 宏觀系統中的理性選擇 一、理性選擇研究的視角轉換 二、理性選擇研究的起點——微觀行動結構 三、從微觀理性行動到宏觀社會系統 四、理性選擇理論的意義和困境 第六章 集體行動與公共選擇 一、“經濟人”的政治選擇 二、個體行為與集體選擇 三、尋租、博弈與搭便車 四、集體選擇與公共決策 五、利益集團與政府失靈 六、公共選擇與憲法經濟學 第七章 從個人選擇到社會選擇 一、自由悖論與社會選擇的可能 二、對新古典經濟學理性觀的批判 三、新理性觀的建構 四、理性選擇中的感性因素 五、經濟學與社會學的視界融合 第八章 從形式理性到感性選擇 一、從形式理性到過程理性 二、經濟學邏輯的先驗性 三、感性的經濟行為 四、嵌入性與可視性結構 五、感性意識的能動性與感性選擇 第九章 感性選擇的形式、過程與確證 一、 感性選擇的根據與邏輯 二、 體驗經濟與感性選擇的確證 第十章 網絡情境與感性選擇行為 一、認知心理層次上的個人選擇行為 二、感性選擇的存在與意義 三、結構層次上的個人選擇行為 四、社會網絡情境與感性選擇行為 第十一章 選擇行為與社會秩序 一、個人主義方法論的認知基礎 二、自生自發的經濟秩序 三、自生自發的社會秩序 四、理性選擇與社會秩序的擴展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概括地說,布勞論及的社會結構概念是指人們在社會交換行為中結成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參與交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群體的關系和群體之間的關系。由于社會交換的目的、內容和展開形式不同,社會交換呈現了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社會關系,亦即形成了不同的社會結構。
像霍曼斯那樣,布勞也把報酬與成本作為討論各種社會交換的基本概念,但是布勞不像霍曼斯那樣一般性地討論交換活動的報酬,而是把報酬區分為不同種類,并進而區分不同類型的社會交換行為。布勞首先作出的劃分是內部報酬與外部報酬。內部報酬是從社會交換關系本身獲得的報酬,外部報酬則是從社會交換關系之外或社會交換的外部關系中獲得的報酬。這種解釋似乎很抽象,布勞的進一步解釋是:內部報酬從內部交換獲得,外部報酬從外部交換獲得。內部交換是帶有非功利色彩的情感方面的交換,例如友誼、戀愛就屬于內部交換;而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以從交換對方那里獲取物質利益為目的的社會交換則屬于外部交換。如果內部交換是非功利的情感交換,那么從中獲得的報酬也就具有了非功利的情感性質;而外部交換是功利性的物質利益交換,那么從中獲得的外部報酬也就一定是功利性或物質利益方面的。
為了使問題變得更為明確,布勞把內部交換和外部交換又稱為社會交換(狹義的)和經濟交換。他在說明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的區別時,除了重申社會交換的非功利性以外,還指出它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在經濟交換行為中,人們對自己的付出成本和收入報酬都要進行精確的計算,在交換過程中也要開展一系列嚴肅認真的談判、簽訂責任明確的合同等。而在社會交換中情況卻十分不同,雖然人們在社會交換中也要求獲得某種報酬,但是這些報酬能否獲得,在多大程度上獲得,都不是靠某種確定性的協議合同來保證的。并且,盡管參與社會交換的雙方也要對自己在交換中的投入與獲得進行衡量與評價,但這都是很模糊的,甚至要把所獲的報酬和提供報酬人的動機聯系起來。如果對方提供的報酬是贊揚或恭維方面的,但是當發現贊揚的背后是其他方面的獲利動機時,那么對方提供的報酬將因所隱藏的動機而被否定。這說明社會交換要比經濟交換復雜。
布勞認為,更為復雜的情況是:在錯綜復雜的交換行為中,內部報酬與外部報酬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長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能形成較深的私人感情,雙方在交換中獲得的報酬較大程度上屬于內部報酬。但是,同事之間也有外部報酬關系,因為處于同一工作單位或利益群體之中,不可能不發生各種經濟關系,相互之間不可能沒有物質利益上的往來,所以,無論能夠獲得多少內部報酬,也不可能排除同事間的外部報酬關系,并且,二者往往是難以區分地交織在一起的。
布勞還指出,在現實生活中,地位不同的人之間也存在內部報酬和外部報酬錯綜交織的復雜關系。一個人可能愿意同地位比他高的人交往,并且地位低的人常常是以獲得內部報酬來掩蓋獲得外部報酬的動機。當一個人身處高位時,同他開展內部交換、尋求內部報酬的人似乎很多很真摯。可是,只有他從社會高位上滑下來以后,他才能發現原來那些“朋友”并不是在同他開展內部交換,而是為獲得物質利益開展外部交換。隨著自己社會地位的喪失,門庭若市轉變為門可羅雀。所以,一個身居高位的人應當清楚地識別那些比他地位低的人究竟是為了什么而樂于同他交往,他與那些對他百般恭維的人究竟是何種交換關系。
如果是外部交換,那么就應當認真鑒別、比較、測算、考核和選擇;如果是內部交換,那么就應當追求真摯的情感交流。即使這兩種交換及兩種報酬交織在一起,也應當慎重待之。從這里可以看出,布勞所說的外部交換相當于韋伯講的工具理性行動,即以功利為目的,對目的、手段和結果都要進行分析、測算、比較和選擇,以求最佳效益;內部交換相當于韋伯所說的價值理性行動,即追求某種超功利的目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內部交換同價值理性行動還是有明顯區別的:韋伯的價值理性行動追求的是超現實的理想目標,布勞的內部交換追求的是主觀內在的情感,不是在現實之外,而是在現實生活之中。但是,在超功利性和目標不可選擇性上,價值理性行動同內部交換行動還是明確一致的。
明確了內部交換與外部交換、內部報酬與外部報酬的相互區別和相互聯系后,布勞進一步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積極有效地開展社會交換,其實質是回答社會交換結構理論如何有效指導實際交換行為的問題。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