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規範化答問(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博雅對外漢語知識叢書
ISBN13:978730121068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戴昭銘
出版日:2012/08/29
裝訂/頁數:平裝/194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博雅對外漢語知識叢書:現代漢語規範化答問》適用于漢語教師、希望日後從事漢語教學的學生和相關人士。.
名人/編輯推薦
戴昭銘編著的《現代漢語規范化答問》采用答問的編寫方式,深入淺出地回答了關于現代漢語規范化的82個問題。全書注重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且“與時俱進”,談到了不少熱點問題,如“給力”的出現和流行,“凡客體、*體”的應用等,能引發讀者對不斷變化的語言現象進行思考。全書敘述流暢,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可讀性和的理論性,對于對外漢語老師有釋疑解惑的作用。
目次
章 緒論:漢語規范化的概念和意義
1.什么叫“漢語規范化”?
2.漢語規范化真的有重大意義嗎?
3.現在不是要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嗎?為什么還要強調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4.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如何并行不悖?能否具體說說?
5.國家為什么不立法保護方言呢?方言就不需要保護嗎?
6.漢語規范化同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系嗎?
7.教外國人說漢語,教學標準可以降低一些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漢語規范化的理論問題
1.“對外漢語教學”執行國家制定的規范標準就可以了,還要掌握關于規范化的理論嗎?
2.什么叫“語言變體”?
3.語言的形式為什么會發生變異?
4.語言變異都是不好的嗎?都必須消滅嗎?
5.規范化不是要維持語言使用標準的穩定嗎?為什么還要談語言的變異和變化?
6.維持語言使用的穩定真的會束縛語言的發展嗎?
7.什么是“動態規范觀”呢?
8.《現代漢語詞典》第4版“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未收這個詞,第5版中就收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可是為什么沒有收GG、MM等詞語呢?
9.什么叫“普通話”?它和“國語”“華語”是什么關系?
10.什么叫“大華語”?它同“華語”是一回事嗎?
11.既然提倡樹立“大華語”“寬式國際華語”的觀念,那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還需要堅持國家制定的規范標準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語音規范問題
1.普通話語音規范為什么要規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
2.“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是否意味著北京本地人說的話就是標準的普通話呢?
3.什么叫“音系”?為什么普通話的音系與北京話的音系可以相同?
4.既然北京話與普通話音系相同,那么二者在語音上還有其他差別嗎?
5.我不是北京人,對北京接觸也很少,上面說到北京話中的兒化遍及各類實詞,我覺得有些奇怪。能否具體說說是怎樣一種情形?
6.現在有一種意見,認為普通話不應該有兒化音,你是怎么看的?
7.現在在推普和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人們普遍覺得兒化是普通話教學的沉重負擔,對此應當怎樣看待?
8.你認為普通話兒化教學這一難題還有解決之道嗎?
9.有人認為輕聲的規范是不必要的,這有道理嗎?
10.輕聲的規范有明確的標準嗎?
11.為什么輕聲詞的規范難有明確的標準?
12.《普通話水平測試用必讀輕聲詞語表》是什么性質的文件?應該怎樣使用這份文件?
13.現在不同種類的對外漢語教材對輕聲詞的標注往往很不一致,應該怎樣對待這一問題?
14.目前的教學中,輕聲詞的記憶對學生來說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負擔,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減輕學生的負擔?
15.輕聲的實際讀法真的是“短、輕、弱,失去調值”嗎?輕聲有沒有自己的音值標準??
16.外國人說漢語常有一種“洋腔洋調”,應該怎樣幫他們糾正?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漢字規范問題
1.對外漢語教學在漢字規范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什么是“規范漢字”?“規范漢字”是否就等于簡化字?
3.在海外從事漢語教學,大陸去的教師和臺灣去的教師執行的是不同的規范標準,這個分歧是怎樣產生的?
4.現在,海內外有一些人認為推行簡化字是強制行為,不符合漢字發展的規律。對此應該怎樣看待?
5.有人說:香港和臺灣使用繁體字,也實現了教育普及和社會繁榮,可見簡化字對推進現代化未必有功效。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有道理?
6.有人說:學簡化字不利于繼承傳統文化,學繁體字有利于繼承傳統文化。這話有道理嗎?
7.有人說:簡化字無字理,繁體字有字理。這話對嗎?
8.海內外有那么多人長期以來一直“堅持不懈”地批評簡化字,總不能說簡化字無缺吧?它究竟有哪些可改進之處?
9.簡化字既然確實有可改進之處,是否可以修訂一下,使它更加合理化一些?
10.什么叫“識繁寫簡”?怎樣看待“識繁寫簡”的提法?
11.簡化字的前途究竟如何?
12.有人說:外國人寫漢字,只要寫對就行了,不要管他筆順和寫法。這話對不對?
13.什么是“火星文”?它是怎樣流行起來的?應當怎樣看待它們?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詞匯規范問題
1.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詞匯規范有沒有比較具體而明確的標準?
2.既然現代漢語詞匯難以提供規范標準,那么現代漢語詞匯還有規范嗎?
3.既然《現代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在詞匯規范方面有較高的性,那為什么不能把它們作為規范標準呢?
4.在海外進行漢語國際傳播,常常會遇到大陸沒有而在當地流通度很高的“華語詞”,還有與大陸同義異形的詞語,因此感到《現代漢語詞典》也不夠用,這個問題應當怎樣對待?
5.《全球華語詞典》是怎樣一部詞典?它有什么用途?
6.《全球華語詞典》究竟有哪些編纂特色,居然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7.從《全球華語詞典》來看,詞匯規范的尺度比原來寬松多了,那么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還要堅持詞匯規范的原則嗎?
8.《全球華語詞典》的“特有詞語”是否相當于大陸學界所說的“異形詞”?
9.為什么中國大陸要整理異形詞語?其他華語社區就不需要了嗎?大陸語言學界是怎么做的?
10.異形詞規范與對外漢語教學有重要關系嗎?
11.如果《大綱》不能作為異形詞規范標準,那么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該怎樣把握異形詞規范呢?
12.外來詞的一詞多形現象也不少,應當怎樣對待?
13.什么是字母詞?字母詞是不是外來詞?字母詞需要規范嗎?對字母詞使用有沒有明確的規定?
14.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曾下發過有關禁止使用字母詞的通知,并且引發了熱議和批評。應該怎樣看待此事?
15.兩個通知有“不能使用”“禁止使用”的字樣,是否意味著字母詞今后就不能用了呢?后一通知又強調要“規范使用”外國語言文字,似乎互相有點抵牾。應該怎樣使用外國語言文字才合乎規范呢?
16.字母詞和對外漢語教學有沒有關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當怎樣恰當處理字母詞問題?
17.什么是網絡語言?網絡語言要不要規范化?網絡語言和對外漢語教學有沒有關系?
18.“給力”是不是網絡詞語?如果是的話,是否可以說某些網絡詞語也有巨大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從而成為通用詞語呢?“給力”一詞可以在課堂上講授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語法規范問題
1.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的標準是什么?應該怎樣理解和實行這個標準?
2.“語法系統”和“語法體系”是不是一回事?我們在教學中對外國學生提出的疑問,用現行的教學語法體系解釋不了怎么辦?
3.“語言習慣”和“語法規范”有關系嗎?
4.“語言習慣”更接近于語法的“客觀規范”,這個說法很新鮮,能舉出一些實例嗎?
5.語言習慣問題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有關系嗎?
6.普通話定義中“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的“典范”如何理解?能否為我們列一份典范著作的清單?在寫作大眾化的當今,典范作品的規范作用是否已經過時了?
7.新時期以來漢語語法有哪些變化和發展?其中有哪些可以成為新的語法規范?
8.語法變化中的是是非非如此復雜,專家們在分析評判時似乎也很不容易,對外漢語教學有講的必要嗎?
9.評判語法變化的是非,有哪些可以依循的原則?
10.據說,新時期中國文學界曾興起文學語言“反規范”的浪潮,這是怎么一回事?文學語言是“反規范”的語言嗎?“反規范”的主張行得通嗎?
11.什么是中介語?中介語有哪些特點?中介語同規范化有關系嗎?
12.什么是“雜菜式華語”?“雜菜式華語”能成為語言規范嗎?應當如何對待“雜菜式華語”?
13.什么是“體”?它是怎樣流行起來的?
14.什么是“凡客體”?它是怎樣流行起來的?
15.什么是“言語行為規范”?請結合“體”“凡客體”具體解釋一下。16.“凡客體”侵權了嗎?有那么嚴重嗎?
17.“體”和“凡客體”涉及這么多有趣的話題和內容,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講一些嗎?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