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宮廷,既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也是權術與陰謀的淵藪。為了權位,臣弒其君、“子貴母死”、父子相殘、兄弟反目。身處權力頂峰的天子,為逞個人私欲而亡國殃民的也不乏其例,商紂王帝辛、隋煬帝楊廣的劣行眾人皆知。宮廷政變層出不窮,玄武門之變、魏晉嬗代即是其例,其中腥風血雨,可見一斑。
《中國古代風云錄:宮廷篇》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私見,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后以備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節,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盡量采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者,作者葉秀松就事論事稍加點評,供讀者參考。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
《中國古代風云錄:宮廷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國古代風云錄:宮廷篇》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私見,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后以備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節,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盡量采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者,作者葉秀松就事論事稍加點評,供讀者參考。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
《中國古代風云錄:宮廷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葉秀松,男,1944年12月生,安徽六安人。1964年考入安徽大學政治系。大學畢業后長期在一黨政機關工作。在職期間盡責盡力,業余時間愛好讀書寫作。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寫出長篇小說《桃花流水》(2008年4月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歷史讀物《中國古代官場風云》。
名人/編輯推薦
葉秀松編寫的這本《中國古代風云錄:宮廷篇》內容為以宮廷為背景,圍繞皇位和后位得失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再現當時最高權力中心明爭暗斗的方方面面。全書每部分前以小序作為內容提要。每篇聚焦歷代人物之沉浮。作者于篇末就事論事,加以點評,以供讀者參考。
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該書作者以其廣博的歷史社會內蘊,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波詭云涌的敘事布局等獨具的藝術魁力,受到讀者的喜愛。
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該書作者以其廣博的歷史社會內蘊,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波詭云涌的敘事布局等獨具的藝術魁力,受到讀者的喜愛。
序
歷史,是后人永恒的話題。
人們每當談起我國古代的歷史故事,總是興味盎然。這不僅是由于其情節引人人勝、當事者的際遇命運牽動人心,還在于許多人物事跡閃耀著人類文明的思想光輝,仍然可供我們今天學習借鑒。
中國古代官場是一個歷史大舞臺。進入中國古代官場從政的官員,雖然形象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是比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們在一定職位上的言論作為,他們利用其職權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進行的形形色色的斗爭,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古代官場斗爭故事雖不算少,但此類故事許多還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鮮為人知。《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和歷代《紀事本末》等史書體系龐大,一般讀者難以通讀。作者有意為普及祖國歷史知識、弘揚中華民族正氣盡點微薄之力。從這一愿望出發,我不揣淺陋,泛舟史海,選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在官場斗爭中被貶謫關殺或身歷險境的片斷,歷時十六年,編寫出《中國古代風云錄》系列,由《宮廷篇》、《朝政篇》、《文壇篇》、《外交篇》、《軍事篇》五個部分組成。
《宮廷篇》以宮廷為背景,圍繞皇位和后位得失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再現當時最高權力中心明爭暗斗的方方面面。權力是利益的保障。權利,意即有權才有利。君王和王后高居于權位的頂峰,享有臣民無可比擬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古代有許多官員為了追求權利而費盡心機,有的甚至夢想像君王那樣擁有一切以致鋌而走險。也有一些人面臨殺身之禍或痛惡君王荒淫暴虐而密謀起事。這樣,君位難免為眾人所覬覦,君王亦即處于矛盾的焦點,其實是坐在刀尖之上。對此,宋太祖之母杜太后看得較為透徹。宋太祖即位之初,眾臣向杜太后祝賀,她卻“愀然不樂”。有的大臣很不理解,向太后問道:“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杜太后答道:“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其位可尊;茍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太祖母昭憲杜太后傳》)打開本書,既能看到某些王朝蛻變衰亡的過程,也能看到其王族內部、君臣之間紛爭的始末;既能看到某些帝王皇后個性迥異而臨事百態,也能看到他們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及各不相同的禍變遭遇。當然,這里亦有正義和邪惡、正確和謬誤、利民和殃民、愛國和禍國等是非之分。透過這些沉甸甸的往事,人們可以深入反思,記取教訓,妥善處理立身社會所面臨的各種關系,更好地應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挑戰。
本書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私見,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后以備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節,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盡量采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者,作者就事論事稍加點評,供讀者參考。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
期望本書能成為讀者的良知益友。
人們每當談起我國古代的歷史故事,總是興味盎然。這不僅是由于其情節引人人勝、當事者的際遇命運牽動人心,還在于許多人物事跡閃耀著人類文明的思想光輝,仍然可供我們今天學習借鑒。
中國古代官場是一個歷史大舞臺。進入中國古代官場從政的官員,雖然形象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是比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們在一定職位上的言論作為,他們利用其職權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進行的形形色色的斗爭,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古代官場斗爭故事雖不算少,但此類故事許多還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鮮為人知。《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和歷代《紀事本末》等史書體系龐大,一般讀者難以通讀。作者有意為普及祖國歷史知識、弘揚中華民族正氣盡點微薄之力。從這一愿望出發,我不揣淺陋,泛舟史海,選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在官場斗爭中被貶謫關殺或身歷險境的片斷,歷時十六年,編寫出《中國古代風云錄》系列,由《宮廷篇》、《朝政篇》、《文壇篇》、《外交篇》、《軍事篇》五個部分組成。
《宮廷篇》以宮廷為背景,圍繞皇位和后位得失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再現當時最高權力中心明爭暗斗的方方面面。權力是利益的保障。權利,意即有權才有利。君王和王后高居于權位的頂峰,享有臣民無可比擬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古代有許多官員為了追求權利而費盡心機,有的甚至夢想像君王那樣擁有一切以致鋌而走險。也有一些人面臨殺身之禍或痛惡君王荒淫暴虐而密謀起事。這樣,君位難免為眾人所覬覦,君王亦即處于矛盾的焦點,其實是坐在刀尖之上。對此,宋太祖之母杜太后看得較為透徹。宋太祖即位之初,眾臣向杜太后祝賀,她卻“愀然不樂”。有的大臣很不理解,向太后問道:“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杜太后答道:“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其位可尊;茍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太祖母昭憲杜太后傳》)打開本書,既能看到某些王朝蛻變衰亡的過程,也能看到其王族內部、君臣之間紛爭的始末;既能看到某些帝王皇后個性迥異而臨事百態,也能看到他們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及各不相同的禍變遭遇。當然,這里亦有正義和邪惡、正確和謬誤、利民和殃民、愛國和禍國等是非之分。透過這些沉甸甸的往事,人們可以深入反思,記取教訓,妥善處理立身社會所面臨的各種關系,更好地應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挑戰。
本書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私見,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后以備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節,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盡量采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者,作者就事論事稍加點評,供讀者參考。全書文字力求簡明易懂、準確生動。
期望本書能成為讀者的良知益友。
目次
前言/1
一 荒淫暴虐 王冠落地
商紂王亡國自焚/3
周厲王堵塞言路/5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7
晉靈公謀害忠臣/8
陳靈公貽笑千古/10
齊莊公忘恩負義/12
西漢昌邑王來去匆匆/13
魏帝曹芳沉溺淫樂/15
吳末帝失道寡助/18
前秦厲王殺人成性/22
北魏道武帝殺妻未遂/25
宋前廢帝荒淫殘暴/27
北齊文宣帝長醉不醒/30
隋煬帝禍國殃民/34
后唐莊宗重蹈覆轍/40
金海陵王偽裝自剝/46
二 情勢失察 御座搖墜
宋殤公未識太宰/53
齊桓公留戀佞臣/54
趙武靈王忽視內憂/56
秦二世偏信趙高/58
王太后誤信王莽/61
吳帝孫亮密謀被泄/67
漢帝劉粲家破人亡/69
后趙高祖養虎遺患/70
北涼王段業不辨忠奸/74
北魏太武帝未及除奸/76
梁武帝耄耋被囚/77
唐玄宗輕信釀亂/81
元英宗留奸未除/88
明英宗一誤再誤/90
三 王權旁落 任人擺布
魯昭公客死晉國/97
漢少帝臨難悲歌/99
漢獻帝歷盡劫難/101
晉安帝任人處置/105
東晉恭帝晚景凄涼/108
宋順帝遺恨出生帝王家/109
東魏孝靜帝吟詩志哀/111
唐末二帝在刀光劍影下度日/113
清光緒帝幽禁終生/121
四 王儲變更 父子相逼
衛宣公暗殺太子/127
晉獻公偏信寵姬/128
楚成王被迫自縊/132
楚平王聽信讒言/133
冒頓發憤練響箭/135
漢武帝誤殺太子/136
后趙天王父子相殘/141
宋文帝向寵妃泄密/143
隋文帝臨終省悟/147
唐太宗惱恨欲絕/152
唐高宗數廢太子/155
后梁太祖欲立養子/157
康熙帝不再立儲/159
五 爭奪王位 兄弟相殘
鄭莊公平叔段之亂/167
齊桓公諸子爭立/169
漢帝劉淵諸子不相容/170
后涼太祖新喪國亂/173
陳始信王磨刀霍霍/175
唐高祖諸子勢不兩立/177
遼太祖諸弟謀亂/182
楚文昭王諸弟爭斗/183
宋太宗廢黜秦王/185
六 覬覦極權 王族內戈
晉侯族君位之爭/191
公子慶父亂魯/192
西漢吳王劉濞之亂/194
西晉趙王謀篡帝位/197
代國王族磨難/199
北燕王官兵變/201
梁王族廝殺/202
北齊二帝殘害幼侄/206
唐太平公主謀篡/208
遼興宗失言釀亂/211
明太祖身后皇族內亂/212
七 派系爭立 血雨腥風
晉獻公遺愿未償/221
漢高帝身后“非劉氏而王”之爭/222
漢質帝遇弒嗣位之爭/225
吳國兩派爭立太子/228
西晉立嗣之誤/230
后燕丁太后擅自立王/233
南朝宋兩帝并立/235
北魏晚期的帝位變遷/237
唐武女皇被廢及隨后的皇位爭奪/239
元成宗身后派系爭立/245
元順帝退留之爭/249
八 爭寵弄權 后宮血淚
鄭袖謀陷魏美人/257
李園獻妹/258
呂后殘害戚夫人/260
王夫人爭立皇后/262
陳皇后無子被廢/264
衛皇后色衰失寵/265
鉤弋夫人無過被殺/267
漢宣帝未能保護糟糠之妻/268
趙氏姐妹寵極自盡/270
竇皇后妒陷二貴妃/273
陰皇后憂死冷宮/275
閻皇后的榮衰/276
吳兩公主反目/278
賈皇后荒淫亂政/279
胡太后的浮沉/283
獨孤皇后忌殺尉遲妃/287
武則天謀取后位/288
武惠妃惡有惡報/291
仁德皇后善良寡慮/293
孟皇后飽經風霜/295
唐括定哥失寵偷情/297
李皇后妒斬玉手/299
萬貴妃禍亂后宮/300
明世宗險遭謀害/303
參考書要目/305
后記/306
一 荒淫暴虐 王冠落地
商紂王亡國自焚/3
周厲王堵塞言路/5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7
晉靈公謀害忠臣/8
陳靈公貽笑千古/10
齊莊公忘恩負義/12
西漢昌邑王來去匆匆/13
魏帝曹芳沉溺淫樂/15
吳末帝失道寡助/18
前秦厲王殺人成性/22
北魏道武帝殺妻未遂/25
宋前廢帝荒淫殘暴/27
北齊文宣帝長醉不醒/30
隋煬帝禍國殃民/34
后唐莊宗重蹈覆轍/40
金海陵王偽裝自剝/46
二 情勢失察 御座搖墜
宋殤公未識太宰/53
齊桓公留戀佞臣/54
趙武靈王忽視內憂/56
秦二世偏信趙高/58
王太后誤信王莽/61
吳帝孫亮密謀被泄/67
漢帝劉粲家破人亡/69
后趙高祖養虎遺患/70
北涼王段業不辨忠奸/74
北魏太武帝未及除奸/76
梁武帝耄耋被囚/77
唐玄宗輕信釀亂/81
元英宗留奸未除/88
明英宗一誤再誤/90
三 王權旁落 任人擺布
魯昭公客死晉國/97
漢少帝臨難悲歌/99
漢獻帝歷盡劫難/101
晉安帝任人處置/105
東晉恭帝晚景凄涼/108
宋順帝遺恨出生帝王家/109
東魏孝靜帝吟詩志哀/111
唐末二帝在刀光劍影下度日/113
清光緒帝幽禁終生/121
四 王儲變更 父子相逼
衛宣公暗殺太子/127
晉獻公偏信寵姬/128
楚成王被迫自縊/132
楚平王聽信讒言/133
冒頓發憤練響箭/135
漢武帝誤殺太子/136
后趙天王父子相殘/141
宋文帝向寵妃泄密/143
隋文帝臨終省悟/147
唐太宗惱恨欲絕/152
唐高宗數廢太子/155
后梁太祖欲立養子/157
康熙帝不再立儲/159
五 爭奪王位 兄弟相殘
鄭莊公平叔段之亂/167
齊桓公諸子爭立/169
漢帝劉淵諸子不相容/170
后涼太祖新喪國亂/173
陳始信王磨刀霍霍/175
唐高祖諸子勢不兩立/177
遼太祖諸弟謀亂/182
楚文昭王諸弟爭斗/183
宋太宗廢黜秦王/185
六 覬覦極權 王族內戈
晉侯族君位之爭/191
公子慶父亂魯/192
西漢吳王劉濞之亂/194
西晉趙王謀篡帝位/197
代國王族磨難/199
北燕王官兵變/201
梁王族廝殺/202
北齊二帝殘害幼侄/206
唐太平公主謀篡/208
遼興宗失言釀亂/211
明太祖身后皇族內亂/212
七 派系爭立 血雨腥風
晉獻公遺愿未償/221
漢高帝身后“非劉氏而王”之爭/222
漢質帝遇弒嗣位之爭/225
吳國兩派爭立太子/228
西晉立嗣之誤/230
后燕丁太后擅自立王/233
南朝宋兩帝并立/235
北魏晚期的帝位變遷/237
唐武女皇被廢及隨后的皇位爭奪/239
元成宗身后派系爭立/245
元順帝退留之爭/249
八 爭寵弄權 后宮血淚
鄭袖謀陷魏美人/257
李園獻妹/258
呂后殘害戚夫人/260
王夫人爭立皇后/262
陳皇后無子被廢/264
衛皇后色衰失寵/265
鉤弋夫人無過被殺/267
漢宣帝未能保護糟糠之妻/268
趙氏姐妹寵極自盡/270
竇皇后妒陷二貴妃/273
陰皇后憂死冷宮/275
閻皇后的榮衰/276
吳兩公主反目/278
賈皇后荒淫亂政/279
胡太后的浮沉/283
獨孤皇后忌殺尉遲妃/287
武則天謀取后位/288
武惠妃惡有惡報/291
仁德皇后善良寡慮/293
孟皇后飽經風霜/295
唐括定哥失寵偷情/297
李皇后妒斬玉手/299
萬貴妃禍亂后宮/300
明世宗險遭謀害/303
參考書要目/305
后記/30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